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中关于职工上下班途中

劳动法中关于职工上下班途中

发布时间: 2025-04-25 19:01:22

㈠ 新劳动法规定里员工下班途中算不算工伤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款明确规定,员工在上下班途中遭遇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才有可能被认定为工伤。因此,首先必须获得交管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并且该认定书需明确事故不是员工的主要责任,才有可能被认定为工伤。

关于“上下班途中”的具体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给出了明确指导。根据该规定,以下情形可被视为“上下班途中”,法院应予支持:(一)员工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二)员工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三)员工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四)员工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员工权益,确保在合理的上下班路径中,因非员工自身的主要责任导致的意外事故能够得到工伤认定,从而获得相应的保险补偿。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认定不仅需要具体的交通事故认定书,还必须符合“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要求。

此外,为了确保员工权益,许多地区还进一步细化了上下班途中的范围和时间限制,以适应不同员工的具体情况。这些规定不仅考虑了日常通勤,还涵盖了员工在合理时间内进行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这些活动可能包括购物、就医、接送孩子等,只要这些活动是在合理的时间和合理的路线内进行,都可能被认定为上下班途中。

总之,新劳动法对工伤认定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保护员工权益,确保在上下班途中因非本人主要责任导致的意外伤害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同时,这也提醒所有员工和用人单位,需明确上下班途中的合理时间和路线,以确保在发生意外时能够顺利获得工伤认定。

㈡ 劳动法上下班途中的规定

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不一定属于工伤,只有是职员在正常的上下班时间,在常规的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才有可能被认定为是工伤。若交警介入处理交通事故,那么一旦认定职员是此事故的责任方,那么不管职员的伤情轻重与否,都不能认定为是工伤。劳动法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属于工伤吗?职工上下班途中遇到交通事故的可认定为工伤,但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发生的交通事故;
2、必须是在上下班的必经线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
3、必须是本人不是全部责任或者不是主要责任;
4、必须是因机动车而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后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保护现场并报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警后应及时赶赴现场,对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并在规定时间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职工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后因昏迷、紧急医疗救治等原因未在现场报警的,职工或其近亲属应在事后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职工未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接警后三个工作日内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或案件线索,对事故发生地点的道路情况、事故车辆情况等进行核查,查找并询问事故当事人和证人。经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告知当事人,并在规定时间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经核查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当事人。
上下班途中不属于工作时间,但新劳动法中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上下班时间就是指定上下班时间之间的那段时间。且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正常工作每日不超过8小时,加班每日不超过3小时,因此每日合计不超过11个小时。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㈢ 最新劳动法中对上下班途中是否属于工作时间

上班途中不算工作时候,但新劳动法规定,工人在上下班途中发生车祸版,算为工伤。上班时权间就是指定上下班时间之间的那段时间
新修订《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章工伤认定

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㈣ 劳动法对上班路程距离规定吗

劳动法对上班路程的距离是没有规定的。员工每天上下班的路程时间法律上是没有规定的,这个是属于员工自由的时间,不在工作范围之内的,没有限制性规定。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法律上认定的上下班途中:
1、在合理时间内按合理路线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途中;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途中;·
2、或者从事日常生活所需的活动的途中等。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六条: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二)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三)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四)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劳动法》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㈤ 最新劳动法中对上下班途中是否属于工作时间

1. 上下班途中不属于工作时间。
2. 新劳动法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如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其他交通方式的事故伤害,应认定为工伤。
3. 上下班时间是指规定的工作时间段。
4. 根据《劳动法》,正常工作每日时长不超过8小时,加班每日不超过3小时,总时长不超过11小时。
5. 工作时间是指法律或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每日和每周应从事劳动的时间。不遵守这些规定可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6. 工作时间分为三类:标准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和不定时工作制。标准工时制要求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
7. “朝九晚六”是常见的日常工作时间安排,即上午9点至下午6点,共9小时,减去1小时午餐时间,符合8小时工作制。
8. 国家没有明确规定上下班途中和午餐时间必须计入工作时间,因此单位不计算这些时间通常是合法的。
9. 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和《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这些规定了工作时间、工伤认定等事项。

热点内容
法律顾问值班登记表 发布:2025-04-26 01:56:45 浏览:344
杨刚法院 发布:2025-04-26 01:56:37 浏览:226
赫莱英特魔法学院 发布:2025-04-26 01:41:57 浏览:474
仓库保管员库存量管控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26 01:40:39 浏览:434
甘孜司法局 发布:2025-04-26 01:40:27 浏览:967
金装律师第二季剧情 发布:2025-04-26 01:25:32 浏览:578
法院财产保全管辖 发布:2025-04-26 01:18:54 浏览:846
什么是法律顾问服务 发布:2025-04-26 01:16:53 浏览:5
17岁借钱有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6 01:10:41 浏览:628
笔记条例 发布:2025-04-26 01:02:03 浏览: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