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七版78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七版78页

发布时间: 2024-08-04 03:45:31

A. 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重点~

呵呵,正好,我整理了。不知道你的老师是不是唐华芳。这是按她的重点整理的。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概要
本概要根据老师上课所给重点而制,不保证完全准确,仅供复习参考。祝考试顺利!O(∩_∩)O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1、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或来源。它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与协定、法律解释。
第三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重点,在每一个名词后面都包含了很多内容,请认真看书)
1、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依法行政原则。它包括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诚实守信、便民高效、权责统一。
2、合法行政:职权法定,依法的行政规定,法律优先,法律保留。
3、合理行政:指行政主体不仅应当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而且要求行政行为要客观、适度,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合理行政提出的依据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产生于扩大。合理行政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书56页)。
4、程序正当:包括行政公开,必要时回避,说明理由,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不单方接触,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救济权等内容。
5、便民高效:包括严格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
6、诚实守信:包括提供全面、准确、真实的信息,信守承诺,信赖保护等内容。其中,信赖保护原则主要适用于对授意行政行为的撤销上。它要求授意行政行为因违法或不当而应给予撤销时,对信赖该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的人应考虑赔偿或不得撤销该行为。它包括程序性规定(信赖利益大于公共利益时,行政行为不得撤销)和财产性规定(信赖利益小于公共利益时,行政行为可以撤销,但受益人必须得到赔偿)两个方面内容。
7、权责统一:第一,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第二,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并要建立完善追究责任的机制。
第四章 行政主体
1、概念: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相对人互有权利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是以其行政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而独立行使行政权力并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
2、特征:(1)是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相对人有对应权利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2)行使国家行政权。(3)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3、范围:总体讲,依法享有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都是行政主体。对规章授权的组织是否属于行政主体的范围尚处于争议中。(书68页)
4、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行政主体,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两者概念不同、范围不同。(书67页)
5、行政主体委托的组织:也称受委托组织。行政委托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将其行政职权的一部分委托给非行政机关行使的行为。特征:(1)其行政权力来源于行政机关的委托行为(2)被委托组织并没有因委托而获得法定的职权、职责(3)被委托的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行政主体仍然是委托的行政机关。委托条件:从委托主体、受委托组织和委托内容三个方面考虑。(书78页)

