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试用期工资的规定

劳动法试用期工资的规定

发布时间: 2024-12-06 02:11:21

❶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有工资吗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有工资。
根据中国的《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是有工资的。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或者单位相同岗位的最低档工资,同时也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代替。如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例如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在试用期间的合法权益,确保得到应有的报酬。
劳动法的工资支付原则:
1、按时足额支付:雇主必须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数额支付工资;
2、货币支付:工资应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不得以实物或其他非货币方式结算;
3、不得无故扣减:未经劳动者同意,雇主不得随意扣减工资;
4、绩效与工资挂钩:部分工资可以与劳动者的工作绩效挂钩,但应有明确标准;
5、最低工资保障: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综上所述,根据中国的《劳动合同法》,试用期内劳动者有权获得工资,且工资不得低于约定或最低标准,必须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如遭受侵犯可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旨在保护劳动者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❷ 劳动法试用期工资规定

试用期工资的规定如下:
1. 在试用期间,员工的工资不得低于所在单位相同岗位的最低工资标准,或者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同时,工资不得低于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 工资可以根据员工实际工作的天数来支付,具体数额由员工和用人单位协商确定。
试用期的劳动合同期限规定如下:
1. 如果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但不满一年,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2. 如果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但不满三年,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
3. 对于三年以上固定期限或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4.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员工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5. 对于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6. 试用期应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如果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那么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视为劳动合同期限。
7. 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不能随时、无原因地解雇员工。
总结来说,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且不得低于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在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员工高于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报酬。

❸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有没有工资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有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间是有工资的,并且试用期的工资不能低于单位中同岗位的最低工资的百分之八十,也不能低于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如果单位发放给劳动者的试用期工资过低,则劳动者可以要求单位补发差额,如果单位拒绝补发,劳动者可以提起诉讼。劳动合同3个月以上,一年以下,试用期为1个月,劳动合同1年以上,3年以下,试用期为2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六个月。
法律依据:第十九条
【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二十条
【试用期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自离有工资吗
1、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2、在员工不辞而别的情况下,劳动者已提供劳动部分游喊郑对应报酬不应被剥夺。若用人单位有条件支付剩余工资的,如员工的银行卡并未销毁,应及时足额支付。只有在存在工资支付障碍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可以暂缓工资支付;
3、但是,劳动者违反本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目前内部仲裁规定,员工不辞而别造成损失,用人单位必须承担举证责任。故对不辞而别的员工,用人单位有神颂权追渗尺究其法律责任,但前提是要有员工造成损失的证据。

热点内容
朝阳几个法院 发布:2025-01-23 07:57:48 浏览:475
商标权利人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3 07:37:58 浏览:408
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对等性 发布:2025-01-23 07:28:29 浏览:228
劳动法团建 发布:2025-01-23 06:38:49 浏览:868
公司法律顾问年度总结报告 发布:2025-01-23 06:30:36 浏览:143
经济法合同法提纲 发布:2025-01-23 06:30:27 浏览:456
陪标有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3 06:14:52 浏览:15
安全标准化法律法规清单 发布:2025-01-23 05:55:24 浏览:658
公司法修改回购 发布:2025-01-23 05:43:20 浏览:271
经济法产品质量多选题 发布:2025-01-23 05:43:10 浏览: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