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诉讼法考试案例题

行政诉讼法考试案例题

发布时间: 2024-04-16 23:04:46

A. 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求高人指点,我不是学法学的。谢了哈

1.张某提出诉讼,法律依据是《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第四项。
《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第四项:
(四)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2.法院不能依据张某的第二项诉讼理由,判决该公安局拒绝颁发《治安许可证》的行为违法。
理由:该公安局拒绝给张某颁发《治安许可证》是该行政机关作出的一项具体行政行为,该公安机关的主体资格完全适格,不存在越权情形。行政机关领导分工与该机关对外的行政行为是否越权没有关联,张某的第二项诉讼理由不成立。

B. 行政诉讼法案例题。(请详细提供答案,满意的另外加分,万分感谢)

一, 这里限于评析本案中,公安机关的审批行为是否构成越权行为。这就关系到如何理解权限的行政法理。
任何行政职权都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因为任何民主政治中的权力都是受到限制和监督的。行政主体行使权力的条件和边界就是行政权限。
必须说明的是,由于行政法上的职权系指行政主体代表国家针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即针对行政相对人,所作的影响其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因而行政权限也应当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该权力的权限。换句话说,行政权限是指行政主体之间法律所设定的权限,而不是指行政人之间内部分配的权限。
在本案中,针对是否颁发《治安许可证》,不论是林副局长做出决定,还是康副局长做出决定,这都属内部工作上的分工问题,不具有行政法上的意义,不构成行政法意义上的越权问题。从行政法意义上说,只有等公安机关对外做出决定以后,就意味着行政主体实施了某一行政职权;只要公安机关没有超越这一职权的权限,那就不存在越权问题。根据本案的情景,先前林副局长答应给张某颁发《治安许可证》,但没有正式发证。这说明,那时作为行政主体的公安机关尚未做出具体行政行为。只有等康某副局长正式对张某的有关颁发《治安许可证》的申请做出(否定性的)审批后,并以公安局的名义通知了张某本人,这时才意味着公安机关对外正式做出了具体行政行为。在这一案件中,公安机关只做出过一个行为,而不是两个行为;而且这个行为就是公安机关拒绝给张某颁发《治安许可证》的行为,而不是指张某所指控的“越权行为”。正因为前个行为是不存在的,那么张某对公安机关“越权”的指控也是不存在的。
二,这里限于评析本案中的民警李某是否属于行政执法人员的问题。
前面说过,行政执法人员系指依法代表行政主体并以行政主体的名义实施职务行为的个人;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效果对外而言,归属于其所属的行政主体而不是其个人。
在本案中,要解决老太太应当以李某个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赔偿之诉呢,还是以李某所属的公安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赔偿之诉,关键取决于民警李某在当时情景中的法律身份:如果当时的李某的法律身份属于自然人,那么应当以李某个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赔偿之诉;如果当时的李某的法律身份属于行政执法人员,那就当然应当以李某所属的公安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赔偿之诉了。
应当注意的是:在我们国家,公务员与行政执法人员之间不能划上等号。因为:行政执法人员一般由国家公务员承担,但行政执法人员并不只限于公务员,非国家公务成员受行政机关委托从事公务行为时也可成为行政执法人员;相反,国家公务员也不是必然地、无条件地、每时每刻地作为行政执法人员的身份出现。国家公务员从事不同行为,参与不同法律关系,便可以不同的法律身份出现:当他代表行政主体实施职务行为时,他的法律身份是行政执法人员;当他代表自己从事民事行为时,他的法律身份是自然人;当他在行政管理关系中处于被管理一方当事人时,他的法律身份又是行政相对人。
在本案中,我们同意第二种主张,但它的理由阐述得不够充分。因为,李某是否属于行政执法人员,不能作为一个抽象问题来讨论,只能置于具体的情景中作具体分析。我们不能问民警是否属于行政执法人员,只能问某个民警在某种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时是否属于行政执法人员。本案民警李某驾公务车外出执行公务,这是事实,但他到学校接送小孩显然不属公务。认定行为是否属于公务,不是看时间,也不是看使用的工具,而是看该行为的实际属性,即该行为的目的与功能。所以,李某违章撞人时,虽然用的是公务车,虽然时间仍在公务最终封闭之前(即尚未回到单位),但接送小孩的实际目的及功能,决定了此时他在从事私务而不是公务。因此本案发生时李某的法律身份应当是自然人而不是行政执法人员,故老太太只能以李某个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赔偿之诉。
三,该案所涉其他问题鉴于本章的任务而不作讨论,这里限于评析:在本案中,乡政府做出的“倡议”行为是否属于行政指导?
本案66户农民是否有权对乡政府弃粮种花的“倡议’’行为提起诉讼,首要的关键是政府的“倡议”行为属于“行政指导”,还是“具体行政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1999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88次会议通过,法释[2000]8号)第1条规定,“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范围。
所谓行政指导,系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事务的范围内,对于特定的行政相对人运用非强制性手段,获得相对人的同意或协助,指导行政相对人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以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行政指导的最大特征是:它是一种规劝性、引导性行为,不具有强制性。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把它表述为“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这一表述,只是表明:行政指导是不具有强制力的;而不意味着:行政指导有两类,一类是不具有强制力的,另一类是具有强制力的。如果某种“行政指导”具有“强制力”,那只能说:这是一种名为“行政指导”,实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为。
行政指导行为一般通过“建议”、“倡议”、“指导”等形式表达出来,但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实质内容。如果实质内容上该行为具有强制力,那不管其冠之什么名称,都按具体行政行为,而不是行政指导认定。
在本案中,乡政府的《倡议书》,从形式上看,不具有强制力,显然属于“行政指导”的范畴。但从实际操作来看,乡政府强制在一个村试点,显然不具有“指导性”,而具有“强制性”,所以,这是一种名为“行政指导”实为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对66户农民的起诉理应受理。
四,,A、在听证的前一天通知申请人不对,应当是在7日以前;B、违反了听证公开的要求,应当允许群众旁听;C、听证主持人不应当是许可申请的审查人员,应当是审查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D、张科长口头总结不对,听证应当制作笔录;E、行政机关根据张科长的口头汇报作出许可决定不对,而应当是根据听证笔录作出听证许可决定。
五,1,合议庭人员应为单数,2,工商局副局长应回避,3,县委不应干预司法审判,抗诉应由上级检察院提出

