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行政法规的文种
Ⅰ 属于国家行政机关法定公文文种的是
法律分析: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最新版本有15种,分别是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比2000年8月的版本多了决议和公报两个文种。
法律依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第八条 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三)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五)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Ⅱ 我国现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文种有哪些何时公布的
行政机关公文的行文及行政机关公文的教学中,如何表述行政机关公文文种、类型及行文体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经常看到文秘杂志有关《批转和转发不是公文文种》等类似争论不休的一些文章。如《秘书理论与实践》中金常德《批转和转发不是公文文种》一文称:“《秘书学原理及实务》一书,编者却把批转和转发都视为独立的公文文种,实为舛误。”那么,笔者要问:“批转和转发不是公文文种”又是什么?反过来,“批转和转发”又是公文文种里的什么?其实,这都是对行政机关公文文种及内容的表述不清造成的误解。
其对行政机关公文文种及内容的表述不清的原因在哪里?笔者认为,就是对行政机关公文文种的定义的理解不够全面。纵观13种行政机关公文文种的定义,都是从文种的性质及范围来铨释的。所谓“性质”,即表明了这个文种可用来做什么的本质特征。所谓“范围”,表明了这个文种对上对下、对人对事的所属性。从定义的内容来看,并不是把一个文种都只写成一种公文体式。也就是说,公文文种定“种”,文种定义内容定“类”,也就是“种”与“类”之争。
我们分别看看13个行政机关公文文种,每“种”公文按定义所述的内容的性质及范围,可分别分为多少类?
(一)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根据“命令(令)” 定义的内容,可分为公布行政法规的命令、公布行政规章的命令、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的命令、有关单位的嘉奖令、有关人员的嘉奖令等5类,行文至少就应写成5种公文体式。公布行政法规,由于行政法规包括: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等文种,那么,公布行政法规命令,也应包括公布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等4种体式的命令来行文。可见,命令(令)可分为 9种公文体式来行文。
如1:公布行政法规的命令,如:国务院令第499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2005年5月11日国务院第89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5年5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5号,公布《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国务院令第384号,公布《海关关衔标志式样和佩带办法》;国务院令第306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以及县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才可以依据法律规定的权限发布命令,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发布命令。
如2:公布行政规章命令。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为了管理国家行政事务所制定的法律规范性文件。行政规章除规定、办法兼用作规章文种外,其他规章文种有章程、细则、制度、规则、规程、守则、准则等文种。那么,公布行政规章的命令,也应包括公布规定、办法、章程、细则、制度、规则、准则、通则等8个文种对命令体式来行文。如:2006年12月28日,郑州市政府以第156号令公布的《郑州市嵩山古建筑群保护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5年第2号)公布的《港口工程竣工验收办法》;1990年8月24日国家技术监督局第7号令发布《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2006年12月13日,郑州市政府以第153号令公布的《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59年6月25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5年第1号)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发证规则》; 1992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95号公布《企业会计准则》;1992年11月16日国务院批准 1992年11月30日财政部令第5号公布《企业财务通则》。
如3: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的命令。如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行文的《国务院,中央军委2005年冬季征兵命令》。
如4:嘉奖令。有关单位的嘉奖令,如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驻政〔2007〕13号《关于对平舆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嘉奖令》、有关人员的嘉奖令,如2007-11-3 10《 国务院对胜利粉碎劫机事件的民航杨继海机组的嘉奖令》。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根据“决定”定义的内容,可分为重要事项的决定、重大行动做出安排的决定、奖励的决定、惩治的决定、变更下级机关的决定、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的决定等6类来行文。依次如:1995年12月28日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召开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反腐败斗争近期抓好几项工作的决定》、国发〔2008〕2号《国务院关于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国发〔1996〕4号《国务院关于坚决打击骗取出口退税、严厉惩治金融和财税领域违法乱纪行为的决定》、2006-1-19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卫生监管机关变更的决定》、2007《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宣布失效、修改部分市政府规章的决定》。
(三)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根据"公告"定义的内容,可分为宣布重要事项的公告、宣布法定事项的公告2类行文。如:《旬阳县人民政府机关搬迁公告》、07-10-26 19:23:09发布的《和静县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结果公告》。
