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关于各种假的规定
㈠ 国家关于事假、病假、婚假、产假、丧假、公假及特别假期是怎么规定的
一、事假
根据《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的规定,请事假应按月平均计薪天数21.75天来折算扣除工资。
员工的日工资为:月工资÷21.75
员工应被扣除的工资为:日工资×请假天数
员工当月应当领取的工资为:月工资—被扣除工资
当然存在全勤奖、餐补等情形的,应当根据其规章制度的规定及对应的天数进行扣减。
二、病假
《劳动法》第四条
职工患病,医疗期内停工治疗在6个月以内的,其病假工资按以下办法计发:
(一)连续工龄不满1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70%发给;
(二)连续工龄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发给;
(三)连续工龄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发给;
(四)连续工龄满30年及其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95%发给。
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上浮5%。经济效益差,难以达到上述标准的企业,经本企业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可以适当下浮。下浮的比例一般不超过各个档次标准的5%。如情况特殊超过5%的,应报所在区县(自治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
三、婚假
关于婚假的时长,各省份规定不一,具体如下:
1、11个省份删除了相关晚婚假的条例,并没有对婚假再做另外的相关规定,那么这些省份婚假将与国家法律规定保持一致,仅有三天法定婚假。这些省份包括广东、湖北、四川、浙江、江西、宁夏、广西、安徽、湖南、天津、山东。
2、北京:婚假3天+7天=10天
《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6修正)》
“第十六条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假期七天。”
3、重庆:婚假5天+晚婚假10工作日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企业职工请婚丧假的处理意见的通知》( 渝劳社办发[2000]24号 )中规定了若职工本人结婚,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给予5天的婚假(不含按规定应享受的晚婚假)。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居住)的,其中的一方单位可根据在另一方所在地的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安徽:婚假3天+晚婚假20天=23天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4年6月26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改)
第三十九条 男25周岁、女23周岁登记结婚为晚婚。已婚妇女满24周岁初次生育为晚育。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给予晚婚、晚育的职工以下奖励:
(一)晚婚的初婚者,延长婚假20天;
(二)晚育的初产妇,延长产假30天;
(三)在产假期间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延长产假30天,男方享受10天护理假;夫妻异地生活的,护理假为20天。
职工在前款规定的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享受其在职在岗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农民以及城市无用工单位的人员晚婚晚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5、福建:取消晚婚假,婚假=15天
《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6年2月19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订)
第四十一条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享受婚假十五日;符合本条例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产假延长为一百五十八日至一百八十日,男方照顾假为十五日。婚假、产假、照顾假期间,工资照发,不影响晋升。
