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编制问题
Ⅰ 事业单位编制人员适用劳动法吗
法律分析: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应当首先适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有关问题仍无法解决的,可以适用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三条 中央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所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Ⅱ 事业编受劳动法保护吗
不受。
1、普通事业编制人员,一般这类人员和事业单位签订的是聘用合同,登记在册的管理人员,既不按照公务员法管理,也不按照劳动法管理。
这类事业编制人员有专门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关于工资、晋升、福利待遇等问题,都是按照这个条例执行的,真正有编制的事业单位人员,都不受劳动法管理和保护,更别提加班费了。
2、参公管理人员,虽然身处事业编制,但是全部按照公务员法管理,无论是工资、晋升待遇,还是加班费。
3、人事代理制人员。这种人员大多出现在高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由于编制改革或其他问题,采用人事代理制招录人员。工资待遇都是按照编制人员执行,但不会被登记为编制人员。
等到工作一定年限后,根据个人表现,编制是否有空缺,再酌情办理入编。这类人群也是优先按照《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条例》进行管理,而不是劳动法。
4、合同制聘用人员,也就是事业单位招聘来的合同制人员,包括公益岗、辅助性岗位人员。都是事业单位按照合同制的方式聘用的,不属于编制内,但也归事业单位管理。
这类人员和事业单位签订的是劳务合同,所以会按照《劳动法》管理。
5、劳务派遣人员。和第四点聘用人员相同,都是没有编制的人员。不过劳务派遣签约的合同是和第三方单位签约,由劳务派遣公司发放工资福利。
这类人员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是劳动合同,所以会按照《劳动法》管理,不过用人单位是劳务派遣单位。
一、《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如下:
1.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构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树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按照本法执行。
能够看到,对事业单位和企业的规则并不一样,企业是“构成劳动关系”,只需劳动者提供了劳动,哪怕没有签署劳动合同,都构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从实践用工之日起适用《劳动法》。
而事业单位是“树立劳动合同关系”,劳动者假如没有和事业单位签署劳动合同,就不适用《劳动法》。
因而,要判别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否适用《劳动法》,关键在于能否树立劳动合同关系。
二、事业单位试用期时间怎么规定
事业单位试用期时间的规定是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为12个月。故试用期一般为1年。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