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原民事诉讼法

原民事诉讼法

发布时间: 2020-12-17 20:14:13

㈠ 民事诉讼法对原被告就同一案件在两地分别起诉有何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同一个民事纠纷,双方当事人分别在不同法院起诉的,依回然属于两个不同的案答件,因为当事人身份互为原被告,诉讼地位不同,且诉讼请求和也不同,因此是两个独立的案件。当事人可以主动向法院说明情况,然后由两个法院协商按照牵连管辖,合并为一个案件进行审理。否则,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㈡ 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有哪些

一、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包括包括哪些

(一)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的原则通常分为两类:

1)共有原则,即与宪法、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及行政诉讼法同时共有的原则。

2)民事诉讼法本身特有的原则

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原则主要有:

1、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指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一律平等地享有诉讼权利,不得因任何原因而限制任何当事人的权利或赋予其特权。

2、法院调解原则

法院调解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对能够调解解决的案件,在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基础商,可以促使当事人以协议的方式解决纠纷的准则。

3、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

同等原则,是指在我国人民法院起诉或应诉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组织,同我国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一样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具有同等的诉讼义务。

对等原则,是指如果一国法院对在其法院进行民事诉讼的我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诉讼权利给予限制的,我国的法院也可以对在我国法院进行民事诉讼的该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给予同样限制。

4、辩论原则

辩论原则是指诉讼过程中,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都有权就案件所涉及的事实与法律问题,陈述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证明,相互反驳及辩论,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处分原则

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支配自己依法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

(二)基本制度(合议制度、回避制、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的制度)

1、合议制度

合议制度是指由3名以上呈单数的审判人员组成的审判组织,行使审判权,对案件审理裁判的制度(合议制)。

2、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或者与案件审理有关的法院其他人员,遇到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应当退出审判活动的制度。

3、公开审判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的活动,除合议庭评议的程序外,原则上依法应当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的制度。

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有:

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当事人申请不公开:离婚案件和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4、两审终审的制度法律

两审终审的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理即告终结的制度。

二、刑事诉讼法特有的原则有哪些?

1、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

2、审理刑事案件实行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3、刑事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

4、保障刑事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的原则;

5、刑事审判实行陪审制度。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具哪些特点?

1、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体现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规律。

2、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由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法律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刑事诉讼和其他性质的诉讼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如: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等,我们称为一般原则。另一类是刑事诉讼所独有的基本原则,如: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等,即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

3、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一般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一些具体的制度或原则,由于只适用于刑事诉讼的某一阶段或仅适用于某一专门机关或诉讼参与人,解决具体的诉讼问题,因此不是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如:两审终审原则,上诉不加刑原则等。

4、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具有法律约束力。

三、如何理解人民法院独立行使职权?

1、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大的监督,在此前提下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2、检察院上下级之间是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其独立使检察权体现于检察系统的独立。

3、法院上下级之间则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其独立使审判权在法院系统独立前提下,主要体现于审级独立。

杭州律师:网页链接

4、我国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司法独立。

㈢ 民事案件中必须到庭的原被告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一十二条进一步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的必须到庭的被告,是指负有赡养、抚育、抚养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此外,给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

如其必须到庭,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也可以适用拘传。当然,拘传的适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拘传的对象必须是负有赡养、抚育、抚养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

拘传前必须经过两次合法传唤;被告拒不到庭须是无正当理由。此外,拘传执行前,须告知被拘传人拒不到庭的后果并对其进行教育,如其仍拒不到庭,才能执行。

1、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无论是法定代理人还是委托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2、必须到庭的被告,是指负有赡养、抚育、抚养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

3、给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

4、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诉讼,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应当到庭。

(3)原民事诉讼法扩展阅读:

被告,在民事案件中,是指侵犯原告利益,需要追究民事责任,并经法院通知其应诉的人;在行政诉讼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某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中,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及人员。另有同名电影电视剧。

