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全文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全文

发布时间: 2024-10-21 11:16:43

❶ 琛屾斂娉曞拰琛屾斂璇夎兼硶

鏄鎴戝浗娉曞緥浣撶郴涓鐨勯噸瑕佺粍鎴愰儴鍒嗭紝涓昏佽皟鏁磋屾斂鏈哄叧涓庡叕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缁勭粐涔嬮棿鐨勮屾斂鍏崇郴锛屼繚闅滃叕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缁勭粐鐨勫悎娉曟潈鐩婏紝淇冭繘渚濇硶琛屾斂銆
涓銆佽屾斂娉曠殑姒傚康涓庡姛鑳
琛屾斂娉曟槸鎸囪勮寖琛屾斂鏈哄叧琛屼娇琛屾斂鏉冨姏銆佸饱琛岃屾斂鑱岃矗鐨勬硶寰嬭勮寖鐨勬荤О銆傚叾鍔熻兘鍦ㄤ簬纭淇濊屾斂鏈哄叧渚濇硶琛屾斂锛岄槻姝㈣屾斂鏉冨姏鐨勬互鐢锛屼繚鎶ゅ叕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缁勭粐鐨勫悎娉曟潈鐩娿傝屾斂娉曢氳繃璁惧畾琛屾斂鏈哄叧鐨勮亴鏉冭寖鍥淬佽屼娇绋嬪簭浠ュ強鐩戠潱鏈哄埗锛屼负琛屾斂鏈哄叧鐨勮屾斂琛屼负鎻愪緵鏄庣‘鐨勬硶寰嬩緷鎹鍜屾寚瀵笺
浜屻佽屾斂璇夎兼硶鐨勬傚康涓庢剰涔
琛屾斂璇夎兼硶鏄瑙勫畾鍏姘戙佹硶浜哄拰鍏跺昂鍥浠栫粍缁囧洜琛屾斂琛屼负渚电姱鍏跺悎娉曟潈鐩婏紝鍚戜汉姘戞硶闄㈡彁璧疯瘔璁肩殑娉曞緥瑙勮寖銆傝屾斂璇夎兼硶鐨勬剰涔夊湪浜庝负鍏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缁勭粐鎻愪緵鍙告硶鏁戞祹閫斿緞锛岀淮鎶ゅ叾鍚堟硶鏉冪泭銆傞氳繃琛屾斂璇夎硷紝鍙浠ュ硅屾斂鏈哄叧鐨勮屾斂琛屼负杩涜屽悎娉曟у℃煡锛岀洃鐫h屾斂鏈哄叧渚濇硶琛屾斂锛屼績杩涙硶娌绘斂搴滃缓璁俱
涓夈佽屾斂娉曚笌琛屾斂璇夎兼硶鐨勫叧绯
琛屾斂娉曚笌琛屾斂璇夎兼硶瀵嗗垏鐩稿叧锛屼簩鑰呯浉浜掕ˉ鍏呫佺浉浜掑埗绾︺傝屾斂娉曚负琛屾斂璇夎兼硶鎻愪緵浜嗗疄浣撴硶渚濇嵁锛岃勫畾浜嗚屾斂鏈哄叧鐨勮亴鏉冦佽亴璐d互鍙婂叕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缁勭粐鐨勬潈鍒╁拰涔夊姟銆傝岃屾斂璇夎兼硶鍒欎负琛屾斂娉曠殑瀹炴柦鎻愪緵浜嗙▼搴忔硶淇濋殰锛岀‘淇濊屾斂浜夎寰楀埌鍏姝c佸叕骞崇殑瑙e喅銆
鍥涖佽屾斂娉曚笌琛屾斂璇夎兼硶鐨勫疄璺靛簲鐢
鍦ㄥ疄闄垫樻樿返涓锛岃屾斂娉曚笌琛屾斂璇夎兼硶鍏卞悓鍙戞尌鐫缁存姢绀句細绋冲畾銆佷績杩涚粡娴庡彂灞曠殑閲嶈佷綔鐢ㄣ傝屾斂鏈哄叧鍦ㄨ屼娇鑱屾潈鏃讹紝蹇呴』閬靛惊琛屾斂娉曠殑瑙勫畾锛岀‘淇濊屾斂琛屼负鐨勫悎娉曟у拰鍚堢悊鎬с傝屽叕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缁勭粐鍦ㄨや负琛屾斂琛屼负渚电姱鍏跺悎娉曟潈鐩婃椂锛屽彲浠ヤ緷鎹琛屾斂璇夎兼硶鐨勮勫畾鍚戜汉姘戞硶闄㈡彁璧疯瘔璁硷紝缁存姢鑷韬鏉冪泭銆
缁间笂鎵杩帮細
琛屾斂娉曞拰琛屾斂璇夎兼硶鍦ㄧ淮鎶ゅ叕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缁勭粐鐨勫悎娉曟潈鐩娿佷績杩涗緷娉曡屾斂鏂归潰鍙戞尌鐫閲嶈佷綔鐢ㄣ備簩鑰呯浉浜掕ˉ鍏呫佺浉浜掑埗绾︼紝鍏卞悓鏋勬垚浜嗘垜鍥借屾斂娉曞緥浣撶郴鐨勫熀鐭炽傚湪瀹炶返涓锛屾垜浠搴旀繁鍏ョ悊瑙e拰杩愮敤琛屾斂娉曞拰琛屾斂璇夎间紞鍞娉曪紝鎺ㄥ姩娉曟不鏀垮簻寤鸿撅紝淇冭繘绀句細鍜岃皭绋冲畾銆