第八章 行政行为概述
1、概念:指具有行政全能的组织通过一定的意思表示,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职责所实施的、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2、特征:从属性,服务性,单方性,强制性,无偿性。
3、分类:抽象~ 与具体~,内部~与外部~,羁束~与自由裁量~,依职权~与依申请~,单方~与双方~,附条件~与不附条件~,授意~与负担~,要式~不要式~,作为~与不作为~,平时~与紧急~。(书144页)
4、行政行为的内容:设定权利义务,变更权利义务,消灭权利义务,确认和证明权利义务。
5、行政行为的形式:明示形式和默示形式。
6、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1)主体必须是具有行政权能的组织(2)本质必须是行政权的实际运用(3)内容必须是能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4)外观上必须具有使行为主体的内在意思表示出来的一定存在形式
7、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1)行为主体必须合法(2)行政权限必须合法(3)行为内容必须合法、适当、真实和明确(4)行为程序必须合法(5)行为形式必须合法
8、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四个方面。(书152页)
9、行政行为的生效:即时生效,告知生效,受领生效,付款生效。
10、行政行为的失效:行政行为可因撤销、变更、废止、终止而失去法律效力
11、行政行为的无效:行政行为具有重大、明显的违法情形,从而使其自始至终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行政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有权国家机关可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行政相对人亦可抵制该行政行为,不受其约束:
(1)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
(2)行政行为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
(3)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
(4)不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
(5)行政主体受行政相对人胁迫或欺骗做出的行政行为
(6)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
注意行政行为无效的后果。(书157页)
12、行政行为的撤销:指行政行为具有无效以外的其他违法情形,由有权国家机关做出撤销决定而使之失去法律效力。注意区别无效与撤销。撤销的条件,具备其一即可:合法要件缺损,明显不适当。注意行政行为撤销的法律后果。(书158页)
13、行政行为变更、补正、废止等内容。
第九章 行政程序
1、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程序法定原则,公开原则,参与原则,公正原则,效率原则。
2、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表明身份制度,告知制度,调查制度,听证制度,说明理由制度,辩论制度,回避制度,权能分离制度,情报公开制度,不单方接触制度,时效制度,行政救济制度。
注意原则与程序间的关联,哪些原则对应哪些制度。
第十章 行政立法与行政规划
1、行政立法: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它的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它只是行政行为的一种。
2、行政立法的特征:从属法律性,适应性,多样性,简易性。
3、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章→较大的市人民政府规章,部门规章=部门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间的效力等级问题: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适用地方性法规;国务院认为适用部门规章的,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冲突时,由国务院裁决。
行政法规、规章不溯及既往,特别规定除外:(1)行为发生时的行政立法认为是违法行为,现在不认为,如果案件未审结、执结,适用现行行政法规、规章(2)行为发生时,行政立法规定了较重处罚,现在较轻,如果案件未审结、执结,适用现行行政法规、规章(3)行为发生时行政立法没有授予权利,现在授予,如果没有超过该权利行使的时效期间,适用现行行政立法的规定。(书188页)
第十一章 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
1、行政许可原则:许可法定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效率与便民原则;权益保障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监督原则。
2、行政许可范围:包括肯定性和否定性两个方面,否定方面列举如下: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2)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3)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4)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书216页)
第十四章 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
1、行政处罚的设定
(1)法律的设定权:包括任何种类和形式的行政处罚,并且法律是我国设定人身自由罚的唯一规范性文件。
(2)行政法规的设定权:除限制人数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创设其他种类的性质处罚;受法律限制,需要作出具体规定时,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3)地方性法规的设定权: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需要作出具体规定时,要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
(4)行政规章的设定权:只限于设定警告和一定数额的罚款;国务院部委规章设定的罚款最高数额由国务院规定,地方政府规章设定的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规定;只能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5)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2、从轻或减轻处罚的适用: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该从轻或减轻处罚:(1)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2)受他人胁迫实施违法行为的(3)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4)其他依法应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的。
3、执行罚和罚款的区别:(笔记)
第十五章 行政指导、行政合同和事实行为
1、行政事实行为概念:行政主体基于职权实施的不能产生、变更或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行为。
2、行政事实行为特征:行政性;不能产生、变更和消灭行政法律关系;可致权益损害性。
第十八章 行政复议
1、基本原则:全面审查原则;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原则;司法最终原则。
2、管辖
(1)一般管辖
 对县级以上政府部门不服,向该部门的本级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 对地方各级政府不服,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复议。行政公署对县政府行使复议权。
 对国务院各部门或省一级政府不服,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部门、政府申请复议,由原机关进行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向国务院申请裁决。
(2)特殊管辖
 不服派出机关:派出机关包括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行政公署对应省一级人民政府,区公所对应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街道办对应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 不服派出机构:派出机构是政府工作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和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而设立的机构,如公安派出所、税务所、工商所、土地所等。派出机构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可以向设立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不能以自己名义,视为委托,按一般管辖处理,向委托部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 不服被授权组织: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或其工作部门或国务院部门管辖。
 不服共同行政行为:向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 不服被撤销机关:作出撤销决定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行使复议管辖权。
(3)移送管辖:指行政机关对已经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经审查后发现自己对该案件无管辖权时,将案件移送到有管辖权的复议机关管辖的一种法律制度。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移送的案件必须是已经受理的案件;第二,移送的机对该复议案件没有管辖权;第三,受移送的复议机关对该复议案件有管辖权。
(4)指定管辖:对某一行政复议案件,上级行政机关或同级政府以裁定的方式,指定某一行政机关管辖。原因有二:一是有复议管辖权的行政机关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二是行政复议机关对复议案件的管辖权发生了争议,协商不成。