(四)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根据"通告"定义的内容,可分为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的遵守的事项的通告、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周知的事项的通告等2类行文。如:《××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清理非法占道经营的通告》、《广州市公安局关于洛溪大桥交通管理规定的通告》。
(五)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根据"通知"定义的内容,可分为批转下级机关公文的通知、转发上级机关公文的通知、转发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的通知、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事项的通知、需要有关单位周知的事项通知、需要有关单位执行的事项通知、任职通知、免职通知等8类来行文。依次如:2005年《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厦经普办〔2005〕4号,《关于转发<关于公布实施福建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简易执法程序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工商局、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等非法经营活动意见>的通知》、《民政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政系统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 》、《劳动人事部关于设立"劳动保护科学技术进步奖" 的通知》、浙政办发〔2007〕38号,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吉政干任〔2005〕72号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王刚任职的通知》、2007年4月28日临澧县临人常发[2007] 05 号《关于郑大知同志的免职通知》。有时许多人任免同时进行,行文时可为合为"任免通知",如人劳公字[2007]155号《关于翁笑冰等6名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
(六)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根据"通报"定义的内容,可分为表彰先进的通报、批评错误的通报、传达重要精神的通报、传达重要情况的通报等4类来行文。依次如:山西省水利厅晋水办[2003]620号《关于表彰2003年度全省水利宣传先进单位和政务信息先进单位的通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省××市××县擅自停课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迎送活动的通报》、辽宁本溪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传达鸡西"9.30"特大事故通报》、中央五部委《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
(七)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根据"通报"定义的内容,可分为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提请审议事项的议案、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的议案等2类来行文。如: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关于提请审议《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和建议工作条例(草案)》的议案、根据委员长会议的建议,即将进行的常委会会议将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使原由中国人民银行行使的监督管理职权的议案》。
(八)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根据"报告"定义的内容,可分为汇报工作的报告、反映情况的报告、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报告等3种类型来行文。如: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灾后住房重建工作意见的报告》、转发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扶持山区文化建设抓紧改变山区群众文化生活贫乏落后状况议案的办理情况报告》、××市人民政府答复××省人民政府《关于××河水质污染状况的报告》。
(九)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根据"请示"定义的内容,可分为请求指示的请示、请求批准的请示等2种类型来行文。如:深圳市委、市人民政府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清查处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内私人建房情况的请示》、津市公安局向天津市政府《关于放宽出入境及在津落户条件广泛吸引国内外科技人才来我市工作的请示》。
(十)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根据"批复"定义的内容,可分为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的批复等1种类型来行文。。如: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十一)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根据"意见"定义的内容,可分为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的意见、对重要问题提出处理办法的意见等2种类型来行文。如:2008年《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向城镇居民转变的意见》、2007-3-5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政府《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森林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的意见》。
(十二)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根据"函"定义的内容,可分为商洽工作的函、询问的函、答复问题的函、请求批准的函、答复审批事项的函等5种类型来行文。如:《陕西省政府关于报送清理公款购买商业保险工作函》、××市文化局×文函〔2003〕54号《关于询问元宵节文化大集筹备情况的函》、《关于对市人大三届三次会议第146号建议的答复函》、罗府函〔2007〕13号《关于请求批准成立罗定肉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办公室的函》、苏环函〔2008〕102号给铜山县人民政府《关于暂缓铜山县辖区内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函》。
(十三)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根据"会议纪要"定义的内容,可分为用于记载会议情况的会议纪要、用于传达会议情况的会议纪要、用于议定事项会议纪要等3种类型来行文。如: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7〕60号《市政府工作会议纪要》、《、××省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第×次全体成员会议纪要》、2006年1月1日至29日,重庆市政府《关于元旦、春节期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督查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
