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蒙古自治法律服务所
❶ 有偿服务的法律服务所是否要办营业执照
国务院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
法律服务所应当工商注册登记,其理由如下:
一、各省市级司法局是在滥用职权,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年审之机借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的名义收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会员费400-600元/年、基层法律服务所会员费1200-1500元/年,不交会员费司法行政机关就不予年审注册,各省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每年收取会员费百万元左右,拿来做什么呢?那就是司法行政官员吃喝玩乐嫖娼赌博等费用政府机关报销不了就拿到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报销。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展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队伍。推动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法律服务人才跨区域流动机制,逐步解决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和高端人才匮乏问题。各省市司法局并未向社会公布有能力有条件的公民可申请从事法律服务。而是暗地围绕着他们所谓的基层法律服务所进行通知在内人员,实行垄断经营,给广大法律消费者带来高消费负担。因实行垄断服务,服务质量严重不好,导致造成很多民事冤假错案,上访信访人员不断增加,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2003年8月27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四条规定“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只有法律和行政法规才能设定行政许可的规定,国务院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于2004年5月19日作出国发〔2004〕16号《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在第68、69项分别取消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认可”和“基层法律服务所设立核准”行政审批。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四条第二款“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的规定”,于2004年6月29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2号发布了《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在第75项保留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行政审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施行了10年多时间了,但到目前为止,国务院没有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有关“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法律,也没有制定有关“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的法规。基层法律服务所由司法行政机关核准成立没有法律法规依据。
❷ 谁知道阜新市哪里有律师事务所啊,可以咨询法律的
也不知道本地有没有律师,
不过是,过日子人最好不打官司,
有什么事情也别告,专告状以属后怎么过,
如果有什么纠纷,
要找个和气一些的调停人也比律师要的财物少,
走法律口太伤和气,
以后这人缘可怎么办,
所以,求个年纪大的讲道理的人,给两家念叨念叨就行了,
要是想救谁出狱,好象还得服公安,服政府,
就是掏好处呗。
❸ 法律服务所允许自行收费吗
基层法律服务主要指乡镇法律服务所提供的相关代理服务,其收费属中介服务收费。截至2013年版5月,我省权共有757个基层法律服务所,2829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通知明确,基层法律服务收费中的代理民事、行政诉讼收费继续实行政府指导价,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等收费行为不再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改为市场调节价。
根据新的收费标准,代理民事、行政诉讼不涉及财产关系的,每件收费200—800元。涉及财产关系的,争议标的额1万以下的,每件200到800元;1万元到10万元之间的,按1.2%收取;10万元到50万元之间的,按1%收取;50万元到 100万元的,按0.8%收取;100万元到200万元之间的,按0.4%收取;200万以上的,按0.2%收取。同时规定,涉及财产关系标的额在1万元以上的,可在此费率基础上、下浮动30%,收费总额最高不超过2万元。基层法律服务所办理不涉及财产关系的涉及两个以上法律关系,争议较大的复杂案件等,可在相应定额收费标准基础上,上浮收费,但最高不得超过3倍。此外,解答法律咨询、代写法律事务文书、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担任法律顾问、办理见证事项等五项收费实行双方协商。
❹ 法律服务所的业务范围
法律服务所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除不能办理刑事诉讼案件外,几乎可以涉足律师事务所的全部业务范围,总体来说有八大类:
(1)应聘担任法律顾问:担任本辖区的乡镇、街道政府及其各行政管理部门、村民委员会、乡镇企业、事业单位、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个人合伙组织及公民的法律顾问;
(2)代理参加民事、经济、行政诉讼;
(3)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审查合同、协议、章程等法律服务文书,参与协商和谈判,参与协调、仲裁活动,申请行政复议,代理合作、担保、分家析产等单项民事、经济法律事务等;
(4)主持调解纠纷、经济、劳动争议、生产经营性纠纷及具有财产利益性质的民间纠纷;
(5)解答法律咨询:解答法律问题、各项具体法律事务的方法和途径及政策咨询;
(6)代写法律事务文书:诉讼法律事务、非诉讼法律事务及其他有法律意义的文书;
(7)协助办理公证:协助开展证前服务、办理公证申请、办证过程中的有关事项及证后服务;
(8)办理鉴证:在积极开展协办公证业务的基础上,应当事人的申请,可以对一些内容单一、权责明确、标的额小、履行期短的协议或合同给予审查和证明,并监督协议或合同的履行;
(9)协助司法助理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其他有关业务工作。
