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民事诉讼法修订法条
『壹』 民事诉讼法131条的具体条文
第一百三十一条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31条最新内容
2013.1.1.起修正后施行的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 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委托外地内人民法院调查。
委托调查,容必须提出明确的项目和要求。受委托人民法院可以主动补充调查。
受委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书后,应当在三十日内完成调查。因故不能完成的,应当在上述期限内函告委托人民法院。
『叁』 2013年1月1日新的民事诉讼法新在哪里
一、2013年生效的新民诉法,修改主要内容包括七个方面:
完善调解与诉讼相衔接的机回制答;进一步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完善当事人举证制度;完善简易程序;强化法律监督;完善审判监督程序;完善执行程序。
二、概括为以下19点。具体内容请参见正式修改稿
1设小额诉讼制度实行一审终审;
2首次对行为保全问题作出规定
3明确了诉讼代理人的范围
4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要先调解
5进一步完善开庭前的准备程序
6公众可查阅生效判决书裁定书
7赋予当事人启动鉴定程序权利
8当事双方可约定适用简易程序
9增加检察建议的法律监督方式
10将民事执行活动纳入法律监督
11部分案件可申请原审法院再审
12申请再审的时限缩短至六个月
13增加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
14证人费用由败诉方当事人负担
15增加专家出庭参与诉讼的规定
16明确二审程序开庭审理的条件
17与仲裁法的有关规定相互衔接
18增加对案外被侵害人救济程序
19增加对恶意诉讼惩罚措施
『肆』 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
法律主观:
不同案件的种类对管辖权有不同的规定,以合同纠纷为例,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 合同履行地 人民法院管辖 。《 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三条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十八条合同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合同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即时结清的合同,交易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合同 没有实际履行 ,当事人双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第十九条 财产租赁合同 、 融资租赁合同 以租赁物使用地为合同履行地。合同对履行地有约定的,从其约定。第二十条以信息网络方式订立的买卖合同,通过信息网络交付标的的,以买受人住所地为合同履行地;通过其他方式交付标的的,收货地为合同履行地。合同对履行地有约定的,从其约定。第二十一条因 财产保险合同纠纷 提起的诉讼,如果保险标的物是运输工具或者运输中的货物,可以由运输工具登记注册地、运输目的地、保险事故发生地人民法院管辖。因 人身保险合同纠纷 提起的诉讼,可以由被保险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客观: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二款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 法规 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第二款内容
第十三条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是什么内容
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柒』 新民事诉讼法2024
新民事诉讼法于2024年进行了修订,该法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司法公正与效率。新民事诉讼法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多项修改和补充,涉及诉讼程序、证据规则、执行措施等多个方面,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加明确、便捷的诉讼指引。
一、诉讼程序优化
新民事诉讼法对诉讼程序进行了优化,包括简化立案程序、缩短审理周期、加强调解工作等。通过简化立案手续,降低诉讼门槛,使当事人能够更便捷地提起诉讼。同时,缩短审理周期有助于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提高司法效率。此外,新民事诉讼法还强调了调解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当事人通过调解解决纠纷,实现和谐司法。
二、证据规则完善
新民事诉讼法对证据规则进行了完善,明确了证据的收集、审查、认定等程序。新法规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真实、完整的证据,法院将对证据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案件事实得到准确认定。同时,新民事诉讼法还加强了对电子数据的认定和使用,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诉讼需求。
三、执行措施强化
新民事诉讼法在执行措施方面进行了强化,加大了对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等行为的制裁力度。新法规定,对于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当事人,法院可以采取查封、扣押、拍卖等措施,强制其履行义务。此外,新民事诉讼法还加强了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以提高执行效率和维护司法权威。
综上所述:
新民事诉讼法2024年的修订在诉讼程序、证据规则、执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和完善,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加明确、便捷的诉讼指引。这些修改有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司法公正与效率,推动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2024年修订)
第一条(节选)
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正确、及时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宪法和本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