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陈述词
⑴ 律师辩词和陈述词怎么写
你仿照下面的例子写
1律师辩词写法
尊敬的审判长、合议庭:
xxxxxx律师事务所武汉分所依法接受本案申请人王某的特别授权委托,由本人(李军律师)担任其诉讼代理人参与本庭诉讼,在出席本庭庭审之前,本着对委托人负责的态度,本人详细阅读了本案此前一审、二审的案卷材料,以及与本案相关联的几个案件的案卷材料和判决,我注意到同样包含本次庭审在内的诉讼参与人刚刚结束一个相关联的案件的再审,而且本案的审判长亦是该案的审判长,在该案中,我们的委托人王某被判决承担偿债的连带责任,很坦率地说,委托人有理由对本合议庭是否可能存在先入为主的倾向性确实存在种种担心,但听取了本律师关于申请法官回避的有关法律规定的介绍后,我们的委托人表现出了令人欣赏的理性,他决定不去顾虑这些与案件没有实质性联系的枝节,而是客观地向法庭陈述,从而以事实与证据来获得法庭对正义的支持。
为了协助法庭充分行使审判职能,同时也为了充分履行律师的委托代理职责,本律师将从事实、证据以及法律规定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来向法庭说明申请人不应该承担本案的偿债责任。
一、关于本案事实。
本案的事实是:本案原告(借款人)向被告一方(贷款人)高息借款,双方均知晓国家关于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四倍以上的利率部分不受法律保护,为了规避法律,贷款人(已生效判决认定金宇公司法定代表人杨某是借款人)采取了先收回高额利息,在收回利息之后再要求借款人出具(本金)借条的方式来使规避其高额贷款行为,同时使其诉讼证据合法化,正是因为这点,借款人凭借精心处理的证据赢得了维护其借款本金利益的诉讼。我们姑且不去讨论高额借贷行为本身是否合法的问题,对于借款人而言,其存在两笔应支付债务即本金与利息,但本案债务人在已知其游戏规则的基础上试图赖账,他的理由是他已支付的本金已经超过了利息,借款人提起了诉讼,理由是其所持有的证据显示借款人并未收到还款或者说无证据表明借款已经偿还,原讼法院支持了借款人的诉讼请求,法院(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法院)判决的理由是现有的支付证据是由本案申请人完成的,而申请人支付行为不足以证明支付与了借款人,原讼法院进一步进行法律释明,认为付款人与收款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应另作处理,于是原告卓伟公司以不当得利为由要求申请人承担返还不当得利利益的法律责任。于是有了本案,本案经历了一审、二审,现在我们在讨论再审的问题,即是说本案原审判决是否存在错误的问题。申请人王某在本案讼争交易中的地位是介绍人,这个交易的双方中一方试图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高利贷),另一方试图违背商业交易承诺试图赖账,这双方为了金钱的利益置商业道德与诚信人格于不顾,利用证据形式上的漏洞,尽然将法律责任归责到介绍人身上去,这是不道德的,如果法庭支持本案原告胜诉,无异于再次支持当事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目的得逞。
二、关于本案的证据。
(一)新的证据足以表明申请人并非不当得利利益之债务人,因为原告承认其自始至终没有实际收受款项而只是经手签字履行财务程序而已。
这三份证据分别是原告代理人在关联诉讼中的书面代理词,原告在该案中向法院所为的书面情况反映,这些材料是在申请人未知的情况下产生的,并且它毫无争议地表明原告从不否认申请人从未收取争议款项,自从原告提起诉讼后,他便将这个事实压在了心里,任由法庭要求申请人按照中国法律进行“谁主张谁举证”,结果是倒霉的申请人煞费苦心收集到的证据被法院认定不足以证明其主张,于是原告胜诉。根据证据规则规定,在诉讼中通过当事人陈述、代理词等形式形成的对一方不利的事实的认定,可以作为证据使用。鉴于此,本律师认为,该三份证据系在庭审之后通过查阅关联诉讼案卷笔录形式始得发现的证据应被认定为“新的证据”,并应作为核心证据在此基础上判决申请人不应承担本案不当得利法律责任。
(二)原审法院对于原有的证据的认定是错误,在此基础上得出的“事实认定”自然错误。
