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规和教育行政法规的区别
法律分析:教育行政法规一般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名称一般有条例、规定、办法或细则三种,如国务院《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教师资格条例》等。地方性教育法规一般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教育法规在本行政区城内有效,其效力低于宪法、教育法律和教育行政法规。其名称通常有条例、办法、规定规则、实施细则等,如《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河南省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条 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第五条 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第六条 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⑵ 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教育规章的区别
行政法规:教育政府规章,制定主体国务院。部门规章:教育行政规章、教育行政法规,制定主体国务院。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教育单行条例,制定主体人大及其常委会,所以效率最高的是教育政府规章。对于教育行政规章、教育行政法规、教育单行条例这三个是平级关系,谁也不能比谁高一头。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优先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自治条例>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带“法”字的属于法律,如《婚姻法》《刑法》,但《宪法》是例外。从名称上来看,你列举的这些,效力优先级全部在法律之下。
教育法规是调整教育活动和教育行政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主要指有关教育的专门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也包含其他法规中调整有关教育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范性条文。在中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规,称为"教育法律",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规,称为"教育行政法规";由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规,称为"地方性教育法规"。其内容具有多层次性、广泛性、调整对象的多样性、法律后果的特殊性。
教育规章亦称"教育行政规章"。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并为实施教育法律、行政法规而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中国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在自身权限内发布规章。
【拓展资料】
按制定、发布机关教育规章可分为两类。(1)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称部门教育规章。常用的名称为:规定、办法、规程、大纲、标准、定额等。采取国家教育委员会令或国家教育委员会与国务院其他部委联合令形式发布,其效力低于行政法规,适用全国。(2)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称地方政府教育规章或简称政府教育规章。常用的名称为:规定、办法、实施意见等。由其制定的政府采取政府令的形式发布,只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
⑶ 法规和行政法规的区别是什么
法规和行政法规的区别是:
1、概念不同:法规一般是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
2、立法权限不同;
3、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第四条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