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公平就业乙肝
㈠ 劳动法对乙肝的规定
在《劳动法》中没有相关乙肝的对照条款。但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劳动者不因为疾病而受到就业歧视。同时用人单位已经招用乙肝患者的,不得以此为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否则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二条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二十六条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二条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㈡ 员工乙肝可以辞退吗
法律分析:单位没有权开除,但是如果查出员工患乙肝,必须要把该名员工调离生产第一线,如果单位辞退该员工,必须要按照劳动法规定进行补偿。
法律依据:《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第二条 促进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实现公平就业,主要包括保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就业权利等。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卫生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乙肝扩散的工作外,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携带乙激碧肝表面抗原为理由拒绝招用或者辞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因运带此,用人单位以患乙肝为明悄举由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是违反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㈢ 国家关于乙肝工作的规定
法律分析:国家对保障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含入幼儿园、托儿所,下同)、就业权利问题高度重视,就业促进法、教育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原携带者。
法律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 二、进一步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就业权利,保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隐私权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教育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切实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公平入学、就业权利。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不得以学生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理由拒绝招收或要求退学。除报经卫生部核准的特殊职业外,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理由拒绝招(聘)用。用人单位不得以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理由辞退或解聘劳动者。为医学目的而开展的“乙肝五项”检查,检查机构应严格保护受检者的隐私;为健康体检目的而开展的“乙肝五项”检查,检查机构应充分尊重受检者的选择权并保护其隐私,体检组织者不得强制要求受检者接受“乙肝五项”检查。
㈣ 乙肝携带者在就业时会受歧视吗
《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明确指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在就业时不应受到歧视。该《意见》旨在保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合法就业权利,促进公平就业环境,并保障其隐私权。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虽携带病毒,但其肝功能正常,肝组织无明显损伤,且在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不会对周围人群构成威胁。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垂直(分娩和围产期)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而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一般接触也不会导致传播。因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在就业时不应受到歧视。
根据《意见》,除了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卫生部规定的禁止从事易使乙肝扩散的工作外,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理由拒绝招用或辞退。在招工和用工过程中,用人单位可以将肝功能检查作为体检标准,但不得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除非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或卫生部有明确规定禁止从事的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体检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隐私权。
为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意见》要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卫生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消除就业歧视现象,树立公平就业观念,营造公平就业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些措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在就业时将不再受到歧视,公平就业将成为社会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