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中新证据的理解
A. 怎样理解《民事诉讼法》中的新证据
一、《 证据 规定》关于“新的证据”的范围界定 《证据规定》第41条:“《 民事诉讼法 》第125条第一款规定的‘新的证据’,是指以下情形:(1) 一审 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2) 二审程序 中的新的证据包括: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 二审 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证据规定》第43条第二款又规定:“当事人经人民法院准许延期举证,但因客观原因未能在准许的期限内提供,且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不公的,其提供的证据可视为新的证据。” 对于当事人申请再审时“新的证据”的界定,《证据规定》第44条解释为:“《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1款第1项规定的‘新的证据’,是指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 二、提供“新的证据”的时间 根据《证据规定》第42条和第44条第二款的规定,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 开庭审理 时提出。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当事人在再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申请再审时提出。 三、提供的证据不属于“新的证据”之法律后果 《证据规定》第43条第一款明示:“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的证据不是新的证据的,人民法院不予采纳。”这一规定与《证据规定》第34条关于举证时限的效力和第4l条关于“新的证据”的界定在内容上彼此联系,起着相互补充的作用。 四、提出“新的证据”所引发的法律后果 提出“新的证据”除对案件本身产生相应影响外,根据《证据规定》第46条,还会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后果: 1、由于当事人的原因未能在指定期限内举证,致使案件在二审或者再审期间因提出新的证据被人民法院发回重审或者改判的,原审裁判不属于错误裁判案件。 2、一方当事人请求(提出新的证据的)另一方当事人负担由此增加的差旅、误工、 证人 出庭作证、 诉讼 等合理费用以及由此扩大的直接损失,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综上所述,《 民事诉讼法 》 中的新证据 应该是要在审判前提出,无论是一审还是二审,假如不开庭的,应该在有效期限内提出,这是对新证据提出的时间做了限制。另外,为了体现法律的公平性,假如新证据的出现能对案件审理具有决定性作用,甚至将局面扭转,这个新证据是可以在审判后提出申请。
B. 新证据(新的证据)
新证据:定义与适用详解
何为新证据?在司法领域,新证据的界定旨在确保庭审公平,防止证据突袭,尤其是在一审后、二审或再审阶段提供证据的情况。《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解释对新证据的范围有所限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39条之规定,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具体而言,《民诉法解释》第231条指出,当事人在法庭上提出新的证据时,应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和本解释相关规定处理。
《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68条》强调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在规定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延长期限,而逾期提供证据则可能面临不予采纳或训诫、罚款的后果。
《民事诉讼法》第125条第一款明确了“新的证据”概念,指出一审程序中的新证据包括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以及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法院准许后仍无法提供的证据。二审程序中的新证据则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以及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后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2修正)第231条重申,当事人在法庭上提出新的证据时,应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和本解释相关规定处理。《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68条再次强调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及时提供证据。
对于“新证据”的具体定义,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提供了不同程序中的分类。在一审程序中,新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以及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法院准许后仍无法提供的证据。而在二审程序中,新证据则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以及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后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针对当事人在裁判生效后以“新证据”为由申请再审的情况,再审“新证据”的认定标准及认定顺序尤为重要。再审“新证据”主要考虑新证据的证明力和逾期提供证据的理由是否正当。首先,新证据的证明力应足以推翻原判,这要求新证据能证明原裁判存在比较严重的错误。其次,再审申请人逾期提交证据的理由是否正当成为是否采纳新证据的关键。若理由成立,则新证据应被采纳,而不会受到处罚。反之,如果逾期提交的理由不成立,则根据具体情况,新证据可能被不予采纳或仅被采纳但受到训诫、罚款。
在提交新证据时,当事人需遵循不同程序的特定时间要求。一审程序中应在开庭前或开庭时提出新证据;二审程序中则应在二审开庭前或开庭时提出,或在指定的期限内提出。再审程序中,新证据应在申请再审时提出。
总之,新证据的定义与适用需根据具体程序、时间要求及证据的性质进行综合考量。通过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确保司法程序的公正与效率。
C. 如何准确理解民事再审程序中“新的证据”含义
有新证据是当事人申请再审的理由之一,而所谓新证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主要是指以下情形的证据:
1、在原审庭审结束前已经存在,因客观原因于庭审结束后才发现的;
2、在原审庭审结束前已经发现,但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或者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提供的;
3、在原审庭审结束后形成,无法据此另行提起诉讼的。
《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八)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九)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十)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十一)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十二)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十三)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三百八十七条 再审申请人提供的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基本事实或者裁判结果错误的,应当认定为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一项规定的情形。
