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遵纪守法动员会简报
A. 关于学习法律,知法守法的思想汇报
这是一个经济犯罪者在缓刑后写的思想汇报,你参考并根据你的情况可以修改一下就可以了
这件事对于我来讲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选择和转变。我也相信自己可以以一个较好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我的另一段人生经历。这个月的工作中风风雨雨时时在眼前隐现,但我却必须面对现实,不仅仅要能工作时埋下头去忘我地工作,还要能在回过头的时候,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检查核对,对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从怎样节约时间,如何提高效率,尽量使工作程序化、系统化、条理化、流水化!从而在百尺杆头,更进一步,达到新层次,进入新境界,开创新篇章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思想上,主要是得益于人们的帮助;得益于人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就这样,我从无限悔恨中走进出心里黑暗,尽管我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组织原则,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以“八荣八耻”的学习和荣辱观教育为契机,,严谨务实、实事求是,忠实履行职责,有力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和提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克服和改进。一位公司领导曾经说过,每个人对自己的经历都应该是无悔的。而我现在是在后悔中长大,在后悔中学会坚强,在后悔中懂得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只希望在生命尽头之时能微笑的对自已说:后半身生我无悔了。请相信我一生以此为警示,始终保持着这种法律和道德上的清醒! 在警醒之后及时地改正错误,要求自己做人必须有良知,讲道德,光明磊落。只要这种意识不改变,我会永远不让龌龊的东西侵蚀自己的灵魂,真正认识到学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在我的心头悬有一把法律之剑,做事三思而行,切莫因一时冲动犯下大错而悔恨终身,所以,今后不该做的事情,我绝对不要做!
B. 敬畏法律 知法 守法
现实生活中,大家对法律这个词并不陌生。无论是看书读报,还是看电影,电视,我们都能感受到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密不可分,甚至你的一言一行都涉及到法律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法律呢?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目的在于为护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我们已经学习了法律,但是有些人在做违法的行为。例如:
初中一年级学生刘刚因为一件小事和同班同学发生争吵。刘刚动手打了那位同学两拳,致使其左眼受伤,视力下降。刘刚的行为不仅是违反学校纪律的,也是违法的。那么什么是违法的行为呢?一切不符合法律要求的超出法律所允许范围的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作为国家的小公民,社会的小主人不应该做违法的行为。应该做知法,守法,懂法的小公民。
其实,要想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是跟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思想品德好的人,能够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爱护集体。相反,思想品德不好的人,往往都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容易做出危害社会,集体,甚至违法犯罪。所以,要做到遵纪守法,首先要从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做起,使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遵纪守法的人。
同学们,我们只有学习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运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不懂法,不了解法律的具体要求,仅凭主观想象,难免出现错误,导致违法犯罪。所以我们必须接受法制教育,努力学习法律基本知识,从小做一个知法,守法,懂法的好公民。
C. 宣讲法律法规简报
简报,就是很简单简洁的快报,相当于简讯
D. 遵纪守法手抄报内容
基本内容
遵守纪律和法律,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
例:我们要遵纪守法,做个好公民.
反义词:违法乱纪
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做一个合格小公民。 关心体贴他人,在他人急需的时候,能主动热情地给予帮助和照顾,急人之急,帮人之苦,忧人之忧,救人之危,以帮助别人为快乐,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高尚行为。 助人为乐,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利益基础上的。在闻名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途中,有许多战士把仅有的粮食、药品,甚至生存的希望让给了战友,而把饥饿、苦难和死亡的威胁留给了自己。这就是因为红军战士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在关键时刻帮助别人, 是的,古代有英雄的劫富济贫,当代有雷锋精神的出现。再看一看我们现在。我们这一代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在座的不少同学是独生子女。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虽然有着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等优点。但是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如自私、以个人为中心等等。要改正一个群体的缺点是不容易的事。而提倡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却可以很好地加强当代独生子女自立、合作精神,弥补自私这一缺点。 我们从各个乡镇来,走到同一个学校来,走到同一个班来。我们都有共同的理想。而你助人为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走进教室,随手关门,将呼呼的寒风挡在门外。当你走过卫生角,随手捡起掉在地上的纸屑。当你经过讲台,随手将零乱的讲台整理好。当你穿过马路,扶起一位摔倒的小男孩,安慰他不要哭泣。这一些平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都是助人为乐的表现。 亲爱的同学,当你身陷困难时,你是否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你肯定会的。同样,当别人身陷困难时,我们也要助人一臂之力。 庆幸的事,现在我们的身边已悄悄地涌起助人为乐的热潮。扶弱助残,春蕾计划,希望工程,甚至有许多同学也参加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等。这些都让我们惊喜地发现,雷锋精神不但没有消失,而且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我们周围蓬勃地发扬光大起来。 生活本身是酸甜苦辣的。但做人的情操和理念却是自己可以牢牢把握的。亲爱的同学们,请不要再犹豫,伸出你的友爱之手,助人并且以之为乐,世界将因你而更加美丽!
