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一百一十四条

民事诉讼法一百一十四条

发布时间: 2025-04-30 07:46:00

① 民事诉讼法114条规定的六种情形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民事诉讼的程序:一审程序:
一、原告起诉;
二、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三、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四、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五、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六、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七、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八、判决宣告二审程序:
1.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2.法院受理
3.审理程序大体与一审一样,不同处主要在审查范围和内容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②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内容如下:
1、如果单位拒绝或妨碍法院调查取证,或者拒不协助执行通知书,该单位将面临罚款处罚;
2、对于单位中的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除了可能被罚款外,还可能被拘留;
3、法院还可以向监察机关提出对这些人员进行纪律处分。
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历史:
1、第一次修讼法的时间和背景:1982年,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修讼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明确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规范了诉讼程序,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3、后续修讼法的变化:1991年、2007年、2012年、2017年等多次修正,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司法实践的需要;
4、修讼法对中国法制发展的影响:推动了法治建设,完善了民事司法制度,提高了司法公信力;
5、修讼法在国际上的比较和借鉴:吸收了国际民事诉讼的先进经验和原则,促进了与国际司法合作和交流。
综上所述,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单位若阻挠法院调查取证或不配合执行通知书,将受到罚款;其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除罚款外,还可能面临拘留,并且法院可建议监察机关对其进行纪律处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③ 民事诉讼法114条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④ 民诉法114条的规定

法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智力发育不成熟或者精神存在障碍,不能认清自己的行为后果。如果让其实施行为,则可能既不利于行为人自身利益的保护,也会损害他人的利益。因此,这种情况下的民事主体实施行为的范围受到限制,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所有法律行为,一律无效。不论该行为是否为纯获利益的法律行为。究其原因,在意思自治的原则下,意思表示发生效力的前提在于意思自治,而实现自治的重要前提就是有自治能力,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毫无自治能力,故其所实施的一切法律行为都是无效的。 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法律行为效力,在比较法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编,在民法典中起统领作用,基本涵盖了所有的民事活动的一般规定。如果成年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日常生活交易中以价额不高的资金缔结并完全履行了买卖合同,而且并未对该成年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巨大威胁,应视为该法律行为有效。

⑤ 民事转刑事规定

一、民事转刑事规定有哪些
1、民事案件不会直接转化为刑事案件。在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诉讼参与人因违反诉讼、执行程序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这种刑事案件并不是民事案件的转化。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发现有犯罪行为的可以直接移送有关部门进行侦查。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民事债权转让的条件有哪些
1、必须是合法有效的债权且不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债权的有效存在是债权转让的前提。以无效的债权转让他人,或者以已经消灭的债权转让他人,是转让的标的不能。这种限制性规定的意义在于防止受让人、国家、集体利益受损;
2、转让不得改变债权的主要内容。债权作为法锁的观念虽已消失,但债权转让只是主体上的变更,如果存在债的主要内容变更,则发生新的合同关系,而不属于转让性质。债的内容变更包括种类、数量、标的物品质规格、债的性质、期限、履行地和履行方式、结算方式、违约责任等等方面。债的非主要内容变更不会影响法律关系;
3、债权的转让人与受让人必须达成债权转让的协议。债权转让是一种处分行为,必须符合民事行为的生效条件。转让人主体必须符合资格,即具有处分能力,是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人。双方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不是真实的意思表示,债权转让无效。如果一方当事人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转让无效。合同被撤销后,受让人已接受债务人清偿的,应作为不当得利返还原债权人;
4、转让的债权必须具有可转让性。根据债的有关原理,某些合同是不可让渡的,其债权也应不可转让;
5、债权的转让必须通知债务人;
6、债权转让必须遵守一定程序和手续。一般合同的成立是当事人自愿原则,但对于法律规定应由国家批准的合同,不得随意转让,未经原批准机关批准转让无效。

⑥ 民事诉讼法114条司法解释

法律分析:最高法院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五百零八条被执行人为公民或者其他组织,在执行程序开始后,被执行人的其他已经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能清偿所有债权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参与分配。对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有优先权、担保物权的债权人,可以直接申请参与分配,主张优先受偿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有义务协助调查、执行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除责令其履行协助义务外,并可以予以罚款:

(一)有关单位拒绝或者妨碍人民法院调查取证的;

(二)有关单位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的;

(三)有关单位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扣留被执行人的收入、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转交有关票证、证照或者其他财产的;

(四)其他拒绝协助执行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对仍不履行协助义务的,可以予以拘留;并可以向监察机关或者有关机关提出予以纪律处分的司法建议。

⑦ 民事诉讼法弟一百一十四条

法律主观: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氏唤申请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根据法律规定,延期审理只能发生在开庭审理阶段,延期审理前已进行的诉讼行为,对延期后的审理仍然有效。但延期的时间不计算在审理期限内。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歼数凯十一条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毕桥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热点内容
精武司法所 发布:2025-04-30 10:41:16 浏览:977
中国国际责任法律 发布:2025-04-30 10:39:56 浏览:425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 发布:2025-04-30 10:39:07 浏览:400
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 发布:2025-04-30 10:38:31 浏览:9
从民法典中国之治 发布:2025-04-30 10:33:41 浏览:911
婚姻法对过错方净身出户的原则 发布:2025-04-30 10:33:39 浏览:388
甘肃兰州政法学院 发布:2025-04-30 10:33:37 浏览:284
行政法学控权论 发布:2025-04-30 10:24:26 浏览:702
信访条例d 发布:2025-04-30 10:24:25 浏览:762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16 发布:2025-04-30 10:24:24 浏览: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