行政诉讼法修改具体行政行为
㈠ 法院对行政主体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规定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行政主体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完全改变行为,即被告在诉讼中撤销或完全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二是部分改变行为,即被告部分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行政主体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原因:(一)息诉考虑;(二)行政行为存在瑕疵;(三)现实考虑;(四)社会需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第四十四条?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㈡ 法院对行政主体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规定
法律分析:行政主体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完全改变行为,即被告在诉讼中撤销或完全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二是部分改变行为,即被告部分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原因:
(一)息诉考虑;
(二)行政行为存在瑕疵;
(三)现实考虑;
(四)社会需要。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十条 被告在一审期间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应当书面告知人民法院。
原告或者第三人对改变后的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就改变后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理。
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应当作出确认其违法的判决为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原告起诉被告不作为,在诉讼中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的,参照上述规定处理。
㈢ 新行政诉讼法到底是把以前的具体行政行为全部改成行政行为还是只是部分修改
2014年11月修订的新《行政诉讼法》,从法律文件内容上看,是将以前的全部具体行政行回为都改成了行政行为,答全文不再有具体行政行为的表述。
行政诉讼法,主要是为了规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够正确、及时的审理行政案件,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法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诉讼参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进行诉讼活动必须遵守的准则。它规定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规范和行政诉讼参加人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的各种法律规范,是现代国家据以建立行政诉讼制度的法律依据。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从而根据宪法的规定制定的一部程序性法律。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2014年11月1日表决通过了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这是行政诉讼法自1989年制定后作出的首次修改。
㈣ 人民法院有权直接变更具体行政行为吗
法律分析: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的判决不能直接变更具体行政行为。对于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由法院判决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被撤销后行政机关可以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对于合法的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判决维持,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七十九条 复议机关与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对复议决定和原行政行为一并作出裁判。
㈤ 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法院应该如何处理
基于与原告和解,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如果原告没有撤诉那么法院会继续审理原具体行政行为,如果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就做出确认违法的判决;如果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应当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