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行政法学考试试题答案
⑴ 急需行政法学的所有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主体有:()
A.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各部委
D.省级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2、下列哪个不属于我国行政法的法源?()
A.国务院某部委的会议纪要
B.某市政府关于郑守过桥费的通知
C.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D.深圳经济特区市政府第83号令
3、下列的行政组织中,哪一个不属于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A.派出所
B.行政公署
C.街道办事处
D.区公所
4、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行政主体是指行政机关
B.行政主体是指具有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
C.行政主体是享有行政职权、实施行政活动、承担行政责任的组织
D.行政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5、下面所列组织中在行政法上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A.行政机关委托的治安联防处
B.县公安局所属的道路交通警察队
C.某区街道办事处
D.法律授权颁发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的注册会计师协会
6、某县公安局为了加强对辖下农村社会治安的管理,决定委托无公安派出所的甲乡人民政府裁决各种治安案件,试问乡人民政府应当以谁的名义实施裁决?()
A.县人民政府
B.县公安局
C.县政府法制办公室
D.甲乡人民政府
7、派出机关是由地方行政机关所设立的派出组织,在我国可以设立派出机关的地方人民政府有:()
A.省级政府
B.县级公安局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国务院部门
8、关于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的设立,下列那些说法不正确?()
A.经国务院批准,省人民政府可以设立行政公署
B.经市公安局批准,县公安局可以设立直属机构
C.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可以设立直属机构
D.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县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区公所
9、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称为()
A.行政职权B.行政优益权
C.行政职责D.行政权限
10、下列国家行政机关中,属于专门行政监督机关的是()
A.工商机关B.税务机关
C.审计机关D.公安机关
11、下列基本制度中主要目的在于保障行政公正原则的是()
A.回避制度B.表明身份制度
C.时效制度D.简易程序制度
12、行政委托与授权是经常发生的行政活动。下列关于二者的比较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A.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产生的原因不同
B.被授权与被委托的对象不尽相同
C.二者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
D.都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13、行政机关是否是行政主体需要通过一定标准加以判断,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成为行政主体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
A.是否享有法定的行政职权和职责
B.能否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行使职权
C.管理的是内部事务还是外部事物
D.能否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14、根据行政法学理论和实践及现行有效法律的规定,下列那一选项并非行政委托的受委托组织一般必须具备的条件?()
A.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B.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C.能够独立地承担法律责任
D.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和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技术鉴定
15、下列选项属于国家公务员的是()
A.县检察院检察长
B.市人大办公室主任
C.公安局局长D.村委会主任
二、多项选择题
1、行政主体是指承担一定法律后果的组织,一下选项中哪些是这种法律后果的体现?()
A.在行政复议中作为被申请人
B.在行政赔偿案件中作为赔偿义务机关
C.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
D.可以成为行政复议机关
2、下列关于行政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的选项中那些表述是正确的?()
A.并非所有的行政机关都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B.并非行政机关在所有的场合都能成为行政主体
C.成为行政主体的不限于行政机关
D.行政主体是对行政机关的行政法地位的法律表述
3、国家职务关系的保障意味着国家对公务员违反职业纪律和职务要求的惩戒?()
A.行政机关对公务员记大过的行政处分
B.行政机关要求公务员承担部分赔偿费用
C.公务员因达到年龄退休而与行政机关解除职务关系
D.公务员在执行职务中因暴力行为致人伤害而被判刑罚
4、行政追偿制度是公务员机遇和国家之间的职务委托关系而对国家承担的一种行政责任,旨在确保职务关系。其所应具备的条件有()
A.公务员执行职务造成的损害行为必须是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
B.追偿金额必须与公务员的过错程度相适应
C.要充分考虑公务员承担赔偿的责任能力
D.要符合时效和程序规则
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地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的是()
A.街道办事处B.村民委员会
C.区公所D.税务局所属的税务所
三、名词解释
1、行政合理性原则
2、行政授权
3、行政主体
4、国家公务员
5、行政相对人
四、简答题
1、简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涵
2、什么是行政委托?行政委托应满足那些要件?
3、简述行政法的法律关系有哪些特征?