娉曞緥渚濇嵁锛
銆婁腑鍗庝汉姘戝叡鍜屽浗琛屾斂娉曘
绗浜屾潯瑙勫畾锛
鏈娉曟墍绉拌屾斂锛屾槸鎸囧浗瀹惰屾斂鏈哄叧琛屼娇鍥藉舵潈鍔涳紝绠$悊鍥藉朵簨鍔$殑琛屼负銆
銆婁腑鍗庝汉姘戝叡鍜屽浗琛屾斂璇夎兼硶銆
绗浜屾潯瑙勫畾锛
鍏姘戙佹硶浜烘垨鑰呭叾浠栫粍缁囪や负琛屾斂鏈哄叧鍜岃屾斂鏈哄叧宸ヤ綔浜哄憳鐨勮屾斂琛屼负渚电姱鍏跺悎娉曟潈鐩婏紝鏈夋潈渚濈収鏈娉曞悜浜烘皯娉曢櫌鎻愯捣璇夎笺
鍓嶆炬墍绉拌屾斂琛屼负锛屽寘鎷娉曞緥銆佹硶瑙勩佽勭珷鎺堟潈鐨勭粍缁囦綔鍑虹殑琛屾斂琛屼负銆
銆婁腑鍗庝汉姘戝叡鍜屽浗瀹娉曘
绗浜旀潯瑙勫畾锛
涓鍗庝汉姘戝叡鍜屽浗瀹炶屼緷娉曟不鍥斤紝寤鸿剧ぞ浼氫富涔夋硶娌诲浗瀹躲傚浗瀹剁淮鎶ゆ硶娌荤粺涓鍜屽皧涓ャ備竴鍒囧浗瀹舵満鍏冲拰姝﹁呭姏閲忋佸悇鏀垮厷鍜屽悇绀句細鍥浣撱佸悇浼佷笟浜嬩笟缁勭粐閮藉繀椤婚伒瀹堝娉曞拰娉曞緥銆備竴鍒囪繚鍙嶅娉曞拰娉曞緥鐨勮屼负锛屽繀椤讳簣浠ヨ拷绌讹紝浠讳綍缁勭粐鎴栬呬釜浜洪兘涓嶅緱鏈夎秴瓒婂娉曞拰娉曞緥鐨勭壒鏉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第二节 行政法的渊源
第三节 行政法的效力
第四节 行政法律关系
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行政合法性原则
第三节 行政合理性原则
第三章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第一节 行政主体
第二节 行政权限
第三节 相对人和第三人
第四章 行政行为原理
第一节 行政行为的特征与分类
第二节 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和合法要件
第三节 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和时间
第四节 行政行为的错误和瑕疵
第五章 行政立法
第一节 行政立法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节 行政立法的分类
第三节 行政立法的原则和程序
第四节 行政立法的监督
第六章 行政立法
第七章 行政规范
第八章 行政征收
第九章 行政许可
第十章 行政监督
第十一章 行政处罚
第十二章 行政强制
第十三章 行政给付
第十四章 行政奖励
第十五章 行政裁决
第十六章 行政合同
第十七章 行政指导
第十八章 行政程序法
第十九章 行政法制监督
第二十章 行政救济概述
第二十一章 行政赔偿
第二十二章 行政补偿
第二十三章 行政复议
第二十四章 行政诉讼概述
第二十五章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管辖
第二十六章 行政诉讼参加人
第二十七章 行政诉讼的证据
第二十八章 行政诉讼程序
第二十九章 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
第三十章 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与决定
第三十一章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第三十二章 涉外行政诉讼
参考书目