C. 行政诉讼法案例

(1)法院加重对原告钱某的处罚是正确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内问题的解释容》第5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得对行政机关未予处罚的人直接给予行政处罚。”本案中,钱某与孙革查利害关系人,而且同为原告,所以法院在审理中不受“不得加重”的限制,可以对钱某的处罚予以加重。因此法院的做法是正确的。

(2)法院对李某作出予以罚款的判决的做法不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得对行政机关未予处罚的人直接给予行政处罚。”本案中,公安机关并未给予李某以行政处罚,法院在审理案件中,不能直接给予其行政处罚,否则,便侵犯了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权,也不利于对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所以本案法院不应对李某作出任何处罚判决。

D. 2020司法考试主观模拟题《行政法》-案例分析题【12.22】

一、案例分析题(本题28分)

案情:

为查明奥布大厦公用部分面积,2015年8月5日,奥布大厦业主委口员会向市房管局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获取《大厦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报告书》。同年8月30日,市房管局以申请获取的信首息不属于政府信息为由,作出不予公开告知书。大厦业主委员会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被告履行政府信息公开法定职责,向原告提供申请获取的材料。

问题:

1.大厦业主委员会应当如何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2.分析大厦业主委员会的原告资格,并说明理由。

3.如果市房管局在回复中告知申请人不服其决定,须申请复议再提起行政诉讼,该告知是否合法?为什么?

4.分析本案的举证责任如何分配。

5.如果被告败诉,法院应当如何作出判决?

请作答:

问题:

1.大厦业主委员会应当如何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2.分析大厦业主委员会的原告资格,并说明理由。

3.如果市房管局在回复中告知申请人不服其决定,须申请复议再提起行政诉讼,该告知是否合法?为什么?

4.分析本案的举证责任如何分配。

5.如果被告败诉,法院应当如何作出判决?

