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质证
⑴ 行政诉讼开庭质证是开庭前提交的证据吗
在行政诉讼中,提交的证据可以在起诉状或答辩状中列明,并在开庭审理之时出示,由双方对本案相关证据进行质证。原告需要提交支持自身诉讼请求的证据;被告需要提供证明自身所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的证据和规范性文件。
一、二审法院为什么开庭前要先谈话
二审法院进行谈话是为了进行庭前调解。调解不成的,再开庭审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民事诉讼二审开庭的流程是什么
1、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2、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3、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4、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5、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
6、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维持原判,或者改判,或者发回重审;
7、宣判。
二、对方出轨取证要注意什么
根据我国的证据规则,证据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在诉讼中被法院予以认定:
1、证据需要具备关联性。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2、证据需要具备客观真实性。这就要求当事人在举证时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供真实的证据,不得伪造、篡改证据。
3、证据需要具备合法性。证据的合法性是指作为案件定案依据的事实材料必须符合法定的存在形式,并且其获得、提供、审查、保全、认证、质证等证据的适用过程和程序也必须是合乎法律规定的。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
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
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
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⑵ 行政诉讼中应该如何质证
行政诉讼中的质证应当将证据在法庭上进行出示,并由对方当事人围绕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针对证据有无证明效力以及证明效力大小对其进行质证。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三十五条
原告或者第三人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清单之日提供证据。因正当事由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供。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原告或者第三人在第一审程序中无正当事由未提供而在第二审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接纳。
⑶ 质证期限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由双方协商并经法院认可,法院指定的普通程序不少于30日,但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少于30日,前述举证时限届满后,基于特定事实法院酌情要求提供证据或反证的期限,不受30日限制。简易程序法院指定可以少于30日,当事人协商不超过15日。从收到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次日计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三条 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对未采纳的证据应当在裁判文书中说明理由。 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⑷ 行政诉讼的质证内容有哪些
行政诉讼的质证内容包括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关联性以及证据对于案件事实的证明力。当事双方对于案件相关证据的互相质证经法庭参考,可以筛选出可以组成证据链的证据。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和第四十三条的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
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观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当事由,不能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提供证据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证据的书面申请。人民法院准许延期提供的,被告应当在正当事由消除后十日内提供证据。逾期提供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
⑸ 行政诉讼中质证的内容是什么呢
行政诉讼中质证的内容主要围绕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依据《证据规定》第三十九条第一款,当事人应针对证据的证明效力及其大小进行质证。质证时,需确认证据的“三性”:关联性、合法性与真实性。
1、关联性:关联性又称相关性,指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法律意义的联系。联系形式多样,如因果、条件、时间、空间等。通常,与案件有因果联系或条件联系的证据对定案至关重要。若证据与案件明显不具关联性,法官可制止质证。然而,关联性在实务中形态复杂,需法庭暂认关联性,让当事人继续质证,待认证程序深入考查。
2、合法性:证据合法性要求其收集方式符合法律规定,包括正当程序和合法手段。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不可采信。证据形式需符合法律规定,否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3、真实性: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证据须查证属实才能定案。真实性指证据反映的内容客观存在且真实,不虚不假。真实性亦称确实性。
4、证明力及大小:证明力衡量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程度。在确认证据具备“三性”后,还需评估每个证据的证明力大小,通过比较证据与案件事实联系的紧密程度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