❸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区别

法律分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区别是:1、性质不同:行政法是一种实体法,而行政诉讼法是程序法。2、适用的主体不同:行政诉讼法主要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依据;而行政法主要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实施公务行为的实体依据。3、适用的阶段不同:行政诉讼法是审理行政案件时适用的程序法,因而是事后救济程序;而行政法是关与行政行为作出的依据;它于行政行为的全过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一条 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❹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五版)》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七版)》(姜明安 主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J21C3DSzcmGTEMfutfacLQ 密码:6t7h

书名: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七版)

作者:姜明安 主编

豆瓣评分:7.2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3-13

页数:716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为高校法学专业16门核心课程编写的专门教材之一。该书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我国行政法治实践和行政法学说为基本研究素材,同时吸收、借鉴了国外行政法学研究的大量成果。教材在继承、批判和 扬弃国外行政法学的控权论、管理论、行政权力本位论、相对人权利本位论等各种学术流派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和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学理论体系框架。 本书第六版问世以来,陆续发生了几件对本书内容有重要影响的大事,“迫使”我们不得不对本书进行全面修订,推出本书的最新版——第七版。否则,本书的内容将会落后于时代,与现实脱节,给以本书为教材的广大高校师生带来困难、困惑。近年来发生的对本学科有重要影响的大事主要有四:一是中共十九大召开,推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对国家监察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三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新的《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对2014年和2017年修正的《行政诉讼法》的适用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释,条文达163条之多;四是国务院对《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重新发布。有鉴于此,我们于今年4月启动了对本书第六版的大修,使该书的内容与时俱进,以反映和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论,反映和阐释近年来行政法的新法律、新法规、新司法解释,反映和阐释这些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所确立的新规范及所构建的新制度。

作者简介:

姜明安 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员、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文化部文化法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非常任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

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行政行为相对于民事行为或其他国家机关行为而言,其主要特征是___。
A. 服务性
B. 从属法律性
C. 裁量性
D. 单方性
E. 强制性
在我看来,这题是没有答案的。在于题干中有“其他国家机关行为”

❻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

(1)市公安局是被告。
因为它变更了原具体行政行为,乙是对变更后的裁决不回服。答
(2)县公安局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和市公安局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均享有管辖权。
《行政诉讼法》第17条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与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3)如果题目是:“能否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那么,答案是:
可以,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除列举了八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外,还有一条兜底性的条款“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此案件不属于不可诉行为,具有可诉性。

❼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行政诉讼法是程序法。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
行政法是实体法。实体法是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以及职权和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
2、行政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大部分:

(1)行政组织法;

(2)行政行为法;

(3)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法。

行政法的这三个部分分别调整着不同的行政关系:

行政组织法主要调整内部行政关系;

行政行为法,主要调整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法主要调整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3、 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 行政诉讼法的渊源
具体而言其法律渊源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规定尤其是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对行政诉讼活动的进行具有基础性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2)国际条约。《行政诉讼法》第7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3)《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有关审判组织、审判程序以及法律监督的规定。
(4)行政诉讼法典。
(5)单行法律、法规。
(6)正式有效的法律解释。主要是指《若干解释》以及有权机关对法律、法规所作的其它解释;
(7)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

5、 行政诉讼法的效力范围
行政诉讼法的效力范围,是指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具体包括行政讼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对人的效力和对事的效力。

(1) 空间效力
空间效力是指行政诉讼法适用的地域范围。我国行政诉讼法适用于我国国家主权所及一切空领域,包括我国的领土、领空、领海以及领土延伸的所有空间。也就是说凡在我国进行行政诉讼活动,均应适用我国行政诉讼法。
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不适用我国行政诉讼法。有关行政诉讼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只能在本行政区域内适用。

