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
『壹』 中国劳动法拖欠工资最多可以多久
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超过一年,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1)劳动法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扩展阅读
《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用人单位如果存在“克扣、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数额达到认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数额标准的”和“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极端事件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将被纳入拖欠工资“黑名单”。
用人单位被列入“黑名单”,不仅要受到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还要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评优评先等方面被予以限制。此外,用人单位在被列入“黑名单”期间,其社会信誉将会受到贬损评价。
用人单位首次被列入拖欠工资“黑名单”的期限为1年,若期间改正违法行为且自列入之日起1年内未再发生拖欠工资情形的,将于期满后20个工作日内移出“黑名单”。
对纳入“黑名单”期间未改正违法行为或者期间再次发生拖欠工资行为的,期满不予移出并自动续期2年;对于已移出“黑名单”的用人单位再次发生拖欠情形的,将被再次列入“黑名单”,期限为2年。
『贰』 劳动法82条怎么理解
一、劳动法第82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六十日,仲裁裁决机构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
但根据2007年12月29日公布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已延长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依据《立法法》第92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应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即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已延长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二、相关规定:
1、《劳动法》
第八十二条 【仲裁期日】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3、《立法法》
第九十二条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叁』 劳动法中规定仲裁时效为一年,怎么理解,是从入职那天算还是从纠纷发生当天开始算时效
请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回为一年。答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肆』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怎么理解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怎么理解?
叶赫那拉闻多解答;
一、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争议,以解除的次日起计算知道或应当知道侵害天数至届满;
二、未签订劳动合同争议的(请求双倍工资的),以用工之日满一个月次日起计算知道或应当知道侵害天数至届满;劳动者不能以不懂法为由,不依法维权。
例如,一A农民盗窃同事3000元用于家庭成员看病。被拘留后,A说;我是农民,真从没有看到过刑法,是老乡的钱,还是给家人看病了。怎么能拘留我呢!这纯是流氓农民,应当依法以盗窃罪判刑。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一)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用人单位不能证明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二)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时间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三)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产生的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福利待遇等争议,劳动者能够证明用人单位承诺支付的时间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的具体日期的,用人单位承诺支付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劳动者不能证明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第二条拖欠工资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时劳动关系仍然存续,用人单位以劳动者申请仲裁超过六十日为由主张不再支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劳动者已经收到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