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新行政法概念

新行政法概念

发布时间: 2025-03-08 16:04:01

A. 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的名词解释是:行政法指的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

包括两层含义:第一,行政法是国家一类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第二,这一系列法律规范和原则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而不是别的社会关系。

一般行政法:指具有以下内容的法律法规:规定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国家机关及其负责人的地位、职权和职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考核、奖惩;有关行政体制改革和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等等。

特别行政法:指规范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如教育、民政、卫生、统计、邮政、财政、海关、人事、土地、交通等方面的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

B. 简述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概念: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
2、合理行政原则
3、行政应急原则
4、高效便民原则
5、行政公开原则
6、权责统一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的精髓,贯穿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和行政法制监
督之中,是指导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废除并指导行政法实施前基本准则。
对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国内外行政法学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概括和归纳。根据我国的行政法发展状况,我们认为应当特别强调以下两项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即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权。该原则具体又可分为4项子原则:
(1)法律优先原则。指法律位阶高于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一切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皆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2)法律保留原则。指立法法第8条所规定的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又分为绝对保留和相对保留。前者如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必须由法律规定,不得授权行政机关做出规定:后者如立法法第8条规定的其他事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授权国务院先制定行政法规。
(3)职权法定原则。指行政机关的任何职权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规定,否则不得行使。
(4)责任政府原则。指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违法行政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既包括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被撤销、变更的责任和行政赔偿责任等,也包括国家公务员因违法失职而应承担的行政处分责任和引咎辞职责任等。
2.合理行政原则
合理行政原则,即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行为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合理行政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与扩大。自由裁量权指行政机关的自行决定权,即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方式、范围、种类、幅度等的选择权。尽管从机关性质上来说,行政机关应当是执行法律的机关,其行为皆应依法实施:但由于行政事务的复杂性,立法机关不可能通过严密的法律规范完全约束行政行为,故不得不在事实上和法律上承认行政机关的一定程度的行为选择权,即自由裁量权。诚然,为了执行公务的需要,行政裁量权必须存在:但与此同时,由于行政裁量权较少受到法律的约束,因而常常产生滥用的事实或出现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后果。无论行政裁量权的滥用或行政裁量显失公正,都是对行政法治的破坏。因此,我们既应当承认自由裁量权的作用,又应当加强对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C. 行政法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一般行政法指的是什么? 行政法是规定国家行政主体的组织、职权、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以及对行使行政职权的法制监督,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系统。
行政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大部分:
(一)行政组织法;
(二)行政行为法;
(三)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法。
行政法的这三个部分分别调整着不同的行政关系:
行政组织法主要调整内部行政关系;
行政行为法,主要调整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法主要调整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补充定义: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问题二:行政法大白话讲到底是什么意思?谢谢! 就是关于 *** 机关工作规则的法律。行政诉讼法就是规定和 *** 机关打官司的法律。

问题三:行政法的含义? 行政法,源于法文droit administratif,英文为administrative law。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法律文化的差异,观察问题角度的差别,人们对行政法的理解与界定也便存有分歧。
最简单的定义方法是把行政法描述为有关行政的法。统而论之,这并无不当,但只有进行进一步的阐释,人们才能明了行政法的内容体系、本质特征与重心所在,才能对这种定义的准确性、完整性、正确性作出判断。
有的学者从管理的角度界定行政法,人们称之为管理论。这种理论在早期特别是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前苏联的行政法学中占据统治地位。最集中、最直接地表述这一理论的一个定义是:“行政法作为一种概念范畴就是管理法,更确切一点说,就是国家管理法。” 1 管理论者从“分析实证主义”出发,信奉“法律是无限 *** 者的命令”,认为行政法是“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的工具。”认为行政机关是权力主体,相对方是义务主体,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权力义务关系,权力义务不对等是行政法的基本特征,命令――服从是行政行为的基本模式。强调法制的中心是以法行政,即用法律管理国家事务,要求行政相对方服从法律的命令,否则要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他们将行政法律责任的范围限于行政相对方的责任,不强调行政主体的法律责任,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机关是主管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判机构。行政救济,早期被认为是行政长官对受害的相对方的一种恩赐,此后方逐步被承认为相对方的一种权利补救措施。他们一般都是以行政组织、行政职能和作用为核心来构筑行政法学理论体系。在他们的早期著作中,不讲司法审查和司法补救。管理论的产生有其历史、社会的必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种理论有较大的片面性,未能全面而深刻地把握行政法的实质,它以管理者为本位,以管理为使命,视法为管理工具,无视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忽略了对管理者的监督,过于强调行政效率和行政特权,加深了行政领域“官本位”的特征,同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民主与法治原则不相适应。