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2.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子
3.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人而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 ——管仲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
5.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6.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鸠
7.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8.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拜伦(英)
9.执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杰弗逊(美)
10.法律就是秩序,有良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这些够你抄的了吧。。。我渴望得到采纳。
E. 遵纪守法的心得体会 要500字的
第三个答案
主要是讲黑牛作为一名司机,当撞了人该怎么办。他的三舅问他如果撞了人怎么办。黑牛说要么
救人,要么逃跑。三舅否定了他说的两个答案。三舅告诉他第三个答案是把车往后倒,再叫警察来处理。果然有一天,黑牛撞了一个农民,人就在他车底下,如果倒
车,肯定把人压成肉饼。黑牛是个老实人,他把人送去了医院。
整篇故事都用了最简单、最朴素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词语来修饰。但它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却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人心。有一个地方让我十分地感动。那就是黑牛自己最后说的一句话“老叔,我不想给自己的良心背一辈子的债,我宁愿给你背一辈子的
债¨¨¨永远都不会错!”说得多好呀!宁愿背一辈子的债务,也不愿意做一个不遵纪守法的人。这是为什么呀?这肯定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才能做出来的事情,如
果他像其他的司机一样,撞了人就逃之夭夭,想着怎么样才能摆脱这件事情,想着怎么样才能毁灭证据,让这桩宗罪不降临到自己的头上,盼望着警察们能够把它忘
掉。这是多么可悲啊!自己做了错事都不敢承认,就这么白白的失去了多少条无辜的生命。虽说黑牛也没有多少文化,不能出口成章,落笔成文,但他却能做一个遵
纪守法的人,仡守自己的职责,做自己该做的事。他的行为受到了大家的称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来拿一个比较经典、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
在香港,过马路的时候你会看见,只要行人过马路的指示灯一变为红色,原本想要过马路的行人全部都十分自觉地停下了脚步,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在挪动脚步向前
进,给来往的车辆造成任何的负担。不仅仅是行人会这样做,每一个司机,只要一看到红灯亮起来了,不管怎样都不会闯红灯。也不会给行人带来负担。在二月份的
时候,我在香港生活了一个星期,亲身体会到,那种生活简直是放心得不得了!只要你按照指示灯所指示的去做,你不用担心会被车撞到。为什么在香港任何人都能
够如此放心大胆的过马路、开车?那就是因为他们都是一个个遵纪守法的人。他们都十分的明白,自己怎样做才是对的、正确的。什么是我应该做的,什么是我不应
该做的?如果我是迫不得已要做的,那么应该怎样做才能不给其他人增加麻烦?
