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诉讼法的证明对象
⑴ 三大诉讼法证据种类的异同
法律分析:1、证明责任的分配不同:在刑事诉讼中,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以及刑责轻重的责任由审判机关、检查机关、侦查机关承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原则上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由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承担。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是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分别由当事人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2、法律规定的证据种类有所不同: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有的证据种类。现场笔录是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特有的证据种类;3、证明对象不同: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有关犯罪行为构成要件和量刑情节的事实。民事诉讼法的证明对象主要是民事纠纷产生和发展的事实和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事实。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与被诉讼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有关的事实;4、证明的程序规则不同: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是侦查和审查起诉过程中的证明规则。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规则体现在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中。行政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规则是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调查手机证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⑵ 什么是证明责任在三大诉讼法中,分别由哪一方承担证明责任
证明责任,简单地讲,就是对主张的事实应提供证据并予以证明的责任。我国的三类诉讼的举证责任,因案件性质不同,规定了不同的举证责任原则。当然,三类诉讼的举证责任,也分别有特殊情况下的不同举证责任分担。
一、民事案件举证责任
1、当事人举证责任。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一款;“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3]
2、人民法院举证责任。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二款;“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3、举证责任倒置。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的侵权诉讼案件中,由侵权人负责举证,证明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二、刑事案件举证责任
1、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承担举证责任。
2,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承担举证责任。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 ;“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
三、行政案件举证责任
被告负举证责任是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⑶ 三大诉讼中证据种类的不同在哪里
法律分析:
(一)证明责任的分配不同
在三大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各有特点。行政诉讼中,原告通常需要证明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对原告的合法权益产生了不利影响,而被告则需要证明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民事诉讼中,主张权利的一方承担证明责任。刑事诉讼则主要由控方承担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
(二)法律规定的证据种类有所不同
三大诉讼中,证据种类有所区别。行政诉讼中,证据种类较为广泛,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民事诉讼同样包括上述证据种类,并增加了电子数据等。刑事诉讼则主要侧重于物证、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意见等。
(三)证明标准的法律规定不尽相同
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是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以及是否对原告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不利影响。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通常是“高度盖然性”,即证据倾向于支持某一方的陈述。刑事诉讼则要求证明被告人有罪的标准是“排除合理怀疑”,即证据必须足以排除一切合理的怀疑。
(四)证明对象不同
在行政诉讼中,证明对象主要是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及其对原告的影响。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是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及其争议的事实。刑事诉讼则是对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及其犯罪事实的证明。
(五)证明的程序规则不同
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在证明程序上有所不同。行政诉讼强调程序公正和效率,民事诉讼注重证据的全面性和公正性,而刑事诉讼则强调证据的确实性和充分性,对证据的收集、固定、审核和运用有严格的程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