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上的期日

行政法上的期日

发布时间: 2024-09-07 04:08:23

民法行政法中规定的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条规定,民法所称的期间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计算。
第二百零一条规定,按照年、月、日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日不计入,自下一日开始计算。按照小时计算期间的,自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时间开始计算。
第二百零二条规定,按照年、月计算期间的,到期月的对应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没有对应日的,月末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
诉讼期间的计算方法如下:
1、未定有清偿期的债权,自债权人请求时起算;定有清偿期的债权,自期限届满时起算。
2、附停止条件的请求权,自条件成就之时起算,因为条件成就前,其权利尚属不可行使的期待权。
3、损害赔偿请求权,应视请求权发生的事实性质而定:
(1)对于因债务不履行而生的债权之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应自债务不履行时起算。
(2)对于因人身受伤害而发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
(3)对于其他的因侵权行为而发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其时效期间应自权利人已知或应知其权利受损害及侵害人为谁时起计算。
综上所述,民法中的期间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计算,按照年、月、日计算的,开始的当日不计算,从下一日才开始计算。以上内容就是关于民法期间计算单位的有哪些及相关问题的解答,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知识想了解,欢迎登陆找法网,我们会有律师为您答疑解惑。

Ⅱ 行政法中的期限是工作日还是自然日

行政法中的期限是工作日还是自然日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分述如下:

第一,《行政许可法》中的期限全部为“工作日”,依据如下:

该法第八十二条:本法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二,《行政强制法》中的期限10日以下的为“工作日”,依据如下:

该法第六十九条:本法中十日以内期限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三,《行政复议法》中的“5”日和“7”日为工作日,依据如下:

该法第四十条第二款:本法关于行政复议期间有关“五日”、“七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第四,《 *** 资讯公开条例》中只有两个期限15日和20日都是工作日:

该条例第十八条: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 *** 资讯,应当自该 *** 资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

该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 *** 资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第五,其他行政法律规范中皆没有明确是工作日还是自然日。但一般来讲,3日、5日、7日这些较短期限都应当理解为工作日,因为本身时间较短,如果算自然日,赶上节假日国家机关不上班,就会使得公众丧失期限利益,显然是不公允的。另外《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拘留日期当然是自然日。

行政法中15日怎么区分工作日还是自然人

如果明确是工作日,则为工作日,否则都是自然日

一审不服递交上诉后的七日期限是自然日还是工作日

一般是为自然日
在一审法院作出裁判后,裁判并没有立即生效。只有在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且上诉期限届满后才生效。因此,您要想上诉,则须在上诉期限以内提起。上诉期限的规定在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文书尾部都有明确告知。民事和行政判决是在判决书送达后十五日内;民
事和行政裁定是在裁定书送达后十日内。刑事判决是在判决书送达后十日内;刑事裁定是在裁定书送达后五日内。期限都从文书送达后的第二日计算。双方当事人收
到判决书或裁定书的日期可能不一致,其上诉期限从各自收到判决书或裁定书的次日起算。如果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恰好是法定节假日,则以法定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间届满日。

行政处罚说的天数一般是自然日还是工作日?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分述如下:
第一,《行政许可法》中的期限全部为“工作日”,依据如下:
该法第八十二条:本法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二,《行政强制法》中的期限10日以下的为“工作日”,依据如下:
该法第六十九条:本法中十日以内期限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三,《行政复议法》中的“5”日和“7”日为工作日,依据如下:
该法第四十条第二款:本法关于行政复议期间有关“五日”、“七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第四,《 *** 资讯公开条例》中只有两个期限15日和20日都是工作日:
该条例第十八条: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 *** 资讯,应当自该 *** 资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
该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 *** 资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第五,其他行政法律规范中皆没有明确是工作日还是自然日。但一般来讲,3日、5日、7日这些较短期限都应当理解为工作日,因为本身时间较短,如果算自然日,赶上节假日国家机关不上班,就会使得公众丧失期限利益,显然是不公允的。另外《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拘留日期当然是自然日。
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一审判决后上诉期限15日是自然日还是工作日