是呀,只要凭着自己那颗遵纪守法的心,去选择一个答案就永远都不会错。遵纪守法,每个人
都会说,但为什么没有几个人能够真真正正做到呢?那就是因为人们对自己的要求太松、太不严格了。如今有许多不合法的公民。他们一天到晚不务正业,去做那些
下三烂的勾当,破坏合法公民的生活质量。还有许许多多的司机,撞了人之后,把车开得飞快,让自己能够更快的逃离案发现场。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够自己站出来承
认自己犯下的过错呢?就算你躲得了初一,你躲得了十五吗?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做自己该做的事,那么我们的生活质量将会越来越
高,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我们的家园将会越来越美好。
F. 遵纪守法与法同行,主题班会小结
《遵纪守法与法同行》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这一次活动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违法行为,做一个知法的学生。
2、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相互交流,了解身边存在的问题,知道如何通过法律渠道解决,做一个守法的学生。
3、通过这次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法律,做一个护法的学生。
活动准备
1.布置有关的节目,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2.周围环境的布置以及有关材料的准备。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出场宣布班会开始
A: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
B: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A:我们是充满生机的新一代。
B:然而,有的人却没有迈好青春的第一步,而误入了法网,给自己留下了人生的永久遗憾,也给我们敲了警钟。
A:是的,我们一定要迈好第一步很关键。下面我们观看一下小品。
(表演小品:生A怀疑生B偷了他心爱的钢笔,但由于没有证据,情急之下两人起了争执,生A争不过生B。于是,放学之后,生A找了他所谓的“铁哥们”,跟踪生B并殴打他。)
B:刚才我们观看了小品,相信大家一定有所感受,现在大家现在一起讨论一下,然后我们各抒己见谈一谈。
A:亲爱的伙伴们,在我们的身边也存在着小品中发生的故事。
B:这些故事中都触及到了一个敏感的词——法律。
A:法律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B: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进一步了解它。
A:我宣布山口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三班,
A、 B:《遵纪守法与法同行》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第一篇章:做一个知法的小学生
二、儿歌导入:(八荣八耻歌)
八荣八耻牢记心,荣耻分明见行动;
热爱祖国报效心,危害祖国千古罪;
服务人民最荣尚,背离人民最可耻;
崇尚科学立大志,愚昧无知变文盲;
辛勤劳动是美德,好逸恶劳是懒虫;
团结互助力量大,损人利己不道德;
诚实守信最可贵,见利忘义不能做;
遵纪守法人人夸,违法乱纪要禁止;
艰苦奋斗是榜样,骄奢淫逸遭唾弃;
道德教育娃娃起,知荣知耻好孩子。
三、知识问答
A:同学们,当你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与人擦肩而过时;
B:当你走在僻静的乡间小路留恋于周围的美景时;
A:当你与别人交往接待时;
B:当你购物或售物时,你是否想到"侵权"两个字?
A: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B:为了每个人幸福和欢乐,
A、B: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吧!
A:首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竞答,法律知识竞答,分必答和抢答两部分,由主持人来提问,每个小组积极参与回答。必答题20分;抢答题答对10分,答错扣10分,最后看哪个小组得分最多就是优胜小组。
学生参与比赛。
材料:
附一:
必答题:
1、选择题。
(1)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武力 B、法律
(2)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 )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A、赡养 B、抚养
(3)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A、任何组织和个人 B、学校
(4)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 )
A、人民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
(5)国际消费者组织规定“世界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是每年的( )
A、3月5日 B、3月12日 C、3月15日
2、判断题。
(1)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 )
(2)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
(3)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可以允许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
(4)旷课、夜不归宿是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是违背学校管理和监护人管理的行为。( )
(5)放学时,学生骑自行车在赶时间的情况下,可以攀附机动车行驶。( )
抢答题
1、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让未满( )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独自居住。
A、十四周岁 B、十八周岁 C、十六周岁
(2)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不满10周岁的公民是(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3)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即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 )取得联系。
A、监护人 B、保护人 C、负责人
(4)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 )。
A、食品 B、烟酒 C、生活用品
(5)父母为了了解子女的思想状况,私自查看子女的日记。这种做法从法律上看( )。
A、侵犯了子女的隐私权利 B、侵犯了子女的荣誉权 C、侵犯了子女的名誉权
(6)李某身患残疾,赵某就拿他的生理缺陷开玩笑,并给他起绰号,赵某的行为侵犯了李某的( )。
A、隐私权利 B、荣誉权 C、人格尊严
(7)未满( )周岁的儿童不准骑车上路。
A、10 B、12 C、14
(8)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 )的公民。
A、十四周岁 B、十八周岁 C、十六周岁
(9)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 )属于未成年人不良行为。
A、旷课、夜不归宿 B、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C、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10)营业性的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 )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A、未成年人禁止进入 B、禁止进入 C、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
A:比赛进行得真激烈!现在我宣布获得优胜小组的分别是:第2小组、第3小组、第5小组。
B:通过刚才的知识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善于动脑,积极思考,知道了许多法律常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竞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班同学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进而学习相应的法律知识。】
第二篇章:做一个懂法的小学生
四、调查实践
A:但是光知道法律知识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了解它。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各小组在活动前做的调查。(出示学生在校门口、十字路口、大街上对学生、家长的几组调查数据)
附件二:调查报告相关题目
小学生法律知识调查问卷
你好!
