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225条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225条的规定

发布时间: 2024-11-28 04:44:52

⑴ 不服强制执行如何上诉

对于强制执行不服如何提起申诉问题,需要分以下情形:
1.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不服: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5条,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2.案外人不服: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7条,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⑵ 民事诉讼法225条规定

首先,请确认你起诉的一审法院有没有管辖权?被告是企业或者其它组织的,管辖权是被告住所地法院。如果你起诉的时候是以“合同纠纷”为案由,那合同履行地也有管辖。如果你自己起诉时管辖就选择错误,那当然没必要上诉,另行起诉即可;如果你确认管辖没有错,那就应该坚持到底。其次,被告是厂家,在工商局有注册登记、有固定的场所,作为一个单位来说,不应该有不能送达的情形出现。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向法人或者其他主治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等负责收件的人签收或盖章,拒绝签收或盖章的,适用留置送达。法院工作人员解释的那种不能签收送达回证的情况通常也是有的,但大多发生在被告为自然人的情况下。被告下落不明的,还可以公告送达。再次,针对你提出的对法院要求赔偿的问题,我简单解答一下。总的来说要求法院赔偿很困难:一是法院在合理的审理期限里,没有超过审限他们可以暂时不出结。针对管辖权异议提起的上诉,应当在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二是现在案子还没审理完毕,很难认定法院的行为给你造成了近十万元的损失。三是调整的是行政执法和刑事判决出现错误涉及的国家赔偿,法院的审理行为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要求国家赔偿还比较困难。最后,我觉得你现在的当务之急不在于追究法院的责任,要求法院的赔偿,而是把你现在这个案子做完,争取完全胜诉,减少你的损失。我对你提出如下建议:1、面对企业故意停产、逃债的行为,你应该立即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措施,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2、针对送达不能签收的问题和二审审限的问题向法院提出书面的异议书。3、如果在承办你的案件中,有法官不公正的行为,你可以向法院领导或者政法委等反映情况。4、法院是否给你造成损失,是否要求其赔偿的问题,待呆你这个解除合同的纠纷解决之后再来分析如何处理比较妥当。

⑶ 民事诉讼法225条规定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本条是关于对违法的执行行为提出异议的规定。民事诉讼法在执行程序中确立这一制度,并赋予了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申请复议的权利。本条中所说的当事人不仅包括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还包括在执行过程中,被人民法院依法变更、追加为当事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本条中所谓的“利害关系人”是指执行当事人以外,因强制执行而侵害到其法律上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处理执行行为异议时应注意的是,执行行为并没有引发民事主体之间的实体权利义务争议。作为执行异议事由的执行行为,只是单纯的程序违法或者不当,并没有在执行当事人之间、执行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之间产生实体权利义务争议。否则,该行为将构成实体性执行救济的事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⑷ 行为执行的法律规定

法律主观:

哪些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事诉讼法 》(以下简称《 民事诉讼 法》)第225条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司法实践中,由于执行行为纷繁复杂,形式多样,范围广泛,具体如何把握,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执行程序的正常进行,应当慎重对待。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提出异议的执行行为,一般可归结为以下几类: 1、执行法院所采取的执行措施 执行措施,是指执行人员在实施 强制执行 时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2、执行法院在 强制执行 时应当遵守的程序 《 民事诉讼法 》及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对 强制执行 应当遵守程序有明确规定,如果执行法院在实施执行时违反这些规定的,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应赋予其提出异议的权利。 3、强制执行中作出的某些法律文书 执行过程中,为推进执行程序正常进行、处理某些程序性事项以及采取执行措施等,执行法院需要发出裁定、决定、命令、通知等相应的法律文书,如果执行法院依法应当发出而未发出相应的法律文书,或者不应发出而发出了某种法律文书,或者发出了错误的法律文书,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也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也应赋予其提出异议的权利。 4、其他侵害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执行行为 执行行为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上述三项外,执行过程中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执行行为,都有可能出现违反法律规定侵害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情形。例如,执行法院没有执行依据而实施执行,超过执行依据所确定的债权的范围进行执行,违法追加、变更执行当事人,对法律禁止执行的财产予以执行,违法进行搜查,对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或迟延履行金计算错误,执行机构直接裁定分割被执行人与案外人共有的财产,等等,在上述类似情形下,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均可提出异议,以资救济。 当然,在具体实践中上述几种情形往往很难截然分开的,许多执行措施实施时往往需要发出相应的法律文书,许多程序性规定往往又是采取执行措施时应当遵守的程序,实践中没有必要对某种执行行为究竟是违反了关于执行措施的规定、执行程序的规定还是其他相关规定过多纠缠,关键是判断某种具体的执行行为是否存在违反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侵害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情形。 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读者到 进行 法律咨询 ,专业的律师团队会及时为你解答疑惑,让你能够及时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客观:

刑法》第三十八条 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一条 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热点内容
民法典中标 发布:2024-11-28 07:34:05 浏览:944
2012年民事诉讼法全文 发布:2024-11-28 06:42:51 浏览:685
开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调研 发布:2024-11-28 06:28:19 浏览:38
刑法变迁 发布:2024-11-28 06:11:06 浏览:606
铝型材厂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手册 发布:2024-11-28 06:06:38 浏览:785
调解协议司法 发布:2024-11-28 05:49:18 浏览:867
70天备考法律硕士非法学 发布:2024-11-28 04:53:14 浏览:74
法律援助律师串通 发布:2024-11-28 04:49:09 浏览:5
民事诉讼法225条的规定 发布:2024-11-28 04:44:52 浏览:402
法律硕士报考难度排行 发布:2024-11-28 04:44:09 浏览: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