五、论述题
1、论述行政优益权。
六、案例分析题
[案情一]
王某和李某系邻居,两家房屋紧连。1993年8月,王某乡市城建局提出将其原有房屋扩建二层楼房的申请,市城建局审查后同意并发放建房许可证,注明每层高度为3.2米。王某按照许可证的要求建成并投入使用。同年12月,李某也向城建局提出扩建房屋的神情,城建局予以批准,并且发放了建房许可证,注明每层高度3.6米,在李某建房过程中,王某发现李某建房的高度超过自己房屋的高度,挡光挡风,违反国务院颁布的《城镇个人建造住宅管理办法》,不符合城镇规划要求,即上前阻止,但李某声称有城建局的建房许可,无人可以阻止。王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城建局违法行政,许可李某建房高3.6米,违反省政府的建房规定:城镇居民建房一般不超过3.2米。在审理中城建局变成批准李某建房3.6米属个别情况,城建局有自由裁量权,拒绝说明理由。
试结合行政法的一般原则,对此案加以评析。
[案情二]
某县卫生防疫站认为某饮食店销售的食品不符合卫生标准,决定对其罚款2000元。饮食店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卫生防疫站为避免败诉,告之原告若能撤诉,可以减少罚款数额。在原告表示同意后,将罚款数额改为200元。随后,原告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
问题:
(1)属于事业单位的县卫生防疫站能否作为本案的被告?为什么?
(2)如果县卫生防疫站具备本案被告资格,人民法院应否准许原告的撤诉申请?为什么?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AACA
6-10
BACCC
11-15ADCC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3、ABD4、ABCD5、BD
三、名词解释
1、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则中的“理”,是指体现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的法理。
2、行政授权实际上是指法律、法规、规章将某方面或某项行政职权授予行政机关以外的组织,被授权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和行使行政职权,并由自己对外承担行政活动的相应法律责任。这里所说的“行政机关以外的组织”,还包括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它们与行政机关本身还是有所区别的。
3、所谓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并对由此产生的行为后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这意味着:行政主体是具有行政法上独立人格和法律地位,能够独立作为行政诉讼主体的组织,其范围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4、国家公务员是指国家依法定方式和程序任用,在中央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行政职务的工作人员,不包括行政机关中的工勤人员。
5、行政相对人(简称相对人,也称行政相对方)是行政法和行政法学中一个重要和常用的概念,其基本含义就是指行政机关的行为所指向的、与行政机关相对应的一方,包括作为公民的自然人、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形态。
四、简答题
1、简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涵。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这里所说的是广义的法律,也即多层次的法律规范)。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必须严格遵行行政法律规范的要求,不得享有行政法律规范以外的特权,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行政违法行为依法应受到法律制裁,行政主体应对其行政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的内容。实体合法,指行政主体的设立法定、职权法定、责任法定。程序合法,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落实这一原则的是回避制度;二是行政机关在裁决行政争议时不能偏听偏信,应当给予当事人同等的辩论机会;三是作出对当事人不利的行政决定时,应预先通知当事人并给其发表意见的机会。
2、什么是行政委托?行政委托应满足那些要件?
行政委托是行政主体在其职权职责范围内,出于管理的需要,依法将其行政职权或行政事项委托给另一行政主体或其他组织,以及特殊情况下委托给个人,受委托者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实施管理行为和行使职权,并由委托机关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委托的要件:
(1)行政委托主体是有限制的。委托者必须是行政主体,否则不能称为行政委托。
(2)行政委托权力是有限制的。委托者必须在行政主体职权范围内进行委托,越权委托无效,而且受委托者不得将自己接受委托的职权和事项再自行委托给其他组织或个人。
(3)行政委托对象是有限制的。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方可接受行政委托,代委托者行使某些行政管理职权和从事某些行政管理事务,从而成为受委托组织;松散的组织,如合伙组织、非正式组织,均不能接受委托行使行政职权而成为受委托组织。
(4)行政委托的事项是限制的。例如,行政管理职权中影响较小、程度较轻的部分,例如行政处罚中的申诫罚或较低数额的财产罚,可以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代为行使,而人身罚和能力罚以及数额较大的财产罚,则不能委托给其他组织或个人代为行使。
3、简述行政法的法律关系有哪些特征?