为进一步了解小学生对法律认识,促进小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为我校五(1)班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提供依据,特举行本次问卷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不记姓名。请认真,如实填写,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画“√”
1. 您的性别是 男 女
2. 您所在年级是 低年级 中年级 高年级
1、你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吗? A、有 B、没有
2、你经常参加关于法律方面的活动吗? A、经常 B有时
3、你经常看有关法律方面的读本吗? A、经常 B、不是
4、你最近有过闯红灯的经历吗? A有 B、没有
5、关于律师法,你觉得你了解的多吗? A、多 B、一般 C少
6、你觉得你有违反过校纪校规吗? A、有 B、没有
7、你会听法制讲座吗? A、听 B、不听 C 有时
8、你认为法律对你用处大吗? A、大 B、不大 C、 不清楚
9、你认为你的法律意识强吗? A、强 B、不强 C、一般
10、你认为法律离我们远吗? A、远 B、不远
B: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法律并融入了自己的行为中。那么参照以上行为,看看你都做到了吗?
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主要围绕目前自己遵守了哪些法规,还需要改进的、进一步实施的是哪些法规。)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到,几年来,注重对队员进行法制教育,促进了队员个性心理的发育,使他们养成了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
五、小法官断案:(小品表演:走在犯罪的边缘)
A:“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但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与这一主流相悖的暗流,请看小品《走在犯罪的边缘》。
(小品简介:高年级学生由于法律意识还不够强,到低年级去偷学生放在班级的文具和钱财。)
附三:小品:《走在犯罪的边缘》
一节音乐课上,大家都排着整齐的队伍去专业教室上音乐课,只有小叶、小姜、小杭、小张、小潘偷偷的在排队过程中溜了出来。
小叶:无聊的音乐课,我就不想去上,还不如在班里自己玩了。
小杭:昨天我丢了一块橡皮,回家和我妈妈说了又要被骂了。
小张:我肚子好饿啊,今天中午的菜难吃死了,我一点胃口都没有。好想念小店里那美味的汉堡包啊!(一边说一边甜着舌头)
小潘:你又没钱,想了也没用,又吃不到。诶,我有个办法可以让小叶不无聊,让小杭有橡皮,又填饱小张的肚子。就是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跟着我一起来做。
合:什么办法?快说快说呀。(着急的样子)
小潘:(手一挥)跟我来!
于是大家就跟着小潘走出教室,径直望2年级一个正在上体育课的空班走去。
小叶:来2年级干吗?你想再读低年级啊?
小张:来这里干吗?我还是饿啊,快点告诉我哪里有好吃的呀!
小杭:不是说跟着你有橡皮的吗?
小潘:你们别急呀,呶,橡皮不是在课桌上等着你吗?(指着2年级某学生课桌上的精美橡皮)
小杭:可是那不是我的啊。我妈妈说这样的行为叫“偷窃”。
小潘:拿了不就变成是你的了吗,上面又没写“不是你小杭的”这几个字。
小杭:对啊,哈哈!
(小潘又在班级中寻找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东西,正在这是,看到一个铅笔盒里有3元钱)
小潘:诶,小张,你不是饿了吗?喏,这里有3块钱,可以买你想吃的汉堡包了!
小张:啊?这个…....不过我是的确饿了……好吧。(于是抓起钱就往小店跑。)
小叶:这个铅笔盒里也有1块钱,这个也有,还有这个……
小杭:我也来找找,看谁找的多,哈哈
(为了所谓的“比赛”,三个小孩就到处翻找二年级学生的铅笔盒和书包。)
小张:快下课了,我们快走吧!
小叶、小杭:好好。(两人纷纷应和着。然后拿着自己的战利品回教室了。)
B:“偷窃”,一个不雅的名词,一个触犯法律的行为。一直认为这个行为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却离我们如此近。
A:也许你会对这样的行为不屑一顾。
B:也许你对它只是望而远之。
A:但这样类似的校园偷窃事件却已处在了犯罪的边缘。
B:俗话说:“小错不改致大祸”。看了刚才的小品,相信大家一定深有感触。现在你就是一名小法官,你会如何处理这个案件?
学生交流如何按照法律规定处理好这个案件。
【设计意图:小品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而且小品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以这样的形式反映校园生活中的违法行为,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