第十九章 行政诉讼的基本理论
1、概念: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根据行政相对人的请求,依照法定程序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从而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2、特征:(1)是解决一定范围内的行政争议活动(2)原被告是恒定的(3)核心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4)是法院运用国家审判权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3、基本原则:一般原则: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独立审判;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当事人诉讼法律地位平等;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辩论原则;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另外可以了解一下言词、直接原则,处分原则)特有原则:合法性审查原则。(另外可以了解一下司法权有限原则)
第二十章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1、人民法院不受理的事项
(1)《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2)《若干问题解释》第一条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一)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行为;
(二)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三)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四)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五)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六)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第二十一章 行政诉讼管辖
一、级别管辖
1、基层人民法院:一般行政案件均由基层人民法院作为一审法院。
2、中级人民法院: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对一定级别(国务院各部位,省一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机关提起诉讼的案件;国际贸易行政案件和反倾销、反补贴行政案件;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3、高级人民法院: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4、最高人民法院: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二、地域管辖
1、一般地域管辖: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也可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改变原行政行为,指改变认定事实、改变使用依据、改变处理结果。
2、特殊地域管辖
(1)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不服: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包括原告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人民法院管辖。
(2)对不动产提起诉讼: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3、共同地域管辖:两个以上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法院起诉;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起诉的,由最先收到诉状的法院管辖。
4、移送管辖: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已经受理了案件(2)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发现自己对该案件没有管辖权(3)接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对该案件有管辖权。
5、指定管辖:有以下两种情形:由于特殊原因,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不能行使管辖权;因人民法院之间对管辖权发生争议引起的指定管辖。
6、移转管辖:下级移转给上级;上级移转给下级。
第二十二章 行政诉讼参加人
1、行政诉讼参加人、行政诉讼参与人、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其他参与人的关系。
2、被告法定类型
(1)直接起诉的被告:没有规定实行复议前置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2)经过复议程序的被告:
 复议机关维持,原行政机关是被告
 复议机关改变,复议机关是被告
 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不作决定,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起诉,原行政机关是被告
 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不作决定,如果对复议不作为起诉,复议机关是被告
(3)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共同作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4)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作为被告:该组织是被告,但规章授权的组织也有被告资格
(5)受委托的组织: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6)行政机关被撤销后的被告: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没有继续行使的机关时,作出撤销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被撤销机关所属人民政府是被告。
(7)派出机关、派出机构:派出机关为被告;派出机构按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划分,有则可以作为被告,无则视为委托,按委托处理。
(8)内设机构:与派出机构相同
(9)经上级机关批准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以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上署名的机关为被告。(书409页)
第二十三章 行政诉讼的证据
1、被告举证责任: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行政诉讼中,被告负主要举证责任(2)举证期限为10天,有正当事由可延长(3)被告只能提供自己在行政程序中收集的证据,但书见《若干解释》第28条 (4)被告不得自行举证(5)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法定期限的,由被告举证(6)举证内容:提供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7)被告不举证的法律后果
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 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应提供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如不提供,视为具体行政行为无证据和依据
 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
 被告认为原告超过起诉期限的,由被告承当举证责任
 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
 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经提出申请的证据材料。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 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
 原告因被告受理申请的登记制度不完备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能够作出合理说明的
 在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但新国家赔偿法规定,赔偿义务机关采取行政拘留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期间,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赔偿义务机关的行为与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的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赔偿义务机关应当提供证据。
第二十四章 行政诉讼程序
1、起诉的条件:(1)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上诉的条件:(1)上诉必须针对未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判决(2)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必须是一审程序中的当事人(3)必须在法定上诉期限内提出上诉(4)上诉的方式必须合法
3、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的问题(书465页)
第二十五章 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与裁判
1、注意每种判决的种类及适用条件(书476页)
 维持判决
 撤销判决
 履行判决
 变更判决
 驳回诉讼请求判决
 确认判决(情况判决)
2、行政诉讼裁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为解决本案的程序问题所作出的对诉讼参与人发生法律效果的司法决定(意思表示)。特点:为解决程序问题;在任何阶段都可作出;法律依据是程序性规范;可以书面或者口头。

