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

发布时间: 2024-03-18 03:42:36

1. 刑诉法54条内容的内容有什么

法律分析:《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内容是: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四条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2. 有重大疾病的犯罪嫌疑人被长时间讯问是否非法言词证据

您好,非法言词证据一般是指取证方法、手段不合法,即使用法律禁止的手段而获取的言词证据。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相关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长时间讯问得到的言词证据是否应当排除首先,应当明确时间是否超过法律规定的限度;其次,即使超过法律规定的限度,还要看是否达到与刑讯逼供或者暴力、威胁相当的程度。如果没有造成疲劳审讯,虽然讯问持续时间较长,例如超过24小时,但通过同步录音录像审查,被告人对持续讯问未提异议,能够清楚表达所问问题,表情自然也未表露出疲劳神情,期间保证了吃饭、休息、如厕等正常生活上的方便,可推断认为24小时讯问强度尚未达到与刑讯逼供或者暴力、威胁相当的程度,不属于疲劳审讯,由此取得言词证据不予排除。

相关法律法规:《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第一百一十七条 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

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五条 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或者采用其他使被告人在肉体上或者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者痛苦的方法,迫使被告人违背意愿供述的,应当认定为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九十三条 公安机关对于不需要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

第一百九十五条 传唤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传唤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传唤期限届满,未作出采取其他强制措施决定的,应当立即结束传唤。

第一百九十六条 传唤、拘传、讯问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并记录在案。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3. 刑诉法54条的内容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
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
凡是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无论属于何方,必须受法律追究。
刑诉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以及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原则等。
刑事诉讼法拘留的规定 拘留是剥夺当事人一段时间内的人身自由权的一种强制方法,一般拘留有三种类型: 行政拘留 、 刑事拘留 、司法拘留。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侍竖返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 羁押 的处所,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 逮捕 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 批准逮捕 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老饥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 取保候审 、 监视居住 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认为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但是必须将被拘留的人立即释放。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立即复核,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执行。 犯罪嫌疑人 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 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 律师 为其提供 法律咨询 、 代理 申诉 、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适用 刑事强制措施 有关问题的规定 人民检察院直接 立案侦查 的案件,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的,应当依法作出拘留决定,并将有关法律文书和有关案由、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的材料送交同级公安机关执行。 公安机关核实有关法律文书和材料后,应当报请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签发拘留证,并立即派员执行,人民检察院可以协助公安机关执行。 人民检察院对于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四)项或者第(五)项规定情形的犯罪嫌疑人,因情况紧急,来不及办理拘留手续的,可以先行将犯罪嫌疑人带至公安机关,同时立即办理拘留手续。 公安机关拘留犯罪嫌疑人后,应当立即将执行回执送达作出拘留决定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纤棚一百六十二条 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同时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的,应当记录在案,随案移送,并在起诉意见书中写明有关情况。

4. 办案过程中,调取监控视频是依据哪一条法律法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二条 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计专算机数属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载体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印件。提供复印件的,调查人员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其来源和制作过程。

5. 刑诉法第54条的内容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是关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机关收集、调取证据的有关规定。具体内容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 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 凡是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无论属于何方,必须受法律追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 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 凡是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无论属于何方,必须受法律追究。