1、原审法院认为,录音证据无法进行辨认且当事人不予认可因此不予采信,这个结论是错误的。首先,原审开庭时应当对录音证据进行辨认的当事人本人并未到庭应诉而是由代理人应诉,即便代理人拥有特别授权,但对于自己委托人的声音的判断这与对事实的承认有一定的区别,只有当事人本人才能够对自己的声音进行明确无误的辨认,同时,本案需要进行进一步确认的事实除了前述一点以外,更重要的是录音内容本身是否完整且能够反映事实,但原审法院对如此重要的事实仅凭代理人的一句不能肯定就作出了不予采信的结论,这是有违法律规定的,对于当事人不到庭而不能查清的事实,经法庭两次合法传唤以后法庭可以对其进行拘传,这是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我们认为,按照法律规定正确适用司法程序以查清事实公正判决是法庭的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另一方面,原审法院认为,录音证据作为单一证据在当事人不承认的情况下不能采信这是对法律规定的误解,只有“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才不能“单独作为认定事实的证据”。
我们想同时提请法庭注意到的是,这一份录音证据清晰无误地证明了所有争议款项由原审被告吴某收取,至于对方代理人谈到的“如果说吴某收取了六十万那杨有为又收取了十七万多岂不是成了七十多万”这个论点,如果我们注意到他们是母子关系并且原告本身甚至放弃了对杨某某的诉讼请求,这就足以说明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个观点不过是一个逻辑辩论说说而已的观点。
2、同时我们新向法庭提供的银行存单显示直接存入杨某某账户的现金总额至少是27万元,而非178000元,这点也足以表明原审法院判决应被改判。
三、关于本案的法律适用问题。
(一)原审法院对法律理解错误导致了错误判决。
本案案由为不当得利纠纷,根据法律规定,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即在不当得利法律关系中只存在两个主体,一是受到损害的债权人,另一个是造成损害的债务人,请注意,这里所说的造成损害是指“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害”,而不包括“导致他人取得不当利益而造成他人损害的”,如果要包括,那么本案的案由应该是侵权纠纷(财产权受到侵害),代理人想同时提请法庭注意到的是,在不当得利之债案件中,我国法律并无要求第三方承担连带责任的法律规定,连带责任只在侵权之债中,不当得利之债作为侵权之债的“特别法律”并无此项规定,法庭不应超越法律规定创设义务。
本案之不当得利之债中,债权人一方比较容易界定,如何界定债务人是审理的核心,按照法律规定,只有确定了“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害的”人,才能正确确定债务人,一方面,原告自认申请人未经手(取得)该60万款额,另一方面,录音证据表明吴某承认收到此款,那么,无论如何,本案的债务人也不可能确定为申请人王某。
原告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法院判决说钱没有还给要还的人,现在有证据显示你(申请人)领了钱,同时法院认定你不能证明你将此款交给了应该交给的人,因此你构成不当得利。这个逻辑听起来是非常合理的,但对于不当得利而言,那个不该得到此款的人才是不当得利的被告,才是真正的债务人。代理人有理由认为,原审法院混淆了不当得利与侵权责任之间的概念。
(二)申请人不应承担本案不当得利的法律责任,同时本案应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本案原告确实做到了“以法律为准绳”,但他却没有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他很清楚,申请人没有实际经手钱款,但他却听任法庭威严地要求被告举证,同时还口口声声地在本庭上说法院判决没有错误,本律师在此代表委托人强烈谴责这种没有商业道德和为人品格的行为,一个公司以及他的领导人沦落至此,明知事实却听任无辜之人受到不公裁判,这是文明社会的悲哀!