B. 王灿发的学术成果

《环境法基本问题新探》
《环境法学教程》
《生物安全国际法导论》
1. 生物安全国际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2. 环境与自然资源法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4. 政府法制通用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5. 环境纠纷处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6. 企业依法经营读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7. 中国大网络全书(环境科学卷);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8. 外国环境法选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9. 中国环境法制疑难问题解析,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10. 环境法概论,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11. 环境资源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12. 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1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4月第1版;14. 法律辞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15. 市场经济网络全书,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16. 环境法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17. 中国环境执法全书,红旗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18. 瑞典环境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阐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20.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参编撰稿,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释义全书,法律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22. 环境法基本问题新探,独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23. 中国环境典型案件与执法提要,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24. 干部环保法律知识教程,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25. 国际环境法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2月第1版;26. 中国涉外法律实务大辞典,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27. 环境保护四法一条例诠释,独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28. 中国环境执法大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29. 企业转化经营机制实用法律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30.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法律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3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词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32. 经济法律大辞典,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33. 中国登记与办证指南大全,农村读物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34. 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条文阐释,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35. “二五”普法教育500题,大连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36. 中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37. 环境科学大辞典;,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38. 法律考试必备知识速成记忆 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学术论文:1. 让环保审计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审计 2006年第9期,第18页;2. 不可多得的经典教材——评《环境保护法教程》(第四版) 法学评论 2006年第二期;3. 环境行政处分具体化的重要立法 中国环境报 2006年3月1日3版;4. 中国环境政策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环境报 2006年2月23日第4版;5.让“环境优先”成为立法基本原则 法制日报 2006年2月20日第8版;6. “圆明园铺膜事件”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拷问 中州学刊 2005年第5期;7. 环境违法成本低之原因和改变途径探讨 环境保护 2005年第9期,总第335期,2005年9月出版;8. 跨行政区水环境管理立法研究 现代法学 2005年第5期;9. 环境损害赔偿立法框架和内容的思考 法学论坛 2005年第五期,2005年9月5日;10.让刑法在保护环境中发挥更大作用 法制日报 2005年9月15日第1版;11. 公益诉讼不会导致滥用诉权 绿叶 2005年第3期,2005年3月;12“环保风暴”的影响及其显现的环境执法问题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第18~19页;13. 从一起环境行政诉讼看环境公益诉讼的影响和作用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年7月;14. 《中国の环境纷争处理と公害被害者に对する法律支援》 载平野孝 编:《中国の环境と环境纷争》,日本评论社 2005年3月;15. 中国环境维权的现状:问题与出路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年3月;16. 四条款彰显行政民事并重的环境立法趋势——简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案中的民事条款(上、下) 中国环境报 2005年1月13日和17日;17. 《环境侵权救济研究》序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年12月;18. Transjurisdictional Water Pollution Management: The Huai Rever Example WATER international Volume 29, Number 3,Page 269, September 2004;19. 中国环境纠纷的处理与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 龙谷法学(日) 第36卷,2003年第3号;20. “战略环评”法律问题研究 法学论坛 2004年第3期,第19卷,总第93卷;21. 论环境纠纷处理和环境损害赔偿专门立法 政法论坛 2003年第5期;22. 谈地方征收排污费实施办法的制定 中国环境报 2003年7月19日第3版;23. “战略环评”的若干法律问题初探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3年第20卷增刊;24. 