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规追溯既往
① 法律追溯力如何规定
法律分析:一般性的规定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即法律只对施行日期后的法律关系有调整效力。同时也存在一些保护权益的特殊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九十三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条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② 法律制定之后会追究之前的违法行为吗
法律制定后原则上不会追究之前的违法犯罪行为,这就是不溯及既往原则,但是,有时为了更好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可以溯及既往。
法律分析
法律制定并生效后,原则上不会追究之前的违法行为,这是国际通行惯例,我国的立法法也明确规定,法律不溯及既往。但是,有原则必有例外,有时为了更好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法律会作出特别规定,在满足特定条件下,法律会溯及既往,追溯法律生效前的违法行为。
以我国的刑法为例,刑法规定本法生效之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即便现在的法律认为是法律,也不能适用现在的法律追究行为的刑事责任,也即是说适用当时的法律,而不适用现在的法律。另一种情况是,一种行为,行为当时的法律也认为是犯罪行为,那就需要比较一下行为当时的法律和现在的法律规定,如果现在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或者现在的法律处罚较轻,那就适用现在的法律,即认定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应当适用较轻的刑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九十三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③ 不溯及既往原则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首先是“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即国家不能用当前制定的法律去指导人们过去的行为,更不能由于人们过去从事了某种当时是合法但是现在看来是违法的行为而依照当前的法律处罚他们。 不少学者认为,“法律不溯及既往”应该是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其次,作为“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补充,许多国家同时还认为法律规范的效力可以有条件的适用于既往行为,即所谓的“有利追溯”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八十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和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④ 民事法律法规的溯及力问题
民事法复律法规的溯及力问题制:
1、根据《立法法》第八十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根据该条规定确立法的溯及力原则:从旧兼有利。
2、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1条:“合同法实施以后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释另有规定的以外,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当时没有法律规定的,可以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第5条 人民法院对合同法实施以前已经作出终审裁决的案件进行再审,不适用合同法。
3、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3条:“担保法施行以前发生的担保行为,适用担保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司法解释。”“担保法施行以后因担保行为发生的纠纷案件,在本解释公布施行前已经终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不适用本解释。”“担保法施行以后因担保行为发生的纠纷案件,在本解释公布施行后尚在一审或二审阶段的,适用担保法和本解释。”
⑤ 行政许可法可以朔及既往吗
《立法法》第八十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内不溯及既往,容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因此,理论上说,行政法有溯及既往的可能。不过成立的条件,除了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还要有明确的“特别规定”。比如刑法第12条第1款的规定。
行政法没有行政法法典,也就没有统一规定过溯及力的问题,所以要判断某些规范性文件的溯及力,要看该法规是否有溯及力条款。否则,即使对相对人有利,也不能适用新规定。当然,行政机关自愿适用新规定的除外,权当其自由裁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