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解释第547

民事诉讼法解释第547

发布时间: 2025-02-16 09:54:05

⑴ 外国法院作出的法律效力的判决

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是指承认其具有同本国判决相同的效力,其在于防止判决一方当事人在外国就相同事实在相同当事人之间提起新的诉讼。外国判决的执行,是指在承认的基础上对需要执行的外国判决根据一定的执行程序予以实施,其在于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判决权利得以实现。
因此承认与执行两者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承认是执行的前提,不予承认就谈不上执行的问题,但承认又不等同于执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还需单独满足一些条件。

【法律依据】:
01、申请主体
《民事诉讼法》第281条 外国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的,可以由当事人直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也可以由外国法院依照该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则,请求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
就我国而言,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作出的判决主要有两种启动方式,即可以由当事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也可以由外国法院按照条约的规定或者互惠原则请求我国的法院承认与执行。但值得注意的是,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申请只能由当事人提出,外国法院不作为申请主体。
02、管辖法院
《民事诉讼法》第265条 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或者诉讼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可供扣押的财产,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有代表机构,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或者代表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外国法院判决的当事人应该向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或由外国法院向中国法院提出相关协助执行的委托。当事人作为申请主体时,级别管辖在中级人民法院,承认外国法院判决的具体管辖法院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65条的规定来确定。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具体管辖法院为被执行人住所地或执行财产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外国法院作为申请主体时,若该国与中国签订有双边司法协助协定或条约,对该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可从其相互间的特别约定。
03、申请期间
《民事诉讼法》第239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民诉法解释》第547条 当事人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者外国仲裁裁决的期间,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仅申请承认而未同时申请执行的,申请执行的期间自人民法院对承认申请作出的裁定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39条和《民诉法解释》第547条,请求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期间是2年。承认与执行的申请可以同时提出,也可以分开提出。当事人仅申请承认而未同时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仅对是否承认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定,申请执行的期间自人民法院对承认申请作出的裁定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04、申请条件
《民事诉讼法》第枣空磨282条 人民法院对申请或者请求承认和执行的外国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进行审查后,认为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或者国家主权、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承认其效力,需要执行的,发出执行令,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或者国家主权、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不予承认和执行。
外国法院判决、裁定若要在我国得到承认与执行,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01该外国与中亏枣国有条约或者互惠关系
02判决或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03 外国法院有管辖权
04外国法院审判程序公正
05不违反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或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由此可知,承认和执凳斗行外国法院判决作为国际司法协助的程序之一,是需要法院所在国与我国双边司法协助条约或互惠关系的存在,若不存在则可告知当事人在我国重新起诉。若该案件应由我国专属管辖,即认为该外国法院没有管辖权,则不符合申请承认与执行的前提条件。若该案件为缺席判决,则申请人还应同时提交已合法传唤的证明文件。
05、特殊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受理申请承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案件有关问题的规定》,在我国人民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离婚判决,不以条约或互惠关系为基础。但只限于离婚判决中解除夫妻身份关系的内容,不包括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生活费负担方面的内容。
这是因为如果承认解除婚姻关系的外国判决,也要求两国之间具有条约或互惠关系为前提条件,那就会出现与我国没有条约或互惠关系的外国法院所作的离婚判决无法得到承认的情况,则会造成大量重婚现象,为解决这种现象,仅针对于婚姻解除的判决做了此特殊规定。

⑵ 被告答辩期不足15天就开庭,算不算剥夺被告的辩论权利



审判人员对当事人重复发言行为进行提醒,不属于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民申914号案件

案情简介

吴女士等与陈先生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吴女士等不服二审判决,向最高法院申请再审。

吴女士等主张,二审法院剥夺了当事人的辩论权利。二审庭审中,审判长以各种理由阻止吴女士等的发言,包括本案在内的四个案件全程庭审总共耗时不足一个小时,期间审判人员还反复多次提醒吴女士等“不要重复”,导致庭审十分潦草精简,可以调取庭审录像为证。

法院裁判

最高法院未支持吴女士的上述主张,理由如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九十一条的规定,“原审开庭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九项规定的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一)不允许当事人发表辩论意见的;……”

本案二审庭审过程中,主审人员仅对当事人重复发言行为进行了提醒,目的是维持庭审秩序,提高庭审效率,不存在不允许当事人发表辩论意见的行为。且案件金额大小与复杂程度与庭审时间没有必然联系。

律师建议

对待法官打断当事人发言这件事,需要以平和、包容的心态对待。多站在法官的角度考虑,法官可能也是为了提高庭审效率。为此,作为当事人及其律师,需要在庭审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最有效、最简洁的方式向法官传达己方观点。在发言被打断时,也不要惊慌、愤怒,可以调整发言方式,适时再向法官陈述己方观点。

类似案例

本案并非个案,司法实践中确实存在大量法官打断当事人发言的情况,但是法院最终均认定这种情况不属于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情形,以下是我们检索到的部分案例:

(1)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18)沪民申1886号案件

法院认为,“庭审中剥夺当事人辩论权是指不允许当事人发表辩论意见的情形。本案一审开庭过程中审判人员确有阻止季立峰陈述相关事实的情况,考虑到审判人员为了保障庭审的顺利进行,有权对当事人的发言内容予以诉讼指挥,且整个庭审过程并未遗漏庭审各法定阶段,故本案一审庭审尚不构成不允许当事人发表辩论意见这一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

(2)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18)浙民再547号案件

当事人主张,“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二审法官要求何钱浩在一个小时内(实际上只有半个小时)发表完所有辩论意见,实际上何钱浩只发表了一个劳动合同的违约问题,仅仅十分之一的辩论内容。”

法院认为,“当事人的辩论权利既可通过庭审陈述口头行使,亦可通过提交书面意见的方式行使。根据何钱浩自述,其辩论意见长达37页3.1万字,二审审判长基于庭审效率考虑,要求何钱浩简要表述辩论意见,庭后再提交书面辩论意见,并无不当,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不允许当事人发表辩论意见、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情形。”

(3)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2019)渝民申327号案件

当事人主张,“二审法官多次阻止陈涛、汤英杰代理人发言,剥夺了当事人辩论权。”

法院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九十一条规定,不允许当事人发表辩论意见,应属于剥夺当事人辩论权情形。但审判人员为引导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进行辩论而对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发表的与本案无关或者重复未被法庭认定的事实等发言进行制止应不属于此规定范畴。据此,二审承办法官打断陈涛、汤英杰代理人的陈述和辩论,是行使法院指挥权的正当行为,不应认定为剥夺了其辩论权。”

(4)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2016)渝民申2475号案件

法院认为,“熊华翼称,二审法院法官打断其发言,匆匆结束庭审,未给其充分辩论的机会。经查,二审法院依法组织了询问,并听取了熊华翼的上诉理由。为了保障庭审的顺利进行,在当事人作出与案件无关的陈述或者重复陈述时,审判人员是可以行使诉讼指挥权加以制止的,此种情况显然不属于剥夺当事人的辩论权利。”

(5)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2019)川民申4595号案件

当事人主张,“本案二审审理程序存在瑕疵,剥夺当事人的辩论权利。二审时,主审法官未征求申请人方意见,将本案与另一案合并审理共同答辩。申请人的辩护律师发言被多次打断,主审法官要求代理律师不再陈述,提交书面意见,根本没有仔细审查案件事实,没有听取双方意见。”

法院认为,“陈文香在申请书中所列情形与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并不相符,该项申请理由不能成立。”

(6)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2016)桂民申310号案件

当事人主张,“其在二审开庭时的发言被法官多次打断,且不被同意延长发言,而对方的发言则畅所欲言,应视为剥夺其辩论权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九项的规定。”

法院认为,“黄瑞康提出其在二审开庭时的发言被法官多次打断,且不被同意延长发言,而对方的发言则畅所欲言,不属于上述规定中剥夺其辩论权利的情形。”

(7)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9)鄂民申3315号案件

当事人主张,“原审法院开庭时法官不当限制当事人辩论,频繁打断当事人发言,限定当事人发言时间,限制向对方当事人发问,致使当事人的观点未充分表达。”

法院认为,“关于李冬霞提出原审法院违法剥夺其辩论权的问题。……李冬霞并未举证证明原审存在上述法律规定之情形,故其主张的此项再审事由不成立。”

欢迎共同商谈您的问题!

作者简介

杨巍,北京律师、注册会计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与管理学双学士。曾任职于北京某大型国有企业法律事务部、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

主要执业领域为诉讼仲裁、投融资、房地产、矿产、证券等。擅长从客户商业目的出发,解决根本问题,诉讼仲裁只是实现目的的方式之一。

著有《国有土地使用权案件胜诉实战指南》《矿产资源案件胜诉实战指南》《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胜诉实战指南》,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参著《民法典适用指南与典型案例分析》,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

热点内容
司法部建筑 发布:2025-02-23 11:51:43 浏览:178
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 发布:2025-02-23 11:40:03 浏览:751
我将有权追究你们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23 11:38:44 浏览:487
道德的小故事和启示 发布:2025-02-23 10:26:59 浏览:50
劳动法妇女节育环 发布:2025-02-23 09:49:13 浏览:802
有法律效力的货款欠据 发布:2025-02-23 09:48:35 浏览:655
有关道德素养的作文 发布:2025-02-23 09:20:52 浏览:252
司法科学鉴定中心 发布:2025-02-23 09:11:46 浏览:816
以下不属于民事责任法律特征的是 发布:2025-02-23 08:20:32 浏览:631
北大法律硕士拟录取名单 发布:2025-02-23 07:55:41 浏览: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