从上所述可以看出以下一些问题:
一、行政机关公文13个文种,含有55个以上类型的行文体式。其中,每个类可以成为一种公文体式。个别的类型,还可形成多种体式。
二、文种虽然是法定的“种”,其文种定义的内容包含着“类”,这些类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也就是争论不休的根本原因。对各类的表述,可以具体,可以抽象,也可简捷。如:《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是具体称呼的表述,“批转下级机关公文的通知” 是抽象的表述,“批转通知” 是简捷的表述。有时对简捷的“批转通知”可加一个“性”字,如“批转性通知”,这是因为文种定义是按“性质”来铨释的。这不同形式的表述是因使用的情况而定的,但“类”后应冠“文种”名称。
三、文种各“类”是写作的具体体式(格式)。各类具体体式含有“文种”的共性,也有着每“类”个性,在表述中不能笼统而言。如“批转性通知”有“批示性”,写作中含有批语,如“同意”、“原则同意”、“很好”、“很重要”等批示性语言,其它类型的通知不一定有这一特性。又如“转发性通知”在执行过程中有着“不定性”。他得视行文者的要求和受文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定,是“遵照执行”或“参照执行”,或受文单位没有必要执行。而其它类型的通知不一定有这一特性。
对“类”的拟文,应是文秘人员及教授公文的教师把握的主体内容。因此,在熟之其“种”之后,更要熟知其“类”,包括这“类”的行文对象,所属范围,文体的特点,格式及每个环节应安排拟写的内容等等。
四、行政机关公文的范围要明确,它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省、市、县、镇、乡等政府机关必须遵循其规范使用。但机关部门的专用文书不在此列。如公、检、法,财税等专用文书,那是机关部门专门的规定文书。也不包括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文书,企、事业单位是借用行政机关文书的某些文种行文和其它文书的文种来行文。也不包括中国共产党机关文书的文种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文书的文种,那是因为他们的公文也有专门的规定。因此,行政机关公文中不能混用其它有关公文的文件及类型来拟文和举例等。
五、行政机关公文是一种规范性强的公文,不能把某些公文与行政机关公文相同文种的事务文书等同于行政机关公文。如部门开会写个通知、有事写个报告、请示等等,又不按行政机关公文运转,也不按行文规范各个环节的格式撰文,都应视为行政机关内的事务文书,不能表述为行政机关公文。
Ⅲ 属于法定行政公文文种的有哪些
法定行政公文种类:
一、公告、通告与通知
公告是“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的行政公文。
通告是“适用于公布社会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的行政公文。
通知是“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的行政公文。
公告,根据其作用可以划分为重要事项公告、法定事项公告;通告,根据其作用可以划分为制约性通告、知照性通告;通知,根据其作用可以划分为发布性通知、转发性通知、指示性通知、知照性通知和任免性通知。
由此可见,公告、通告和知照性通知均具有“告知事项”的功能。
二、命令、决定与通报
命令是“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的行政公文。
决定是“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的行政公文。
通报是“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行政公文。
由此可见,命令中的嘉奖令、决定中的奖励决定和通报中的表彰通报均具有“表彰先进”的功能。
三、命令与通知
命令是“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的行政公文。
通知是“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的行政公文。
命令,根据其作用可以划分为公布令、行政令、嘉奖令和任免令;通知,根据其作用可以划分为发布性通知、转发性通知、指示性通知、知照性通知和任免性通知。
由此可见,命令和通知均具有“发布规章和人事任免”的功能。
四、决定、通知与意见
决定是“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的行政公文。
通知是“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的行政公文。
意见是“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行政公文。
决定,根据其作用可划分为政策性决定、部署性决定、奖惩性决定和变更撤销性决定;通知,根据其作用可划分为发布性通知、转发性通知、指示性通知、知照性通知和任免性通知;意见,根据其作用可划分为下行的指导性意见、上行的建议性意见和平行的协商性意见。
由此可见,决定、通知和指导性意见都属下行文,均有“向下级布置工作”的功能。
五、函与意见
函是“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的行政公文。
意见是“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行政公文。
函,根据其作用可划分为商洽函、询问答复函和求批审批函;意见,根据其作用可划分为下行的指导性意见、上行的建议性意见和平行的协商性意见。
由此可见,商洽函和协商性意见大多属于平行文,均有“向平级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协商工作”的功能。
六、报告、请示与意见
报告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行政公文。
请示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行政公文。
意见是“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行政公文。
报告,根据其内容性质可划分为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和报送报告;请示,根据其作用可划分为请求批示性请示、请求批准性请示;意见,根据其作用可划分为下行的指导性意见、上行的建议性意见和平行的协商性意见。
由此可见,报告、请示和建议性意见都属上行文,均具有“向上级反映工作”的功能。
七、函与请示
函是“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的行政公文。
请示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行政公文。
函,根据其作用可以划分为商洽函、询问答复函和求批审批函;请示,根据其作用可以划分为请求批示性请示和请求批准性请示。
由此可见,函和请示均具有“请求批准”的功能。
八、批复、复函、通知与报告
批复是“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的行政公文。
函是“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的行政公文。
函从行文往来上可划分为发函和复函。
通知是“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的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的行政公文。
报告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行政公文。
由此可见,批复、复函、通知和报告均具有“回复事项’的功能。
Ⅳ 法规和规章的区别
规章与法规的区别具体如下:
1、概念不同:
(1)法规即法的规范,是国家或地方立法机关、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实施行政领导和管理,依照宪法和法律,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性的规范性文书的总称;
(2)规章即规章制度,是各级领导机关及其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实施管理,规范工作、活动和有关人员的行为,依照法律和法规,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具有行政约束力和道德行为准则的规范性文书的总称。
2、类别文种不同:
(1)法规按制发主体的不同,分为全国法规、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三类。常用文种是条例、规定、办法。规章按性质内容的不同,分为行政规章、组织规章、业务规章和一般规章四类;
(2)行政规章常用规定、办法、细则等文种;组织规章常用文种是章程;业务规章常用文种多为章程;一般规章常用文种为规定、办法、细则、制度、规则、规程、准则、守则、公约、须知等。
3、制发主体不同: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规,称全国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省会所在市和计划单列市人大制定的法规称地方法规;国务院制定的法规称行政法规;
(2)行政规章由国务院各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所在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制定;组织规章由党的各级领导机关、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制定;企业可制定业务规章;所有机关、团体、单位均可制定一般规章。
4、制发程序不同:
(1)全国性法规须经全国人大及常委会会议讨论通过,方能发布实施。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法规,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市及计划单列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法规,须经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2)行政法规须经国务院常委会议审议或国务院总理审批,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各主管部门发布。行政规章须经行政会议讨论通过,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方能发布实施;组织规章、业务规章、一般规章也要经会议讨论通过,由主管领导审核签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五条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第六十六条
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总体工作部署拟订国务院年度立法计划,报国务院审批。国务院年度立法计划中的法律项目应当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相衔接。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及时跟踪了解国务院各部门落实立法计划的情况,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
国务院有关部门认为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应当向国务院报请立项。
Ⅳ 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文种是
公文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一)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四)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五)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六)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七)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八)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九)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十一)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十二)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三)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十四)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十五)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项
我国公文的种类和适用范围有统一性的特点,它的格式、种类、行文规则、办理等都是全国统一的,一般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的国家规范《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执行,此次修订于2012年7月1日正式生效。文件起草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和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
2.简明扼要。请示应当一文一事。
3.谦虚谨慎,勤勉及时。
4.贵在得“体”。合乎体式,合乎身份。
5.人名、地名、数字、引文要正确。时间一般要写具体的年月日。使用数字时,除公文编号、统计表、计划表、序号、专用术语和其他必须用阿拉伯数码者外,一般用汉字书写。
法律依据: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九条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命令(令)
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二)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四)通告
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五)通知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六)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七)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八)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九)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十一)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十二)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三)会议纪要
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Ⅵ 简述党政18种不同公文文种的功能及其适用范围