论我国环境管理体制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途径 政法论坛 2003年第4期第21卷(总第112期);25.生物安全的国际法原则 现代法学 2003年 第4期(第25卷);26;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n China's Trans-jurisdictional Water Pollution Management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3-5-1第一版;27. 论截留、挤占和挪用排污费构成犯罪的条件 中国环境报 2003-2-15日;28. 中国环境纠纷的处理与公众监督环境执法 环境保护 2002年第5期;29. 论我国现有惩治环境犯罪立法的缺失及其完善 国际环境法与比较环境法评论 2002年第1卷;30. 环境恢复与再生时代需要新型的环境立法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2年第2期;31. “三冷”是否构成破坏社会秩序罪 中国环境报 2002年2月2日第3版;32. A summary of Policy and Legal analysis on Dealing with Envoronmental Disputes in China JRP Series No. 128 2002年5月;32. A Case of Water Polution in Pizhou, Jiangsu Province JRP Series No. 128 2002年5月;33. Air Pollution Damage: The Case of a Copper Smelter in Chifeng JRP Series No. 128 2002年5月;34. 试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存在的问题 中国环境报 2001年9月8日;35. 论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的特点 环境保护 2000年第4期;36. 论新海洋环境保护法对各有关部门管理职责的分工 中国环境报 2000年2月19日;37. 创建框架性法规体系 国际贸易 2000年7月号38. 生物安全管理立法的初步研究——生物安全管理立法初探 城市环境 2000年第4期;39. 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立法所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环境保护 1998年第8期;40. 论我国新刑法关于环境犯罪的规定及其实施 政法论坛 1998年第2期;41. 我国惩治环境犯罪立法的重大突破 中国环境报 1997年5月3日第三版;42. 环境标准是环境执法中的试金石 中国化工报 1997年4月4日;43. 国外环境法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化工报 1997年1月17日;44. 我国环保立法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化工报 1997年1月3日;45. 论自然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 中国环境报 1996年7月6日~8月3日;46. 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 中国环境报 1996年6月1日第3版;47. 固体废物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 中国环境报 1996年2月24日;48. 我国惩治环境犯罪立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中国法学 1996年第1期;49. 我国自然资源立法对自然保护的局限性分析 环境保护 1996年第1期;50. 固体废物的申报登记制度 中国环境报 1996年1月20日;51. 固体废物的排污收费制度 中国环境报 1996年1月6日;52. 履行法定职责之诉成立的条件及问题 中国环境报 1995年12月30日第三版;53.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中国环境报 1995年12月30第三版;54. 加强惩治环境犯罪的立法势在必行 中国环境报 1995年11月25日;55. 瑞典环境法的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中国环境管理 1995年第10期;56.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自然资源立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 1995年第8期;57. 论环境保护自卫权 优秀论文选集 1995年3月1日;58. 论我国环境法中的环境保护奖励制度 环境保护 1994年第2期;59.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国际环境法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中外法学 1994年第4期;60. 水污染防治法应对跨行政区水污染防治作出必需的规定 中国环境报 1994年11月3日;61. 大气法的修改指导思想浅议 中国环境报 1994年7月23日;62. 法与度不可偏颇 中国环境报 1994年5月7日第三版;63. 论环境法律责任的特点 中国环境科学 第12卷第5期;64. 选择执法手段应考虑执法效果 中国环境报 1993年12月7日第3版;65. 这种污染损失应由第三者承担 中国环境报 1992年3月12日第三版;66. 这种行政行为无法律依据吗? 中国环境报 1991年11月12日第三版;67. 谈谈地方环境立法的技术要求 环境保护 1990年第7期;68. 如何减少和避免环境行政诉讼? 中国环境报 1990年10月6日第三版;69. 环保局为什么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中国环境报 1990年7月17日第三版;70. 环保部门拒不履行法院已生效的行政判决怎么办? 中国环境报 1990年9月20日;71. 什么情况下环境行政行为可以被判决变更? 中国环境报 1990年9月13日;72. 市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能否作为行政诉讼? 中国环境报 1990年9月6日;73. 环保局成为被告后还能继续取证吗? 中国环境报 1990年8月7日;74. 如何制作环境行政诉讼起诉状? 中国环境报 1990年 月 日;75. 对环保局制定的规章起诉法院为何不受理? 中国环境报 1990年6月21日第三版;76. 提起环境行政诉讼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中国环境报 1990年6月7日第三版;77. 地方立法将国家环保法具体化的技术方法 中国环境管理 1989年第5期;78. 关于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之我见 中国环境报 1988年4月19日第3版;79.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保护对象保护客体辨析 环境法 1987年第1期;80. 应指定限制行政罚款条例 法学季刊 1987年第2期;81. 环境评价单位在环境评价中的权利和义务初探 青年环境学家 1987年第1期;82. 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刍议 环境法 1986年第2期;83.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特区环保工作中的几个关系 中国环境管理 1985年第6期84. 在防治水污染方面环保部门的职权和排污单位的义务 中国环境管理 1985年第3期; 85. 试论经济合同的有效条件 福建社联通讯 1983年第7期 《中国惩治环境犯罪立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中国法学》
《论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途径》
《跨行政区水环境管理立法研究》
《现代法学》
Chinese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Current Deficiencies and Suggested Reforms,Vermo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Spring),Volume 8,Issue 2/007.