(1)这种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双方的地位不对等,又称为行政法律关系的单方面性。
(3)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基本上由法律规范事先规定,一般来说不能由当事人相互约定和自由选择,当事人只能依法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但行政合同的出现,是此特征的一个例外。
(4)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具有相对性和统一性。在这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出现许多交叉重叠,难以截然分开,这与民事法律关系的情况有所不同。尤其是对于国家行政机关而言,这种相对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5)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大都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判机关依照行政程序或行政司法程序加以解决,只有在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才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五、论述题
1、论述行政优益权。
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赋予行政主体职务上或物质上的许多优益条件,行政主体享受这些优益条件的资格和可选择性便是行政优益权,它由行政优先权和行政受益权构成。
(1)行政优先权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时依法所享有的种种优惠条件主要包括:先行处置权,即行政主体在紧急条件下,可以先行处置,如先行扣留、即时强制。获得社会协助权,行政主体在从事紧急公务时,有关组织和个人有协助执行或提供方便的强制性义务,违反者可能会承担法律责任。如公安机关或消防机构在执行紧急公务时,有权要求其它交通车辆避让。
推定有效权,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该行政决定的执行,这是为了保障行政秩序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而推定该行政决定只要未被依照法定程序加以撤销就一直是有效的。它体现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方的关系。
(2)行政受益权是国家为保证行政主体有物质能力行使行政职权而向其提供物质条件,行政主体享受这些条件的资格和可选择性。行政受益权是行政主体从国家所享受到的权益,而不是从相对方得到的,因此与行政优先权不同,它体现的是行政机关与国家的关系,而不是体现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方的关系。行政优益权与行政职权密切相关,但不同于行政职权,也不属于行政职权,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行政优益权可以被行政主体放弃不用,但行政职权不能被放弃,否则将导致违法或失职。
六、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本案涉及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行政机关行使权力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的规定相抵触,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可以自由地裁量权力的行使方式与程度,即享有自由裁量权。所以行政机关行使权力同时必须遵循合理性原则,即行政权力的行使应当符合立法的目的;基于正当的考虑;不得考虑不相关的因素;平等适用法律规范,同等事实同等对待等要求,以其行政权力的运作达到客观、公正。本案中城建局对李某的建房许可表面看并未违反省政府关于建房的有关规定,因为在省政府的规章中只是规定城镇居民建房一般不得超过3.2米,由此观之,城建局对此向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及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许可超过3.2米,但是,城建局对许可李某建房3.6米的理由拒绝说明,既表明示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许可李某建芳层高超过省政府规章规定的高度,不当地行使了权力,属于滥用职权的范畴,违反了行政合理性原则的要求。
[案例二]:
属于事业单位的县卫生防疫站能作为本案被告,应为其为行政机关授权的社会组织。被授权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和行使行政职权,并由自己对外承担行政活动的相应法律责任。
人民法院不应当准许原告的撤诉申请,因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对其所行使的国家权力无自由处分权。
⑵ 法律基础知识测试的试题以及答案
在生活中,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来说,法律知识是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一,那么,法律知识的考试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法律基础知识测试卷,希望对你有用!
