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发布时间: 2025-02-16 13:33:49

㈠ 我国行政诉讼法哪三类案件可以适用调解

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回解。
行政诉讼法第六十条人民法院答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什么时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于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修正。

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2)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扩展阅读: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具体内容

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详细规定了行政诉讼的相关事宜。

首先,解释明确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公民和法人对侵犯其权益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但排除刑事授权行为、调解仲裁等非诉讼途径。土地使用权人对于农村集体土地处分行为的争议,可以通过诉讼解决。

在管辖方面,各级行政审判庭负责审理行政案件,而专门法院不处理。复议决定改变原行政行为的情况,视为行政行为已“被改变”。诉讼参加人包括近亲属可以代为诉讼,原告可以在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法院选择起诉,合伙企业与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的诉讼代表人确定有特定规则。

诉讼条件方面,涉及相邻权、公平竞争等权益受损时,可以提起诉讼。起诉时需要满足法定的起诉条件,如被告、诉讼请求等,并遵循一定的起诉期限和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会涉及证据的调取和审查,以及对起诉、复议、撤诉等程序的处理。同时,强调了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如回避制度、诉讼权利告知、诉讼期限的规定等。

对于再审和执行程序,解释规定了再审申请、强制执行的条件和程序,以及对行政机关执行行为的审查标准。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旧规定不再适用,与新解释冲突的规定以新解释为准。

㈣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注释本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一部旨在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它旨在维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行政诉讼程序,确保公正、公平、公开的审判,同时也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以下是对该法律主要条款的注释:

第一章 总则,阐述了立法目的、诉权、独立审判原则、法律适用、合法性审查、审理制度、当事人地位平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原则、辩论原则、以及检察监督原则。这些原则旨在确保行政诉讼的公正性、透明度和效率。

第二章 受案范围,详细规定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不受案范围,明确了哪些行政行为可以被提起诉讼,哪些则不在诉讼范围之内。

第三章 管辖,对不同级别的法院在行政诉讼中的管辖权进行了划分,确保案件在合适的法院审理,提高诉讼效率。

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详细列出了原告、被告、共同诉讼、第三人、法定代理、委托代理等参加诉讼的各方权利和义务,确保各方在诉讼中地位平等。

第五章 证据,规定了证据的种类、举证责任、被告取证限制、法院对证据的收集、鉴定、以及证据保全,确保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和证据的真实可信。

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规定了行政复议与诉讼的关系、复议期间和直接起诉期间、诉讼期间的延长、起诉条件和审查程序,确保行政争议的及时解决。

第七章 审理和判决,详细规定了审判准备、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条件、公开审判原则、审判组织、回避、视为撤诉及缺席判决、妨碍行政诉讼的强制措施、不适用调解、申请撤诉、审案依据、规章的适用、判决、被告重作具体行政行为的限制、有关人员违法的处理、一审审理期限、上诉、书面审理、二审审理期限、上诉案件的裁判、当事人的申诉权、法院监督、以及检察监督。

第八章 执行,规定了生效判决的执行、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确保判决得到及时执行。

第九章 侵权赔偿责任,明确了行政侵权赔偿请求权及程序、赔偿主体、对有关人员的追偿、赔偿费用,保障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章 涉外行政诉讼,规定了涉外行政诉讼的原则、同等与对等原则、冲突规范的解决、涉外代理,确保涉外行政争议的公正解决。

第十一章 附则,规定了诉讼费用、生效日期,对法律实施进行了规定。

附录包括了多个解释和规定文件,这些文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补充,确保法律实施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这些文件涵盖了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等,为行政诉讼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操作指南。

㈤ 新的行政诉讼法里七十条撤销判决和重新作出判决里的第五款“滥用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70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适用本法。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解释:本条是对适用涉外行政诉讼的规定。本条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我国领域内进行行政诉讼作了明确规定,即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审判权是国家主权的有机组成部分。人民法院对涉外行政案件,行使审判权,是根据主权独立的原则,审理涉外案件的。依照本条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关于原告的资格,管辖,审理程序等均适用本法规定。

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一、 行政诉讼法 的概念行政诉讼法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和行政 诉讼 参加人(原告、被告、 代理 人等)进行诉讼活动必须遵守的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它规定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规范和行政诉讼参加人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的各种法律规范,是现代国家据以建立行政诉讼制度的法律依据。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从而根据 宪法 的规定制定的一部程序性法律。二、行政诉讼法全文司法解释的内容为正确适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实际,现就有关条款的适用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人民法院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应当 立案 ,依法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对当事人依法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一律接收 起诉状 。能够判断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当场登记立案;当场不能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接收起诉状后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七日内仍不能作出判断的,应当先予立案。起诉状内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应当一次性全面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补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内补正并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当事人拒绝补正或者经补正仍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不予立案,并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当事人对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第二条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三项规定的“有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一)请求判决撤销或者变更行政行为;(二)请求判决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三)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四)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无效;(五)请求判决行政机关予以赔偿或者补偿;(六)请求解决行政协议争议;(七)请求一并审查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八)请求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九)其他诉讼请求。当事人未能正确表达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释明。第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经立案的,应当 裁定驳回起诉 :(一)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二)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且无正当理由的;(三)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四)未按照法律规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五)未按照法律、 法规 规定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六)重复起诉的;(七)撤回起诉后无正当理由再行起诉的;(八)行政行为对其合法权益明显不产生实际影响的;(九)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所羁束的;(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诉条件的。人民法院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认为不需要 开庭审理 的,可以迳行裁定驳回起诉。第四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对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提起诉讼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第五条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和副职负责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可以另行委托一至二名诉讼代理人。第六条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包括复议机关驳回复议申请或者复议请求的情形,但以复议申请不符合受理条件为由驳回的除外。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是指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处理结果。第七条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原告只起诉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复议机关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追加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另一机关列为共同被告。第八条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的,以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确定案件的 级别管辖 。第九条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审查原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同时,一并审查复议程序的合法性。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对原行政行为合法性共同承担 举证责任 ,可以由其中一个机关实施举证行为。复议机关对复议程序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第十条人民法院对原行政行为作出判决的同时,应当对复议决定一并作出相应判决。 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原行政行为和复议决定的,可以判决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重新作出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判决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的,应当同时判决撤销复议决定。

热点内容
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 发布:2025-02-23 11:40:03 浏览:751
我将有权追究你们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23 11:38:44 浏览:487
道德的小故事和启示 发布:2025-02-23 10:26:59 浏览:50
劳动法妇女节育环 发布:2025-02-23 09:49:13 浏览:802
有法律效力的货款欠据 发布:2025-02-23 09:48:35 浏览:655
有关道德素养的作文 发布:2025-02-23 09:20:52 浏览:252
司法科学鉴定中心 发布:2025-02-23 09:11:46 浏览:816
以下不属于民事责任法律特征的是 发布:2025-02-23 08:20:32 浏览:631
北大法律硕士拟录取名单 发布:2025-02-23 07:55:41 浏览:90
电商法卖家 发布:2025-02-23 07:55:05 浏览: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