6. 刑诉法第54条的内容是什么

为了帮助刑事案件的开展,更加有力快速的惩罚犯罪分子,我国的刑诉法也在不断地逐年更新完善当中。刑诉法对于刑事案件当中的犯案内容与处罚标准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那么刑诉法第54条的内容是什么呢? 刑诉法第54条的内容是什么?我国《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65条对此做了详细的阐述,即刑讯逼供是指使用肉刑或者变相使用肉刑,使犯罪嫌疑人在肉体或者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者痛苦以逼取供述的行为。从以上规定看,刑讯逼供有两种行为方式,一种就是对犯罪嫌疑人使用肉刑,比如通过殴打、烧烫、电击、捆绑、悬吊等方式,致使肉体上有明显的受伤痕迹,这种情形一般容易界定为刑讯逼供,如果情节严重,致人伤残、死亡的,依据刑法将以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另一种是变相使用肉刑,这种行为方式有时很难做出界定,尤其在犯罪嫌疑人没有明显伤痕的情况下,检察人员也很难从结果上认定存在刑讯逼供,比如长时间的冻或晒、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连续几日不给吃饭或睡觉等,此种情况下怎样做出合理的界定?笔者认为,还是应当结合《规则》中的解释,看是否使其在肉体或者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者痛苦。而何种程度才能称得上“剧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猛烈、厉害”,而据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中解释酷刑为“只有相对严重的痛苦才能构成酷刑。”那么此时的“剧烈”也可以等同于“严重的”,也就是说变相的体罚必须达到严重的痛苦。我国《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65条第三款规定:其他非法方法是指违法程度和对犯罪嫌疑人的强迫程度与刑讯逼供或者暴力、威胁相当而迫使其违背意愿供述的方法。谈到此,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采用“引诱、欺骗”手段收集的证据是否应当排除?这是因为新刑诉法第50条明确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这其实是将“引诱、欺骗”手段收集的证据确定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但新刑诉法第54条并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将“引诱、欺骗”手段收集的证据作为非法证据排除。笔者认为,不能将以“引诱、欺骗”手段收集的证据绝对化的予以排除,应坚持原则化和特殊化相结合的方式,原则上不应作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因为这与侦查人员侦查案件时讯问的技巧和策略有重合。比如,我省一起盗窃案,在审讯过程中侦查人员许诺只要犯罪嫌疑人老实交代,就可以取保候审,后因案件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未对其变更强制措施。此时犯罪嫌疑人据此提出其有罪供述就不能认定为非法证据,因为这只是侦查讯问的一种技巧而已。而且《排除规定》的起草者也是认可这种观点的,认为:“对于这种证据,应综合多种可能损害公正审判的因素决定是否排除。司法实践中,‘威胁、引诱、欺骗’的含义及标准问题的确不好界定,很多从气势上、心理上压倒、摧垮犯罪嫌疑人心里防线的讯问语言、行为和策略很难与之区分开来,如果这些讯问方法都被认为非法,将导致大量口供被排除,给侦查工作带来较大冲击,因此,对此问题不必苛求严格,暂不作出规定。”但在特殊情况下,要根据案卷材料和同步录音录像来分析其情节、具体语境对其心理、精神的压迫程度来区别对待。对那些其强迫程度已严重违背基本社会伦理道德底线、严重侵犯基本人权和尊严的“引诱、欺骗”手段收集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比如,利用犯罪嫌疑人有毒瘾以提供毒品为引诱来获得的供述,或者利用亲情欺骗犯罪嫌疑人危在旦夕,供述后即可见其最后一面获取的供述,这种引诱、欺骗的手段获取的供述应当作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刑诉法第54条的内容是什么该问题主要要从实际的案件需要当中出发。刑诉法第54条当中,对于办案人员检察人员的讯问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分析。除此之外,对于审问的内容以及标准等都进行了禁止与细分。《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同时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的,应当记录在案,随案移送,并在起诉意见书中写明有关情况。

热点内容
劳动法做六休一 发布:2024-11-16 20:54:10 浏览:238
党内法规的自查报告 发布:2024-11-16 20:29:18 浏览:433
安装空调法律法规 发布:2024-11-16 18:25:45 浏览:725
安徽当涂法律咨询 发布:2024-11-16 18:00:21 浏览:201
法规教育课件 发布:2024-11-16 17:52:09 浏览:183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发布:2024-11-16 17:51:28 浏览:287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念 发布:2024-11-16 17:49:38 浏览:972
道德具有广泛 发布:2024-11-16 17:48:15 浏览:44
2016年劳动法陪产假 发布:2024-11-16 17:48:10 浏览:105
两高贪贿司法解释 发布:2024-11-16 17:34:31 浏览: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