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从旧兼从轻原则行政法

从旧兼从轻原则行政法

发布时间: 2024-08-22 04:31:57

『壹』 行政法从旧兼从轻原则

法律分析:从旧兼从轻原则是指法律对于其生效前发生的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不具有溯及力,但是如果与行为时的法律(旧法)比较,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仍然适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三十四条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贰』 行政法从旧兼从轻原则

法律分析:行政法从旧兼从轻原则刑法的“从旧兼从轻”原则,用最简单的话理解就是:“有利于被告人”的准则。刑法的该规定主要是针对旧的现行的刑法之间的矛盾问题,且主要是针对新刑法溯及力的问题。即新刑法对公布之前的行为是否认为是犯罪问题,以及如何适用等问题。“从旧兼从轻”原则具体举例说明:首先,当遇到一个人的犯罪是在新刑法颁布以前,此时要考虑的是先适用旧刑法,即行为时的法律规定(从旧)。其次考虑,如果是适用新的刑法更有利于被告人的话,如不认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处罚较轻的话,则应该对被告人使用新刑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叁』 行政法在溯及力问题上的原则

法律分析
1、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后,对于其生效之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关于我国《刑法》溯及力的问题,第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2、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也就是说在刑法的溯及力上,我国采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作为禁止刑法溯及既往的例外。新法对其颁布施行前的行为,原则上没有追溯的效力。但是,当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处罚较轻时,则可以适用新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肆』 关于“从旧兼从轻”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适用【 】时的法律、法规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实施行政处罚,适用违法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但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法律、法规、规章已被修改或者废止,且新的规定处罚较轻或者不认为是违法的,适用新的规定。”
该条是《行政处罚法》此次修订新确立的行政处罚“从毕汪野旧兼从轻”原则,也是《立法陵丛法》第九十三条在行政处罚领域中的具体化,其实在刑法领域,1979年就已经明确了该适用原则,且该原则在多年的刑法实践中已经日臻成熟,《行政处罚法》引入了这一原则,不仅有利于执法人员在执法实务中对法律法规的准确适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能保证行为主体对行为的准确把握,实现自身行为的可预测性。
“从旧兼从轻”原则与“法的溯及力”密切相关,何谓法的溯及力?一部新法生效后,对于在它生效前还没有作出处罚决定的行为,如果能适用新法,就说明新法有溯及力,否则就是没有溯及力。“从旧兼从轻”是指原则上要适用行为发生时候的法律,但是如果适用新法对行为人更有利,则就要适用新法,值得注意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适用要排除以下几种情形:
1.违法行为发生及处罚决定作出均是在新法实施之前,不受新《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调整,应当按照旧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2.违法行为发生以及处罚决定作出均是在新法实施之后,不受新《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调整,应当按照新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3.违法行为符合新《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的时效规定,不再给予行政处罚,不受新《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调整。
02
以下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2021年3月,某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检查发现某食品经营者销售预包装食品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涉嫌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遂立案调查,2021年4月29日,《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许可。但是,销售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许可。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的,应当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仅销售预包装食品不需要取得许可了,此时该案尚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适用新法还是旧法?
答:当事人实施了一个行为——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销售预包装食品,以2021年4月29日为分界点,该日期之前此行为是违法行为,之后此行为不是违法行为。且2021年4月29日新法施行之时,该案尚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依照新《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应当适用新法。
案例二:2021年12月5日,某地市场监管局立案查处了一个涉嫌未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销售电子烟的经营者,发现该经营者从2020年5月3日到2021年12月4日一直在无证销售电子烟,2021年1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增加了第六十五条:“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在此之前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将电子烟销售纳入前置许可,该市场监管局对该无证销售电子烟的行为,应该适用旧法还是新法?
答:当事人自2020年5月3日至2021年11月9日无证销售电子烟的行为,当时法律法规不认为是违法行为,所以不予处罚。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实施之日起,认为该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故对其2021年11月10日至12月4日期间的违法行为,依照新《烟草手喊专卖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
03
案例三:2013年11月8日,某地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了一个专门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经营者,经调查,该经营者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11月
一直销售该侵权商品,旧《商标法》(2001年版)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
标专用权:......
(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对应的罚则是第五十三条:
“有本法第五十二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
......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并可处以罚款
......