问题四:行政是什么意思? 行政就是在公司打杂的。比如:对公司人员文件资料,人事档案进行合理归类,有序整理,比如公司内部人员的联系方式,住址等内容的记录。比如协助公司打印或复印相关文件资料,比如接听或需要转接给领导的来客电话的工作,还有就是接待外来人员........还有很多呢。很杂。

问题五:行政法和行政法规有什么区别 行政法是有关行政活动、行政机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行政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等等。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一部分。

问题六:什么是行政法?什么是行政法学?二者有什么区别? 行政法是有关调解行政法律关系和监督行政法律关弧的所有法律法规的总称。 我国现在还没有统一的一部《行政法》法典。
行政法学是以研究行政权为核心、以维护行政相对人为目的,以行政法的渊源、原则、种类、作用等为内容的学科体系
简单的说 行政法是法律 行政法学是学问

问题七:行政解释是什么(法律上 行政解释是什么(法律上
所谓行政解释,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对有关法律法规如何具体应用贯彻的问题所作的说明。行政解释学是法律解释学的一盯分。
详细解释
从解释主体来说,行政解释主要可以分为: 1.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办等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方面的法律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进行解释。 行政解释
2.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 *** 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 *** 主管部门,对同级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如何应用的问题所进行的解释。 中国现行法定法律解释体制的特点有:立法部门主导,集中垄断,分工配合。 行政解释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对于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的具体应用问题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规进行的解释。 指国务院及其所属各部门对法律所作的解释。一是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体应用所作的解释;二是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在行使职权时对于自己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所进行的解释。
编辑本段权力渊源描述
中国的法律解释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力,是由宪法和法律法规赋予的,宪法、法律、法规是法律解释的权力渊源,也是行政解释的权力渊源。 宪法渊源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央人民 *** 组织法第7条规定,中央人民 *** 委员会有权制定并解释国家的法律。1954年宪法第31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法律,1975年宪法保留了此项权力,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进一步增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解释宪法”的权力。 组织法渊源 1949年9月的中央人民 *** 组织法第7条规定,中央人民 *** 委员会有权制定并解释国家的法 行政解释
律。1979年通过、1983年修订的法院组织法第33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于在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进行解释。”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议渊源 1955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解释法律问题的决议》规定:凡关于法律、法令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或用法令加以规定;凡关于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法院审判委员会进行解释。 1981年五届全国人大第19次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包括以下四项原则性规定。 1.凡关于法律、法令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或用法令加以规定; 2.凡属于法院审判工作和检察院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分别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解释,两院解释如有原则分歧,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或决定; 3.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法令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进行解释; 4.凡属于地方性法规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出补充规定的,由制定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进行解释或作出规定,凡属于地方性法规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 主管部门进行解释。 法律渊源 2000年3月15日通过的《立法法》第42条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一)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二)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 第43―46条规定了法律解释的程序问题。 第4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行政法规渊源 1999年5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作出的《关于行政法规解释权限......>>

问题八:请问行政法中的行政与行政管理学中的行政的意思有何不同 前者指国家行政和公共行政,后者指的是一定的社会组织,在其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组织、控制、协调、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问题九:行政工作是啥意思 只要是做管理的~~都属于行政工作...