6、甘肃:晚婚的婚假=30天
《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5年11月25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修正)
第二十五条男二十五周岁、女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晚婚后生育或者二十四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实行晚婚、晚育的夫妻双方,享受下列优待:
(一)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实行晚婚的,其婚假为30天;实行晚育的,其产假为105天,并给男方护理假15天。
(二)农村居民实行晚婚或者晚育的,免去夫妻双方两年本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筹劳务。
一般婚假和丧假没有明文规定,可以参照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地方的《计划生育与人口政策》中对晚婚的一般有延长假期,具体天数各地不一。
7、河南:婚假3天+晚婚假18天=21天
《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6年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
第二十七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十八天;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三个月,给予其配偶护理假一个月;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视为出勤。
公民晚婚晚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给予适当照顾。
8、广西:婚假3天+晚婚假12天=15天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4年6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正)
第二十九条男25周岁、女23周岁以上初婚的职工,除国家规定的假期外,另增加晚婚假12天;已婚女职工在24周岁以上生育第一胎的,增加产假14天,同时给予男方护理假10天;在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另增加产假20天;
对晚婚晚育者,婚假、产假期间,工资、奖金照发,不影响其应享受的福利及评奖评优。
9、贵州:婚假3天+晚婚假10天=13天
《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2年9月29日贵州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
第五十二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晚婚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10天;晚育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女方增加产假30天,男方享受护理假7天;
在产假期间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增加产假90天;接受节育手术的,按照规定享受休假。在享受以上规定假期间的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不影响考勤、考核和晋级、晋职、提薪。
农民晚婚的,免除夫妻双方1年的农村义务工;晚育的,免除产妇1年的农村义务工。
10、河北:婚假3天、晚婚假15天
《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3年7月18日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三十二条公民晚婚晚育,应当获得奖励。按法定结婚年龄推迟三年以上结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二十四周岁以上第一次生育的为晚育。实行晚婚的,奖励婚假十五天;实行晚育的,奖励产假四十五天,并给予男方护理假十天。奖励婚、产假期间,享受正常婚、产假待遇。
公民晚婚晚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给予适当照顾。
11、 黑龙江:婚假3天+晚婚假15天=18天