(2) 时间效力
时间效力是指行政诉讼法适用的时间范围,具体包括行政诉讼法的生效、失效的起止时间以及行政诉讼法对该法生效前发生的行政案件的溯及力。我国行政诉讼法第75条规定:本法从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日期即为行政诉讼法的生效日期。同时,我国行政诉讼法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3) 对人的效力
行政诉讼法的效力,是指行政诉讼法能对哪些人有拘束力,对哪些人没有拘束力。我国行政诉讼法采用属地原则确定对人的效力。凡在我国领域内进行行政诉讼的,无论当事人为中国公民、法人还是外国公民、外国组织或无国籍人,均适用我国行政诉讼法。但是,中国参加或缔结的国际条约对外国公民的权利作了特殊规定的,适用该规定。外交代表享有民事管辖豁免和行政管辖豁免,据此,除非派遣国政府明确表示放弃豁免或者外交人员从事与公务无关的活法,行政诉讼法对其没有约束力。

(4) 对事的效力
对事的效力,是指行政诉法对行政案件的适用范围,即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6、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1)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实体法
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行为,调整行政诉讼关系的程序法,它规定法院、诉讼当事及其他参与人在诉讼活动中的程序性权利和义务,因此,是有关程序规范的总和。而行政实体法是规定行政机关及相对一方实体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所以,二才规定的内容及范围是不同的。但是,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实体法也有一定的联系。行政诉讼法是保证实体法得到正确实施的重要手段。

(2)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程序法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程序法都属于程序法,都是保证行政实体法正确实施的手段。但适用的主体不同,所处的阶段也不同。行政诉讼法主要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依据;而行政程序法主要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实施公务行为的依据。从适用的阶段看,行政诉讼法是审理行政案件时适用的程序法,因而是事后救济程序;而行政程序法是关于行政得为的程序法,它于行政行为的全过程,不仅包括事后救济程序,也包括事前、事中程序。通常情况下,行政实体法首先通过行政程序法得以实施,只有发生行政争议时,才有适用行政诉讼法,通过诉讼程序实施行政实体法的必要。

7、 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

(1) 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2)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 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行使行政职权

