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的以上以下含本数吗

行政法的以上以下含本数吗

发布时间: 2025-01-08 15:54:39

❶ 我国法律中的“以下”是否包括本数

一般都是包含的,除非文中有特别说明。

❷ 法律上的“以上”“以下”的确切含义

法律条文中的“以上”、“以下”,是常见的表范围用语,其含义是否包含本数或本级,立法者的意图、法律文本的表述、受众的理解,往往是不尽一致的,因此要根据具体法律条款分析。

立法者对“以上”、“以下”用语的含义存在分歧,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八条第二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此“以上”,是否包含本级即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法律文本表达的意思不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十条规定,外国投资者设立外资企业,应当通过拟设立外资企业所在地的县级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这里的此“以上”,显然不包含本级即县级人民政府。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这二部法律法规分别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制定,但是至少可以说明,立法者对“以上”用语的含义存在分歧,“以下”同理。

“以上”、“以下”之类的词语,往往关系是非界限、政策界限。如果不能以有效方式对它们加以限定或说明,就容易产生歧义。对含义不确定的词或词组进行限定修饰,有4种方式:准确表述法,括注法,附专门条款解释法,专门行文解释法。

这实际上涉及到立法语言技术问题,需要在《立法法》的修订或实施细则中予以规范,以提高立法技术,保证立法质量。

(2)行政法的以上以下含本数吗扩展阅读:

汉语学界对“以上”、“以下”用语的含义同样存在争论,应该包括本数或本级以宁夏大学教授王明仁的观点为代表。他认为,从有文献可查的古汉语开始,“以上”、“以下”的表意和用法都是非常明确的、始终一贯的。

即它在表达范围时从来就包括范围的起点和止点在内,也就是包括一般所说的“本数”、“本级”在内。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逐渐出现混乱,到了七八十年代混乱愈演愈烈,其表现也是多种多样。

此外,受众对“以上”、“以下”用语的含义也有不同理解。受众的文化程度不同,对“以上”、“以下”用语的含义理解不同,受众因利益或动机左右,导致产生有利于自身的理解。

如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一条第(一)项的规定,医疗机构任用两名以上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应从重处罚。两名以上是否包含两名,因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行政相对人受利益驱使,自然会产生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理解,引发诉求。

现行法律条文关于“以上”、“以下”用语的含义及表现形式,法律条文作为法律规范的载体,有很强的规范性。如果法律用语含义产生歧义,将丧失法的指引、评价、预测和教育作用。但是目前不同的法律部门,对此用语的含义规定不一,特别是行政法部门。

现行法律条文关于“以上”、“以下”的含义及表现形式如下:《民法通则》第一百五十五条:民法所称的“以上”、“以下”,包括本数。该法用专门条款,明确了用语的含义。

刑法》第九十九条: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该法用专门条款,明确了用语的含义。行政法因没有统一的行政法典,不同的行政法律关于“以上”、“以下”是否包括本数(本级),没有统一规定,用法上较为混乱。主要表现为未明确用语含义。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又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一条第(一)项:任用两名以上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以上”是否包含本级或本数(县级人民政府或两名),法律未作说明,容易产生歧义。

❸ 法律规定是2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违章处罚,从字意上讲不含200元,如处罚200元算违法行为。

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民法中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以外”,不包括本数。我国《刑法》第九十九条也规定,刑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由此可以推断,无论是民法、刑法还是行政法,其法律条文中的“以上”、“以下”,作为法律规范的常用语,其含义是包含本数的。尽管《行政处罚法》没有作出规定,但在执法实践中,除非具体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特别规定,在适用包括实体法律时,“以上”、“以下”是应当包括本数的。
实践中,例外的情况是很多的。如各地在确定自由裁量权基准时,将法律规范中的罚款,依据违法情节分成几个不同阶次,每一个阶次,都同时使用“以上”、“以下”两个术语表述(如20元以上,30元以下),为便于操作,在规范性文件中直接规定“以上”不包括本数,“以下”包括本数。
综上所述,如果实体法本身没有规定是否包括本数,我们通常可以把“以上”、“以下”按照包括本数的含义来理解。
2、1000元以下罚款,是否包含1000元本数?
在行政处罚的同一个法律规范中,条文既规定了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也规定了处1000元以上至10000元的罚款。请问,其中的1000元以下和1000元以上罚款,分别都包括1000元本数吗?哪里有法定的解释依据? 《行政处罚法》三十三条就规定,对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处1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当场做出处罚决定。这里的1000元以下,也包括1000元么?
答:《民法通则》第一百五十五条有明确规定:“民法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以外”,不包括本数。” 即“以上”和“以下”都是包括本数的。