《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2年10月18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四十六条职工晚婚的,增加婚假十五日,假期工资照发。职工晚育的,女职工产假可以延长至一百八十日,假期工资照发,不影响聘任、工资调整、职级晋升;男职工享受护理假五至十日,特殊情况可以参照医疗单位意见适当延长,护理假期间工资照发。
12、湖南:婚假3天+晚婚假12天=15天
《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7年9月29日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正)
第二十四条职工晚婚的,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十二天;晚育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三十天;在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另增加产假三十天,男方享受护理假十五天。增加的产假和护理假视为出勤。
农村居民晚育的,减免本人当年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筹资金;城镇无业居民晚育的,由户籍所在地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给予适当奖励。
13、吉林:婚假3天+晚婚假12天=15天
《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4年6月18日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改)
第四十八条实行晚婚晚育的职工,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奖励或者福利待遇:
(一)晚婚的职工,凭《结婚证》增加婚假十二天;
(二)晚育的女职工,凭《生殖保健服务证》增加产假三十天,同时给予男方护理假七天;
(三)农村村民凭《结婚证》或者《生殖保健服务证》,享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规定的优惠待遇;
(四)本条前三项以外的人员,凭《结婚证》或者《生殖保健服务证》,享受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优惠待遇。
晚婚晚育的职工,在享受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按其正常工作对待,工资、奖金照发,其他福利待遇不变。
14、江苏:婚假3天+晚婚假10天=13天
《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4年6月1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订)第三十条对晚婚的,延长婚假十天。夫妻双方晚婚的,双方享受;一方晚婚的,一方享受。
对晚育的,延长女方产假三十天,给予男方护理假十天。
前两款规定的假期视为出勤,不影响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
农村居民及城镇无业人员晚婚、晚育的,由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给予表扬和奖励。
15、江西:婚假3天+晚婚假15天=18天
《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2年7月29日江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第三次修订)
第四十七条国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职工晚婚、晚育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外,晚婚的增加婚假15日;晚育的增加产假30日,并给予男方护理假10日。假期工资和奖金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农民实行晚婚晚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村民委员会优先安排宅基地。
本条例所称晚婚,指男方年满25周岁,女方年满23周岁的初婚;晚育,指已婚妇女年满24周岁生育第一胎。
16、辽宁:婚假3天+晚婚假7天=10天
《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6年1月13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订)