【参考答案】

1.大厦业主委员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向市房管局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如果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也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申请的市房管局代为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大厦业主委员会递交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①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②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③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

2.大厦业主委员会具有原告主体资格,因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申请人资格并无严格要求,只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行政机关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遭到拒绝的,都有资格提起行政诉讼。

3.不合法。因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未规定申请人不服行政机关对其申请作出的决定时,须先申请行政复议,不服复议决定的,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因此,相对人提起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不适用复议前置制度。

4.本案为被告拒绝公开政府信息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市房管局应当对其拒绝提供大厦业主委员会申请的根据以及履行法定告知和说明理由义务的情况承担举证责任。

5.法院应当依法判决被告限期公开大厦业主委员会申请公开的相关信息。

【评分标准】

1.大厦业主委员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向市房管局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如果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也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申请的市房管局代为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分)大厦业主委员会递交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①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②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③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3分)

2.大厦业主委员会具有原告主体资格,(2分)因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申请人资格并无严格要求,只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行政机关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遭到拒绝的,都有资格提起行政诉讼。(3分)

3.不合法。(2分)因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未规定申请人不服行政机关对其申请作出的决定时,须先申请行政复议,不服复议决定的,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3分)因此,相对人提起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不适用复议前置制度。(2分)

4.本案为被告拒绝公开政府信息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3分)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市房管局应当对其拒绝提供大厦业主委员会申请的根据以及履行法定告知和说明理由义务的情况承担举证责任。(5分)

E. 琛岃呮硶妗堜緥鍒嗘瀽棰 鍜岄夋嫨棰

鏌愬競B鍖哄喕鑲夊巶琚浣嶄簬A鍖虹殑甯傚崼鐢熷眬濮旀墭鐨勪汉鍛樼粍鎴愮殑B鍖哄崼鐢熸鏌ラ槦鐜板満鏌ュ嚭5鍚ㄤ笉绗﹀悎鍗鐢熸爣鍑嗙殑鐚鑲夛紝鍗鐢熸鏌ラ槦渚夸互甯傚崼鐢熷眬鐨勫悕涔夊硅ュ巶缃氭1涓囧厓锛屽競鍗鐢熷眬鐭ユ儏鍚庯紝鍙堝瑰喕鑲夊巶浣滃嚭璐d护鍋滀笟涓涓鏈堢殑澶勭綒鍐冲畾銆傚喕鑲夊巶涓嶆湇锛屼究浠B鍖哄崼鐢熸鏌ラ槦鍜屽競鍗鐢熷眬涓鸿鍛婂悜浜烘皯澶ч櫌鎻愯捣璇夎笺傞棶锛氳瘯浠庤屾斂涓讳綋鐨勮掑害鍒嗘瀽姝ゆ堣鍛婃槸鍚︽g‘锛

鏌愬幙鍏借嵂闂ㄥ競閮ㄤ粠鎴戠渷涓瀹跺埗鑽鍘傝喘杩涗竴鎵瑰吔鑽鍦ㄦ湰鍘垮嚭鍞銆傚悗鍘块緳鐗ф笖涓氬眬鍏借嵂鐩戠潱鍛樼帇鏌愬彂鐜板吔鑽璐ㄩ噺瀛樺湪涓嶇ǔ瀹氱幇璞★紝閬傚彇璧伴儴鍒嗘牱鍝佹楠岋紝缁撴灉鍙戠幇璇ヨ嵂鍝佷笉绗﹀悎鍥藉舵爣鍑嗐傚啘鐗ч奔涓氬眬鏍规嵁銆婂吔鑽绠$悊鏉′緥銆嬪硅ラ棬甯傞儴澶勪互娌℃敹璇ョ嶈嵂鍝侊紝杩濇硶鎵寰椾互鍙婄綒娆剧殑澶勭綒銆傝ラ棬甯傞儴涓嶆湇浠庡勭綒鍐冲畾锛屽悜璇ュ幙浜烘皯鏀垮簻鐢宠峰嶈锛屾斂搴滅粡瀹℃煡缁存寔鍘熷喅瀹氾紝闂ㄥ競閮ㄤ粛鐒朵笉鏈嶏紝閬傚悜璇ュ幙浜烘皯娉曢櫌鎻愯捣琛屾斂璇夎笺
1.鏈妗堜腑瀛樺湪鍝浜涙硶寰嬪叧绯
2.鍝浜涙槸灞炰簬琛屾斂娉曞緥鍏崇郴