不是指工作日,自收到一审判决的第二天开始计算十五天,如果最后一天是节假日或者正常休息日的,顺延至第一天工作日 。

法律法规规章中的日指的是工作日还是自然日

无明确说,应该是自然日。但有的会在附章中明确是工作日,那就是工作日

行政复议中被申请人答辩的时间十天是工作日还是自然日

这个十日是自然日。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可以顺延到节假日后第一个工作日。
《行政复议法》
第四十条行政复议期间的计算和行政复议文书的送达,依照民事诉讼法关于期间、送达的规定执行。
本法关于行政复议期间有关“五日”、“七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中的四十王日结案是指工作日还是自然日

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的四十五日结案是指自然日;
2、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十三条【仲裁审理时限及先行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Ⅲ 行政法中关于执行申请期限有哪些规定

1、 90天,《行诉法》司法解释 第九十条 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版间民事争议作出裁决后权,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作出裁决的行政机关在申请执行的期限内未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生效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或者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在90 日内可以申请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180天,《行诉法》司法解释 第八十八条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 日内提出。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行诉法》司法解释 第八十三条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4、第八十四条申请人是公民的,申请执行生效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的期限为1年,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180日。

5、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中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从该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Ⅳ 行政法中对时间的规定依据是什么

因为我国司法资源较少,另外也是为了促进公民能够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因而法律设置了期限,至于期限的长短是根据一般情况的需要,没有绝对的标准,对行政复议的申请等权利行使的期限设置一般考虑了当事人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时间,决定是否申请的时间,去申请所需的时间等等因素。

Ⅳ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介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5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48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适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实际,现就有关条款的适用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人民法院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应当立案,依法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对当事人依法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一律接收起诉状。能够判断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当场登记立案;当场不能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接收起诉状后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七日内仍不能作出判断的,应当先予立案。
起诉状内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应当一次性全面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补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内补正并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当事人拒绝补正或者经补正仍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不予立案,并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当事人对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第二条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三项规定的“有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
(一)请求判决撤销或者变更行政行为;
(二)请求判决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
(三)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
(四)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无效;
(五)请求判决行政机关予以赔偿或者补偿;
(六)请求解决行政协议争议;
(七)请求一并审查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
(八)请求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
(九)其他诉讼请求。
当事人未能正确表达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释明。
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经立案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一)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
(二)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且无正当理由的;
(三)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规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
(六)重复起诉的;
(七)撤回起诉后无正当理由再行起诉的;
(八)行政行为对其合法权益明显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九)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所羁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诉条件的。
人民法院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迳行裁定驳回起诉。
第四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对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提起诉讼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第五条 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和副职负责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可以另行委托一至二名诉讼代理人。
第六条 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包括复议机关驳回复议申请或者复议请求的情形,但以复议申请不符合受理条件为由驳回的除外。
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是指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处理结果。
第七条 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原告只起诉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复议机关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追加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另一机关列为共同被告。
第八条 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的,以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确定案件的级别管辖。
第九条 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审查原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同时,一并审查复议程序的合法性。
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对原行政行为合法性共同承担举证责任,可以由其中一个机关实施举证行为。复议机关对复议程序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
第十条 人民法院对原行政行为作出判决的同时,应当对复议决定一并作出相应判决。
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原行政行为和复议决定的,可以判决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人民法院判决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的,应当同时判决撤销复议决定。
原行政行为合法、复议决定违反法定程序的,应当判决确认复议决定违法,同时判决驳回原告针对原行政行为的诉讼请求。
原行政行为被撤销、确认违法或者无效,给原告造成损失的,应当由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承担赔偿责任;因复议程序违法给原告造成损失的,由复议机关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标,在法定职责范围内,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协商订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属于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十一项规定的行政协议。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下列行政协议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一)政府特许经营协议;
(二)土地、房屋等征收征用补偿协议;
(三)其他行政协议。
第十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协议提起诉讼的,参照民事法律规范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单方变更、解除协议等行为提起诉讼的,适用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
第十三条 对行政协议提起诉讼的案件,适用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确定管辖法院。
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审查行政机关是否依法履行、按照约定履行协议或者单方变更、解除协议是否合法,在适用行政法律规范的同时,可以适用不违反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规范。
第十五条 原告主张被告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协议或者单方变更、解除协议违法,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判决确认协议有效、判决被告继续履行协议,并明确继续履行的具体内容;被告无法继续履行或者继续履行已无实际意义的,判决被告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给原告造成损失的,判决被告予以赔偿。
原告请求解除协议或者确认协议无效,理由成立的,判决解除协议或者确认协议无效,并根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处理。
被告因公共利益需要或者其他法定理由单方变更、解除协议,给原告造成损失的,判决被告予以补偿。
第十六条 对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协议提起诉讼的,诉讼费用准用民事案件交纳标准;对行政机关单方变更、解除协议等行为提起诉讼的,诉讼费用适用行政案件交纳标准。
第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请求一并审理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规定的相关民事争议,应当在第一审开庭审理前提出;有正当理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不予准许一并审理民事争议的决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其他渠道主张权利:
(一)法律规定应当由行政机关先行处理的;
(二)违反民事诉讼法专属管辖规定或者协议管辖约定的;
(三)已经申请仲裁或者提起民事诉讼的;
(四)其他不宜一并审理的民事争议。
对不予准许的决定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第十八条 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一并审理相关民事争议的,民事争议应当单独立案,由同一审判组织审理。
审理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裁决的案件,一并审理民事争议的,不另行立案。
第十九条 人民法院一并审理相关民事争议,适用民事法律规范的相关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事人在调解中对民事权益的处分,不能作为审查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根据。
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应当分别裁判。当事人仅对行政裁判或者民事裁判提出上诉的,未上诉的裁判在上诉期满后即发生法律效力。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将全部案卷一并移送第二审人民法院,由行政审判庭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未上诉的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
第二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请求人民法院一并审查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在第一审开庭审理前提出;有正当理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出。
第二十一条 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人民法院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在裁判理由中予以阐明。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应当向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并可以抄送制定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行政机关。
第二十二条 原告请求被告履行法定职责的理由成立,被告违法拒绝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予答复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依法履行原告请求的法定职责;尚需被告调查或者裁量的,应当判决被告针对原告的请求重新作出处理。
第二十三条 原告申请被告依法履行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等给付义务的理由成立,被告依法负有给付义务而拒绝或者拖延履行义务且无正当理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相应的给付义务。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三)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四)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或者检察建议:
(一)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
(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
人民法院基于抗诉或者检察建议作出再审判决、裁定后,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立案。
第二十六条 2015年5月1日前起诉期限尚未届满的,适用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
2015年5月1日前尚未审结案件的审理期限,适用修改前的行政诉讼法关于审理期限的规定。依照修改前的行政诉讼法已经完成的程序事项,仍然有效。
对2015年5月1日前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者行政赔偿调解书不服申请再审,或者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程序性规定适用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Ⅵ 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是多久

