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对合同制员工年假的规定
1. 劳动法中年假怎么规定
一、我国劳动法中年假如何规定我国《劳动合同法》对于年休假没有规定,在《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由对年休假的详细规定。例如,对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劳动合同法》是关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经济补偿等方面的规定,关于“员工年假的事宜”,主要在《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中进行规定。
1、带薪年假工作年限规定
职工连续工作(连续工龄不要求是本单位的连续工作时间)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这就意味着,尽管一个职工可能是刚由其它单位进入当前工作单位,但是只要他在其他单位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就具备享受法定的带薪年假的基础资格。
2、职工所享受的带薪年假天数与劳动者的工龄挂钩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法定带薪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法定带薪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法定带薪年休假15天。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休假高于该标准的不予干涉,但是低于法定标准应按照法定标准支付未休带薪年假工资。
3、职工不应当享受带薪年假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1)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2)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3)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4)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5)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二、职工带薪年假工资计算办法
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符合享受当年带薪年休假条件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具体折算办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1、除由职工本人因个人原因不休且做出书面放弃休假权利的承诺外,用人单位应在本年度内对职工未休年假的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工资报酬。
(1)如果用人单位想免除支付未休带薪年假的义务,必须有证据证明是因为劳动者个人原因放弃休带薪年假,且应当是书面证据。
(2)未休带薪年假工资一般应当在当年度支付,否则就可能构成拖欠职工的工资的行为。劳动者有权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并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3)带薪年假一般应在一个年度内安排,用人单位确因工作需要跨1个年度安排年休假的,应征得职工本人同意,并保留同意的证据。
2、离职时带薪年假工资结算
劳动者离职时,如折算后有剩余年休假,用人单位应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包括正常工资中已支付的100%,需再另行支付2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职工在离职前已休年休假多于折算应休年休假的天数,法律规定不能扣回。为了避免带薪年假纠纷,用人单位可以通过放假等方式安排即将离职的员工休满当年度应休年假。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国劳动法中年假如何规定的全部内容,相信各位朋友看了之后会有所了解。年假是职工自己的权利,一定要保证好。
2. 劳动法中合同工有年休假吗
《劳动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具体规定是在《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中。
法律分析
年休假,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工作满一定的工作年限后,每年享有的保留工作带薪连续休假。年休假包括基本年休假和补加年休假。具体时间由国家根据不同的工种和劳动的繁重程度分别规定。 年休假,是国家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和劳动繁重紧张程度每年给予的一定期间的带薪连续休假。单位应当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对于未休的年假天数,单位应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工资报酬 。,从职员的角度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社会竞争与工作压力增大,员工紧绷的弦时时松不下来,不可避免地造成劳动生产率下降,难以保证工作质量.带薪年休假给员工一个放松的机会,劳逸结合会提高员工对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延伸至企业,企业缺乏人文关怀,无法赢得员工真诚的拥护,员工难以把企业的未来与自己的利益联系起来,员工积极性受挫致使企业很难发展、壮大.企业没有稳固的人力支撑,无法有效建立内在核心价值体系,易成为外强中空,最后趋于崩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五条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3. 新劳动合同法年假规定是什么
员工在单位工作一年以上,可以享受带薪年假,具体的天数是由员工的工作任务,岗位以及资历情况来确定的。累计工作一年以上,不满十年的,可享受五天的年假,休息日不计入年假的休假期。一、新劳动合同法年假规定是什么?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确定职工休假天数时,要根据工作任务和各类人员的资历、岗位等不同情况,有所区别,最多不得超过2周。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劳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二、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的有关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该解释制定目的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三、年假期间工龄计算方法是什么?
年休假期间的工龄计算方法应该是连续计算法,在这期间员工的待遇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所以工龄也会继续计算。
1、国家规定年假计算方法:
所有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都能享受到带薪年休假,其中,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2、职工的累计工作时间可以根据档案记载、单位缴纳社保费记录、劳动合同、离职证明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确定
3、如果单位因某原因不能安排员工休年假的情况下,在员工同意的基础上,需要按照该职工日工资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员工连续在用人单位工作一年以上,可以享受带薪年假。在中国境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变更、履行、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该法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 劳动法里关于合同工年薪假的具体规定
劳动法关于合同工年薪假的具体规定如下:
一、合同工依法享有年假。
二、年假的计算与累计工作时间有关。根据法律规定,职工连续工作满一年以上的,有权享受年休假。具体的年休假天数根据累计工作时间而定,时间越长,年假天数越多。
三、年薪假期间,合同工的薪资和福利等待遇不变。在年假期间,合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应与其正常工作的期间相同,不得因休假而受到影响。
四、单位应确保合同工年假的权益。用人单位应当合理安排职工的年休假时间,确保职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如果合同工提出休年假的申请,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批,不得无故拒绝。
详细解释如下:
劳动法保护所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包括合同工。合同工与正式员工在年假方面的权益是一致的。年薪假的计算是根据职工的工作年限来确定的,并非简单的按照日历年份来计算。当合同工在某单位工作满一年后,便有权享受相应的年休假。具体的年假天数会因职工的工作时间长度而不同,通常情况下,工作的时间越长,年假的天数便会相应增加。在年假期间,合同工的薪资和福利待遇应得到保障,不得因休假而受到影响。用人单位有责任确保职工的年假权益得到落实,为职工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促进职工的身心健康。如果合同工需要休年假,应当提前向单位提出申请,单位在审批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不得无故拒绝。这样的规定旨在保护合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