我们注意到原告最终将其诉讼请求确定为要求申请人承担赔偿责任,其他人承担连带责任,本代理人认为,原有证据以及新的证据已经表明申请人并未“取得不当利益”, 卓伟大酒店已自认申请人王某并未收取讼争款项,鉴于此,王某便不应该承担不当得利返还义务,本案应由吴某承担60万收款的返还责任,如进一步证据表明,金宇公司实际获得此款,则金宇公司应承担返还责任,吴某承担连带责任,同时,杨某某、杨某在其利用银行卡实际收受款项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但此项举证责任不由王某承担,而应由卓伟大酒店来承担。鉴于本案案由为不当得利纠纷,要求王某承担其中的连带责任缺乏法律依据,不应承担本案不当得利任何法律责任。
同时,根据“不诉不理”的原则,既然原告只要求其他人承担连带责任而不是返还责任,则“要求本应当承担返还之责的人承担一个不应承担法律责任的人连带责任”的诉讼请求缺乏法律依据,本案应当作出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的判决。这个结果听起来似乎不近情理,但“火车只有在轨道上才能安全到达终点”,这个诉讼不谨慎的后果应由原告自行品尝,对此我们表示遗憾,原告或许也应该对自己不恪守商业诚信的态度进行必要的反思。
此 呈
xxxxxxx人民法院
2律师陈述词写法
审判长:
我接受本案被害人赵××的近亲属徐××的委托,依法担任被害人赵××诉柳××虐待案的第一审诉讼代理人。在接受委托后,我进行了广泛而必要的调查取证活动,认真阅读了本案的卷宗,做了较为充分的庭前准备工作。根据刚才进行的法庭调查活动,赵××诉被告人柳××虐待一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确实。为了进一步支持起诉,维护本案自诉人赵××的合法权益,我在此向法庭发表如下代理意见:
一、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应祥述事实经过,此略。)
以上事实均有证据予以佐证。证据刚才已提交法庭。
二、柳××的行为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规定的虐待罪,应予追究刑事责任。
虐待罪,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挨饿、限制人身自由、凌辱人格等方法,从肉体上和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情节恶劣的行为。我国《刑法》第260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在本案中,柳××虐待赵××时间长(长达×年),造成的后果严重——给赵××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属情节恶劣,理应追究其刑事责任。而且,柳××公然蔑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重男轻女还因此对不愿屈从其错误意志的妻子百般折磨,实属情理不容。
综上所述,被告人柳××的行为已构成虐待罪,请人民法院对其依法惩处。
××律师
××年××月××日
说明:文书的制作要点:
1.引言。写明代理律师代理该项诉讼的法律依据和事实根据,案件的性质和审级。
2.正文。第一,叙述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并运用充分、确实的证据加以证明;第二,在引用相关法律条款并运用犯罪构成理论、相关知识论证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合法性和必要性;第三,从行为知识背景、心理等方面分析被告人犯罪的动机和原因,向法官、陪审员阐述该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和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与社会危害性。
3.结论和诉讼请求。
⑵ 法庭最后陈述词.(求救)
在法院案件审理的时候,被告人是有最后陈述的机会,如在最后陈述说得好的话,对于案件的审判结果是会转变的,有可能会从败诉到胜诉的转变。
1.被告人最后陈述怎么说?
