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的全称是什么意思
① 劳动法全称
法律分析:劳动法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该法的制定与实施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劳动法规范用人单位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全面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② 《劳动法》立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案】:《劳动法》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包括总则、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及附则,共13章107条。《劳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颁布的第一部劳动法典。其适用范围除了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等以外的所有劳动者。《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一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各个劳动环节中的具体权利,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履行《劳动法》规定的义务。二是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公平救助原则的实现以按劳分配原则的贯彻为基础,只有真正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创造出更多、更丰富的物质财富,才能使公平救助原则得到充分体现。三是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劳动法》在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原则的同时,也注重对特殊劳动者的劳动保护,使他们真正与其他劳动者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四是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之后,用人单位享有法律赋予的劳动管辖权、劳动力分配自主权等。同时,国家制定劳动标准,明确规定劳动的基本条件,以制约用人单位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③ 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的相同点是什么
一、概念上的区别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劳动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部门。劳动合同法,是指关于劳动合同的法律,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劳动合同法一般是指所有关于劳动合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上的劳动合同法就是指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法》是劳动保障立法体系中的基准法,是《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根据。可以说是《劳动合同法》的母法。
二、总体区别
(一)名称上的区别
《劳动合同法》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而《劳动法》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在立法层次上,两者同为法律。在企业和劳动者中容易把劳动法称为劳动法,把劳动合同法称为新劳动法。
(二)立法历程上的区别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没有作出任何修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并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三)立法内容上的区别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立法内容包括13章107条,涵盖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内容包括8章98条,对劳动合同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其中包括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解除和终止、特别规定(如集体合同、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等)以及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内容。
总体上来说,《劳动法》是劳动保障立法体系中的基准法,是《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根据。在实际应用中,两者还是存在一些差别的。
④ 《劳动法》劳部发1995第309号2022年有效吗
有效的。
截止2022年12月30日劳动1995309,全称是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租改数是有效的。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弊首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歼缺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⑤ 劳动法全称
法律分析: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该法律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出来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⑥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有什么区别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区别有:
1、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名称不同。前者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后者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在立法层次上,同为法律,在企业和劳动者中容易把劳动法称为劳动法,把劳动合同法称为新劳动法。
2、两者的立法背景不同。劳动法是在我们国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劳动关系初步紧张状态下产生的法律;劳动合同法则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逐渐成熟时期、劳动关系非常紧张状态下产生的法律。劳动法是20世纪劳动立法的标杆,劳动合同法则是20世纪中国劳动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上层建筑的必然要求;
3、两者的立法宗旨不完全相同。劳动法第一条开宗明义,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明确把劳动者权益放在第一位;而劳动合同法则是保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调整对象区别。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劳动合同法作为法律部门的劳动合同法是调整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八条
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