行政机关申请法院执行的期限为六个月以内。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无行政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依照本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章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

一、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

六个月时间。依据《民法典》第五条规定: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还需延长的,报高级人民法院备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责令执行法院限期执行或者变更执行法院:

1、债权人申请执行时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对该财产未执行完结的;

2、执行过程中发现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院自发现财产之日起超过六个月对该财产未执行完结的;

3、对法律文书确定的行为义务的执行,执行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依法采取相应执行措施的;

4、其他有条件执行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

5、如超过六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成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二、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

(一)代履行

代履行,又叫代执行,是指义务人不履行法律、法规等规定的或者行政行为所确定的可代替作为义务,由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第三人代为履行,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行政强制执行方法。代履行必须同时具备四个要件:

1. 存在相对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法上义务的事实,且此种不履行因故意或过失引起。

2. 该行政法上的义务是他人可以代为履行的作为义务。

3. 代履行的义务必须是代履行后能达到与相对人亲自履行义务同一目的的义务。

4. 由义务人承担必要的费用。

(二)执行罚

执行罚是一种间接强制执行的手段。它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对拒不履行已经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当事人进行制裁,以迫使当事人自觉履行该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的法律制度。执行罚可分两类:一是执行行政罚;二是执行罚。

(三)直接强制

直接强制,是指在采用代执行、执行罚等间接手段不能达到执行目的,或无法采用间接手段时,执行主体可依法对义务人的人身或财产直接实施强制,迫使其履行义务或实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强制执行方法。