最后陈述权是刑事被告人在庭审中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其理论基础主要在于立法对刑事被告人弱势地位的特别关注以及对言词原则的体现。最后陈述程序的设置,有助于法官更好地发现案件真实,同时还凸显了对被告人人格的尊重,又可以对旁听民众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功能。在性质上最后陈述权主要是辩护权,此外还体现为一种情感宣泄权。
2.最后陈述权-理论基础-被告最后陈述权
在刑事审判的过程中,诉讼机制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控方与辩方在力量对比上的相对均衡,在中国刑事诉讼机制转型的今天尤应如此。因为,力量相对平衡是形成对抗的前提所在。不过,为大家所达成共识的是,代表国家参与诉讼的检察官和被告人一方在参与诉讼的能力上存在着先天的严重不平等。有人就曾形象地将刑事诉讼描述成是检察官代表强大的国家向弱小的被告人发动的一场战争。控方掌握着国家强制力,可以实施各种强制措施,而被告人似乎仅是被强制的对象。因此,各国不得不在立法上纷纷采取方略以平衡控辩双方的诉讼地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略便是赋予被告人一系列特殊的程序保障或特权,以使其在参与能力和诉讼地位方面逐步接近或赶上他的检察官“对手”,使控辩双方能够形成对抗之势。被告人被赋予的特权可以分为两类——实体上的权利和程序上的权利,前者譬如对无罪推定和疑罪从无原则的规定,后者譬如一些国家对被告人沉默权的规定。可以认为,被告人在庭审中被赋予最后陈述权也是这种特权在程序上的一个体现。这一点在与民事诉讼的对比中也可得到验证:民事诉讼中两造的天生平等注定了民事被告人不能享有特殊的最后陈述权。
另外,被告人最后陈述权的行使必须以当庭口头陈述为唯一的形式,任何书面等其他形式都不能替代口头陈述。因此,最后陈述权又被认为是言词原则的当然体现。所谓言词原则,是指法庭审理案件必须以言词陈述的方式即口语形式进行。公开的直接言词审理取代秘密的间接的书面审理,是诉讼制度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大发展。除法律有特别规定者外,凡是未经当庭以言词方式调查的证据材料,不得作为裁判的依据。因此,书面辩护词等任何书面材料的提交不能成为剥夺或限制被告人最后陈述权的理由。可见,作为现代审判原则之一的言词原则也是被告人最后陈述权的一个理论基础。
3最后陈述权-功能-法庭审判的最后陈述权
其一,作为法庭审理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有助于法官发现案件真实。在具体的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往往是最了解案情者,因此其陈述对案件的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而被告人的最后陈述,又常常能够最集中、最明显地表现出被告人的主观个性特点。通过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被告人的最后陈述较之其以前的各种陈述,往往有新的内容。因此,被告人的最后陈述对于法官作出正确的判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果在被告人的最后陈述中发现了新的证据或者其他新的情况,法官应当进一步采取措施而不是径行休庭。最高人民法院在其所作的司法解释中就规定:“被告人在最后陈述中提出了新的事实、证据,合议庭认为可能影响正确裁判的,应当恢复法庭调查;如果被告人提出新的辩解理由,合议庭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恢复法庭辩论。”
其二,最后陈述程序可以突显对被告人人格尊严的尊重。如果说前述一方面是出于能够准确地惩罚犯罪的考虑的话,那么这里可以认为是出于保障被告人人权的考虑。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程序的关注也日渐强烈,过去那种程序法是实体法的附庸的观点已经不再是学术界甚或实务界的主流观点。人们意识到程序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并且这种价值又是多元的。其中程序能够体现当事人做人之尊严的价值引起了充分注意。“诉讼法规定的程序保障体制强调了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和法律关系主体地位,体现了公正、民主和法制的观念,使诉讼具有理性活动的形象。”不管被告人的最后陈述对最终的裁判结果有无实质的影响,最后陈述程序还是可以让被告人内心压抑已久的情感得到一定的释放。虽然被告人的主体地位已得到确立,但谁也不能否认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被告人是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这种境地难免会对其心理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为被告人设置一个释放情感的平台并非毫无必要。当然,在最后陈述中被告人并非可以毫无边际、言无不尽,还是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对此下文将作专门论述。
