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不适于行政事业单位吗

劳动法不适于行政事业单位吗

发布时间: 2025-02-22 04:05:42

❶ 事业单位编制人员适用劳动法

事业单位编制人员适用劳动合同法。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❷ 事业单位受劳动法保护吗

事业单位不受劳动法保护,因为我国当前采取的是公务员和非公务员分别立法的模式,公务员劳动关系,由公务员法和其他法律加以规范。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工作人员(如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机关工作人员)也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几类不适用的人有:
(一)公务员、执行公务员制度的劳动者;
(二)现役军人;
(三)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
(四)家庭保姆。
考事业单位的要求和条件
报考事业单位,需要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有良好的品行道德,身体条件适应岗位要求,另外还有学历、专业、技能条件方面的要求,各个地方报考条件不同,考生应阅览本地的相关政策。
具有以下资格条件的人可以报考事业单位:
1、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品行端正,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认真履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义务。
3、年龄在35岁以下,博士研究生报考年龄为40岁以下,特殊岗位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4、身体和心理健康,能够适应岗位要求。
5、申请免笔试岗位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应为普通高等院校毕业。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相关条件。
事业单位是由国家行政机关举办,没有生产收入,单位所需要的经费全部由公共财政支出,不实行经济成本核算,通常可以提供安全教育、科技、卫生、文化发展方面的活动,属于非物质生活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主义公共组织,事业单位接受中国政府领导,表现形式是机构、组织的法人实体。
事业单位考试通常用百分制来计算考生的成绩。笔试会设定最低分数线,由省事业单位进行公开企业招聘,主管部门根据应聘的人数和考试情况来确定。面试由招聘单位或主管部门按照备案面试方式来进行组织,面试方案的备案一般在面试前一周左右完成。考生达到笔试评分线后,根据招聘计划和职位由高分到低分,以确定面试考生的比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❸ 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不适用于劳动法

国家机关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纳入公务员编制或者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适用《公务员法》。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聘用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而有编制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条的规定,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适用劳动法。

我国当前采取的是公务员和非公务员分别立法的模式,公务员劳动关系,由《公务员法》和其他法律加以规范。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工作人员(如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机关工作人员)也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拓展资料:

公务员,全称为国家公务员,是各国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的公职人员。在中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法规定:“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按照上述规定,是否属于公务员,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1. 依法履行公职

  2. 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3. 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❹ 《劳动法》适用于事业单位吗

事业单位中的正式在编人员不适用《劳动法》,编外工作人员适用《劳动法》。

所以,事业单位只是劳务派遣工的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公司才是用人单位。

劳务派遣工和劳务派遣公司树立劳动合同关系、构成劳动关系,契合《劳动法》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则,二者之间适用《劳动法》。

能够看到,合同工和劳务派遣工是不一样的,一个是适用、一个是按照执行,一个的主体是事业单位,一个的主体是劳务派遣公司。

❺ 事业单位适用劳动法吗

事业单位一般不适用劳动法,你与单位签订的也不是劳动合同,而是聘用合同。若以我单位为例,还会另外签订岗位协议书,以此约束职工。虽然聘用合同中对解除合同有规定,但主要看单位是否放人,而且你的档案关系在单位,很被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用人单位建立的是人事关系,不是劳动关系,故不受劳动法律法规调整。调整人事关系的法规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当前采取的是公务员和非公务员分别立法的模式,公务员劳动关系,由《公务员法》和其他法律加以规范。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工作人员(如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机关工作人员)也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

法律依据: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第六条 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岗位。岗位应当具有明确的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❻ 事业单位不受劳动法保护

此种观点并不准确无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其单位所签署的各类劳动合同时效、更改以及解除协议应遵循该法律执行。
然而,针对具编制的工作人员,此类人事事务的处理并不适用于《劳动法》,取而代之的则是遵循《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专项规章制度。
非编制职工如已签署劳动合同,他们同单位之间构成的便是典型的劳资关系,依法应得到《劳动法》的全面防护。
换言之,不能简单粗犷地将事业单位置于《劳动法》保护之外,须对个人身份及详细用工模式进行具体区分。

❼ 劳动法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吗

法律分析:劳动法不适用于事业单位,但可以参照执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热点内容
清华法学系 发布:2025-02-22 20:13:44 浏览:185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最新 发布:2025-02-22 19:39:47 浏览:210
学做人道德 发布:2025-02-22 18:53:43 浏览:57
黄飞律师 发布:2025-02-22 18:30:53 浏览:472
2015年新驾驶证未年审法规 发布:2025-02-22 18:23:33 浏览:554
立法法税率 发布:2025-02-22 18:12:54 浏览:359
价格政策法规 发布:2025-02-22 17:47:05 浏览:965
免费劳动法全文下载txt下载 发布:2025-02-22 17:07:10 浏览:147
地方卫生规章 发布:2025-02-22 17:07:05 浏览:477
金忠律师 发布:2025-02-22 17:03:39 浏览: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