法律基础知识测试卷选择题
1.在我国,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 A )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各部、委、局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这体现的是法律的( C )
A.概括性特征 B.普遍性特征
C.规范性特征 D.严谨性特征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此规定属于法律规范中的( D )
A.委托性法律规范 B.命令性法律规范
C.禁止性法律规范 D.授权性法律规范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是( A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学理解释
5.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情况是( B ) A.法律权利 B.法律义务
C.法律后果 D.法律事实
6.在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中,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监督是( C )
A.社会性的监督 B.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C.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D.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7.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法是( D )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法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由( C )
A.各省、市、县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代表组成
B.各省、市、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C.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代表组成
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9.决定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国家机关是( D )
A.国务院 B.中央军事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0.下列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不设立常务委员会的是( B )
A.省人民代表大会 B.乡人民代表大会
C.县人民代表大会 D.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11.我国宪法规定,公布法律的权力属于( C )
A.国务院 B.国家主席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2.流转税是指对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所征收的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其中增值税是指( C )
A.对销售不动产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B.对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C.海关依照关税法律规定对进出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D.以商品生产和劳务的各个环节的增值因素为征收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 A )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2年
14.下列有关代理行为的法律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代理人必须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活动
B.代理人必须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活动
C.代理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
D.代理人在被代理人授权范围内独立作出意思表示
15.下列法律关系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调整的是( B )
A.租凭法律关系 B.婚姻法律关系
C.收养法律关系 D.监护法律关系
16.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则诉讼时效( D )
A.终结 B.中止
C.中断 D.延长
17.被告人甲实施盗窃时,因被他人查觉而未得逞,仓皇逃跑。甲的行为( B )
A.是犯罪预备 B.是犯罪未遂
C.是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18.下列关于刑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刑罚必须由刑法明文规定
B.刑罚可适用于一切犯罪嫌疑人
C.刑罚是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措施
D.刑罚只能由国家审判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决定
19.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是历史的主人。这种群众史观反映到人生观上必然是( A )
A.为人民服务 B.为个人谋福利
C.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20.我们应当确立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C )
A.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
B.金钱拜物教的人生目的
C.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人生目的
D.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的人生目的
21.下列对信念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C )
A.信念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
B.信念表达的是一种真诚信服的态度
C.信念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D.信念体现的是人们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具有合理性、科学性
22.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 C )
A.理想就是现实
B.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变为现实
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
D.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2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 C )
A.反对一切形式的个人利益
B.维护个人所属的小团体或单位的特殊利益
C.在现实中追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和谐发展
D.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个人做出牺牲
24.“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属于( C )
A.民法规则 B.生活习惯
C.社会公德 D.职业道德
25.“真正的爱情就是要把疯狂的或是近于淫荡的东西赶得远远的。”这表明了爱情的( B )
A.纯洁严肃性 B.平等互爱性
C.专一排他性 D.强烈持久性
26.一行人在过路口时迎面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他这样做是( D )
A.节省时间之举 B.聪明灵活之举
C.可供学习之举 D.不遵守交通规则,违反社会公德之举
27.学习和掌握人际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 D )
A.学会认知的要求 B.学会做事的要求
C.学会劳动的要求 D.学会做人的要求
28.不正确的交友方式或观念是( C )
A.君子之交淡如水 B.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C.要想朋友好,银钱少打扰 D.对友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29.人生幸福需要心理健康,事业的成功需要心理健康,现代社会生活更需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的是( D )
A.心理情绪不急不躁 B.思维正常,体格强壮
C.体质好,身体无疾病状态 D.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30.善于在社会生活中,在自然界和文学艺术中发现、欣赏美的能力是( D )
A.创造能力 B.审美能力
C.识别能力 D.想象能力
法律基础知识测试卷多选题
31.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之分。下列属于特别行政法的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32.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的职责有( )
A.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B.对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和监督
C.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D.代理被监护人参加民事诉讼
E.对被监护人的不法行为承担财产赔偿责任
33.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构成的要素包括( )
A.犯罪客体 B.犯罪对象
C.犯罪主体 D.犯罪客观方面
E.犯罪主观方面
34.剥夺政治权利作为一种附加刑主要包括( )
A.剥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剥夺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C.剥夺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D.剥夺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E.剥夺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35.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下列选项属于人生观范畴的有( )
A.人为什么活着
B.怎样生活才有价值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如何
D.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E.如何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矛盾
36.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下列选择是指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有( )
A.个人的社会存在
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个体的人生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
D.作为客体的人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关系
E.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人民所做的贡献
37.下列行为符合家庭美德要求的有( )
A.某父亲长年沉溺于打麻将,从不管教子女
B.某对夫妻整天吵架呕气,丈夫甚至对妻子拳脚相加
C.某丈夫不辞劳苦,20多年精心待候卧病在床的妻子
D.某夫妇长年热情主动地照顾身边无子女的邻居大妈
E.某儿媳每逢周未都去看望不在一起生活的公婆,帮他们洗刷打扫做家务
38.下列行为符合社会公德要求的有( )
A.不随地吐痰
B.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
C.捡到财物,占为已有
D.爱护公园或路边的花草树木
E.在公共汽车上为老幼病残孕让座
39.某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时,也进行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 )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E.奉献社会
40.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需要完善性格,增强人际吸引因素。人际吸引因素主要包括( )
A.正确的人生观 B.良好的心理品质
C.高尚的品德修养 D.奢糜的生活作风
E.卓越的智慧和才能
法律基础知识测试卷简答题
41.什么是法律制裁?法律制裁可分为哪几类?
