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最基本原则
1.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内容
法律分析: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下列内容:
1、合法行政原则。合法行政原则包括行政机关对现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权活动两个方面;
2、合理行政原则。主要含义是行政行为应当具有理性基础,禁止行政主体的武断专横和随意。最低限度的理性,是行政行为应当具有一个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合理与适当,并且能够符合科学公理和社会公德;
3、程序正当原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子原则:
(1)行政公开原则;
(2)公众参与原则;
(3)回避原则;
4、高效便民原则。分为两个方面:
(1)行政效率原则;
(2)便利当事人原则;
5、诚实守信原则。有三个子原则:
(1)行政信息真实原则;
(2)信赖保护原则;
(3)行政允诺应予兑现,行政机关应作其诺言的“奴隶”;
6、权责统一原则。分为两个子原则:
(1)行政效能原则;
(2)责任行政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2. 六大行政法基本原则
法律分析: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六个,分别是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程序正当原则、诚实守信原则、高效便民原则和权责统一原则。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反应行政法本质和具体制度规则内在联系的共同性规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 第一条 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 行政法的六个基本原则
法律分析:一、合法行政原则;二、合理行政原则;三、程序正当原则;四、高效便民原则;五、诚实守信原则;六、权责统一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六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4.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内容
法律分析: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1. 合法行政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为时必须遵守现行的法律,并且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2. 合理行政原则:该原则主要要求行政行为应当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禁止行政主体任意武断或专横。行政行为应达到一个正常理智的人所认为的合理与适当水平,并且应符合科学公理和社会公德。
3. 程序正当原则:这一原则包含以下三个子原则:
- 行政公开原则:要求行政活动过程应当公开透明,以便公众监督。
- 公众参与原则:指行政机关在作出重要行政决策时,应当给予公众参与的机会。
- 回避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处理与其有利益冲突的事务时,应当回避,以保证行政处理的公正性。
4. 高效便民原则:该原则分为两个方面:
- 行政效率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应当高效率,以保证行政管理的顺畅进行。
- 便利当事人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应当考虑到当事人的便利,尽量减少当事人的负担。
5. 诚实守信原则:这一原则包含以下三个子原则:
- 行政信息真实原则:要求行政机关提供的行政信息必须真实可靠。
- 信赖保护原则:要求行政机关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其行为的合理信赖,不得擅自撤销或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
- 行政允诺应予兑现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对其承诺必须履行,不得违背承诺。
6. 权责统一原则:该原则分为两个子原则:
- 行政效能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应当保证行政效能,以达到行政管理的目的。
- 责任行政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条 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5.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一)合法行政原则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其他原则都是这一原则的延伸。实行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活动区别于民事活动的主要标志。
合法行政原则,在结构上包括两个方面:
1.行政机关必须遵守法律,即“依法行政”。行政机关违反法律作出的规定和决定,不能取得法律效力。行政机关不积极执行和实施法律规定的义务,就将构成不作为违法。
2.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授权活动,即“无法律无行政”。没有法律根据,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义务的决定。否则,就将构成行政违法。
(二)合理行政原则
合理行政原则是指行政行为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其核心含义,是行政裁量决定应当具有理性基础,禁止行政决定的武断专横和随意。它要求行政行为符合法律的目的,具有合理的动机,考虑相关因素,符合正当程序和最一般的法律正义要求。
行政合理性涉及到行政裁量权。行政裁量权包括三个方面:种类裁量权、幅度裁量权、程度裁量权。
合法行政原则与合理行政原则之间的关系:合法行政原则与合理行政原则都是行政行为应当同时遵循的原则。从广义上讲,合理行政原则也属于合法行政原则。我们只是在合法行政原则的基础上探讨合理行政原则,也就是说,行政行为应当首先要合法,然后再合理。所以,行政机关的行为包括三种状况:(1)合法、合理。(2)合法、不合理。(3)不合法、不合理。不存在“合理、不合法”的状况。