C. TXT书籍下载

://www.e1488.com/weizhang/default.asp?unit=%BF%BC%CA%D4%B4%F3%B8%D9

中法网学校 - 考试大纲
共有 78 篇文章。
第 1 页,共 3 页
07年国家司法考试考试说明 2007-9-21

2007年司法考试大纲新旧对比情况说明 2007-9-21

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新旧对比-民法(四) 2007-9-21

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新旧对比-民法(三) 2007-9-21

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新旧对比-民法(二) 2007-9-21

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新旧对比-民法(一) 2007-9-21

2007年司法考试新旧大纲对比-商法(三) 2007-9-21

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新旧对比-商法(二) 2007-9-21

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新旧对比-商法(一) 2007-9-21

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新旧对比-国际经济法 2007-9-21

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新旧大纲对比——刑法(二) 2007-9-21

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新旧大纲对比——刑法(一) 2007-9-21

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新旧大纲对比——国际私法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纲及新旧对照-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2007-9-21

2007司考新旧大纲对比-民事诉讼法(四)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纲新旧对比-民事诉讼法(三)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纲新旧对比-民事诉讼法(二)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纲新旧对比-民事诉讼法(一)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纲新旧对比-海商法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纲新旧对比-保险法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纲新旧对比-票据法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纲新旧对比-国际法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纲新旧对比-经济法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纲新旧对比-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三)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纲新旧对比-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二)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纲新旧对比-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纲新旧对比-企业破产法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纲新旧对比-外商投资企业法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纲新旧对比-个人独资企业法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纲新旧对比-合伙企业法 2007-9-21

2007年司法考试大纲新旧对比-刑事诉讼法(三) 2007-9-21

2007年司法考试大纲新旧对比-刑事诉讼法(二) 2007-9-21

2007年司法考试大纲新旧对比-刑事诉讼法(一) 2007-9-21

2007年司考大纲新旧对比-宪法 2007-9-21

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新旧对比——法制史 2007-9-21

打开上面的网址:复制下来.

在电脑上新建文本文档就是.文本文档就是:TXT格式

D. 司法考试各个部门法、程序法、实体法大约各占多少分

从诉讼法入手吧,诉讼法是最容易拿分的,三大诉讼法加在一起160分左右。其次,法理、经济法、宪法、三国法都是比较简单的,多记忆多做真题。

07年物权法考得太少了,08年绝对不会低于30分,重点中的重点

2007年整个试卷的分值是600分,具体科目的分值则有一些变化:

卷一整体上保持了稳定,变化极其微小。法理学、宪法学和法制史三科都保持不变,分别是23分、21分和10分。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则比去年少了一道单选题,分数降至13分。经济法和去年持平,仍然是40分。三国法中的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保持不变,分别是12分和15分,国际经济法部分则增加了1分,达到16分。

卷二中三个学科的分值多年保持不变,今年则是略有调整,刑法少了一道不定项选择题,刑诉则是多了一道不定项选择题。如此,三科分值分别是:刑法58分、刑诉52分、行政法40分。

卷三的科目分值也是多年未变,今年则有很大调整。民法不可思议地激增12分,分别从商法和民诉中夺走了6分。这样,卷三的分值分配就是:民法74分,商法28分,民诉48分。

卷四的论述题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导致统计分数的困难,所以要统计出各个学科所占的分值可能会有一些争议。大致说来,民法97分,刑法78分,民诉77分,刑诉72分,仍然是重要科目。行政法大概有50多分,跟以往持平。商法部分大概有43分,比去年少11分,整个商经的分值是83分,仍然属于司法考试中的重头学科。

热点内容
醉驾撞死人同车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4-12-26 12:28:10 浏览:193
和平法治公正 发布:2024-12-26 12:05:35 浏览:841
新源公司法人 发布:2024-12-26 12:02:41 浏览:561
电子版offer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12-26 11:56:54 浏览:593
有关于经济法搜题的公众号 发布:2024-12-26 11:47:20 浏览:386
自治区教育法律法规 发布:2024-12-26 11:46:02 浏览:19
湖南水务行业法律法规 发布:2024-12-26 11:43:39 浏览:731
公司解雇怀孕员工最新劳动法如何赔偿 发布:2024-12-26 11:13:28 浏览:376
援额法官 发布:2024-12-26 10:31:27 浏览:861
深圳电大经济法基础网上形考作业答案 发布:2024-12-26 10:24:09 浏览: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