❹ 行政法,县级以上包括县省以下怎么就不包括省了呢

因为以上包含本级,以下如果再包含本级就重复了,所以,以下不包含本级

❺ 行政法中“两年以上”包不包括两年邢法,民法中呢

法律中的以上、以下,除特别规定以外,一般都包括本数。
《行政处罚法》第一百回一十八条本法所称以答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
《刑法》第九十九条【本数涵盖范围】 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
《民法通则》第一百五十五条【法律用语适用范围】 民法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以外”,不包括本数。

❻ 行政职权包含的内容是

问题一:行政法包括哪些内容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的法源主要是成文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 *** 规章、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不仅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且是国家机关日常活动的根据与基础。宪法作为行政法的根本成文法源。
法律:在中国这样一个成文法国家,在宪法之下,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是行政法的基本成文法源。如《公司法》、《企业所得税法》等。
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而制定的有关行政方面的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法规更集中地规定和表现了行政法规范的内容,如《增值税暂行条例》
地方法规和自治、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是指享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只限于民族自治地方适用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也是行政法重要的成文法源之一。
解释:法律解释指人们对法律规范的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定义所作的阐释。中国广义的法律解释制度分为立法解释和具体应用解释两种,而《立法法》中的法律解释实际上仅仅指立法解释。在法律解释中,凡涉及到行政管理领域都属于行政法规范,属行政法的法源。
规章:行政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 *** 规章。如《会计从业资格证管理办法》

问题二:公民的行政职权有哪些 公民没有行政职权。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有行政职权。
行政职权是一种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问题三:“行政法规”包括哪些内容????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宪法第八十九条 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
(一)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二)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
(三)规定各部和各委员会的任务和职责,统一领导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工作,并且领导不属于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全国性的行政工作;
(四)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
(五)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
(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
(七)领导和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
(八)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
(九)管理对外事务,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
(十)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
(十一)领导和管理民族事务,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
(十二)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十三)改变或者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
(十四)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十五)批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
(十六)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十七)审定行政机构的编制,依照法律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人员;
(十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问题四:权力清单制度涉及行政法的哪些内容 广推权力清单制度,是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施行的 *** 内部的自觉行动,是一次深具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色彩强于法律强制要求的自我变革。
首先,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是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方式。行政效能强调数量与质量、功效与价值、目的与手段、过程与结果的统一。[1]公布权力清单目录,有利于明确权力边界,增强组织内部的协调性和外部的遵从度,部门内外达成共识,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冲突,降低行政管理和运行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其次,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是调控行政立法的必要补充。20世纪以来,一般性、抽象性的根据、基准由法律来规定,而具体性、实质性的内容则委托给行政立法,“框架立法”越来越多。[2]立法权被分割、转授,而道德约束相对软性和 *** 部门有限理性等极易导致部门利益化,在阳光下晾晒权力并进行制度化运作,倒逼立法良性,是对行政立法天然缺陷的自我修复。
再次,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是深化行政治理的突出体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关键是制度现代化。要培养和增强制度自信,就必须尊重制度形成规律并厉行制度创新。制度的发生、形成和确立是在人类历史长河的消逝和人类活动沉积的双重结果。[3] 广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是一次崭新的行政实践,是具有开拓意义的制度创新,必将为国家治理体系注入行政治理的强大内生动力。
第四,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是优化行政服务的内在要求。美国“重塑 *** 运动”三原则:顾客导向原则主要是解决思想观念即“为谁服务”的问题;竞争导向、结果导向原则主要是解决程序和实际效果即“如何服务”的问题。[4] 在职权法定基础上,用行政手段编织权力的制度笼子,并着力规范权力运行轨迹,进一步解决“权为民所授、权为民所用、如何为民用、如何让民满意”的问题,最终达到优化行政服务的目的。
最后,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是推进行政公开的应有之义。在美国,公开公正成为民主程序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让阳光照耀所有重要行政决策的过程,可激励 *** 机关更高质量达成行政目标。[5]行政公开包括:行政立法和政策公开、执法行为公开、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行为公开以及行政信息、情报公开。[6] 公开以权力依据、类型、数量和运行程序为核心内容的权力清单,既是公权的自我约束,也饱含对私权的尊重和敬畏,一定程度上明晰了公私权力(利)的界限。
(二) 逻辑起点:限制权力而非设定权力
权力清单制度的逻辑起点,在于限制权力而非设定权力,通过行政层级的内部管理方式进行梳理汇总并分类公布,具有“示范性、规范性、公示性、工具性、变动性”[7]等特性,在权力制约制度谱系中展示了四个维度。
1.权力清单应是伸缩有为的指向标。一般来说,行政职能和行政权力行使包含积极和消极两个指向,即:依法作为和依法不作为以及应当依法行为而消极未作为。从对相对人的影响看,尽管大多数行政行为是赋予义务或限制甚至剥夺权利即侵益性行为,但某些行政行为赋予当事人权利或减免其义务即授益性行为。[8] 20世纪行政国家的产生,源于国家行政职能的增加和行政权的扩大,意味着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秩序的确立和保障,也意味着个体的自由和权利受侵害的威胁性和可能性增大。[9]
2.权力清单应是动静结合的刻度尺。从形式看,权力清单一经公布便成为静态,而从内容看,权力清单目录中的权力范围、数量和类型等则是动态的。国家治理是个综合体,在发展过程中,国家权力、社会权力等多种治理力量此消彼长、相互渗透或转化扩张;国家管理领域、范围和事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发生变化;而且立法不可能事前对所有权力进行事无巨细的明确授权;加之法律具有滞后特性;并且制定的法不一定是......>>

