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行政诉讼法音频
㈠ 涓鍗庝汉姘戝叡鍜屽浗琛屾斂璇夎兼硶(2017淇姝)
銆婁腑鍗庝汉姘戝叡鍜屽浗琛屾斂璇夎兼硶銆嬪湪2017骞寸粡杩囦慨姝e悗锛屽硅屾斂璇夎肩殑鍙楁堣寖鍥淬佺¤緰鍒跺害銆佸″垽鍒跺害绛夋柟闈㈣繘琛屼簡瀹屽杽鍜屼紭鍖栵紝杩涗竴姝ヤ繚闅滀簡鍏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缁勭粐鐨勫悎娉曟潈鐩婏紝淇冭繘浜嗚屾斂鏈哄叧渚濇硶琛屾斂銆
鍦ㄥ彈妗堣寖鍥存柟闈锛屼慨姝e悗鐨勮屾斂璇夎兼硶鎵╁ぇ浜嗚屾斂璇夎肩殑鍙楁堣寖鍥达紝灏嗘洿澶氭秹鍙婂叕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缁勭粐鍚堟硶鏉冪泭鐨勮屾斂琛屼负绾冲叆鍒颁簡琛屾斂璇夎肩殑鑼冪暣鍐呫傝繖鎰忓懗鐫锛屽綋鍏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缁勭粐鐨勫悎娉曟潈鐩婂彈鍒拌屾斂琛屼负渚靛虫椂锛屼粬浠鍙浠ラ氳繃琛屾斂璇夎兼潵缁存姢鑷宸辩殑鏉冪泭銆
鍦ㄧ¤緰鍒跺害鏂归潰锛屼慨姝e悗鐨勮屾斂璇夎兼硶瀵圭¤緰鍒跺害杩涜屼簡浼樺寲锛屾槑纭浜嗗悇绾т汉姘戞硶闄㈢殑绠¤緰鑼冨洿锛岄伩鍏嶄簡绠¤緰鏉冪殑鍐茬獊鍜屾贩涔便傚悓鏃讹紝杩樿勫畾浜嗚法琛屾斂鍖哄煙绠¤緰鐨勫埗搴︼紝浣垮緱琛屾斂璇夎兼洿鍔犱究鎹峰拰楂樻晥銆
鍦ㄥ″垽鍒跺害鏂归潰锛屼慨姝e悗鐨勮屾斂璇夎兼硶鍔犲己浜嗗硅屾斂鏈哄叧琛屼负鐨勫悎娉曟у℃煡锛岃佹眰浜烘皯娉曢櫌鍦ㄥ$悊琛屾斂璇夎兼堜欢鏃讹紝蹇呴』瀵硅屾斂琛屼负鐨勫悎娉曟ц繘琛屼弗鏍肩殑瀹℃煡锛岀‘淇濊屾斂琛屼负鐨勫悎娉曟с傚悓鏃讹紝杩樿勫畾浜嗚屾斂璇夎兼堜欢鐨勮皟瑙e埗搴︼紝榧撳姳褰撲簨浜哄湪娉曞涵涓婅繘琛岃皟瑙o紝浠ヨ揪鎴愬拰瑙e崗璁锛屽噺灏戣瘔璁兼垚鏈锛屾彁楂樿瘔璁兼晥鐜囥
鎬荤殑鏉ヨ达紝2017骞翠慨姝e悗鐨勩婁腑鍗庝汉姘戝叡鍜屽浗琛屾斂璇夎兼硶銆嬪湪淇濋殰鍏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缁勭粐鐨勫悎娉曟潈鐩娿佷績杩涜屾斂鏈哄叧渚濇硶琛屾斂绛夋柟闈㈠彂鎸ヤ簡閲嶈佷綔鐢ㄣ傚畠浣垮緱琛屾斂璇夎兼洿鍔犱究鎹枫侀珮鏁堝拰鍏姝o紝涓哄叕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缁勭粐鎻愪緵浜嗘洿鍔犳湁鏁堢殑娉曞緥淇濋殰銆
㈡ 最新行政诉讼法
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条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第四条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八条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第九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第十条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第十一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一条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第四条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八条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九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第十条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
第十一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五版)》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七版)》(姜明安 主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J21C3DSzcmGTEMfutfacLQ 密码:6t7h
书名: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七版)
作者:姜明安 主编
豆瓣评分:7.2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3-13
页数:716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为高校法学专业16门核心课程编写的专门教材之一。该书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我国行政法治实践和行政法学说为基本研究素材,同时吸收、借鉴了国外行政法学研究的大量成果。教材在继承、批判和 扬弃国外行政法学的控权论、管理论、行政权力本位论、相对人权利本位论等各种学术流派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和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学理论体系框架。 本书第六版问世以来,陆续发生了几件对本书内容有重要影响的大事,“迫使”我们不得不对本书进行全面修订,推出本书的最新版——第七版。否则,本书的内容将会落后于时代,与现实脱节,给以本书为教材的广大高校师生带来困难、困惑。近年来发生的对本学科有重要影响的大事主要有四:一是中共十九大召开,推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对国家监察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三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新的《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对2014年和2017年修正的《行政诉讼法》的适用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释,条文达163条之多;四是国务院对《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重新发布。有鉴于此,我们于今年4月启动了对本书第六版的大修,使该书的内容与时俱进,以反映和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论,反映和阐释近年来行政法的新法律、新法规、新司法解释,反映和阐释这些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所确立的新规范及所构建的新制度。
作者简介:
姜明安 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员、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文化部文化法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非常任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
㈣ 行政诉讼法2017修订的内容有哪些
