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不属于行政法受案范围

不属于行政法受案范围

发布时间: 2025-04-15 06:39:37

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管理或者公共服务目标,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协商订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属于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十一项规定的行政协议。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下列行政协议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一)政府特许经营协议;

(二)土地、房屋等征收征用补偿协议;

(三)矿业权等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出让协议;

(四)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的租赁、买卖等协议;

(五)符合本规定第一条规定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协议;

(六)其他行政协议。第三条因行政机关订立的下列协议提起诉讼的,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一)行政机关之间因公务协助等事由而订立的协议;

(二)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订立的劳动人事协议。第四条因行政协议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等发生纠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原告,以行政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因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订立的行政协议发生纠纷的,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第五条下列与行政协议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一)参与招标、拍卖、挂牌等竞争性活动,认为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与其订立行政协议但行政机关拒绝订立,或者认为行政机关与他人订立行政协议损害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认为征收征用补偿协议损害其合法权益的被征收征用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用益物权人、公房承租人;

(三)其他认为行政协议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等行为损害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第六条人民法院受理行政协议案件后,被告就该协议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等提起反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第七条当事人书面协议约定选择被告所在地、原告所在地、协议履行地、协议订立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的,人民法院从其约定,但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除外。第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生效法律文书以涉案协议属于行政协议为由裁定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当事人又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第九条在行政协议案件中,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三项规定的“有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

(一)请求判决撤销行政机关变更、解除行政协议的行政行为,或者确认该行政行为违法;

(二)请求判决行政机关依法履行或者按照行政协议约定履行义务;

(三)请求判决确认行政协议的效力;

(四)请求判决行政机关依法或者按照约定订立行政协议;

(五)请求判决撤销、解除行政协议;

(六)请求判决行政机关赔偿或者补偿;

(七)其他有关行政协议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等诉讼请求。第十条被告对于自己具有法定职权、履行法定程序、履行相应法定职责以及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行政协议等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

原告主张撤销、解除行政协议的,对撤销、解除行政协议的事由承担举证责任。

对行政协议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协议案件,应当对被告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行政协议的行为是否具有法定职权、是否滥用职权、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是否遵守法定程序、是否明显不当、是否履行相应法定职责进行合法性审查。

原告认为被告未依法或者未按照约定履行行政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针对其诉讼请求,对被告是否具有相应义务或者履行相应义务等进行审查。第十二条行政协议存在行政诉讼法第七十五条规定的重大且明显违法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行政协议无效。

人民法院可以适用民事法律规范确认行政协议无效。

行政协议无效的原因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消除的,人民法院可以确认行政协议有效。第十三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经过其他机关批准等程序后生效的行政协议,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未获得批准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该协议未生效。

行政协议约定被告负有履行批准程序等义务而被告未履行,原告要求被告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❷ 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行政诉讼不受案范围的是: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旁启行为等。
而《行政诉讼法》明确了一批绝对不能进入其受案范围的案运灶如件。这些案件之所以不能进入受案范围,无非是由于缺少了受案标准中所要求的某一个或几个要件。当然,除了《行政诉讼法》所明确排除的这些案件,还有一些案件由于不属于行政行为,当然也不具有可诉性。总的来说,人民法院对以下事项提起的行政诉讼是不予受理的:
一辩旦、国家行为不可诉
这里指的是包括行政机关在内的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行为。这些行为具有高度政治性,不在行政法的调整范围之内。包括国防行为、外交行为、宣告紧急状态的行为、实施戒严的行为、宣布总动员的行为等。
二、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
抽象行政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对立概念,是针对不特定对象作出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行为,不具备特定性的要件,只有经过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才可能对特定对象产生权利义务上的实际影响,因此不能对抽象行政行为直接提起诉讼。但是,当事人如果起诉了一个行政行为,同时认为这个行为的依据是属于规章以下一般规范性文件的抽象行政行为,可以请求法院对该规范性文件一并审查。
三、内部行为不可诉
内部行为也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所谓内部行为,包括针对内部组织的行为和针对内部个人的行为,前者如行政机关对其下属机构设立、增加、减少、合并的行为,或对下属机构的权力加以配置、划定、调整的行为,以及行政机关内部公文函件往来的行为;后者则主要表现为对人事关系的处理,如对公务员的奖惩、任免。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对内部行为不应作过于宽泛的理解,不能把一切行政机关对其“内部”作出的行为均视为内部行为。尤其是对个人实施的内部行为,主要应从人事关系的层面上来理解,对于非人事关系的其他处理不应视为内部行为。
四、行政终局裁决行为不可诉
在个别案件中,虽然行政机关的行为完全符合作为一个行政行为的全部要件,但基于法律的特别规定,仍被排除在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外,这就是法定行政终局裁决行为。所谓“法定行政终局行为”,指的是法律(狭义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作出最终裁决,当事人不得对该裁决提起行政诉讼的行为。“法定行政终局裁决”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国务院的裁决,当事人不服省部级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时,如向原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后对该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起诉,也可以申请国务院作出裁决,国务院作出的裁决是终局的。
二是省级政府针对自然资源权属作出的复议决定,省级政府根据国务院或者省级政府自己作出的勘定、调整行政区划的决定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针对自然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具有终局效力。
三是对外国人、境外人的出入境强制措施:外国人、境外人对公安出入境管理机构实施的继续盘问、拘留审查、限制活动范围、遣送出境措施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该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决定。
五、刑事侦查行为不可诉
公安、国安等特定行政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授权实施的侦查犯罪活动的行为,虽然由行政机关实施,但性质上是刑事诉讼活动,不属于行政活动,不被列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注意并非所有由行政机关实施的、与侦查刑事犯罪有关的行为都不能纳入行政诉讼。对此应把握根据《刑事诉讼法》授权这一基准,只有根据《刑事诉讼法》授权实施的行为才是不可诉的,如果是根据其他法律如《人民警察法》授权而实施的行为,仍然属于可诉的行政行为。还应注意,现实中承担刑事侦查职能的行政机关(尤其是公安机关)常常假借刑事侦查之名,行干预经济纠纷之实,这种行为已经违背了《刑事诉讼法》授权的目的,不应将其视为刑事侦查行为,当事人不服仍可提起行政诉讼。
六、行政调解行为不可诉
行政调解是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就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民事纠纷劝导其自愿达成协议的一种行为,没有强制力,当事人可以不受调解结果的约束,因此不是行政行为。当事人如对调解结果不服,不能对其提起行政诉讼,应当就原有的民事纠纷提起民事诉讼。与行政调解相类似的还有一类行为,就是行政仲裁行为,它指的是行政机关内设的仲裁机构依照法定程序,以中立身份对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作出的处理。随着《仲裁法》的颁布,原属行政仲裁范围的经济合同仲裁、产品质量仲裁等纷纷改变为民间仲裁,行政仲裁作为一项制度已经被架空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❸ 行政诉讼中可诉行政行为和不可诉行为的范围

