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诉诉讼法发回重审
❶ 民事上诉状只要求改判,二审法院可以发回重审吗
如果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
可以发回重审。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❷ 民事案件可以发回重审几次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只能一次。(1)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的,(2)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条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❸ 民事诉讼再审中被发回重审的情形有哪些
民事诉讼中,发回重审的几种情形主要包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中的情况。二审程序中的发回重审主要涉及以下几点: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不清,证据不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正确判决,未审理或判决当事人在一审中的诉讼请求,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一审未参加诉讼,一审判决不准离婚的上诉后需判决离婚并涉及子女抚养、财产问题时。具体来说,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53条和《民诉意见》第182条、183条、185条的规定,分别在不同情况下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审判监督程序中的发回重审则包括特定的违反法定程序情况和遗漏当事人的情况。根据《民诉意见》第210条第2款和第211条的规定,如果发现原一、二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如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未回避,未经开庭审理,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未经传票传唤而缺席判决,以及其他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应裁定撤销原一、二审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如果发现原一、二审判决遗漏了应当参加的当事人,应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予以调解,调解不成,同样裁定撤销原一、二审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总结而言,发回重审的基本要点在于裁定撤销原决,案件回到未审理的状态,无论是在二审程序还是再审程序中,都需遵循这一原则。发回重审的目的是确保案件的公正处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判决的准确性。
❹ 发回重审还是原来的法官主审吗
发回重审不是原来的法官主审。
【法律分析】
发回重审制度是民事诉讼程序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发回重审是二审法院经过对一审上诉案件审理认为一审法院的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一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或者一审判决遗漏当事人、诉讼请求等四种事由;由二审法院作出撤销一审判决的裁定,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新审理的审判制度。二审程序中发回重审的情形:(1)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2)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3)对当事人在一审中已经提出的诉讼请求,原审人民法院未作审理、判决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中级人民法院对第一审适用简易程序审结或者不服裁定提起上诉的第二审民事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❺ 中院发回重审的民事案件多长时间结案
发回重审的民事案件,属一审的民事案件,按民事诉讼法规定应在6个月内结案。法律规定,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发回重审的案件审理期限也应该按照第一审的期限计算。
法律分析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在押的上诉案件,最长应当在两个半月内审结。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被羁押的上诉案件,一般情况下,应当在一个月内审结。对于一些比较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在一个半月内审结。但对以下情形在一个半月内不能审结,依照法定程序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诉、抗诉案件,在一个半月内不能审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但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诉、抗诉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办案期限,从第二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或者抗诉书的次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九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第一百七十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