1. 扩大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将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了受案范围。这意味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部分抽象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这一修订内容的意义在于,进一步保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诉讼权利,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
举个例子,某个地方政府发布了一项针对某一行业的政策,这个政策可能损害了该行业内一些企业的利益。在过去,这种抽象行政行为是不能被提起诉讼的。但是,根据行政诉讼法的修订,这些企业可以对这项政策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 完善了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明确了举证责任和证据审查标准。这有助于保障行政诉讼的公正性和效率性。
这一修订内容的意义在于,使得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更加完善和明确,保障了行政诉讼的公正性和效率性。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因为证据问题而引起的纷争和不必要的诉讼成本。
举个例子,在一起行政诉讼案件中,原告和被告就一份文件的真实性发生了争议。根据修订后的证据规则,法院可以更加明确地确定举证责任和证据审查标准,从而更加公正高效地解决争议。
总的来说,行政诉讼法的2017修订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完善了行政诉讼制度,进一步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㈤ 行政诉讼法2017修订的内容有哪些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做了修改。
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具体修正内容如下:
第二十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拓展资料:
行政诉讼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资产阶级国家以后的产物。现代国家的行政法,同刑法、民法不同,大多数国家的许多行政法律文件中,都既规定了实体法规范,又同时规定了相应的程序法规范。而在刑法领域和民法领域中,实体法同程序法已基本分开,形成了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民法、民事诉讼法等相对独立的法律部门。
中国行政诉讼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法典中比较集中地规定的一些行政诉讼法律规范,和分散规定在其他许多法律、法规中的行政诉讼法律规范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部重要的基本法律。
参考资料: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㈥ 中国三大基本程序法
法律分析:三大基本程序法是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已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目前版本为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民事诉讼如同刑事诉讼、行政诉讼一样,都是透过国家所设立的法院来进行的诉讼程序,仅是依其所针对事务的不同,而将其划归为此三大类。
刑事诉讼重在国家刑罚权的实现,借由刑事诉讼对于犯罪行为进行追诉并加以处罚;行政诉讼则重在救济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公权力时所产生的错误。而所谓的“民事诉讼”乃指民事法院依当事人之请求,就民事纷争事件利用国家公权力强制解决之程序。
而须注意的是,民事诉讼法中规范的对象主要是针对民事诉讼的开始(起诉)、进行(审理)、终结(判决)之部分,另外就保全程序的部分亦是在民事诉讼法中加以规定,而就诉讼终结后的执行问题则是属于强制执行法的问题。
二、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79年7月1日通过,1979年7月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令第五号公布,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26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 。
三、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而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89年4月4日通过,自1990年10月1日实施。现行版本为2017年6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条 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一条 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㈦ 行政诉讼法的目的
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而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89年4月4日通过,自1990年10月1日实施。现行版本为2017年6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1、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3、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4、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5、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6、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7、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8、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
9、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10、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
11、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
12、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