42.简述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3.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实现这种共同理想的意义何在?
44.“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自我修养的途径是什么?
45.简述人际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法律基础知识测试卷论述题
46.结合香港、澳门的回归,论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⑶ 行政法学求答案
答案:
一、支付赔偿金
二、1、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的法律地位是指公务员在各种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综合表现。 公务员因其具有的双重法律身份而享有不同的法律地位: 一方面,公务员是公民。这一身份决定了公务员首先享有自然人的法律地位。 另一方面,公务员是国家的公务员。这一身份决定了公务员享有公务员的法律地位。公务员的双重身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往往会发生冲突。在发生某种法律责任的承担时应当准确加以划分。
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 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 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2、维持判决 维持判决是人民法院通过审理,在查清全部案件事实的基础上确认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合法,宣告予以维持的判决。人民法院作出维持的判决必须具备以下的法定条件: ① 被诉的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 ② 被诉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③ 被诉的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符合法定的程序。
3、自由裁量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的对称。指法律规范仅对行为目的、行为范围等作一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内容、条件、标准、幅度、方式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定而实施的行政行为。由于行政活动所涉及的社会情况纷繁复杂,行政法律规范规定得再详细也无法穷尽,因此,行政机关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自由裁量的权力,,才能有效地行使其行政职能。
4、行政补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因合法的行政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失,由国家依法予以补偿的制度。
5、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审程序,是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上诉人的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就第一审人民法院尚未发身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理时所应当遵循的步骤和方式、方法。它是刑事诉讼中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
三、1、不对。行政奖励的性质是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赋予受奖励者以奖励性权利的一种无强制执行力的具体行政行为。
2、不对。行政复议是依申请而非依职权主动为之的行政行为。
3、不对。接受行政委托的组织超越受委托权限,给行政相对方造成损害的,赔偿义务机关应是委托行政机关。
4、对
四、1、二审法院。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而此案作出原生效判决的法院为二审法院。
2、撤销被告处罚决定。《行政处罚法》第29条规定:“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本案中张某的嫖娼行为已经超过2年才被发现,应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因此,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二)项之规定,对于违反法定程序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可以判决撤销。
五、论述题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合理性原则和合法性原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合法性原则适用于行政法的所有领域,合理性原则主要适用于自由裁量领域。随着国家立法进程的推进,原先属于合理性的问题可能被提升为合法性问题。合理性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
②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
③平等适用法律规范,不得对相同事实给予不同对待;
④符合自然规律,如符合法律规定的“合理采伐森林”、“合理利用土地”等;
⑤符合社会道德,如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
⑷ 法学基础理论考试的试题和答案(2)
21.当代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为()。
A.以宪法为依据B.从实际出发
c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D.吸收、借鉴历史的和外国的经验
E.保持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宪法的效力高于法律
B.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