问题五:行政行为的法律要素不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 的行为. 行政行为包含了下列几层含义: 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作出的行为. 这是行政行为的主体要素. 2、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的行为. 这是行政行为的职权、职责要素. 3、行政行为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这是行政行为作为法律概念的法律要素.
行政行为的内容,是指一个行政行为对相对方在权利、义务上产生的具体影响,亦即对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作出某种具体处理和决定.行政行为的内容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难以逐项列举说明.根据各类行政行为对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产生的影响及其引起的法律效果的不同 ,将行政行为的内容概括为: 1、赋予权益或科以义务 行政行为内容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赋予一定的权益或科以一定的义务,实际上设定了 新的法律地位,使得行政主体与行为对象之间以及行为对象与他人之间形成一种行政法律关 系. 赋予一定的权益,具体表现为赋予行为对象人一种法律上的权能或权利和利益,包括行政法 上的权益,也包括民法上的权益. 科以一定的义务,是指行政主体通过行政行为命令行为对象人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 为,具体包括单纯行为上的义务,如接受审计监督;也包括财产义务,如纳税决定行为;还 包括人身义务,如拘留决定. 2、剥夺权益或免除义务 这是取消某种法律地位,以解除已经存在的法律关系.剥夺权益,是使行为对象人原有的法 律上的权能或权利和利益的一种丧失.免除义务,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表现为对行为对象人 原来所负有义务的解除,不再要求其履行义务,如免除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3、变更法律地位 这是行政行为对行为对象人原来存在的法律地位予以改变,具体表现为:对其原来所享有权 利或所负担义务范围的缩小,或者对其原来所享有权利或所负担义务范围的扩大,如批准营 业执照扩大或缩小经营范围、减少或增加纳税税种、税率等. 4、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 确认法律事实,是指行政主体通过行政行为对某种法律关系有重大影响的事实是否存在,依 法加以确认. 确认法律地位,是指行政主体通过行政行为对某种法律关系是否存在及存在范围的认定. 确认法律事实与确认法律地位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确认法律事实必然影响确认法律关系,但确认法律事实并不等于确认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法律关系,在事实的认定之中并不能完全确认.确认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事实确认为前提的,在有些法律关系确认之中,也同时包含着对法律事实的确认.但有些法律关系的确认和法律事实的确认,法律要求是分 开的,不能互相取代或交错在一起.