修订后《商标法》(2013年8月31日施行)第六十条第二款规定:
“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对当事人的这个违法行为,该如何处罚?
答:当事人基于概括的故意,在跨越新法和旧法的一年多的时间内,实施了数个独立的、连续的违法行为,根据原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湖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如何确认违法行为连续或继续状态的请示》的复函(国法函〔2005〕442号),违法行为的连续状态是指“当事人基于同一个违法故意,连续实施数个独立的行政违法行为,并触犯同一个行政处罚规定的情形。”可以将当事人的行为拟制为是一个违法行为,该行为从旧法时期一直持续到新法施行以后,旧《商标法》认为这是违法行为应当予以处罚,新《商标法》认为,经营者只要证明自己并非明知该商品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并能提供证据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就可以免于处罚,仅仅责令停止销售涉案商品即可,这个新法的处罚明显是更轻的,既然处于连续状态的数行为拟制为了一个违法行为,该行为就是一个统一整体,不可割裂,所以应当统一适用新法的规定。
案例四:某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2021年7月16日立案查处了某食品经营者涉嫌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的违法行为,调查发现该经营者从2020年5月5日至2021年6月3日涉嫌违法经营该类食品,该违法行为对应的罚则是《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六)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
”,该案在违法所得的认定上,应当适用新《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的“全部说”,还是适用原来的“利润说”?若该案不符合新《行政处罚法》第五十八条关于法制审核的情形,是否应该进行法制审核?
答:该案完美的解释一个案子中,是否可以既适用新法,又同时适用旧法的问题。要注意,比较新旧法律规范对当事人的处罚哪个更轻时,应当对相关法律法规作整体性考虑。
在新《行政处罚法》修订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的通知》的第三部分“关于新旧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规定:“根据行政审判中的普遍认识和做法,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发生在新法施行以前,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在新法施行以后,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时,实体问题适用旧法规定,程序问题适用新法规定,但下列情形除外:(一)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另有规定的;(二)适用新法对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更为有利的;(三)按照具体行政行为的性质应当适用新法的实体规定的。”
本案中,违法所得的认定属于实体问题,“利润说”相较于“全部说”,更加有利于当事人,应当适用旧法的规定,程序方面,法制审核由原来的“全部审核”变成新法的“部分审核”,应当适用新法的规定。
综上,“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适用要结合具体个案来分析,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最终实现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伍』 <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相关行政法溯及力问题,能按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处理么或按新法

一,《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内议通过,容

2001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三号公布,

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是指对2002年9月1日发生的事情按以前的规定办理,对2002年9月1日起发生的事情按现在条例的规定办理.

以就是说,本条例无法律溯及力.

二,你在广东,如认定你超生,需要交纳“社会抚养费”应当按08年未婚生育一子,从出生日起60日内已补办结婚证件.当时的《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处理。

引用法律规定;

《立法法》第八十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陆』 从旧兼从轻原则的行政法问题

在确定行政相对人的行为性质以及因此给予相应的惩处时,同样应受到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限制。对此在理论上的理由和该原则在刑法适用上的理由是一致的,即对行为进行评价和惩处的法律修改了,就应当以修改后的法律对行为进行评价或惩处,除非这种评价或惩处增加了行政相对人的责任。在立法上,也体现了对从旧兼从轻这一适用原则,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在此“规范性文件”指的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而不应该是相对人行为时有效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由此可以看出在行政领域该原则同样是适用的。
法律通过评价和惩处功能实现立法目的,在强调法律的保护功能时也要注重法律的保障功能。在国家与公法相对人之间,新法对一个行为作出非违法性评价或弱化惩罚的规定时,就应依据从旧兼从轻的原则适用新法对没有惩罚完毕的行为重新进行评价并按评价的结论作出相应的处理,以保障人权,实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柒』 行政法是从旧兼从轻吗

法律分析:从旧兼从轻”原则是处理各种新旧法律适用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该原则简单理解就是“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 行政处罚案件中的“从旧兼从轻”原则来源于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禁止溯及既往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之一,是指犯罪及其惩罚必须在行为前预先规定,刑法不得对其公布、实行前的行为进行追溯适用,但是,禁止溯及既往是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是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百九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虚报注册资本的公司,处以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对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的公司,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二十九条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捌』 行政法适用从旧兼从轻吗

法律分析:我国法律上从旧兼从轻的原则也不是绝对的,在《立法法》第九十三条中明确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九十三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第九十四条 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热点内容
合同法租赁合同部分 发布:2024-11-15 23:00:34 浏览:400
物权法106条合同法51条 发布:2024-11-15 22:50:41 浏览:122
道德与法治姐姐不在家 发布:2024-11-15 22:41:21 浏览:71
司法两个坚持 发布:2024-11-15 22:34:56 浏览:664
劳动法44条规定有哪些 发布:2024-11-15 22:02:16 浏览:851
合同法中情势变更条款 发布:2024-11-15 21:58:42 浏览:60
司法部最新动态 发布:2024-11-15 21:57:50 浏览:74
银行法务和法官选哪个 发布:2024-11-15 19:40:41 浏览:362
劳动法不定期劳务关系 发布:2024-11-15 19:39:25 浏览:819
道德与社会关系 发布:2024-11-15 19:15:26 浏览: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