对于符合前款规定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再审申请人说明其逾期提供该证据的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和本解释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处理。
第三百八十八条 再审申请人证明其提交的新的证据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逾期提供证据的理由成立:
(一)在原审庭审结束前已经存在,因客观原因于庭审结束后才发现的;
(二)在原审庭审结束前已经发现,但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或者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提供的;
(三)在原审庭审结束后形成,无法据此另行提起诉讼的。
再审申请人提交的证据在原审中已经提供,原审人民法院未组织质证且未作为裁判根据的,视为逾期提供证据的理由成立,但原审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不予采纳的除外。
D. 民事诉讼法139条的新证据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法139条中规定的新证据是指: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当事人经人民法院准许延期举证,但因客观原因未能在准许的期限内提供,且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不公的,其提供的证据可视为新的证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三十九条 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当事人要求重新进行调查、鉴定或者勘验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三百八十八条 再审申请人证明其提交的新的证据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逾期提供证据的理由成立:
(一)在原审庭审结束前已经存在,因客观原因于庭审结束后才发现的;
(二)在原审庭审结束前已经发现,但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或者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提供的;
(三)在原审庭审结束后形成,无法据此另行提起诉讼的。
再审申请人提交的证据在原审中已经提供,原审人民法院未组织质证且未作为裁判根据的,视为逾期提供证据的理由成立,但原审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不予采纳的除外。
E. 新证据的认定标准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法二审的认定:1、是在举证期限内虽已客观存在,但未被当事人知悉,掌握的证据。2、是当事人知道证据的存在,且有条件取得,因不了解其证据价值而未提出的证据,但法院已经予以释明的除外。3、当事人知道证据的存在,但在举证期限内因客观原因未能取得的证据。4、是为了反驳对方的主张或举证,而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提出的证据。5、是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法院准许延期,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违反客观事实的。但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未能在期限内提供证据的,应明确排除在“客观原因”之外。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一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新的证据”,是指以下情形:(一)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二)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F. 如何理解民事诉讼中的新证据
在民事诉讼中,如果当事人发现新的证据,那么应该在判决前向法院提供。并要求延期审理。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 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 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G. 什么是《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1款第项规定的"新的证据
你好,中国快律为您解答。《民事诉讼法》中所谓的“新证据”是指:其一,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其二,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
H. 民事再审程序中“新的证据”如何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 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这是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法定事由。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民事再审程序中新证据的认定,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那么,如何认定“新的证据”呢?张哥根据法律及司法解释,认为应当从形式要件、实质要件两个方面来考察,认定。
一、形式要件,即从时培枯间上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四条规定:《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新的证据”,是指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2008年 《审监程序解释》第十条规定:申请再审人提交下列证据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新的证据”:(一)原审庭审结束前已客观存在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二)原审配渣洞庭审结束前已经发现,但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或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提供的证据;(三)原审庭审结束后原作出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者重新鉴定、勘验,推翻原结论的证据。
当事人在原审中提供的主要证据,原审未予质证、认证,但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应当视为新的证据。
2015年《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三百八十八条第三款规定了在原审庭审结束后形成,无法据此另行提起诉讼的证据也应是新证据的一种。
二、实质要件,即新证据证明的对象应当是申请人已在原审程序中已提出的案件事实,与原审主要诉争事实存在关联,且证明力度须达到“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程度,若证明力不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证据,虽然是“新”证据,但仍不能引发启动再审审理程序。
《民事诉讼法解释》(2015年)第三百八十七条规定,再审申请人提供的新证据能够证明原审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或者裁判结果错误的,该证据才可以被认为是“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该条规定对“新证据”的证明力明确了标准。
笔者认为,虽然民事诉讼再审程序中,对“新的证据”的相关规定尚存在一些模糊之处,但毕竟是法律的规定,必须遵守。再审程序梁梁作为处置既判力正确性的救济机制,必须对再审“新的证据”做出更为严格的规定,才能真正起到保证民事再审程序运转的合法性及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