其三,被告人的最后陈述还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即以个案的形式向旁听民众宣示法律以及劝诫民众切勿违法犯罪。本来,教育功能应当说是整个庭审乃至整个刑事诉讼的一个功能。但是,被告人最后陈述往往会带有更为浓烈更为直接的教育色彩。被告人会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情感丰富地向人们展示其内心感受,具有一种“最后的临别赠言”的性质。有一些陈述可能与认定案件事实毫无关系,所以在其他程序中可能并无机会做出。而各国立法对被告人最后陈述的限制一般都是“与本案有关”或者“不离题”,这类陈述虽说与认定事实无关,但应当说是还是“与本案有关”的,也是“不离题”的。况且这类陈述还会关系到量刑时所考虑的认罪态度问题。最后陈述较之于其他庭审的过程可能更会打动旁听民众,体现出劝诫教育的功能。当然,法官也不能因于此而将被告人的最后陈述向这方面引导,毕竟最后陈述是被告人的权利,它还承担着体现被告人做人尊严的功能。
最后陈述权-性质定位审判从最本质的角度上来讲,应当说被告人之最后陈述权是属于辩护权的范畴。所谓辩护权,是指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针对指控内容进行辩解、反驳,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权利,简单地说就是对控告进行辩护的权利。一般认为,辩护权具有三个特性:专属性、防御性和绝对性。最后陈述权也是具有上述三个方面的性质。最后陈述权的专属性意味着它是专属于刑事被告人的一项权利,即使有律师代为发言,也是不能限制被告人还是可以进行最后陈述。如《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258条第(二)项和第(三)项便规定:“(二)由被告人作最后陈述。(三)即使有辩护人为他作了发言,对被告人仍然应当询问他是否有为自己辩解的陈述。”在防御性方面,最后陈述权就体现得更为明显。它本来就是立法为了平衡控方和被告人的诉讼能力而多为被告人附设的一道防线,在形式上又体现为被告人作为防御一方的最后一道防线。最后陈述权的绝对性应当体现为只要一个公民受到了刑事公诉和刑事审判,而不管其犯罪性质、严重程度如何,他都应享有最后陈述权。我们不能以罪轻为理由认为没有最后陈述的必要,从而限制剥夺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权。如《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在第523条规定“最后陈述的进行”时便提出:“……5、在任何情况下,如果被告人和辩护人要求最后发言,应当得到允许,否则导致行为无效。”
辩护权是被告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贯穿于整个诉讼过程之中,它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同一般意义上的辩护权相比,最后陈述权有着独特之处:一是最后陈述的主体仅是被告人,具有不可替代性,不能由辩护人代为行使,这显然有别于其他的辩护权;二是在最后陈述中,并不存在如其他辩护权中控辩双方直接意义上的对抗,在这一阶段中,只有被告人一人进行陈述,不存在控方的辩驳,其意见可得以充分提出。
另外,最后陈述权又不完全是一种辩护权。最后陈述权有一个功能是突显被告人的尊严感,释放被告人的内心情感。而辩护权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首先要体现为一种对抗。有些情况下被告人的最后陈述并不具有对抗性,仅仅是一些抒情性质的发挥,最后陈述权会体现为一种情感宣泄权。最后陈述权的这种性质也是由被告人的受国家追诉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这种地位意味着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要比其他任何人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当然,被告人情感的释放也并不是漫无边际,应当是与案件有关的。
⑶ 律师开场陈述词该怎么写 英文
咱国家的法院法庭,不要求。
⑷ 原告和法官说的话叫什么陈述词还是什么
原告首先要诉讼请求,然后是法庭辩论中原告要提供辩论词,最后是原告的最后陈述。
诉讼请求的概念在外国民事诉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 诉讼请求是向法院提出的,要求法院予以判决的请求(当事人希望法院对其请求作出与之相应的确认、给付、形成这些具体的判决)。而狭义的请求仅仅指原告向被告主张的法律上的利益。
陈述意为陈说,叙述,指有条有理地表达事物、事实或者说话人的观念、观点。
辩论顺序
一、公诉人发表公诉词;