不可诉行政行为,是指被明确排除、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行政行为。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行为:国家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内部人事管理行为、行政终局裁决行为、刑事司法行为、行政机关的调解与仲裁行为、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驳回当事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行政事实行为可诉性问题有一演变过程,根据《行政诉讼法》关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人民法院只针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而对具体行政行为之外的其他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则不予受理。

(3)不属于行政法受案范围扩展阅读: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行政诉讼,比较常见的是针对一个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提起撤销诉讼。所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具体事件、单方面作出的、具有外部效果的、行政法上的处理行为。

所谓具有外部效果,是指行政行为属于外部法律领域,它仅仅是设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等外部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处理行为。一方面,这种处理应当具有法律性,不仅应当对外产生事实上的效果,而且应当对外产生法律上的效果。

另一方面,这种处理应当具有外部性,内部业务指令、多阶段行政行为等因其属于内部行政领域,而被排除出行政行为的范畴。

❹ 2020法考每日一练【行政法】- 不定项选择题【11.5】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2015/二/98)

A.方某在妻子失踪后向公安局报案要求立案侦查,遭拒绝后向法院起诉确认公安局的行为违法

B.区房管局以王某不履行双方签订的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为由向法院起诉

C.某企业以工商局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为由向法院起诉

D.黄某不服市政府发布的征收土地补偿费标准直接向法院起诉

参考答案

1.【考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答案】C。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解释》第一条第(一)项相关规定,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本题中,方某妻子失踪后向公安局报案要求立案侦查,立案侦查属于刑事诉讼法授权的司法行为,不是行政行为。当然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A项错误,不当选。

行政诉讼的特征之一就是,被告恒定即为行政机关(包括被授权的组织),只能“民告官”不能“官告民”。选项中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协议,行政机关应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纠纷,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因被告不适格。B项错误,不当选。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八)项相关规定,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C项正确,当选。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相关规定,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规章或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D项错误,不当选。

故本题选C。

热点内容
道德六阶段理论 发布:2025-04-16 15:40:33 浏览:751
依法治校则 发布:2025-04-16 15:39:08 浏览:298
四川大学在职法律硕士学费 发布:2025-04-16 15:34:45 浏览:854
涉港国安立法政治意义 发布:2025-04-16 15:22:18 浏览:434
2014司法考试教材 发布:2025-04-16 15:05:45 浏览:902
恩阳人民法院 发布:2025-04-16 14:52:48 浏览:604
婚姻法真实案例 发布:2025-04-16 14:52:47 浏览:137
长寿区法律知识考试 发布:2025-04-16 14:47:49 浏览:751
利辛法院电话号码 发布:2025-04-16 14:41:51 浏览:84
2016最新行政诉讼法 发布:2025-04-16 14:40:15 浏览: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