c.国务院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D.自治条例可以同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
23.决定一个国家立法体制形成的因素是这个国家的()。
A.国体B.政体
c.文化传统D.阶级力量对比
24.按照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权划分,可以分为()。
A.一级立法体制B.两级立法体制
c.三级立法体制D.四级立法体制
25.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必须有()。
A.法律规范的规定B.权利主体的存在
c.法律事实的出现D.合法行为的产生
26.法律效力是指()。
A.对人的效力B.对物的效力
c.对行为的效力D.空间上的效力
E.时间上的效力
27.权利能力()。
A.以权利主体的存在为前提B.以行为能力为前提
c.以相应法律规定为前提D.是权利主体构成的条件
28.按照法是否规定根本制度和是否具有最高效力,法可以分为()。
A.根本法B.普通法
C.公法D.私法
29.社会主义法对党的政策的作用有()。
A.法是实现政策的重要形式
B.法是定型化、规范化、条文化的党的政策
C.党的政策在制定为法律的过程中将日益完善
D.法对党的政策有制约作用
E.法对党的政策有指导规范作用
30.依责任的性质,法律责任可以划分为()。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
C. 行政责任D.违宪责任
31.依制裁的性质,法律制裁可以划分为()。
A.民事制裁B.刑事制裁
C.行政制裁D.违宪制裁
32.法的渊源主要有()。
A.宪法B.部门法
c.地方性法规D.国际条约
E.实体法
33.法的制定是指一定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
件的一种专门活动。
A.制定B.审查
C.修改D.编纂
E.废止
34.法律效力可以分为()。
A.对人的效力B.对事的效力
c. 空间效力D.时间效力
35.社会主义法律关系主体的特点是()。
A.法律地位是平等的B.享有广泛的权利
c.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是一致的D.主体与客体是一体的
36.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客观情况。
A.发生B.终止
c.恢复D.变更
E.消灭
37.立法的准备阶段包括()。
A.立法的预测B.立法的规划的制定
c.立法议案的形成和拟订D.法律草案的拟订和论证
38.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是()。
A.法治是指法律制度,而法制则不是
B.任何国家中都有法制,只有在民主国家中才有法治
c.法治不必蕴含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
D.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但有法治必有法制
39.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人民
B.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c.社会组织
D.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或任命的国家机构
40.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为()。
A.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和基础
B.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依据
c.社会主义民主决定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D.社会主义法制规定了民主权利的范围
E.社会主义法制规定了实现民主的程序和方法
4l.法所体现的意志的内容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这意味着()。
A.法具有客观性B.立法应注意现实的经济条件
c.法应随经济条件而发展D.法不是以意志为基础的
42.技术规范在法律上被确认后,就成为()。
A.法律规范B.法律原则
c.技术法规D.习惯规范
43.法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主要有()。
A.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
C.组织社会化大生产D.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
E.确认国家的政治制度
44.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
A.政治决定法的产生
B.政治体制改革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
C.政治体制决定法的体系
D.政治活动内容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
E.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
45.在法的效力等级体系中,下位法制定的依据是:()。
A.同级法律B.党的政策
C.宪法D.上位法
46.按照法的创制和表达形式的不同,法可以分为()。
A.成文法B.不成文法
c.习惯D.判例法
47.我国追究法律责任的原则是()。
A.责任法定原则B.因果联系原则
c.责任相当原则D.责任自负原则
48.根据法定解释的主体或性质的不同,法定解释包括()。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D.宪法解释
49.立法程序分为()。
A.法律议案的提出B.法律草案的审查
c.法律草案的讨论D.法律的通过
E.法律的公布
50.法律责任的分类,以责任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
A.过错责任B.无过错责任
c.有限责任D.无限责任
法学基础理论考试试卷简答题
1.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法的规范作用有哪几点?
3.法有哪些社会作用?
4.当代中国立法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5.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怎样?
6.当代中国法律适用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7
7.如何理解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8.如何理解法与政治的相互关系?