二、被害人或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三、被告人自行辩护;
四、辩护人辩护;
五、控辩双方对争论焦点进行辩论。
(4)律师陈述词扩展阅读
写好民事诉讼法庭辩论词
1、要善于准确归纳并找出辩护的法定理由。
我国新的《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
《律师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律师担任辩护人的,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律师辩护的法定理由,主要有以下下四类。
2、不要忽视对被告有利的酌定情节。
相对于法定情节而言,酌定情节指的是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但依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可以酌情考虑对被告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
⑸ 律师可以代被告人写最后陈述词吗
不可以,最后陈述是被告人自己意思的表达
⑹ 最后陈述词和辩护词的区别
准确的说辩护词应当是意见,是律师和被告人针对证据所发表的意见;陈述词应当叫被告人最后陈述,是被告人一项法定的权力,也是刑事诉讼一个法定的程序,缺少这个程序就构成程序违法。主要内容应当是被告人通过法庭的审理,最后发表的对案件的认识和态度,也包括意见,属于广义上的辩护。
⑺ 请问专业律师:离婚案件中被告的陈述词还要原告签字吗
这个不需要呀,如果要人家签字才用的话,那人家不签了,那你有什么用呢?他肯定不需要。
⑻ 关于法庭上的答辩及陈述词
法庭答辩词
神圣的主审法官,尊敬的缺席的旁听诸位:
在判我有罪之前,请允许我走一下辩护的流程,请求法庭判我无罪。
我的观点如下:
我涉及的群体性事件
1、 不涉及权色交易
我们都是一些普通人,手中无权,我只是一介书生,不穷困但是几近潦倒,家庭不幸,生活空虚。我曾经通宵阅读XX主义&XX思想&理论等经典著作,提升自己的精神,但是收效甚微,后来偶尔遇到了一些志同道合但是不能称作同志的一些人,同样都是生活比较平淡,有猎奇心理,但是没有害人之心,没有紊乱公德的丝毫想法。
不像家庭幸福的烟草局韩局长,在日记中罗列出“已玩”“在玩”“待玩”的花名册,他是纯属吃着碗里瞧着锅里,而我碗里空空如也,偶尔小聚,常常因为孤身一人只能旁观,这只能算是不受待见的行为艺术,或者就把我当个实验主义性学家吧。
2、不涉及钱色交易
我们没有金钱货币交易,没有以休闲洗头、会所、桑拿浴场的名义进行钱色交易。我们只是偶尔开个低调的不能再低调的party,没有像某地的大人对邓玉娇动粗,我们都是些没啥追求,心气不高,命比纸薄的凡夫俗女。
男无权无财,女的基本无色,因为有姿色的轮不到我,要不花钱买,要不用权力压,女模特、女主播,我们是不敢妄想的,还是把她们孝敬给王益等大人们比较妥当且河蟹,也只是碰巧在QQ群上遇到了一起,从此在一条通往法庭的黑路上蹒跚晃悠了一段时间。
3、未影响社会伦理道德
我们没有影响伦理道德的动机,也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没有造成这样的后果。我们连自己有时都影响不了,伦理道德的事情让人民日报和CCTV去负责就是了,让大人和选好的群众在新闻里演话剧般讲话就是了。
要不是遭人举报,我们的事情仅仅限于很小的范围。一个电视剧里,参加革命的父亲原来骨头软怕死孩子不理他,后来他坚定了革命信念但是被抓了遭到严刑拷打,孩子见了以后就说“爸爸,我为你感到骄傲”,现在我很惭愧,我无法让我的儿子为我感到骄傲,尽管他们嘴硬,说对我表示理解。
4、社会危害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网上的“门”层出不穷,有些属于不慎泄露,有些事纯属炒作,而我们没有作任何视频、音频和文字的记录,当然也就没有作任何的发布和传播,因此我们的社会危害是非常有限的,只是毒害了我们自己不思进取、堕落的灵魂。
现在,好事者举报了我们,我们成了怪兽,群体性事件成为了公众话题,一不小心进行了腐朽生活方式的科普,自控能力差的人们也许会对XP很感兴趣,这样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后果,我们几个担不了。
这事本来大事化小,现在搞大了,还是尽早收场。
⑼ 被告人陈述词,说些什么,请刑事律师指点
要想无罪辩解,只能从过失转化为意外事件。
侧重点要陈述几方面,1.紧急避险,逃离现场。2,确实没注意车的下方有人。3,在自己处于人身危险的情况下,只能慌忙中逃生。
4,被压得人员疯狂的敲打挡风玻璃,而且被群殴,一群人包围着你,你的生命处于高度危险中,只能采取逃生手段。
5,从没故意或计划伤害受害人。逃生是本能反应。
从以上种种没有故意或过失伤害受害人,纯属意外事件,而事发之后主动与警方配合,和积极给予受害人经济赔偿和医疗。考虑到受害者的经济和伤害程度,我已经积极给予了适当赔偿和医疗费,从主观上我没有伤害被告的故意,从客观上我没有过失行为,当时处于生命受到危险的时候,逃生是我的本能,纯属意外事件,我也对受害人深表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