第三十条男满25周岁、女满23周岁初次结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满23周岁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职工晚婚的,婚假增加7日;晚育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产假增加60日,男方护理假为15日。休假期间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农村村民晚婚、晚育的,应当给予相应待遇。
17、内蒙古:婚假3天+晚婚假15天=18天
《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2年9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
第四十二条公民比法定婚龄推迟三年以上初婚者为晚婚。已婚妇女比法定婚龄推迟四年以上初育者为晚育。晚婚者增加婚假十五日;晚育者增加产假三十日,并给予男方护理假十日。对晚婚晚育者还可以给予其他形式的奖励。
18、宁夏:婚假3天+晚婚假15天=18天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2年11月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
第三十一条(二)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在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可以增加产假四十天,并给予男方护理假十天,工资、资金照发。夫妻不在一地的,除探亲假外,另外给予男方护理假三十天,享受探亲假待遇;
第三十五条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晚婚的,增加婚假十五天,晚育的增加产假十四天,晚婚、晚育假期内工资、奖金照发。农民夫妻晚婚、晚育的免去当年的无报酬农村用工。
19、青海:婚假3天+晚婚假15天=18天
《青海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2年9月20日青海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十九条国家工作人员、企业事业组织从业人员晚婚的,增加婚假15日;晚育的妇女增加产假30日,其配偶享受10日看护假。公民接受计划生育手术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增加的婚假、产假、计划生育假以及看护假期间按出全勤发工资,不影响调资、晋级、福利待遇和评奖。
20、山东:婚假3天+晚婚假14天=17天
《青海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2年9月20日青海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三十条男女双方晚婚的,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十四日。女方晚育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六十日,并给予男方护理假七日。增加的婚假、产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农民、城镇失业人员实行晚婚晚育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村(居)民委员会给予适当奖励,并提供优先优惠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21、山西:晚婚的婚假=1个月
《山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2年9月28日山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正)
第四十二条符合晚婚规定的,享受婚假1个月;一方晚婚的一方享受,双方晚婚的双方享受。符合晚育规定的,女方享受产假4个月,男方享受护理假15日;产假期间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的,享受产假6个月。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工资、奖金照发。
夫妻一方或双方为农业人口,实行晚婚或晚育的,免去一方或双方1年的集体义务工。
22、陕西:婚假3天+晚婚假20天=23天