9.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0.法律监督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法学基础理论考试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2.A3.C4.A5.C6.C7.B8.A
9.C10.C11. D12.A13.A14.A15.C16.B
17.C18.B19.B20.B21.B22.C23.C24.B
25.C26.C27.D28.D29.B30.D31. B32.D
33.D34.C35.A36.C37.C38.C39.B4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BCD3.ABCD4.CD5.ABCD
6.ABCD7.ACD8.ABCD9.ABCD10.ABDE
11. ABD12.ACE13.BCD14.BCDE15.ABD
16.BCD17.AB18.ABD19.BD20.BC
2l. ABDE22.AD23.ABC24.AB25.BC
26.ADE27.AD28.AB29.ABC30.ABCD
31. ABCD32.ACD33.ACE34.ABCD35.ABC
36.ADE37.ABCD38.BD39.ABD40.BCDE
41.ABC42.AC43.BCD44.BD45.CD
46.AB47.ABCD48.ABC49.ACDE50.CD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法的基本特征包括:①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③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的社会规范。④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2.【答案要点l法具有下列规范作用:①指引作用。②评价作用。③预测作用。④教育作用。⑤强制作用。
3.【答案要点】法的社会作用是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①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国家通过自己的权力系统和法律规则把阶级压迫合法化、制度化,把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保持在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存在所允许的范围内,即建立起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
②执行社会公共事务。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a.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b.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C.组织社会化大生产;d.确定使用设备、执行工艺的技术规程,以及有关产品、劳务、质量要求的标准。以保障生产安全、防止事故,保护消费者利益;e.推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4.【答案要点】当代中国立法应该遵循下列原则:①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②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③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④吸收、借鉴历史的和外国的经验,⑤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⑥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⑦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5.【答案要点】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体现在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和法与生产力的关系两个方面:①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②法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6.【答案要点】当代中国法律适用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③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④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7.【答案要点】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是当代中国法律适用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这项原则有如下三层意思:①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各级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统一行使,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无权行使此项权力;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③司法机关审理案件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正确适用法律。
8.【答案要点】法与政治的关系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
(1)法受政治制约,这体现在:①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②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I③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
(2)法服务于政治,这表现在:①在阶级对立社会,法调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统治阶级内部及其与同盟者的关系,从而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②打击制裁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和其他严重犯罪活动,③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在发挥政治职能的同时发挥社会职能。
9.【答囊要点】法律关系有下列基本特征;①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②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③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④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定在人们之间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
⑸ 司法考试行政法历年试题及解析(下)4
98.关于行政处罚和刑罚的折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拘留可以折丛或抵拘役
B.行政拘留可以折抵有期徒刑
C.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折抵没收财产
D.罚款可以折抵罚金
答案及解析:ABD 行政处罚法第28条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
99.某合资企业的甲、乙两股东就股权转让达成协议。后因情况发生变化,甲、乙两股东又签订了一项合同修正案,约定在该合同批准后一年内甲有权以一定的价格向乙回购已经出让的股权。2001年4月1日,股权转让合同以及合同修正案一同获得批准。7月2日,甲提出回购,乙不同意,并告知甲原审查批准机关于2001年6月1日又作出一批复,该批复指出,2001年4月1日批复只是批准股权转让合同,未批准股权回购条款,股权回购时仍需报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有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审批机关2001年4月1日确认股权回购的批复
B.甲乙之间关于股权回购的约定有效,甲可以对乙的违约行为提起诉讼
C.审批机关2001年6月作出的批复并未设定新的权利义务,法院不应受理甲对该批复提起的诉讼
D.甲在2003年8对审批机关2001年6月1日作出的批复提起诉讼已经超过诉讼期限
答案及解析:BCD 原审批机关于2001年6月1日作出的批复属于“其他侵犯人身权、财产权案件”中的行政确认案件。参见行政诉讼法第11条、依行政诉讼解释第1条、第41条、第83条。
100.下列何种情形不符合法律、法规有关公务员任职和辞职的规定?
A.李副市长兼任公安局长和安全局乱郑袭长
B.市经济委员会张主任兼任投资公司董事长
C.教育局高副局长辞职一年后经教育局批准到教育局所属的教育培训中心担任主任
D.市政府批准办公厅机要处王处长辞职出国
答案及解析:ABD A错B错,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49条规定,“国家公务员原则上一人一职,确因工作需要,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在国家行政机关内兼任一个实职。”“国家公务员不得在企业和营利性事业单位兼任职务。” C对,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73条规定,国家公务员辞职后,二年内到与原机关有隶属关系的企业或者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任职,须经原任免机关批准。D错,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71条第3款,在涉及国家安哗兄全、重要机密等特殊职位上任职的国家公务员,不得辞职。
四、案例分析题:
(2002年)
九、(本题11分)
某县医院根据上级文件的规定和主管部门批准,向县邮电局申请开通“120”急救电话,县邮电局拒绝开通,致使县医院购置的急救车辆和其他设施至今不能正常运转,而遭受损失。县医院遂以县邮电局为被告向县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县邮电局立即履行开通“120”急救电话的职责,并赔偿县医院的经济损失。县邮电局辩称:“120”急救电话属于全社会,不属于县医院。根据文件的规定,县邮电局确对本县开通“120”急救电话承担义务,但是不承担对某一医院开通“120”急救电话的义务。原告申办“120”急救电话,不符合文件的规定,请求法院驳回县医院诉讼请求。县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医疗机构申请开通“120”急救电话的程序是: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提交书面报告,由地、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到当地邮电部门办理“120”急救电话开通手续。原告县医院是一所功能较全、急诊科已达标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具备设置急救中心的条件。县卫生局曾指定县医院开办急救中心,开通“120”急救电话。县医院向被告县邮电局提交了开通“120”急救专用电话的报告,县邮电局也为县医院安装了“120”急救电话,但是该电话一直未开通。县医院曾数次书面请求县邮电局开通“120”急救电话,县邮电局仍拒不开通。
现问:
1.本案县医院与县邮电局之间的争议属于民事争议还是行政争议,为什么?