问题六: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一、转变职能,建立“适度规模 ***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基本建成,市场成为了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但行政权力仍在我国资源配置中占有重要位置,许多本应该由市场来优化配置的资源仍然掌握在“权力之手”中。因此,应该进一步推进 *** 职能的转变,继续由过去的全能 *** 向“适度规模 *** ”转变,将“权力之手”约束在有限的范围内――行政的归行政,市场的归市场。
建立适度规模 *** ,就要进一步推进政企、政事、 *** 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与 *** 性质及职能不相符的事务一律交给企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强化制度约束与责任追究,严格制约 *** 部门对企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具体业务的直接干预,当前应着力解决 *** 对企业生产投资、人事管理等方面事务的直接干预问题;清理、回收不宜由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事务,理顺 *** 部门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进一步推进政资分开,直接或间接割断 *** 干预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与具体业务的资产纽带;进一步缩小行政审批的范围, *** 控制的重要产品、资源、工程、服务等的指标、额度和规模,视具体情况,或引入市场机制配置调节,或依靠法律法规规范操作,把行政审批限制在最必要的限度内,尤其要把投资审批范围严格限制在关系经济安全、环境资源、整体布局的重大项目和 *** 投资类、限制类项目方面。
二、建立公共服务型 *** 。公共服务型 *** 不仅是对 *** 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强调,更是一种 *** 管理的目标模式,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 管理本质、 *** 职能作用和 *** 管理方式的一种实质性概括。
现代国家 *** 的实质是公共服务型 *** , *** 只有通过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合法性。我国 *** 的职能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其中,公共服务是 *** 职能的核心与实质。而从管理方式来讲,我国 *** 要优质、高效、规范地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同时加强 *** 服务型机关建设。
公共服务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强化 *** 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共医疗、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制度,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障弱势群体利益、保持社会利益均衡的根本措施。
建设服务型 *** 也是对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进行有效调控的重要手段, *** 公共服务支出能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达到抑制消费或拉动需求的目的。
公共服务型 *** 是由以 *** 为主的公共部门来提供公共服务,是由 *** 部门、 *** 服务类机构、公共服务事业法人共同提供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型 *** 所提供的服务包括维护性公共服务、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等部分,包括为实现公民权利、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公共服务。
三、依法行政,建立法治 ***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建立法治 *** 。
首先,应该继续完善 *** 依法行政的法制体系。随着《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我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修改程序日益完备,科学化、民主化的行政立法体制逐步建立,这为制定完备的行政法规范提供了完善的立法体制。
在行政法规范的内容上,要建立健全规范经济社会活动,特别是涉及市场主体行为、产权保护、交易秩序及劳动、就业、保障等的法律法规,为 *** 全面依法行政创造完备的法制环境;建立健全规范 *** 行政活动,特别是涉及机构编制、职责权限、行为方式、奖励处罚等的法律法规,强化对 *** 行为的监管。
其次,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体制,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行政执法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方面,其公正有效与否,关系到相对人权益保障和行政管理体制改......>>

问题七:行政权力具有哪些特征 无论哪种行政,它都具有行政的一般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行政自身内在质的规定性,从而使行政与非行政相区别。行政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
⑴行政具有国家意志性。行政不是一般的社会活动,更不是个人活动,而是一种国家的活动。它以国家机关名义进行并体现国家意志。
⑵行政具有执行性。行政并不是国家所有活动,而是行政机关实施国家行政权的活动。这种活动主体主要是国家机关,活动的内容是实施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第85条和第105条的精神,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行政机关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民 *** ,他们是本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政活动便是人民 *** 执行权力机关意志的活动。人民 *** 由权力机关产生,它从属于权力机关并向其报告工作。它对权力机关的意志只有执行的义务,而没有“抗衡”的权利。因此,从实质上说,行政是一种执行活动,是行政机关执行权力机关意志的活动。
⑶行政具有法律性。现代行政管理首先是一种法律管理。现代行政尤其是我国行政,并不超越与法律,它要受法律制约。“依法行政”是当代行政法的原则和核心。它要求以求且行政都遵循法律所规定的条件、程序、方式、形式等,违反法律属行政违法,违法的行政显然就没有法律效力。
⑷行政具有强制性。这一特征是第一和第三特征引申的自然结果。既然行政是国家的活动,体现了国家的意志,那么,它的实施必然以国家的政权为后盾;既然行政是法律活动,由法律所确认,那么,行政的实施必然以法律的强制力为保障。行政的强制性主要表现在: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行政活动,相对人有接受、服从和协助的义务,否则,行政主体可以借助法律手段来强制相对人执行和服从自己的行政决定。

问题八:行政权力监督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这个在学界有争议,主要是就范围大小有争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权力监督,一类是非权力监督。
权力监督包括了:立法监督(在中国是权力机关监督)、司法监督(在中国包括法院、检察院两方面,也有把法、检单列出来的)、行政监督(属于内部监督,典型的机构就是监察局、审计局。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也是)。
非权力监督包括的方面很多,主要有:政党监督、社会团体监督、公民监督、媒体监督。
有问题追问。

热点内容
社会责任中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09 10:46:50 浏览:169
与劳动法法律 发布:2025-01-09 10:19:52 浏览:206
厦门法律援助中心电话 发布:2025-01-09 10:04:14 浏览:2
律师王宁刚 发布:2025-01-09 10:01:29 浏览:280
法院执行公积金 发布:2025-01-09 09:48:10 浏览:882
道德不匹配 发布:2025-01-09 09:43:09 浏览:951
上海禁烟法规 发布:2025-01-09 09:21:37 浏览:158
宗教界士法律知识教育 发布:2025-01-09 09:06:35 浏览:388
注册会计师审计法律责任的判定 发布:2025-01-09 09:06:26 浏览:697
刑事诉讼法三十二 发布:2025-01-09 08:36:59 浏览: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