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中国行政诉讼法第91条

中国行政诉讼法第91条

发布时间: 2025-04-14 21:49:49

❶ 《行政法》-----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程序(1)

 行政处罚的程序

一、行政处罚的实施程序

(一)一般程序 1、调查: (1)执法人数---不得少于2人,并出示证件。 (2)证据登记保存:条件-证据可能灭失后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程序---经刑侦机关负责人批准;期限---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2、审核:由从事自能够行政处罚决定审核的人员进行审核 3、决定: (1)原则: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 (2)例外: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处罚,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 4、送达: (1)当事人在场的,当场送达;(2)当事人不在场的,应当在7日内送达。

(二)简易程序 1、条件: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 (1)一般罚: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2)对公民作出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2)程序:一人执法;当场处罚,当场送达;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三)听证程序 1、条件: 【一般罚】 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 【治安罚】吊销许可证、2000元以上的罚款。

【注意1】拘留不属于应当告知听证的范围,但属于可以听证的范围。

【注意2】 除以上法定听证外,听证还有约定听证的类型依申请启动∶

2、时限:(1) 行政机关告知当事人听证权利;(2).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3)行政机关应在听证会7日前告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3、回避:参与该案调查程序的人不得担任听证主持人,其他利害关系人也要回避

 4、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5、代理:当事人可以委托工1~2名代理人参与听证

 6、笔录:(1)听证应当制作听证笔录,交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2).处罚听证笔录没有案卷排他效力

【关联法条】

《行政处罚法》第 38条1、2 款 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 (一)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三)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四)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三)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1条 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第95条 治安案件调查结束后,公安机关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确有依法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处罚决定;(二)依法不予处罚的,或者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作出不予处罚决定;(三)违法行为已涉嫌犯罪的,移送主管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发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在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作出处罚决定的同时,通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第96 条 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应当制作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被处罚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件的名称和号码、住址;(二)违法事实和证据;(三)处罚的种类和依据;(四)处罚的执行方式和期限;(五)对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六)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的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决定书应当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加盖印章。

 第101条 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人民警察应当向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出示工作证件,并填写处罚决定书。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有被侵害人的,并将决定书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前款规定的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被处罚人的姓名、违法行为、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公安机关名称,并由经办的人民警察签名或者盖章。 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经办的人民警察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报所属公安机关备案。

❷ 哪些情形下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 当事人申请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内容之一的可再回审。

❸ 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91条解读尚需

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91条解读:本条是关于调解失败后的措施的规定。调解是法院在征得双方同意,根据自愿合法原则在诉讼过程中进行的,旨在在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解决纠纷的机制。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的意思得到更大程度的尊重和体现,法律不强迫双方必须达成调解协议。所以法律规定,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调解程序相当于自行终结。此时,法院应当及时判决。饥粗法院判决应当根据法律和事实作出,至于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为达成协议所作出的承认或让步,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行政诉讼法在我国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行政诉讼法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第一个起点。
行政诉讼法促进了我国行政法律体系的完善。行政诉讼法明确提出:合法的行政行为必须符合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三个条件,而后两项在当时都不完备。考虑到当时制定行政程序法的条件尚不成熟,全国人大即在首先完善行政救济法律体系,即制定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和国家赔偿法之后,确定了先行制定各行政机关都要适用的四部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即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和行政收费法,再在此基础上制定行政程序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九十一条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确有错误的;
(二)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未经质证或者系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五)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六)原判决、裁余肢塌定遗漏诉讼请求的;
(七)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竖圆者变更的;
(八)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进行法律监督具体程序问题请示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进行法律监督具体程序问题请示的答复
(1991年8月19日法(行)函〔1991〕91号)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粤法行(1991)33号《关于检察院对行政诉讼进行法律监督具体程序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六条和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对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再审。再审开庭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并将裁判结果告诉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拟提出抗诉的行政案件时,可以向人民法院调阅有关案件材料。

附: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检察院对行政诉讼进行法律监督具体程序问题的请示
(粤法行〔1991〕33号)

最高人民法院:
高法、高检1990年9月3日高检(1990)15号《关于开展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法律监督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定我省进行行政诉讼法律监督试点。最近,省检察院草拟文稿与我院商议会签贯彻执行联合通知。由于人民检察院抗诉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审理时,有些具体程序不明确,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就下列几个问题向你院请示:
一、关于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是否一律要开庭再审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马原1990年9月18日在全国行政审判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中说:“对各级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人民法院应当决定再审。再审开庭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并将裁判结果告诉提起抗诉的人民检察院。”省检察院提出的文稿中,把马原副院长的上述讲话,作为具体程序的依据。要求凡是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法院一律要“决定再审”,并通知检察院派员出席开庭。对此,我院审判委员会讨论认为,对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组织合议庭复查,并将复查结论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如果原判决、裁定正确的,通知检察院驳回抗诉;如果原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应予提审或再审。
至于经过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提审或再审的案件,是否应当通知检察院派员出席。我们认为,有的案件就没有必要,因为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实行书面审理。因此,对原来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是第二审终审的,依法应按第二审程序审理。法院认为可以书面审理的案件,就不存在必须通知检察院派员出席的问题;如果法院认为需要开庭的,可以通知检察院派员出席。

二、关于上级人民检察院能否调阅下级人民法院审判卷宗的问题。我们认为,按照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除上级人民法院外,任何其他机关都无权调取人民法院的审判卷宗。因此,对于检察院抗诉的行政案件,比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可以查阅法院审判案件的外卷材料,但不能“调阅”法院案卷。
以上意见当否?请批复。

1991年8月5日

❺ 行政诉讼二审终审不服怎么解决

行政诉讼二审终审不服的可以申请再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第91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确有错误的。
(二)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未经质证或者系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五)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六)原判决、裁定遗漏诉讼请求的。
(七)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八)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热点内容
法学辩队 发布:2025-04-16 03:04:50 浏览:356
华东政法法律硕士和复旦 发布:2025-04-16 03:02:36 浏览:811
法院判案处 发布:2025-04-16 03:02:31 浏览:308
再保险有关法规 发布:2025-04-16 03:01:37 浏览:920
上海陈光律师 发布:2025-04-16 02:22:27 浏览:744
东莞有免费的法律援助吗 发布:2025-04-16 02:20:07 浏览:519
常德司法干部学校 发布:2025-04-16 01:59:11 浏览:24
诗歌人民法官 发布:2025-04-16 01:57:08 浏览:897
中欧法学复试 发布:2025-04-16 01:53:34 浏览:278
行政法规大于法律时 发布:2025-04-16 01:51:52 浏览: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