❺ 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服务所有什么职责
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服务所的职责:
1、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以事实为根据,回以法律为准绳答,严格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与社会正义
2、应当尽职尽责,努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的监督。
3、遵守由基层法律服务所统一收案、统一委派、统一收费的规定
4、当依照有关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
法律工作者执业范围除不得办理刑事辩护案件外,其它业务范围与执业律师范围区别不大。
❻ 注册法律服务所
1.符合条件就可以注册。
2.直接到所在地的司法局去了解具体政策。
3.司法局管理他。
❼ 可以在网上查询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证吗
应该能,你可以去当地司法局网站查询。我们这里能。
采纳谢谢
❽ 法律服务所是什么性质的单位
基层法律服务所是依据司法部《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2000年3月31日 司法部令第59号)在乡镇和城市街道设立的法律服务组织,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机构。它是设在乡镇和城市街道,面向社会开展法律服务业务的市场中介组织。其任务是组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业务活动,并进行相关的管理、培训、服务等,接受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和指导。它不同于其他法律服务组织。法律服务所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除不能办理刑事诉讼案件外,几乎可以涉足律师事务所的全部业务范围,总体来说有八大类:
(1)应聘担任法律顾问:担任本辖区的乡镇、街道政府及其各行政管理部门、村民委员会、乡镇企业、事业单位、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个人合伙组织及公民的法律顾问;
(2)代理参加民事、经济、行政诉讼;
(3)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审查合同、协议、章程等法律服务文书,参与协商和谈判,参与协调、仲裁活动,申请行政复议,代理合作、担保、分家析产等单项民事、经济法律事务等;
(4)主持调解纠纷、经济、劳动争议、生产经营性纠纷及具有财产利益性质的民间纠纷;
(5)解答法律咨询:解答法律问题、各项具体法律事务的方法和途径及政策咨询;
(6)代写法律事务文书:诉讼法律事务、非诉讼法律事务及其他有法律意义的文书;
(7)协助办理公证:协助开展证前服务、办理公证申请、办证过程中的有关事项及证后服务;
(8)办理鉴证:在积极开展协办公证业务的基础上,应当事人的申请,可以对一些内容单一、权责明确、标的额小、履行期短的协议或合同给予审查和证明,并监督协议或合同的履行;
(9)协助司法助理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其他有关业务工作。
基层法律服务所工作是适应改革开放和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需要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壮大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十多年来,在临沂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临沂市人大的有力监督下,我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坚持以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按照依法治市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全面贯彻“大服务”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基层法律服务条例》和部颁规章的各项规定,八湖法律服务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求发展、整合职能促效益”的新路子,逐步形成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设施完善、运作规范、优质高效”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了“为一方服务,促一方繁荣,保一方平安”的独特作用。
❾ 基层法律服务所在哪啊
1、“基层法律服务所在哪啊?”:法律服务所由当地司法局主管,一般是设内到乡镇和城市的容各区。
2、“它一般开在什么地方”:一般会设到乡镇(或区)的政府所在地附近。
3、“门口挂什么招牌啊”:当然是XXX区法律服务所的牌子了。
4、如果想知道具体哪一区的法律服务所的地址,可以拨打当地司法局的电话询问。
5、提醒一声:法律服务所的服务人员并不都是有律师资格的,业务水平可能不如正式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专业,需要您自己注意。
❿ 法律服务所主任对外签订合同没加盖公章有效吗
法定代表人代表法人行使职权,以法人名义对外作出的行为应由法人承担责任,盖具公章并非合同有效的必备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第61条规定:“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采取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第四十四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在签订合同过程中,经过要约、承诺,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可成立。法定代表人作为当事人的法定代表,当然有权在合同上签名以示对合同内容的确认。在这里,强调的是双方合意,而不是形式上的盖章。
对于合同生效所要满足的要件,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法定代表人作为代表在合同上签字而不盖章并没有违反上述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法定代表人作为代表在合同上签字而不盖章不是其中规定的任何一种情况,故合同有效。
例外情况是,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在合同一方当事人明知对方的法定代表人超越权限而仍与其签订合同的情况下,只有法定代表人签名而没有盖章的合同对该法人代表的单位没有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