鍏充簬琛屾斂鏈哄叧鍜岃屾斂鏈烘瀯鐨勮剧珛锛屼笅鍒楀摢浜涜存硶鏄涓嶆g‘鐨勶紵锛燂紵锛 A 锛
A.缁忓浗鍔¢櫌鎵瑰噯锛岀渷浜烘皯鏀垮簻鍙浠ヨ剧珛琛屾斂鍏缃
B.缁忓競鍏瀹夊眬鎵瑰噯锛屽幙鍏瀹夊眬鍙浠ヨ剧珛娲惧嚭鎵
C.缁忓叏鍥戒汉澶у父濮斾細鎵瑰噯锛屽浗鍔¢櫌鍙浠ヨ剧珛鐩村睘鏈烘瀯
D銆傜粡鐪佺骇浜烘皯鏀垮簻鎵瑰噯锛屽幙绾т汉姘戞斂搴滃彲浠ヨ剧珛鍖哄叕鎵

鏌愬幙鍏瀹夊眬涓轰簡鍔犲己瀵规墍杈栧啘鏉戠ぞ浼氭不瀹夌殑绠$悊锛屽喅瀹氬旀墭鏃犲叕瀹夋淳鍑烘墍鐨勭敳涔′汉姘戞斂搴滆佸喅鍚勭嶆不瀹夋堜欢锛岃瘯闂鐢蹭埂浜烘皯鏀垮簻搴旇ヤ互璋佺殑鍚嶄箟瀹炴柦瑁佸喅锛 C 锛
A.鍘夸汉姘戞斂搴
B.鍘垮叕瀹夊眬
C.鍘挎斂搴滄硶鍒跺姙鍏瀹
D.鐢蹭埂浜烘皯鏀垮簻

琛屾斂涓讳綋鏄鎸囨壙鎷呬竴瀹氭硶寰嬪悗鏋滅殑缁勭粐锛屼互涓嬮夐」涓鍝浜涙槸杩欑嶆硶寰嬪悗鏋滅殑浣撶幇锛燂紵锛烠
A銆傚湪琛屾斂澶嶈涓浣滀负鐢宠蜂汉
B.鍦ㄨ屾斂璧斿伩妗堜欢涓浣滀负璧斿伩涔夊姟鏈哄叧
C.鍦ㄨ屾斂璇夎间腑浣滀负琚鍛
D.鍙浠ユ垚涓鸿屾斂澶嶈鏈哄叧

甯屾湜浣犺兘鍥炵瓟
鏈濂芥槸4鏈10鏃ヤ笂鍗堜箣鍓嶇粰绛斿

F. 真题 44(2009—案例题)高某系 A 省甲县个体工商户,其持有的工商营业执照载明经营范围是林产品 加工,经

参考答案:
1.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在地的法院管辖。本案的被诉行政行为由乙县林业局作出,故乙县法院具有管辖权。如高某经过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复议机关改变原处罚决定的,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基层法院也有管辖权。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院应当对撤销没收决定请求与赔偿请求分别立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行政赔偿的请求进行单独审理或对二项请求合并审理。
3.省林业厅制定的《林产品目录》是根据地方性法规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行政诉讼中不属于法院应当依据或者参照适用的规范,但可以作为证明被诉行政行为合法的事实依据之一。
4.高某运输的松香不是“非法财物”。因为高某具有加工、收购、销售松香的主体资格,也向甲县工商局缴纳了松香运销管理费,因此对该批松香享有合法所有权,不能将该批松香认定为“非法财物”予以没收。 5.(1)《森林法》及《森林法实施条例》均未将木材以外的林产品的无证运输行为纳入行政处罚的范围,也未规定对无证运输其他林产品的行为给予没收处罚。A省地方性法规《林业行政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扩大了《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关于应受行政处罚行为以及没收行为的范围,不符合上位法。根据行政诉讼法律适用规则,法院应当适用《森林法》及《森林法实施条例》。
(2)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本案《林业行政处罚条例》关于没收的规定超出了《森林法》及《森林法实施条例》行政处罚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不符合有关要求。
【主要参考法律规定】《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最高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G.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题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题,因为这个问题是属,因为这个案例是行政法型的输入法,这里哪里?所以说一般的也是理解不了这些问题的

