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法是行政法部门法
❶ 什么是保密法,保密法的适用范围
法律分析:保密法的适用,是指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工作人员及其被授权管理保密事务的单位依照其职权范围,通过法定程序实施保密法律规范的一种方式。它是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工作人员及其被授权管理保密事务的单位的专项活动,具有公务性质;它严格依照法定的职权范围适用保密法律规范,既不能随意超出职权范围,也不能自由放弃或拒绝行使其法定职权;它依照法定程序把保密法律规范的一般规定应用于具体情况,导致一定的法律后果,并表现为一定法律文件的活动方式来实现保密法律规范,如保密I作部门对违反保密法律的行为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并以一定法律文件形式宣告法律关系的产生、改变或废止等。我国保密法适用于我国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第三条 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
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第四条 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以下简称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
第五条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保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
❷ 保密法与几个部门法有联系
法律分析:保密法与行政法、刑法、民法有联系。保密法是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制定的。泄露可能损害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领域的安全和利益的,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四十九条 机关、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发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关机关、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其主管部门予以处理。机关、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对应当定密的事项不定密,或者对不应当定密的事项定密,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机关、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❸ 保密法属于哪门法律的下位法1宪法 2 行政法 3经济法 4刑法
宪法、行政法。
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以下简称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
(3)保密法是行政法部门法扩展阅读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保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以下简称机关、单位)管理本机关和本单位的保密工作。中央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管理或者指导本系统的保密工作。
机关、单位应当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护措施,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加强保密检查。国家对在保守、保护国家秘密以及改进保密技术、措施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宪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在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宪法部门最基本的规范,主要反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样的规范性文件中。
行政法为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规定行政管理体制的规范,确定行政管理基本原则的规范,规定行政机关活动的方式、方法、程序的规范,规定国家公务员的规范等。
❹ 《保密法》属于( )
保密法属于国家安全行政法。
一、保密与信息公开并重
保守国家秘密需要将知悉秘密信息的人员控制在最小范围,而政府信息公开则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知情权。二者看似矛盾,实则辩证统一,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公开是一般原则,保密是例外。
新保密法从1995年开始调研论证,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进行审议,民众提出修改意见建议2000多条,从修法时间之长、民众参与之多、国际社会关注度之高,可见平衡二者关系之不易。
这次修订对保密与公开的关系作了充分考量。一是明确规定,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积极防范、运亮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二是明确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三是明确规定机关、单位定密不当的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四是健全解密制度,规定了自行解密制度和解密审查制度等。
新保密法的相关规定,就是要做到依法保密、依法公开、保放适度,充分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进步,是新保密法的突出亮点。
二、缩小国家秘密的范围
新保密法为纠正过去定密过多、范围过宽、解密不及时的现象,建立健全了四项制度措施,尽可能地缩小国家秘密的范围,把该保的保住,把该放的放开。
(一)是上收定密权
新保密法规定,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守定密权限。根据新规定,县级机关、单位不再拥有定密权,必须通过上级授权才拥有定密权。定密主体大大缩小,芹轮可以节省大量行政成本。
(二)是建立定密责任人制度
新保密法规定,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定密责任人首次写入保密法,解决了定密权责不清等问题。
(三)是设立保密期限制度
以往“只标密级,不标期限”,导致“一密定终身”。新保密法增加了保密期限的具体嫌悄信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30年,机密级不超过20年,秘密级不超过10年。
(四)是健全了自行解密与解密审查相结合的解密制度
新保密法规定,保密期限已满的国家秘密事项,自行解密;在保密期限内保密事项范围调整不再作为国家秘密事项,或者公开后不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及时解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四条
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以下简称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