《山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2年9月28日山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正)第四十六条男二十五周岁以上、女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的为晚婚。二十四周岁以上的已婚妇女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职工实行晚婚的,增加婚假二十天;实行晚育的,增加产假十五天,同时给予男方护理假十天;在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另增加产假三十天。
职工在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接出勤对待,享受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所在单位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经办机构发给生育津贴。
职工达到晚婚年龄而未婚的,在参加集资建房和分配住房时,与已婚者享受同等待遇。农民和城镇其他人员实行晚婚晚育的,由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给予表彰和奖励。
23、四川:婚假3天+晚婚假20天=23天
《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4年9月24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正)第三十二条实行晚婚的,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20天;已婚妇女晚育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30天,给予男方护理假15天。婚假、产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奖金照发。
农村人口中晚婚、晚育的,基层人民政府可予以适当奖励。
24、新疆:婚假3天+晚婚假20天=23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6年5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正)
第二十五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晚婚的,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20天。女职工晚育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30天产假,给予男方护理假15天。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工资、奖金照发。
农牧民晚婚、晚育的,减免夫妻双方一年的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筹劳务,或者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相应奖励。
25、云南:婚假3天+晚婚假15天=18天
《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2年7月25日云南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第二十六条男二十五周岁、女二十三周岁以上的公民,依法登记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二十四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晚婚的,在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十五天;晚育的给予女方增加产假三十天,男方护理假七天;在产假期间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给予女方增加产假十五天。
26、浙江:婚假3天+晚婚假12天=15天
《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7年9月28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修正)第三十六条晚婚晚育的,应当给予奖励和照顾。具体办法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职工晚婚的,增加婚假十二天,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待遇照发;晚育的,男方可享受七天护理假,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待遇照发。
27、中国人民解放军:婚假3天+晚婚假7天=10天