H. 行政诉讼法案例内容是什么

可以参考以下 行政诉讼法 案例真题和答案: 张某一日在下班途中,遭人殴打被致轻微伤。某县公安局认定是赵某所为,决定对赵某处以行政 拘留15天 ,并赔偿张某医疗费等损失的行政处罚。赵某不服,向上一级公安部门即市公安局申请复议。市公安局经过审查,认定张某辨认错误,赵某没有殴打张某,而是蔡某殴打了张某(蔡某为 精神病患者 , 无行为能力人 ),撤销了县公安局的处罚决定。另外把蔡某追加为第三人,由于蔡某是无行为能力人,仅作出了令蔡某的监护人对张某的医疗费用一定赔偿的决定。张某对市公安局的复议决定不服,他认为殴打他的人是赵某没错,而并非精神病人蔡某,市公安局在复议过程之所以作出相反认定,是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所致,遂对此复议决定向人民法院 提起行政诉讼 。 问:(1)张某是否具有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为什么? (2)蔡某是否可对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 (3)蔡某在复议决定作出不久后因意外事件死亡,那么他的权利要想得到保护,谁有权行使起诉权? 回答 一、1.行政行为侵犯了张某的合法权益,所以他有权提起诉讼。 2. 行政复议决定 直接针对的虽然不是蔡某但是却涉及到蔡某的利益,因而他也有权提起诉讼。行政诉讼法解释第十三条。 3. 当事人死亡 的,法律规定有权提起诉讼的是其近亲属。行政诉讼法二十四条明确规定。 具体理由见行政诉讼法及其解释。

I.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

【参考答案】
答:该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不合法且不合理。理由如下:
一、从合法性看,该市的新举措不合法 ,违反了依法行政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法律优越,即禁止行政机关违反现行有效的法律;二是法律保留,即行政机关活动应当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为前提和基础。
(1)从法律优越角度看,该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导致了多处公民的私权利遭到侵犯,比如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也就是说,该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违反了现行民事法律。法典是保障人民权利的圣经,正是由于该市没有严格依法行政,才导致了公民权利遭到了侵犯。
(2)从法律保留角度看,交通管理部门行政职权必须有法律的依据,不能采取法律没有规定的手段。根据我国现行法,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并且只能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国务院制定的有关交通管理条例进行交通管理,而不能另辟蹊径。没有法律依据的所谓新举错,是违背依法行政原则的。

二、从合理性看,该市的新举措不合理,违背了行政合理原则
(1)行政合理原则要求行政决定应当具有一个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合理和适当,并且能够符合科学公理和社会公德。该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造成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谈不上科学合理,且这项举错导致了部分公民社会公德的沦丧!
(2)行政合理原则要求行政裁量决定符合并体现法律对裁量权限的授权目的,不得以形式合法背离立法的实质要求。该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似乎实现了管好交通的目的,但实际上违背了法律对于管好交通的最终目的——保持正常的社会秩序,维持社会稳定。
(3)行政合理原则要求行政裁量决定建立于对相关因素的正当考虑之上,不得考虑不相关的因素。行政行为作出时涉及到多种因素,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决定时,应当全面考虑行为所涉及到或者影响到的因素。该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很明显没有考虑到这一措施可能带来社会副面影响。
(4)行政合理原则要求行政裁量决定应当符合行政法的正当程序和最一般法律正义要求。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的证据材料应当由交通管理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程序收集,并使用;制止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而采取的措施必须与其违法行为相关,而不能影响到与该违法行为无直接关联的名誉权(因为违章照片、录像资料在当地电视台播出)。

三、没有依法行政,就没有依法治国。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行政机关都要把依法行政作为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基本途径。只有把依法行政纳入到日常具体工作中去,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不是一个原则性的口号,不能仅仅停留在宪法中,必须落实具体到依法行政实践当中去。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宏伟目标。(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热点内容
劳动法孕妇发工资的制度 发布:2024-11-16 14:19:20 浏览:31
跨国公司规避劳动法 发布:2024-11-16 14:04:02 浏览:782
合同法法规定一定要交五险一金 发布:2024-11-16 14:03:19 浏览:446
行政法学课件 发布:2024-11-16 14:03:06 浏览:525
双方签订的协议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6 13:00:30 浏览:527
快递单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6 12:22:03 浏览:754
党员权利保障条例ppt 发布:2024-11-16 11:51:48 浏览:80
干部任用条例学习宣传计划 发布:2024-11-16 11:39:02 浏览:804
盐法条例 发布:2024-11-16 11:31:32 浏览:990
摩尔庄园法官 发布:2024-11-16 11:07:44 浏览: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