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行政诉讼法的感想
个人体会:行政法绝对是部门法中最枯燥、最无味、最难的学科,没有之一。
一、复习司法考试的时候听过一个老师讲行政法的课,有一句话影响深刻: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背就混,一做就错。为什么这么说了:
首先,行政法不同于刑法、民法规定具体明确,行政法规定很抽象,再加上我们平常相对接触较少。在老师讲的时候觉得很简单,无非就是这个机构该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干、不干或者延迟干有什么后果,所以就叫做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也是同样的道理。
其次,行政法发条众多,想象一下中国从中央到地方有多少个行政机关就知道这个概念了,所以背的时候很容易张冠李戴。
最后,为什么说行政法做题很容易错了?原因在于,行政法没有记住你就没法做题,不同于刑民还可以凭借推理得出答案,行政法是没法推理的,只有死记硬背。
二、学习方法(经验之谈,均是我自己司法考试复习行政法的时候采取的方法)
1、建框架。就同于修建摩天高楼一样,首先脑袋里面要建立一个大的体系,然后慢慢的添砖加瓦。举个例子,可以按照从中央到地方这种金字塔形式建立框架,中央最大,但是所涉及法条相对较少;地方虽小,但是法条浩如烟海。
2、分层对比记忆。就拿行政许可来讲,在国家部委这一层次是怎样规定的;在省市级是怎样规定的;在地方又是怎样规定的。所以需要分层次对比记忆,防止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3、做题强化记忆。要学好行政法不做题肯定是不行的,做题万遍,其意自现,见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套路了。不同于法治理论,平时多积累就就可以做的很好。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也可以加我好友,共同进步!正在准备法检公务员了!
2. 行政诉讼为什么只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不审查合理性
主要理由有以下5点:
1、依法行政是行政法制中的最基本的规则,人民法院只能用法律而不能用其他标准来衡量行政行为。
根据《宪法》第5条规定,我国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违反、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这就是“依法行政”。
2、无论是行政机关的职权,还是相对于人的权益,都是由法律加以规定的。因此,法律不仅是调节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基本准绳,而且是行政职权和相对人权益的标线。
只有用法律作为判断行政行为的标准,才有可能协调行政职权和个人权益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行政诉讼既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又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统一目的。
3、为了保证行政机关对社会实行有效的管理,需要给行政机关留有一定的自由裁量余地。
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应当享有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裁量权,法律不可能也不应对行政活动面面俱到地加以详细规定,只能划定大致的范围,给行政机关留有余地,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应公共利益需要的措施、方式。
如果干预太多,将不利于行政机关大胆地进行管理,不利于他们灵活果断地决定问题。
4、行政管理活动涉及面广,有些方面专业性很强,要处理好,需要有丰富的行政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而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不可能具备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人民法院审查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
5、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论,司法审查深入到自由裁量领域条件尚不成熟。
我国的行政诉讼和行政法制建设都处于“初级阶段”,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已经是问题很多、阻力很大了,行政诉讼是否能再深入到行政自由裁量权限的领域,要在有了相当的司法经验和在行政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后,视情况而定。
具体行政行为合法首先应具备以下几个要件:
1、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合法的行政机关或组织,所谓合法行政机关或组织是依据法律的规定产生和存在的。
2、必须是在该行政机关法定的职权范围内的行为。法定的职权范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组织法确定的职权范围;另一种是某个法律、法规中对某项职权作出规定,各行政机关应该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得越权或者侵权。
3、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主体资格、行为事实的认定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并且证据充分。例如相对人某甲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殴打他人的证据充分,而且有造成轻微伤害的事实和证据,这就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法定条件;如果仅是打了人,但被打者没有造成轻微伤害,就不符合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法律条例。
4、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具体行政行为是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法规的行为。例如按《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认定某工厂生产销售假药,对该厂的处罚适用该法第五十条规定的法律责任,就是适用法律正确,否则就是适用法律错误。
5、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合乎立法目的。
6、符合法定的程序,我国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有关行政程序的规定散见于各个具体的法律、法规之中。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只能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才能使行政行为有效成立。
7、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法律规定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的,就不能采取口头形式,否则违法。例如,工商行政机关对申请人颁发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拘留证、罚款通知书等。
8、有附款的具体行政行为,要向相对人交待附款。例如;有诉权或申请执行条款的要在处罚决定书的尾部写明"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任何具体行政行为只有同时具备上述条件,才是合法的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合法,行政管理相对人应该服从,人民法院应该维护。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只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这一原则是行政诉讼法独有的原则,对保证行政诉讼活动的正确进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浅谈行政诉讼中的合法性审查
以上内容参考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为什么只能审查合法性而不能审查合理性
3. 结合本学期学习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谈谈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结合本学期学习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谈谈建设法治政府如下。
1、是提高认识,要建成的法治政府,既是一个尊法守法的政府。
2、更是一个有为、有效、有力的政府。二是抓住关键。推进法治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
3、三是完善规则。建设法治政府,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职能,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同时,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与协调,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奠定坚实基础。
4、四是健全体系。加强政府内部的制约和监督,以法律的全面有效实施为目标,努力实现行政执法监督从个案监督到体系监督的转变。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行政执法效能,确保法律有效实施。
5、五是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政治视野、又精通法律知识,既能坚持政治原则、又能捍卫法治精神的政府法制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4. 学习行政诉讼法有哪些心得
学习《行政诉讼法》心得体会
《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当代中国“人治时代的终结”和“法治时代的开始”,不仅推动了行政诉讼实践的发展,更意味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通过认真学习《行政诉讼法》,我受益匪浅,对行政诉讼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所谓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院起诉,法院依法定程序审查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及相关争议的活动过程。我认为对行政诉讼法概念的把握,需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素:
1、行政诉讼的原、被告地位恒定。行政诉讼的主体包括原告、被告、其他诉讼参加人和法院。基于行政权的特性和行政诉讼的首要任务,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作为原告的只能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列为被告的,则必须是作出被诉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两者地位不能交换。
2、行政诉讼的客体为行政行为。行政诉讼所要处理的,是由行政行为引起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的争议。行政机关非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审查对象。
3、行政诉讼的类型为主观诉讼。简单说就是诉讼程序的启动以存在主观上的权利侵害为前提。《行政诉讼法》第2条,有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规定,表明了原告的起诉条件。
4、《行政诉讼法》中规定了有关受案范围、原告资格、举证责任、审理程序等具体制度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综合以上要素,《行政诉讼法》相对于我们行政执法人员而言,主要是做到“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遵循的一项法治原则,也是当前我国行政工作的基本要求。近些年来,随着《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监察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的相继颁布,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日渐完善,依法行政有了操作依据和行为规范;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密切相融,要求政府必须依靠法治来行使管理社会的职能,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根本性转变。
作为一名路政执法人员,我们一定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案,在查处每一起案件中,都应该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秉公执法、不询私情。要通过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和行政执法能力;要进一步转变传统观念,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