刑事被告人享有辩护、最后陈述、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问题的权利,申请通知新证人到庭、调取新物证、重新鉴定或勘验的权利,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申请回避、提起上诉、要求再审的权利,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和侮辱其人身的行为提出控告的权利等。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充分保障被告人行使其法定诉讼权利,同时有权依法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和搜查、扣押等(见米兰达规则)。

在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可更换不符合当事人条件的被告,即通知符合条件的被告参加诉讼。如果被告不符合当事人条件,而原告又不同意更换,人民法院应该裁定驳回起诉。

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此时被告即成为反诉的原告,本诉的原告即成为反诉的被告。

在行政诉讼中,被告与原告法律地位平等。

是指被诉称侵犯了原告的民事权益,或者与原告发生了民事权益争执,而依法被人民法院传唤应诉的人。

㈣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处分原则的含义

民事诉讼中的复处分原则,是制指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由支配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这一原则包括以下具体内容:其一,处分权的享有者只限于民事诉讼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不享有处分权;其二,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对象包括处分自己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处分原则贯彻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在:第一,当事人的处分行为直接关系着民事诉讼程序能否开始;第二,当事人的处分行为对于诉讼程序的发展和终结有着重要影响;第三,审判保护的范围和方法,一般要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㈤ 民事诉讼法原208条在新民诉法多少条

2007年的民诉法第208天,在2012年的是第231条。
法律条款如下: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版人民代权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在执行中,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及暂缓执行的期限。被执行人逾期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权执行被执行人的担保财产或者担保人的财产。
在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第二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被移到了第二百三十一条 :在执行中,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及暂缓执行的期限。被执行人逾期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权执行被执行人的担保财产或者担保人的财产。

㈥ 民事诉讼法审判原则

民事诉讼法审判原则
一、不告不理原则
不告不理,是指没有原告的起诉,法院就不能进行审判。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原告的起诉,法院不得启动审判程序,即原告的起诉是法院启动审判程序的先决条件;二是法院审判的范围应与原告起诉的范围相一致,法院不得对原告未提出诉讼请求的事项进行审判。
二、审判权独立行使原则
我国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三大诉讼法均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三、直接、言词原则
直接、言词原则,是指审理案件的审判人员(包括法官和陪审员)必须在法庭上亲自听取当事人、证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口头陈述,对于案件事实和证据必须由双方当事人当庭口头提出并以口头辩论和质证的方式进行庭审调查。直接、言词原则是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的合称。
四、审判及时原则
审判及时,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应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进行,而且应尽量做到快速结案。
五、集中审理原则
集中审理原则,又称不间断审理原则,是指法庭对各类诉讼案件的审理原则上应当持续进行,除了必要的休息时间以外,不得中断审理。

㈦ 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哪些基本原则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九点。

㈧ 民事诉讼法227条许可之诉的诉求

《民事诉讼法》第227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天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案外人对原判决、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认为驳回裁定错误的,应在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2、申请执行人对中止执行裁定不服的,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执行许可诉讼。
因此:
1、对于案外人提出的执行异议,法院首先应当进行审查,然后根据书面异议情况分别作出处理。如果认为提出异议的理由不成立,应当裁定驳回申请,继续执行。如果认为提出异议的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执行。
2、申请执行人对中止执行裁定不服的,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如果执行根据是人民法院自己制作的法律文书,就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中止执行的裁定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申请执行人即应当在中止执行裁定生效之日起15日内提起诉讼,此时间为除斥期间。

热点内容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目录6 发布:2024-11-17 22:37:33 浏览:943
农村分单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7 22:04:46 浏览:941
交大经济法第四次作业 发布:2024-11-17 21:12:11 浏览:748
实体法学派 发布:2024-11-17 20:45:53 浏览:462
安徽律师培训 发布:2024-11-17 18:53:19 浏览:779
鞍山法院在哪里 发布:2024-11-17 17:58:50 浏览:25
国际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4-11-17 17:41:28 浏览:580
泗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联系方式 发布:2024-11-17 17:29:13 浏览:726
数理法学 发布:2024-11-17 17:24:24 浏览: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发布:2024-11-17 17:05:49 浏览: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