答:是行政争议。邮电局在本案中属于经授权而成为行政主体的被告,本案中的争议涉及公共利益,邮电局对120电话的管理具有行政管理性质。
2.原告的赔偿请求应否得到支持?为什么?
答:否。法律规定安装120电话的目的是实现一种公共利益,而不是为医院设定一种财产权,邮电局安装120电话的义务所对应的权利并非医院的财产权,因而医院不可因邮电局违背此法定义务而要求赔偿。
3.如果法院判令县邮电局自判决生效之日起15天内为原告开通“120”急救电话,县邮电局拒不开通,法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
1)从期满之日起,对该邮电局按日处以50元至100元的罚款。
2)向邮电局上一级机关或者监察、人事机关提出司法建议,并要求将处理情况告知人民法院。
3)参照《民事诉讼法》第102条的有关规定,对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处罚。
4)拒不履行判决,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2003年)
七、(本题8分)
案情:甲公司于1995年获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9518号实用新型专利权证书,后因未及时缴纳年费被国家专利局公告终止其专利权。1999年3月甲公司提出恢复其专利权的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于同年4月作出恢复其专利的决定。2000年3月,甲公司以专利侵权为由对乙公司提起民事诉讼。诉讼过程中,乙公司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请求,要求宣告9518号专利权无效。2001年3月1日,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维持该专利有效的审查决定并通知乙公司。
问题:
1.如乙公司对恢复甲公司专利权的决定提起行政诉讼,其是否具有原告资格?为什么?
2.如乙公司于2002年4月对恢复甲公司专利权的决定提起行政诉讼,是否超过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为什么?
3.2000年8月25日修正的《专利法》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决定的效力是如何规定的?
4.1992年9月4日修正的《专利法》对专利权的恢复未作出任何规定,假设被告在诉讼中提出“恢复专利权的行为属于合法的自由裁量行为”,你认为是否成立?为什么?
答案:
1、乙公司具有提起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或乙公司有权对恢复专利权的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1分)。因为专利局恢复甲公司的专利权对乙公司将要或必然产生损害,乙公司与恢复专利权的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或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1分)。
2、乙公司于2002年4月提起行政诉讼已经超过起诉期限(1分)。因为乙公司自从2001年3月1日起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提起行政诉讼的诉权或起诉期限,按照行政诉讼法及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原告的起诉期限为三个月,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从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超过两年(1分)。
3、对专利复审委员会决定不服的,专利申请人或宣告专利权无效请求人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2分)。
4、被告在诉讼中提出“恢复专利权的行为属于合法的自由裁量行为”的观点(说法、主张)不成立(1分)。因为按照依法行政原则中职权法定的要求,行政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授权。由于法律对被告没有恢复专利权的授权,所以其行为不属于合法的行政自由裁量行为(1分)。
解题思路:
1.依据《行政诉讼法》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行诉解释》13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一)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涉及其相邻权或者公平竞争权的;(二)与被诉的行政复议决定有法律上利害关系或者在复议程序中被追加为第三人的;(三)要求主管行政机关依法追究加害人法律责任的;(四)与撤销或者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
2.依据《行政诉讼法》 第3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行诉解释41条,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3.《专利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专利申请人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4.依法行政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法律优越,即禁止行政机关违反现行有效的法律;二是法律保留,即行政机关活动应当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为前提和基础。本题涉及到法律保留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