例1:某市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日益混乱的交通秩序,决定出台一项新举措,由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通告,凡自行摄录下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的照片、录像资料,送经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被采用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一律奖励人民币200元—300元。此举使许多市民踊跃参与,积极举报违章车辆,当地的交通秩序一时间明显好转,市民满意。新闻报道后,省内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来取经、学习。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违章驾车者去往不愿被别人知道的地方,电视台将车辆及背景播出后,引起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当事人此后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车人以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把电视台、交管部门告上法庭的;有违章司机被单位开除,认为是交管部门超范围行使权力引起的;有抢拍者被违章车辆故意撞伤后,向交管部门索赔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驾车人索要高额“保密费”的,等等。报刊将上述新闻披露后,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举措引起了社会不同看法和较大争议。
问题:请谈谈你对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注意: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
讲解:本题考点是合法行政与合理行政的关系。本案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某市”为广州市。广州市出台的治理交通秩序的新举措,是一个抽象行政行为,内容是悬赏举报。据此,广州市交通管理部门对举报交通违章者进行奖励,对交通违章者进行处罚和曝光。这就涉及到广州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问题。
但是,本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缺少合法性判断的条件。交通新举措是否合乎上位法的规定,题目中并没有予以说明。所以,考生可以自己作出判断。合理性问题同样需要考生的衡量,因为题目中列举了交通新举措的利与弊。如果认为利大于弊,则是合理的,反之则是不合理。所以答案有三种可能性:(1)合法、合理;(2)合法、不合理;(3)不合法、不合理,这些都属于正确答案。但是,不存在合理但不合法的情形,因为只有对合法行为,我们才讨论其合理性问题。
(三)程序正当原则
1.行政公开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公开,以实现公民的知情权。
2.公众参与原则。行政机关作出重要规定和决定,尤其是作出对公民不利的决定,应当听取公民的意见。
3.回避原则。行政机关履行职责,与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四)高效便民原则
1.行政效率原则。行政机关应当积极履行法定职责,禁止不作为或不完全作为。遵守法定时限,禁止不合理延迟。
2.便利当事人原则。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增加当事人的程序负担,是行政侵权行为。
(五)诚实守信原则
1.行政信息真实原则。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
2.保护公民信赖利益原则。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要对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六)权责一致原则
1.行政效能原则。行政机关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保证政令有效。
2.行政责任原则。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据报道,在城市建设中,有的政府部门发出有关土地使用的许可证照后,因法律、法规、规章的修改、废止,或城市规划修改等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了公共利益而撤回已生效的许可。也曾有个别地方的政府部门在颁发土地使用证照过程中确有审查不严的问题,为弥补过错过失而以公共利益需要为由收回已生效的许可;或为了以更高价位将土地出让给他人,而以公共利益需要为由收回已生效的许可。
6.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哪几种
法律分析:
1. 依法行政原则:行政行为必须依照法律进行,确保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行为在内容上必须合理,即行政处罚的力度应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3. 程序正当原则:行政行为的实施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4. 诚信原则: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应保持诚信,不得滥用职权或欺骗相对人。
5. 高效便民原则:行政行为应当高效执行,方便人民群众,提高行政效率。
6. 权责统一原则: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条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7.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含义有哪些
法律分析: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含义如下:
1、合法行政原则。合法行政原则主要有三层意思: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要严格依法进行;合法行政中的“法”法律渊源表现为法律、法规和规章;行政机关必须遵守“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
2、合理行政原则。“合理行政”的主要含义是行政决定应当具有理性,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尤其适用于裁量性行政活动;
3、程序正当原则。程序的正义就是对程序施加了道德标准和要求,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的程序才能叫做符合程序正义的程序;
4、高效便民原则。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机关能够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职权,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众;
5、诚实守信原则。确立了行政机关的诚信原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赖利益保护原则;
6、权责统一原则。权责统一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享有法定职权时,同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8. 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法律分析: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程序正当原则、高效便民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和权责统一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彻于行政法之中,指导行政法的制定和实现的基本准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