❽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介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5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48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适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实际,现就有关条款的适用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人民法院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应当立案,依法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对当事人依法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一律接收起诉状。能够判断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当场登记立案;当场不能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接收起诉状后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七日内仍不能作出判断的,应当先予立案。
起诉状内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应当一次性全面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补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内补正并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当事人拒绝补正或者经补正仍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不予立案,并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当事人对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第二条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三项规定的“有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
(一)请求判决撤销或者变更行政行为;
(二)请求判决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
(三)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
(四)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无效;
(五)请求判决行政机关予以赔偿或者补偿;
(六)请求解决行政协议争议;
(七)请求一并审查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
(八)请求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
(九)其他诉讼请求。
当事人未能正确表达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释明。
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经立案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一)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
(二)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且无正当理由的;
(三)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规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
(六)重复起诉的;
(七)撤回起诉后无正当理由再行起诉的;
(八)行政行为对其合法权益明显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九)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所羁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诉条件的。
人民法院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迳行裁定驳回起诉。
第四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对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提起诉讼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第五条 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和副职负责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可以另行委托一至二名诉讼代理人。
第六条 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包括复议机关驳回复议申请或者复议请求的情形,但以复议申请不符合受理条件为由驳回的除外。
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是指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处理结果。
第七条 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原告只起诉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复议机关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追加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另一机关列为共同被告。
第八条 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的,以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确定案件的级别管辖。
第九条 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审查原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同时,一并审查复议程序的合法性。
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对原行政行为合法性共同承担举证责任,可以由其中一个机关实施举证行为。复议机关对复议程序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
第十条 人民法院对原行政行为作出判决的同时,应当对复议决定一并作出相应判决。
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原行政行为和复议决定的,可以判决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人民法院判决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的,应当同时判决撤销复议决定。
原行政行为合法、复议决定违反法定程序的,应当判决确认复议决定违法,同时判决驳回原告针对原行政行为的诉讼请求。
原行政行为被撤销、确认违法或者无效,给原告造成损失的,应当由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承担赔偿责任;因复议程序违法给原告造成损失的,由复议机关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标,在法定职责范围内,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协商订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属于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十一项规定的行政协议。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下列行政协议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一)政府特许经营协议;
(二)土地、房屋等征收征用补偿协议;
(三)其他行政协议。
第十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协议提起诉讼的,参照民事法律规范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单方变更、解除协议等行为提起诉讼的,适用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
第十三条 对行政协议提起诉讼的案件,适用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确定管辖法院。
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审查行政机关是否依法履行、按照约定履行协议或者单方变更、解除协议是否合法,在适用行政法律规范的同时,可以适用不违反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规范。
第十五条 原告主张被告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协议或者单方变更、解除协议违法,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判决确认协议有效、判决被告继续履行协议,并明确继续履行的具体内容;被告无法继续履行或者继续履行已无实际意义的,判决被告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给原告造成损失的,判决被告予以赔偿。
原告请求解除协议或者确认协议无效,理由成立的,判决解除协议或者确认协议无效,并根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处理。
被告因公共利益需要或者其他法定理由单方变更、解除协议,给原告造成损失的,判决被告予以补偿。
第十六条 对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协议提起诉讼的,诉讼费用准用民事案件交纳标准;对行政机关单方变更、解除协议等行为提起诉讼的,诉讼费用适用行政案件交纳标准。
第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请求一并审理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规定的相关民事争议,应当在第一审开庭审理前提出;有正当理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不予准许一并审理民事争议的决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其他渠道主张权利:
(一)法律规定应当由行政机关先行处理的;
(二)违反民事诉讼法专属管辖规定或者协议管辖约定的;
(三)已经申请仲裁或者提起民事诉讼的;
(四)其他不宜一并审理的民事争议。
对不予准许的决定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第十八条 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一并审理相关民事争议的,民事争议应当单独立案,由同一审判组织审理。
审理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裁决的案件,一并审理民事争议的,不另行立案。
第十九条 人民法院一并审理相关民事争议,适用民事法律规范的相关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事人在调解中对民事权益的处分,不能作为审查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根据。
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应当分别裁判。当事人仅对行政裁判或者民事裁判提出上诉的,未上诉的裁判在上诉期满后即发生法律效力。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将全部案卷一并移送第二审人民法院,由行政审判庭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未上诉的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
第二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请求人民法院一并审查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在第一审开庭审理前提出;有正当理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出。
第二十一条 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人民法院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在裁判理由中予以阐明。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应当向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并可以抄送制定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行政机关。
第二十二条 原告请求被告履行法定职责的理由成立,被告违法拒绝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予答复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依法履行原告请求的法定职责;尚需被告调查或者裁量的,应当判决被告针对原告的请求重新作出处理。
第二十三条 原告申请被告依法履行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等给付义务的理由成立,被告依法负有给付义务而拒绝或者拖延履行义务且无正当理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相应的给付义务。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三)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四)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或者检察建议:
(一)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
(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
人民法院基于抗诉或者检察建议作出再审判决、裁定后,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立案。
第二十六条 2015年5月1日前起诉期限尚未届满的,适用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
2015年5月1日前尚未审结案件的审理期限,适用修改前的行政诉讼法关于审理期限的规定。依照修改前的行政诉讼法已经完成的程序事项,仍然有效。
对2015年5月1日前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者行政赔偿调解书不服申请再审,或者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程序性规定适用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❾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 错误
2 正确
3 正确
4 与水利部门同为被告
5 当事人的陈述
6 只有对行政处罚行为显失公正的情形下,人民法院才做出变更判决(觉得都对)
7 怀发市出租车管理处
8 指定管辖
9 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一审判决 严重违反法律程序的一审判决
遗漏了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的一审判决
遗漏了原诉讼请求的一审判决
10 被告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抗诉,原二审人民法院维持一审判决的,原二审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被告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抗诉,原二审人民法院对一审人民法院判决予以改判的,二审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
被告人上诉或人民检察院抗诉,原二审人民法院维持一审判决,原一审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

热点内容
推动全社会自觉尊法护法学法 发布:2024-12-23 15:00:14 浏览:943
有关道德的名言名句 发布:2024-12-23 14:57:37 浏览:867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记忆方法 发布:2024-12-23 14:51:02 浏览:697
香港大学mcl法律硕士 发布:2024-12-23 14:13:35 浏览:190
司法考试需要准备多长时间 发布:2024-12-23 14:05:39 浏览:791
离职押工资符合劳动法吗 发布:2024-12-23 13:42:30 浏览:842
博弈论对法学 发布:2024-12-23 13:19:50 浏览:933
简说民法典 发布:2024-12-23 13:10:02 浏览:29
劳动法员工请假的时间规定 发布:2024-12-23 12:59:56 浏览:87
试商法试题 发布:2024-12-23 12:46:26 浏览: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