公文的每个文种都有固定的适用范围, 制发公文一定要根据内容和需要准确使用文种, 相互不能错用。党政军机关公文的19 个文种中, 除7 种特有文种的适用范围具有不可替代性外, 其余12 种通用、半通用文种的适用范围也并非完全一致。这是因为党政军机关的性质不同, 公文处理中所涉及的对象不同, 因此公文文种在一定范围内也产生了差异性。
一、党政军通用公文文种适用范围比较。在党政军通用公文文种中, 通报、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5 个文种的适用范围基本一致, 决定、通知、报告3 个文种略有区别,试加以比较: 1. 决定。是党、国家和军队对涉及到的重大事项与重大行动以及重要问题作出决定, 要求下级单位以及全党全军必须遵照执行的重要文种。其各自的适应范围为: 党:“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安排。”政:“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 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 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军:“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或者安排, 变更或者撤销下级不适当的决定事项。”三者的共同点在于: 都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不同点在于: 国家公文中的“决定”, 适用范围有所扩大, 增加了“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 党和军队无此规定。在军队公文中,“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主要适用于“通令”文种, 而不宜使用“决定”( 党纪处分除外) 。行政和军队公文“决定”的用途增加了“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 的决定事项”内容, 党的机关无此项规定。 2. 通知。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下行文。其各自的适应范围为: 党:“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周知的事项。”政:“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 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 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 任免人员。”军:“用于传达需要下级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办理的事项, 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在党政公文中, 批转性通知、转发性通知和指示性通知都是一致的。党和国家的“通知”文种还均有正式“任免”人员的功能, 而在军队机关公文中, 正式任免则使用“命令”, 非正式任免才用“通知”。党和军队的通知文种均有“传达上级指示的功能”, 而行政机关的通知中没有这样明确的表述。党的机关公文“通知”中还有一项专用功能, 即“发布党内法规”。而政府和军队发布法规和规章主要是使用“命令”, 部分规章文件使用“通知”。 3. 通报。也是党政军经常使用的下行文。其各自的适用范围为: 党:“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政:“适用于表彰先进, 批评错误, 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军:“用于表彰先进, 批评错误, 传达重要精神或者重要情况。”在党政机关行文中,“奖惩性通报”和“奖惩性决定”很容易混淆, 因此有必要区分其差异性。“奖惩性决定”的内容更为重要、严肃, 其所奖惩的人物、事迹或错误更为突出, 且影响力很大, 制发机关通常级别较高,能在更大的范围内起到教育和导向作用。相对而言,“奖惩性通报”往往不是很突出, 影响不是很大, 只是在较大范围内一般性地号召大家学习或昭告警诫。军队机关规定对不相隶属机关通报情况使用“函”, 而不是“通报”。 4. 报告。是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上行文。其各自的适用范围为: 党:“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 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政:“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 反映情况, 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军:“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 反映情况和意见建议, 回复询问。”三者比较, 党政机关公文对报告的表述都没有涉及“意见”, 政府机关也没有涉及“建议”, 这是由于党政机关公文都已将“意见”列为正式文种。军队未将“意见”列入正式文种, 所以军队的表述中涉及了“意见建议”。报告中的建议与上行的意见中的建议的主要区别在于: 报告以陈述情况为主, 多数情况下不涉及具体工作意见, 也不要求上级批示。意见虽也陈述情况, 但通常是对某一问题的分析与见解, 不是对情况的综合与归纳, 陈述情况的目的在于给意见提出做铺垫。所提意见均要求批示或批转。不像报告多数情况下无批示或批转要求。 5. 请示。也是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上行文。其各自的适用范围为: 党:“用于向上级机关请示指示、批准。”政:“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军:“用于请求上级机关指示、批准事项。”党政军三大类公文对于请示的表述高度一致。但应注意请求批准并非都用请示, 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要用“函”。“请示”和“报告”虽均属报情性上行文, 都是上级机关开展工作的参考或进行答复的依据。但它们的不同点却很多, 一是行文目的不同。报告不求指示, 请示请求指示。二是主送机关不同。报告可多头主送, 请示仅限一头主送。三是行文内容不同。报告属职权内, 请示属职权外。四是制文时间不同。报告没有时限, 请示必须事前。 6. 批复。是一种党政军公文通用的文种, 也是应下级请示而写的一个文种。其各自的适用范围为: 党:“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政:“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军:“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党政军三大类公文对于批复的表述也高度一致。在特定情况下, 可用“ 函”代替“批复”。“批复”与“复函”相近, 其区别: 一是行文方向不同。批复是下行文; 复函是平行文。二是发挥作用不同。批复具有指示作用; 复函具有联系作用。两者有着不同性质和行文关系, 使用时应避免混淆。 7. 函。是我国公文中惟一的平行文。党政军各自的适用范围为: 党:“用于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 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政:“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 询问和答复问题, 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军:“用于无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答复问题, 通报情况。”党政军机关对于函的表述有一致之处, 也有明显区别。国家和军队机关表述大体一致,不同在于: 行政机关增加了“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军队无此提法, 但增加了“通报情况”。党的机关对于函的表述有一个突出特点: 即函适用于党内一切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 而不管它们之间是否有隶属关系。 8. 会议纪要。是用简练的文字把会议的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概要记载下来的文种。党政军各自的适用范围为:党:“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政:“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军:“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会议纪要的行文对象一般也无严格限制, 所以在党政军的文件中并未明确提出行文对象的要求,但一经成为领导机关转发性文件后, 收文单位则必须按“通知”贯彻执行。三者的细微区别在于党的机关使用了记载会议主要精神的提法, 国家和军队机关使用了会议情况或主要情况的提法。情况侧重于纪实, 精神则须加以整理。