《中国人民解放军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八条 晚婚的军队人员,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晚婚假7天。晚婚假期间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夫妻双方同为军队人员,双方达到晚婚年龄的,双方享受晚婚假;一方达到的,一方享受。夫妻一方为地方人员的,按照地方有关规定执行。
28、海南:婚假3天+晚婚假10天=13天
《海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四十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工作人员男性25周岁、女性23周岁以上初婚的,除国家规定的假期外,增加晚婚假10日;已婚女性24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增加晚育产假15日。”——《海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29、西藏:婚假3天+晚婚假7天
《西藏自治区计划生育暂行管理办法(试行)》(藏计育字[1992] 第06号)第二十五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女职工(包括合同工)实行晚婚晚育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给予延长产假优待;干部、职工实行晚婚者增加婚假一周,一方晚婚一方享受。
四、产假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五、公假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在工作时间请假去参加的法定活动,经申请批准,在此期间不扣薪水。
1、元旦:1月1日至3日放假,共3天。其中,1月1日(星期四、新年)为法定节假日,1月3日(星期六)为公休日。1月4日(星期日)公休日调至1月2日(星期五)。1月4日(星期日)上班。
2、春节:除夕到初六放假,共7天。
3、清明节:4月4日至6日放假,共3天。其中,4月4日(星期六、农历清明当日)为法定节假日,4月5日(星期日)照常公休。4月4日(星期六)公休日调至4月6日(星期一)。
4、劳动节:5月1日至3日放假,共3天。其中,5月1日(星期五、“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法定节假日,5月2日(星期六)、5月3日(星期日)照常公休。
5、端午节:5月28日至30日放假,共3天。其中,5月28日(星期四、农历端午当日)为法定节假日,5月30日(星期六)照常公休;5月31日(星期日)公休日调至5月29日(星期五);5月31日(星期日)上班。
6、国庆节、中秋节:10月1日至8日放假,共8天。
其中,10月1日(星期四)、10月2日(星期五)、10月3日(星期六)为国庆节法定节假日,10月4日(星期日)照常公休;
10月3日(星期六)公休日及中秋节分别调至10月5日(星期一)、10月6日(星期二),9月27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公休日调至10月7日(星期三)、10月8日(星期四)。9月27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六、带薪年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六条 职工依法享受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以及因工伤停工留薪期间不计入年休假假期。
(1)劳动法关于各种假的规定扩展阅读
一、《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二、晚婚假期
我国《婚姻法》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男子为满22周岁、女子为满20周岁。因此晚婚就是在法定婚龄基础上,男女青年超过法定结婚年龄3年以上初次结婚,即男子年满25周岁或者女子年满23周岁结婚的;晚育,就是适当地推迟婚后初育的年龄,即妇女24周岁以上生育子女的。
目前部分省市删除了晚婚假期,只有三天的婚假,没有晚婚假期了。
㈡ 劳动法小产假如何规定
关于流产的假期,国家规定了是属于产假,不是属于病假,虽然在人们的主观认识里面认为和产假不搭边,但是我国法律规定了人流手术就是属于产假,并且怀孕没有满四个月的,只有十五天的产假时间。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在小产假方面的规定如下:
产假天数:女职工在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情况下,享受15天的产假;而在怀孕满4个月后流产的情况下,享受42天的产假。