问题十:行政是什么意思? 20分 这个有很多含义啊,一般来说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对于国家各种事务的管理职能。当然也可以指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
当然还有更专业的回答了呵呵

D. 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进一步说,行政法是调整行政组织、职权,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以及对行使行政职权的监督等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这是因为行政法涉及的社会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纷繁丰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难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统一法典。行政法散见于层次不同、名目繁多、种类不一、数量可观的各类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之中。凡是涉及行政权力的规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规范。重要的综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国和国外主要有:行政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开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条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E. 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

什么是行政法,其特征是什么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进一步说,行政法是调整行政主体根据法律规定,在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各种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的特征主要包括:
调整对象的特殊性: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关系,包括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这些关系既包括纵向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也包括横向的协调与合作关系。
法律规范的多样性:行政法规范不仅包括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还包括其他具有约束力的制度、措施和政策,如红头文件、内部制度等。
行政法规范的交叉性:行政法规范往往与其他法律规范相互交叉,涉及到民法、刑法经济法等多个领域。
行政法规范的变动性:由于社会环境和政策的变化,行政法规范也会随之变化,具有较大的变动性。
行政法的涉外性:随着国际交流和跨国合作的增加,行政法也涉及到越来越多的涉外问题。
综上所述: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特征主要包括调整对象的特殊性、法律规范的多样性、行政法规范的交叉性、变动性和涉外性。这些特征使得行政法成为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法律领域,对于理解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一条规定:“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F. 《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行政法概念: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来说,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x0dx0ax0dx0a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x0dx0a行政法的实体性原则:x0dx0a1.依法行政原则.x0dx0a2.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x0dx0a3.越权无效原则.x0dx0a4.信赖保护原则.x0dx0a5.比例原则.x0dx0a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则:x0dx0a1.正当法律程序原则.x0dx0a2.行政公开原则.x0dx0a3.行政公正原则.x0dx0a4.行政公平原则.x0dx0a

G. 2020法考备考考点: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 #司法考试# 导语】梦想在前方,努力在路上。对于考生来说,拿到证书就是我们向往的远方。以下是“2020法考备考考点:行政法的基本概念”,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 !

第一节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一、行政

(一)概念

【名言】马克思:行政就是一个组织的管理活动。

【图示】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逗敏宏行政的含义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不仅包括国家行政,也包括非国家行政;不仅包括公行政,也包括私行政。公共行政是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提供服务;私行政则是指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其内部事务的管理。

行政法上的行政是一种运用国家权力进行执行与管理的活动,主要是指公共行政,一般并不包括私人行政。

(二)分类

在行政法学上,可以将国家行政分为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负担行政和授益行政、秩序行政和给付行政。

1.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

形式行政是指以行政机关作为划分行政的根据,只要是行政机关从事的职能活动都可以被认为是行政活动,无论它们是制山册定规则的(行政立法)、处理具体事项的(行政执法)还是裁决争议案件的活动(行政司法)。

实质行政是指以国家机关的活动功能作为划分行政的根据,制定规则和裁决争议案件以外的执行性活动(国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活动)被认为属于行政活动,无论它们是由什么国家机构实施的活动。

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一般是指形式行政,实质行政作补充。因此我们研究的内容不仅包括行政执法活动,还包括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

2.负担行政和授益行政

负担行政是对相对人设定义务,限制或剥夺其权益的行为,如行政处罚、税收征收、行政收费。

授益行政是为相对人提供利益和赋予权利的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物质帮助。在符合信赖保护原则的情形下,对于有法律瑕疵的授益行为一般不得撤销或者撤回。

3.秩序行政和给付行政

秩序行政和给付行政是以公民自由权为中心划分的,为防止滥用自由权导致社会危害实施的秩序性管理是拿亮秩序行政,为消除和减少过度自由竞争带来的社会差别和维护社会公平提供的公共服务是给付行政。

热点内容
劳动法生病不让请假 发布:2025-04-16 17:02:18 浏览:702
经济合作社议事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39:07 浏览:563
番禺冼律师 发布:2025-04-16 16:29:30 浏览:638
药学职业道德培训 发布:2025-04-16 16:24:37 浏览:369
生物反馈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23:27 浏览:749
杭州华硕司法鉴定 发布:2025-04-16 16:13:32 浏览:919
治安联防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13:20 浏览:505
合同法第十五条第二款 发布:2025-04-16 16:11:57 浏览:406
法院一区五城 发布:2025-04-16 16:11:49 浏览:705
慈善法和社会区别 发布:2025-04-16 15:59:02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