二、党政军半通用公文文种适用范围比较。党政军机关公文中的4 种半通用文种“意见”、“指示”、“命令”、“通告”,除“意见”、“指示”两种分别在和政府、党和军队公文中的适用范围基本一致外,“命令”和“通告”在政府和军队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机关行文中, 其适用范围具有明显的差异。 1. 意见。是党政机关新增加的文种。其各自的适用范围为: 党:“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政:“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意见”的适用范围较 宽, 就其主体而言, 可以适用于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机关。就其内容而言, 涉及党和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方方面面。“意见”的行文方向具有多向性, 既可作为下行文, 提出主张, 阐明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又可作为上行文, 向上级反映情况, 提出处理工作的建议; 还可作为平行文, 提出协商性意见。“意见”的使用具有广泛性。它既不受行文内容的限制, 批示性、建议性、计划性、咨询性等内容均可使用,又不受发文机关级别高低的限制。“意见”的行文效力具有政策性。中央和国家机关下发或转发的“意见”带有政策性或法律性, 下级机关都应当遵照或参照执行。使用时应将“意见”与“请示”、“报告”、“函”、“通知”等文种加以区分。 2. 指示。是具有指挥性的下行文, 党军公文的行文对象及目的基本一致。其各自的适用范围为: 党:“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 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军:“用于向下级布置工作, 明确工作原则和要求。”指示的文种功能逐步统一和虚化, 侧重于原则和总的要求, 不涉及工作部署和具体措施。如涉及部署或措施可使用指示性通知。 3. 命令( 令) 。是必须照办不得有误的指挥性下行文的重要文种, 应用于国家政务、军事指挥等方面。各自的适用范围为: 政:“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军:“用于发布军事法规、军事规章, 确定和调整体制编制, 部署军事行动, 调动部队, 授予、变更和撤销部队番号, 调配武器装备, 任免干部, 授予和晋升军衔, 选取士官, 授予荣誉称号等。”行政和军队机关的命令在公( 发) 布令和行政( 指挥) 令方面的规定是基本相同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行政机关“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适用于“命令”文种, 而军队机关公文中,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关于“嘉奖”必须用“通令”的规定,“命令”仅限于军队最高奖励“授予荣誉称号”。另外, 军队命令中的任免功能, 在行政命令中是不能完全使用的。行政机关实施任免适用通知。 4. 通告。是国家机关和军队机关公文中同属于告知性的下行文种, 但二者的适用范围却完全不同。各自的适用范围为: 政:“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军:“用于向社会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其差别在于: 行政机关的通告适用于一定范围的一般事项。军队机关的通告由于复合了布告的功能, 故适用于向社会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所有事项。
三、党政军特有公文文种适用范围比较。党政军公文中的7 种特有公文各具特色。 1. 决议。是党的公文专用文种。“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决议”和“决定”在行文对象和目的方面是一致的, 二者不同之点在于,“决议”必须是经会议讨论通过的,“决定”则是由领导机关作出的。 2. 公报。是党的公文专用文种。“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公报”性质与“公告”相近, 共同之处在于: 一是公开。主要采取公开张贴或媒体发布形式, 与其他文种基本采取内部行文方式不同。二是广泛。对受众没有限制, 告知人们越多越好。三是庄重。区别在于:“公告”涉及重要和法定事项, 内容一般十分简要; 而“公报”则涉及重要决定和重大事件, 内容比较详细具体。 3. 条例。是由党的领导机关制定或批准, 规定某些事项或机关、团体的组织、职权等带有规章制度性质的文件时使用的专用公文文种。“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条例属于法规性公文, 行文时, 以“通知”做“文件头”来加以颁行。 4. 规定。是党的公文专用文种, 属于法规性公文。“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行文时, 以“通知”做“文件头”来加以颁行。 5. 公告。属于行政公文专用的告知性文种。“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它的行文对象是面向国内外, 行文的目的是“宣布重要事项”, 所以不常使用,也不能滥 用。“公告”与“通告”有诸多不同, 一是公布范围不同。公告范围广; 通告范围相对窄。二是内容性质不同。公告具有消息性、政策性以及严肃性等特点。通告具有业务性、约束性和法规性等特点。三是作者级别不同。公告的制发者主要是国家的高级机关;通告的制发者上至国家高级机关, 下至县团以上的基层机关均可使用。因此, 应避免二者混用。 6. 议案。是国家行政机关专用的一种向同级人民代表人会, 或常务委员会提请审查事项时使用的公文。“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议案”按内容的不同, 可分为法律、预算、质询、职务任命、机构设置、罢免、重大事项等。 7. 通令。是军队公文专用的一个特殊文种。“用于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宣布奖惩事项( 不含授予荣誉称号) 。”“通令”和“命令”是两个十分相近的文种, 其不同之处在于: 一是受奖等级不同。命令可以用于对单位或个人授予荣誉称号, 属于最高奖励等级, 一般由大军区军政首长和中央军委主席来发布实施。而通令所宣布的奖励和记功,属于一般性的奖励等级, 团以 上单位的军政首长都可以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按照《纪律条令》规定, 发布实施。二是使用范围不同。军队中的命令只限于奖励, 不能用于惩处。而通令对所属部队和机关, 不仅可以用于立功和受奖, 而且可用于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