直接强制是一种实力较强的强制方式,因此其运用在不违背现行立法规定之外,还必须坚持一定的合理度。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不服的,行政机关必须向法院申请行政强制申请,行政机关本身不能直接进行行政强制处理,因此相关情况需在上述情况下,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

Ⅶ 鍦ㄨ屾斂娉曢噷闈㈢殑鏈熼棿鍐呭寘鍚浼戞伅鏃ョ殑璇濓紝鏄鍚﹁佸欢杩燂紵

鍒嗙被: 绀句細姘戠敓 >> 娉曞緥
闂棰樻弿杩:

娉曞緥瑙勫畾绔嬫堟湡闂翠负鍙楃悊鍚庣殑涓冨ぉ浠ュ唴锛屽傛灉杩欎竷澶╀腑鏈変袱澶╂槸鍛ㄥ叚鍜屽懆鏃ワ紙杩欎袱澶╀笉鏄涓冨ぉ涓鐨勬渶鍚庝袱澶╋級锛岄偅杩欎釜绔嬫堟湡闂存槸鍚﹀彲浠ユ帹杩熷埌绗涔濆拰绗鍗佸ぉ锛

瑙f瀽:

涓嶅彲浠ュ欢杩熴傚洜涓哄彧鏈夋渶鍚庝竴澶╂槸鑺傚亣鏃ョ殑鎵嶅彲浠ラ『寤朵竴澶╋紝涓闂存湁鑺傚亣鏃ョ殑涓嶈兘鎵i櫎锛屽惁鍒欏彉鎴愪簡鈥滃伐浣滄棩鈥濄

铏界劧杩欎釜闂棰橈紝琛屾斂璇夎兼硶娌℃湁鍏蜂綋瑙勫畾锛屼絾鏄鎸夋湁鍏宠勫畾锛岃屾斂璇夎兼硶娌℃湁瑙勫畾鐨勫彲浠ュ弬鐓ф皯浜嬭瘔璁肩殑瑙勫畾銆

銆婃渶楂樹汉姘戞硶闄㈠叧浜庢墽琛屻堜腑鍗庝汉姘戝叡鍜屽浗琛屾斂璇夎兼硶銆夎嫢骞查棶棰樼殑瑙i噴銆嬶細

绗涔濆崄涓冩潯 浜烘皯娉曢櫌瀹$悊琛屾斂妗堜欢锛岄櫎渚濈収琛屾斂璇夎兼硶鍜屾湰瑙i噴澶栵紝鍙浠ュ弬鐓ф皯浜嬭瘔璁肩殑鏈夊叧瑙勫畾銆

銆婁腑鍗庝汉姘戝叡鍜屽浗姘戜簨璇夎兼硶銆嬶細

绗涓冨崄浜旀潯 鏈熼棿鍖呮嫭娉曞畾鏈熼棿鍜屼汉姘戞硶闄㈡寚瀹氱殑鏈熼棿銆

鏈熼棿浠ユ椂銆佹棩銆佹湀銆佸勾璁$畻銆傛湡闂村紑濮嬬殑鏃跺拰鏃ワ紝涓嶈$畻鍦ㄦ湡闂村唴銆

鏈熼棿灞婃弧鐨勬渶鍚庝竴鏃ユ槸鑺傚亣鏃ョ殑锛屼互鑺傚亣鏃ュ悗鐨勭涓鏃ヤ负鏈熼棿灞婃弧鐨勬棩鏈熴

热点内容
山东省卫生条例 发布:2024-12-25 09:38:17 浏览:390
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法律服务有效性的策略 发布:2024-12-25 09:31:03 浏览:918
刑事自诉法院 发布:2024-12-25 09:03:14 浏览:281
局领导网上法律知识考试总结 发布:2024-12-25 08:57:18 浏览:581
罗蔺法治办 发布:2024-12-25 08:46:38 浏览:802
税法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 发布:2024-12-25 07:25:00 浏览:50
中华人们共和国民法典 发布:2024-12-25 07:24:22 浏览:121
新版合同法民法通则 发布:2024-12-25 06:59:41 浏览:864
民事诉讼法按撤诉 发布:2024-12-25 06:49:11 浏览:701
重庆司法鉴定机构亲子鉴定 发布:2024-12-25 06:46:21 浏览: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