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拘传刑事诉讼法知识

拘传刑事诉讼法知识

发布时间: 2025-04-24 05:58:02

⑴ 拘传的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关于拘传程序的法律规定是: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
对经依法传唤拒不到庭的被告人,或者根据案件情况有必要拘传的被告人,可以拘传。
拘传被告人,应当由院长签发拘传票,由司法警察执行,执行人员不得少于二人。拘传被告人,应当出示拘传票。对抗拒拘传的被告人,可以使用戒具。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
拘传被告人,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逮捕措施的,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被告人。应当保证被拘传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⑵ 刑事诉讼法拘传条款

法律分析:拘传,是指侦查机关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它通常是对经合法传唤拒不到案的犯罪嫌疑人采用,在特殊情况下,不经传唤也可以直接进行拘传。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⑶ 《刑事诉讼法》对拘传使用条件的规定

依照我国刑法规定,拘传在《刑事诉讼法》中的施行条件为必须拘传且传唤无正当理由未到案的嫌疑人或犯罪者。
对此,最高院《刑事诉讼法适用意见》第113条明确指出:
因案而异,可对被告人做出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逮捕的裁决;
施行强制措施的更迭,由院长审理决策。
第114条规定了:
对于经合法召唤仍拒绝出庭的被告,或者为案情稳定所需进行拘留的被告,即可展开拘传行动。
拘传时须由院长发出拘传令,交付司法警察执行,执行人数不少于两人。
拘传被告人时,应展示拘传令并避免任何抵抗行为,若被告抗拒拘捕,可动用戒具。

⑷ 拘传刑事诉讼法第几条

法律分析:新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拘传的法律条款主要有两条,即第六十六条和第一百一十九条。拘传是一种强制的措施,是对未被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强制其到指点地点接受讯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一百一十九条 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⑸ 刑诉法拘传的程序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当中规定的拘传的程序是先由经办人填写拘传报告书,然后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之后会签发拘传证,工作人员凭借拘传证对当事人进行拘传,而且拘传的时候要求工作人员最低不得少于两个人,被拘传到案后应该在拘传证上填写到案时间。
一、刑诉法拘传的程序是什么?
1、案件的经办人填写呈请拘传报告书,经本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由公安机关负责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人民法院院长批准,签发拘传证(法院称为拘传票)。
2、拘传应当在被拘传人所在的市、县内的地点进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工作单位、户籍地与居住地不在同一市、县的,拘传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工作单位所在的市、县进行;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户籍地或者居住地所在的市、县内进行。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在本辖区以外拘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应当通知当地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当地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协助。
3、执行拘传的公安司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拘传时,应当向被拘传人出示拘传证,并责令其在拘传证上签名(盖章)、按指印。对于抗拒拘传的,可以使用戒具,强制其到案。
4、被拘传人到案后,应当责令其在拘传证上填写到案时间。然后应当立即进行讯问,讯问结束后,应当由其在拘传证上填写讯问结束时间。被拘传人拒绝填写的,公安司法人员应当在拘传证上注明。
5、讯问结束后,如果被拘传人符合其他强制措施如拘留、逮捕的条件,应当依法采取其他强制措施。如果不需要采取其他强制措施的,应当将其放回,恢复其人身自由。
6、一次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相关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据办理案件的需要,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多次拘传,但是对于两次拘传之间的时间间隔问题,法律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我们认为,为了防止以连续拘传的方式变相羁押被拘传人,保证被拘传人有一定的正常的生活和休息时间,两次拘传之间的时间应以不少于12小时为宜。
7、需要对被拘传人变更为其他强制措施的,应当在拘传期间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拘传时限届满仍不能作出批准决定的,应当立即结束拘传。
二、刑事拘留的条件
刑事拘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 现行犯是指正在实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证据证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
其二,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 对于何谓紧急情形,刑事诉讼法第80条和第163条对于公安机关的拘留和人民检察院的拘留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80条采用列举的方式,规定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拘传也是一种强制性的侦查手段,被拘传的对象不得拒绝公安机关的拘传,在有拘传证的情况下对于拒不到案的可以采取强制性措施。如果把公安机关的拘传理解成刑事拘留的的话就有些荒唐了,公安机关拘传的时间正常情况下是不允许超过12个小时的。

热点内容
道德强迫症 发布:2025-04-24 10:25:13 浏览:500
道德绑架的多 发布:2025-04-24 10:24:17 浏览:643
法律援助工作职能 发布:2025-04-24 10:24:09 浏览:183
教师道德与教师幸福 发布:2025-04-24 10:21:08 浏览:271
法律知识问题 发布:2025-04-24 10:13:48 浏览:577
2015新婚姻法年龄 发布:2025-04-24 10:12:49 浏览:370
规章名称 发布:2025-04-24 10:09:58 浏览:18
海商法第四章解析 发布:2025-04-24 10:08:34 浏览:796
新交通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24 10:07:04 浏览:541
法考中有关合同法的题目 发布:2025-04-24 09:54:56 浏览: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