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研究会理事会长
① 窦玉前人物简介
窦玉前,一位才华横溢的法学专家,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的副教授。1971年7月出生于黑龙江北安,她以其坚定的党员身份,致力于民事诉讼法、证据法学以及知识产权法的教学与研究领域。在教育生涯中,她于1990年至1994年间在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攻读本科,积累了扎实的法学基础。紧接着,她在1994年至2000年期间在哈尔滨建筑大学任教,专注于法律基础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2000年,窦玉前进一步深造,进入东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自那时起,她一直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的重要角色,现任法学教研部主任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在社会兼职方面,她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她是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的理事,参与了多个法学专业组织,如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和黑龙江省法学会,且在比较法学研究会中担任副会长。在地方层面,她是哈尔滨市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的副会长,并且还担任了哈尔滨市劳动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员,这体现了她在法学界的广泛影响力和专业素养。
窦玉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诉讼法领域,她的学术贡献和实践经验对法学教育和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她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学术热情和专业精神,为推动我国法学教育和学术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② 张卫平的任职情况
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学院客聘教授、最高人民检察院带教导师、重庆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1996年获得国家政府津贴,同年获司法部、劳动人事部“英雄模范”、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荣誉称号。4.获奖情况199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硕士学位获得者;1996年被司法部、劳动人事部授予英雄模范称号;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政府津贴获得者;1997年国务院、国家教委评为全国百、千、万工程人才;199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2010年11月,被聘为重庆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
③ 马爱萍的山西大学教授
个人介绍
马爱萍,女,1963年7月出生,山西岢岚人,汉族,中共党员,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就读于山西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5年9月至1986年1月,在司法部举办的全国法律专业民事诉讼法师资培训班学习;1988年9月至1989年6月,在西南政法学院民法助教进修班学习,取得结业证。1995年10月至1996年3月,受山西大学派遣,以特别外国人留学生身份在日本立教大学法学部留学;1996年4月至1998年3月,以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获得者的身份,在日本立教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攻读硕士课程,获得法学硕士学位;1998年4月至2003年3月,在日本立教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攻读博士课程,取得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山西大学法学院教授,诉讼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诉讼法研究室主任。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山西省法学会理事、山西省法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山西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太原市法学会法学专家顾问、太原仲裁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阳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山西明晟律师事务所律师。为本科生主讲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诉讼法名著导读。为研究生主讲证据法学,外国民事诉讼法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诉讼法学、证据法。曾在《山西大学学报》、《中国司法》等核心期刊或专业论丛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编教材二部,出版专著一部,参编研究生精品教材一部。1987年、1995年、2007年被评为山西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④ 李浩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李浩(1951.11-) ,1951出生,江苏吴江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同年9月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民事诉讼法专业,师从常怡教授研习民事诉讼法。1985年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代司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行为法学会强制执行法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法学会民事诉讼法研究会会长,南京市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研方向: 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著有《举证责任研究》;合著《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理论与实际》、《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专论》、《司法的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构建》等著作;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学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参加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民事诉讼法》教材编写,参加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诉讼法与律师制度》的编写。曾主持哲学社会科学国家“九五”规划“民事证据法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事证据立法”的研究。《民事证据立法与民事证据制度的选择》一文获2002年度司法部优秀教材与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民事诉讼法原理》一书获2002年度司法部优秀教材与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民事举证责任研究》一书获安徽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一文获全国党校系统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民事诉讼检察监督》一文获全国党校系统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民事再审程序改造论》一文获安徽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法官素质与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一文获安徽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曾获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称号。目前正主持国家级重点课题“司法公正与社会公平正义”。 所获奖励: 1997年获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多次获省部级科研奖励,其中1998年获全国党校系统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1年获安徽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2年、2006年获司法部全国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2005年获江苏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