产前休假:女职工在产假开始前的产前可以休假15天。
难产情况下的产假增加:如果女职工属于难产的情况,则产假可以增加15天。
生育多胞胎时的产假增加:对于生育多胞胎的女职工,每多生育1个婴儿,产假可以增加15天。
产假期间的待遇: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于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而对于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同时,女职工生育或流产的医疗费用,也按照生育保险的规定处理
公司产假工资发放标
1、首先,产假期间公司发放的工资和社保机关发放的生育津贴不能同时享受。生育津贴的计算方法为:月缴费工资/30天×产假天数;
2、如果单位有交社保,产假期间企业无需向职工支付工资,而是由公司凭女职工的生育凭证,到生育保险基金处为其申请生育津贴,以生育津贴作为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但是,若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生育保险费基数低于女职工上年度平均工资收入,那么将导致女职工领取的生育津贴低于其正常出勤期间的工资,企业需要予以差额补足;
3、如果单位没有交社保,产假期间公司应当按正常出勤发放工资。
按照2018年的新规定,除了产假有了适当的调整之外,产假的工资也有了明确的规定。各用人单位也应当遵照当地的规定去执行。孕妇在怀孕7个月以上则可向单位申请休假,产前的假期工资按以往每月的实发工资的80%发放,产期的职工享受同等的基本工资待遇。
而产假工资则需要看以往实发工资以及生育津贴的比例,若实发工资低于生育津贴,则生育津贴发放下来后将与实发工资的差额补给员工,剩下的归企业;若员工每月实发工资高于发放的生育津贴,则产假工资按实发工资发给员工即可。
哺乳假期的工资如果假期在六个半月内,则工资按照实发工资的80%发放,如果超过六个半月的假期,则延长的那部分时间的工资按实发工资的70%发放。
而如果夫妻双方是属于晚婚晚育的,则男方满25周岁,女方满23周岁成婚的,在原定的三天法定婚假上还可以增加一周的婚假,在此期间,双方的工资、奖金等都应当照常发放。而晚育则指女方24周岁后生产的第一胎,2018年规定晚育的女性可在90天的假期上增加15天的假期。在此期间,工资也是按照产期工资标准发放以往职工每月的实发工资。
综上所述是小编对劳动法小产假如何规定做出的相关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第八条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㈢ 鍔冲姩娉曡勫畾浜嬪亣鏈闀垮彲浠ヨ峰氫箙
鍔冲姩娉曞苟娌℃湁瑙勫畾鑱屽伐鍙浠ヨ峰氫箙鏃堕棿鐨勪簨鍋囷紝鎵瑰噯澶氶暱鏃堕棿浜嬪亣鏄鐢ㄤ汉鍗曚綅鐢ㄥ伐鑷涓绘潈銆傛牴鎹鐩稿叧娉曞緥瑙勫畾锛屽憳宸ュ洜涓浜烘垨瀹跺涵鍘熷洜闇瑕佽峰亣鐨勫彲浠ヨ蜂簨鍋囷紝浜嬪亣涓烘棤钖鍋囷紝浜嬪亣浠ュぉ鎴栧皬鏃朵负璁$畻鍗曚綅銆傚姵鍔ㄦ硶骞舵病鏈夎勫畾鑱屽伐鍙浠ヨ峰氫箙鏃堕棿鐨勪簨鍋囥備簨鍋囷紝鏄鎸囧姵鍔ㄨ呭洜涓虹佷簨鑰岃峰亣锛屾病鏈夌壒娈婁簨鐢憋紝鐢ㄤ汉鍗曚綅鍙浠ヤ笉浜堟壒鍑嗐
璇蜂簨鍋囧氫箙鍗曚綅鑳借В闄ゅ姵鍔ㄥ悎鍚岋紵
娌℃湁鍏充簬浜嬪亣璇峰氬皯澶╁彲浠ヨВ闄ゅ悎鍚岀殑瑙勫畾锛屼絾鏄浼佷笟鏈夋潈鍑嗗亣鎴栦笉鍑嗐傚傛灉浼佷笟璁や负鍔冲姩鑰呰蜂簨鍋囪繃澶氾紝鍙浠ヤ笉鎵瑰噯锛屽傚姵鍔ㄨ呭己琛屼紤鍋囦笉鍒板叕鍙镐笂鐝锛屽氨杩涘叆鈥滄椃宸モ濈殑澶勭悊绋嬪簭銆傚逛簬鏃犳晠鏃峰伐鍗婁釜鏈堢殑鎯呭喌锛屽叕鍙歌兘鍚﹁В闄ゅ姵鍔ㄥ悎鍚屽叧閿鐪嬪叕鍙哥殑瑙勭珷鍒跺害鏈夋棤鏄庣‘瑙勫畾銆
鍗曚綅璇蜂簨鍋囨渶澶氬氫箙
鍗曚綅璇蜂簨鍋囨渶澶氬氫箙锛屾硶寰嬫病鏈夊叿浣撹勫畾锛岄渶瑕佹寜鐓ф墍鍦ㄥ崟浣嶈勫畾鐨勩
浜嬪亣宸ヨ祫璁$畻鏂规硶濡備笅锛
1銆佸逛簬浜嬪亣宸ヨ祫锛屼紒涓氬畬鍏ㄥ彲浠ヤ笉鏀浠橈紱
2銆佽亴宸ヨ蜂簨鍋囷紙鍚鐥呭亣锛夋湡闂寸殑宸ヨ祫寰呴亣锛屽浗瀹舵満鍏冲拰浜嬩笟鍗曚綅瀹炶岀収鍙戝伐璧勭殑鍒跺害銆備紒涓氭牴鎹鑱屽伐鐨勪笉鍚屾ц川鑰屽疄琛屼笉鍚岀殑鍒跺害锛屼紒涓氫腑鐨勫伐浜虹敱浜庝韩鍙楀姞鐝鍔犵偣宸ヨ祫寰呴亣锛屾墍浠ヤ竴鑸鍦ㄤ簨鍋囨湡闂翠笉鍙戝伐璧勶紱浼佷笟涓鐨勮屾斂浜哄憳鍜屽伐绋嬫妧鏈浜哄憳涓嶄韩鍙楀姞鐝鍔犵偣宸ヨ祫寰呴亣锛岃蜂簨鍋囨瘡涓瀛e害鍦ㄤ袱涓宸ヤ綔鏃ヤ互鍐呯殑锛岀収鍙戝伐璧勶紝瓒呰繃涓や釜宸ヤ綔鏃ヤ互涓婄殑锛屽叾瓒呰繃澶╂暟涓嶅彂宸ヨ祫銆傝亴宸ヤ紤鎺浜插亣鏈熼棿鐨勫伐璧勫緟閬囷紝鍦ㄨ勫畾鐨勬帰浜插亣鏈熼棿鍜岃矾绋嬫湡闂村唴锛岀収鍙戞湰浜虹殑鏍囧噯宸ヨ祫銆傝亴宸ユ湰浜虹粨濠氭垨鑱屽伐鐨勭洿绯讳翰灞烇紙鐖舵瘝銆侀厤鍋躲佸瓙濂筹級姝讳骸鏃讹紝缁忚繃鍗曚綅棰嗗兼壒鍑嗭紝缁欎簣涓鑷充笁澶╋級鐨勫氫抚鏈熴傝亴宸ョ粨濠氭椂鍙屾柟涓嶅湪涓鍦板伐浣滅殑锛岃亴宸ュ湪澶栧湴鐨勭洿绯讳翰灞炴讳骸鏃堕渶瑕佽亴宸ユ湰浜哄墠鍘绘枡鐞嗕抚浜嬬殑锛屽彲浠ユ牴鎹璺绋嬭繙杩戯紝缁欎簣璺绋嬪亣銆傚湪鎵瑰噯鐨勫氫抚鍋囧拰璺绋嬪亣鏈熼棿锛屽伐璧勭収鍙戙傝亴宸ュ彲浠ヤ韩鍙楁湰鍗曚綅鐨勫甫钖骞翠紤鍋囥傚勾浼戝亣涓鑸涓7鑷4澶┿
缁间笂鎵杩帮紝鍔冲姩娉曞苟娌℃湁瑙勫畾鑱屽伐鍙浠ヨ峰氫箙鏃堕棿鐨勪簨鍋囷紝涔熸病鏈夊叧浜庝簨鍋囪峰氬皯澶╁彲浠ヨВ闄ゅ悎鍚岀殑瑙勫畾銆
銆愭硶寰嬩緷鎹銆戯細
銆婁腑鍗庝汉姘戝叡鍜屽浗鍔冲姩娉曘 绗鍥涘崄鍥涙潯
鏈変笅鍒楁儏褰涔嬩竴鐨勶紝鐢ㄤ汉鍗曚綅搴斿綋鎸夌収涓嬪垪鏍囧噯鏀浠橀珮浜庡姵鍔ㄨ呮e父宸ヤ綔鏃堕棿宸ヨ祫鐨勫伐璧勬姤閰锛
锛堜竴锛夊畨鎺掑姵鍔ㄨ呭欢闀垮伐浣滄椂闂寸殑锛屾敮浠樹笉浣庝簬宸ヨ祫鐨勭櫨鍒嗕箣涓鐧句簲鍗佺殑宸ヨ祫鎶ラ叕锛
锛堜簩锛変紤鎭鏃ュ畨鎺掑姵鍔ㄨ呭伐浣滃張涓嶈兘瀹夋帓琛ヤ紤鐨勶紝鏀浠樹笉浣庝簬宸ヨ祫鐨勭櫨鍒嗕箣浜岀櫨鐨勫伐璧勬姤閰锛
锛堜笁锛夋硶瀹氫紤鍋囨棩瀹夋帓鍔冲姩鑰呭伐浣滅殑锛屾敮浠樹笉浣庝簬宸ヨ祫鐨勭櫨鍒嗕箣涓夌櫨鐨勫伐璧勬姤閰銆
㈣ 鏈変骇妫鍋囧悧鍥藉跺姵鍔ㄦ硶瑙勫畾
鍔冲姩娉曞叧浜庝骇妫鍋囩殑瑙勫畾濡備笅锛
1銆佹瀛1-7涓鏈堬紝姣忎釜鏈堜韩鏈1澶╀骇妫鍋囥
2銆佹瀛曠8涓鏈堬紝浜鏈2澶╁亣鏈熴
3銆佹瀛曠9涓鏈堬紝浜鏈4澶╁亣鏈燂紝鍏朵腑涓ゅぉ灞炰簬棰勪骇鍋囥
浜ф鍋囨槸鍦ㄨ亴鎬瀛曞コ鎬фe父鐨勭壒娈婂亣鏈燂紝瀛曟湡涓嶅悓浜ф鍋囦篃涓嶅悓銆
鎴戝浗瀵逛簬濂宠亴宸ョ殑鍔冲姩鍒跺畾浜嗙壒鍒鐨勪繚鎶よ勫畾锛氫骇妫鍋囷紝鐢ㄤ簬淇濋殰濡囧コ鐨勬e綋鏉冪泭锛屽洜姝わ紝瀛曞囦滑鍙浠ユ牴鎹鑷韬鎯呭喌锛屽湪涓婅瘔鍥藉惰勫畾鐨勮寖鍥村唴锛屽幓鍖婚櫌杩涜屾e父鐨勪骇妫銆傜幇鍦ㄦ湁浜涗紒涓氬皢鎬瀛曞コ鑱屽伐鍦ㄥ姵鍔ㄦ椂闂村唴杩涜屼骇鍓嶆鏌ョ殑鏃堕棿璁′负鐥呭亣銆佺己鍕ょ瓑锛屼镜瀹冲コ鑱屽伐鐨勫悎娉曟潈鐩婏紝鍑嗗堝堜滑闇瑕佷簡瑙e綋鍦板叧浜庝骇妫鍋囪勫畾锛屽簲鐢ㄨ捣娉曞緥鐨勪繚闅滆嚜宸辩殑鍚堟硶鏉冪泭銆
浜у亣鏈熼棿鍏鍙镐笉鍙戝伐璧勬槸杩濇硶鐨勩傚コ鑱屽伐浜у亣鏈熼棿鐨勭敓鑲叉触璐达紝瀵瑰凡缁忓弬鍔犵敓鑲蹭繚闄╃殑锛屾寜鐓х敤浜哄崟浣嶄笂骞村害鑱屽伐鏈堝钩鍧囧伐璧勭殑鏍囧噯鐢辩敓鑲蹭繚闄╁熀閲戞敮浠橈紱瀵规湭鍙傚姞鐢熻偛淇濋櫓鐨勶紝鎸夌収濂宠亴宸ヤ骇鍋囧墠宸ヨ祫鐨勬爣鍑嗙敱鐢ㄤ汉鍗曚綅鏀浠樸
鍔冲姩鑰呬笌鐢ㄤ汉鍗曚綅鍙戠敓鍔冲姩绾犵悍鐨勫勭悊鏂瑰紡濡備笅锛
1銆佸崗鍟嗚В鍐炽傚姵鍔ㄤ簤璁鍙戠敓鍚庯紝褰撲簨浜哄氨浜夎浜嬮」杩涜屽晢閲忥紝浣垮弻鏂规秷闄ょ煕鐩撅紝鎵惧嚭瑙e喅浜夎鐨勬柟娉曪紱
2銆佷紒涓氳皟瑙c傚姵鍔ㄤ簤璁鍙戠敓鍚庯紝褰撲簨浜哄彲浠ュ悜鏈鍗曚綅鍔冲姩浜夎璋冭В濮斿憳浼氱敵璇疯皟瑙o紝浼佷笟璋冭В杈炬垚鍗忚鐨勶紝鍒朵綔璋冭В涔︼紝鍙屾柟褰撲簨浜哄簲鑷瑙夊饱琛岋紱
3銆佸姵鍔ㄤ徊瑁併傚姵鍔ㄤ簤璁涓鑸鐢辨墍鍦ㄨ屾斂鍖哄煙鍐呯殑鍔冲姩浜夎浠茶佸斿憳浼氬彈鐞嗭紝褰撳彂鐢熶簤璁鐨勫崟浣嶄笌鑱屽伐涓嶅湪鍚屼竴鍔冲姩浜夎浠茶佸斿憳浼氱¤緰鍦板尯鏃讹紝鐢辫亴宸ュ綋浜嬩汉宸ヨ祫鍏崇郴鎵鍦ㄥ湴鐨勫姵鍔ㄤ簤璁浠茶佸斿憳浼氬勭悊锛
4銆佹硶闄㈠垽鍐炽傚綋浜嬩汉浠讳綍涓嶆湇瑁佸悜浜烘皯娉曢櫌璧疯瘔鐨勶紝娉曢櫌灏嗘寜鐓ф皯浜嬭瘔璁兼硶鐨勬湁鍏崇▼搴忚繘琛屻
甯屾湜浠ヤ笂鍐呭硅兘瀵规偍鏈夋墍甯鍔╋紝濡傛灉鎮ㄨ繕鏈夊叾瀹冮棶棰樿峰挩璇涓撲笟寰嬪笀銆
銆愭硶寰嬩緷鎹銆戯細銆婂姵鍔ㄦ硶銆嬬鍏鍗佷簩鏉
濂宠亴宸ョ敓鑲蹭韩鍙椾笉灏戜簬涔濆崄澶╃殑浜у亣銆
绗鍏鍗佷竴鏉
涓嶅緱瀹夋帓濂宠亴宸ュ湪鎬瀛曟湡闂翠粠浜嬪浗瀹惰勫畾鐨勭涓夌骇浣撳姏鍔冲姩寮哄害鐨勫姵鍔ㄥ拰瀛曟湡绂佸繉浠庝簨鐨勫姵鍔ㄣ
瀵规瀛曚竷涓鏈堜互涓婄殑濂宠亴宸ワ紝涓嶅緱瀹夋帓鍏跺欢闀垮伐浣滄椂闂村拰澶滅彮鍔冲姩銆
銆婂コ鑱屽伐鍔冲姩淇濇姢鐗瑰埆瑙勫畾銆嬬涓冩潯
濂宠亴宸ョ敓鑲蹭韩鍙98澶╀骇鍋囷紝鍏朵腑浜у墠鍙浠ヤ紤鍋15澶╋紱
闅句骇鐨勶紝澧炲姞浜у亣15澶╋紱
鐢熻偛澶氳優鑳庣殑锛屾瘡澶氱敓鑲1涓濠村効锛屽炲姞浜у亣15澶┿
濂宠亴宸ユ瀛曟湭婊4涓鏈堟祦浜х殑锛屼韩鍙15澶╀骇鍋囷紱
鎬瀛曟弧4涓鏈堟祦浜х殑锛屼韩鍙42澶╀骇鍋囥
㈤ 《劳动法》事假规定2024年是什么
《劳动法》关于事假的规定在2024年并没有特别的更新。以下是根据现有法律条文的内容进行的内容润色和条理整理:
1. 事假天数与年休假的关系:根据《劳动法》规定,职工一年内请事假累计超过20天的,将不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这一规定适用于所有因私事请假的情况。
2. 事假工资的扣除:职工请事假时,单位可以根据内部规章制度扣除相应的工资。事假不属于法定休假日,因此职工在事假期间通常不享有带薪休假的权利。
3. 事假申请程序:职工在请事假之前,应向人事部门提交正式的请假单,并说明请假事由。这样可以确保单位对职工的请假情况有正式的记录和处理。
4. 事假与社保缴纳:事假不影响职工的社会保险缴纳。即使职工因事假没有工资收入,单位也必须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5. 事假的保护:除了事假,职工还享有婚假、产假等其他法定假期,这些假期都受到《劳动法》的保护。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基于现有法律条文的解释和说明,并不代表2024年的最新法律变化。如需了解最新的法律信息,请参考最新的法律文件或咨询专业法律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