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李小波
① 北京广西企业商会的商会领导
会长
郑志 北京远洋投资集团 董事长
执行会长
宋有 北京金奔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文玉祥 北京东方归禾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
常务副会长
易小迪 阳光100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周宇浩德利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戴东升北京佳辉中泰旅游景区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
李浪辉强寿集团 董事长
魏建华北京绿伞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总经理
姚学良CBK信用货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副会长
冯守诚 北京鼎尚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朱小波 北京泰亚东方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李行权 北京世纪澄通电子有限公司 总经理
袁煜昊 昊童世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覃迅云德坤瑶医医疗集团 总裁
庞大春北京华夏中青家政服务有限公司 董事长
黄志武北京九和药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周柏林桂林尚华新能源有限公司 董事长
曾永杰北京红博馆 总裁
何再湘北京万里涛建材有限公司 董事长
蔡钧北京市崇正华盛应急设备系统有限公司 董事长
陈德华北京平安汇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董事长
闭江锋北京纳川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梁宜榛北京瑞祥阁古典家具有限公司 董事长
廖科荣广西圣路鑫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
监事长
谭运财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 运营总监
副监事长
覃正标 中铁十六局 董事长
罗施毅 兴业银行零售风险管理部 总经理
秘书长
卢爱任 北京广西企业商会
② 城管在执法过程中遇到暴力抗法怎么处理
控制自身情绪,保持冷静,沉着应对,避免极端行为。
③ 关于交通事故的行政复议
对事故认定书提出异议叫复核,不是复议,因此标题应该叫复核申请书。我给你修改一下,供参考:
复核申请书
2012年7月13日,喜和平,沈正英,蒋继,李小波在磨西镇贡嘎大道 OK (明珠三岔口)发生交通事故,甘孜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海螺沟于2012年7月30日作出事故认定书,本人认为该起发生的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与事实有出入,其主要事实与依据如下:
1、蒋某的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本起事故的形成过程中,蒋某有以下过错:一是蒋某在转弯时未仔细观察路况,让直行车先行;二是车速过快,导致临危处置不当;这两个过错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本起事故中,申请人驾驶摩托车正常直行,事故认定书中认定申请人的过错行为(这要看认定书怎么写的),与交通事故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或者是:仅是交通事故形成的次要原因)。证明人:***、***。
2、蒋某移动现场,干扰事故认定。交通事故现场是交通事故发生前后过程最直观的反映,也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正确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关键。蒋某为了掩盖事实,将现场移动,蓄意逃避责任,严重干扰了调查结果。按照规定,交通事故当事人一方故意破坏现场的,破坏现场的当事人要承担全部责任。证明人:***、***。
3、蒋某在送其病人到医院后,就消失不见,不配合事故处理,有肇事逃逸的嫌疑,而申请人积极为伤者垫付住院期间医疗费用,积极配合事故处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综上所述,申请人认为甘孜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海螺沟于2012年7月30日作出的事故认定与事实不符、结论错误,特请求上级公安机关本着事实求是,依法公正的执法理念进行重新认定。
特此申请。
申请人:***
④ 江苏省兴化市区公所立成和撤回时间
摘要 兴化的会馆与公所产生于清末民初,是在商业、手工业趋于繁荣的大背景下成立的商会组织机构,它们是兴化近代工商业发展起步的历史见证。
⑤ 第三调解的李小波律师.
你需要咨询什么问题
⑥ 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的相关人物
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拥有各方面优秀的法律专业人才,现有律师205名,其中有曹柳生、陈豪杰、陈巧莹、陈英金、陈永胜、陈广鹏、邓国华、戴海婷、郭忠革、郭秋丽、何小波、胡建成、黄柏瑞、黄家平、黄昌赣、黄文敏、江安生、简正德、蒋凌霞、靳中山、赖丹、赖东、李光汉、李林、李阳、李廉昌、李锐楷、李彦军、李银祥、李芝葳、李修蛟、雷玉魁、梁治烈、林德胜、林德纬、林锐忠、林惠勇、刘长久、刘涛、刘永光、吕越瑾、刘锋、刘红、鲁力承、陆向东、赖煜康、南芳、宁媛、潘敬新、普烈伟、宋晓东、宋健刚、王为民、王雯静、王德华、王勇、王彦波、文阳、翁海生、吴电平、吴翔、吴昊、吴石明、吴湘玲、徐严松、薛磊、颜道成、杨瑞华、杨文龙、杨志、杨国平、伊憬、余雳、喻太远、袁炬、张浦、张锡海、张育泉、张建平、张宇、赵杰、赵修华、钟武平、张沛、庄为光、钟元茂、郑海鹰等88名合伙人律师和艾齐智、柏小山、包谊锦、常嘉、蔡镇顺、曹强华、陈卓豪、陈亮、陈辰、陈苏华、陈秋遐、陈曦、邓小联、邓勇、董国楷、杜毅、杜仕林、段威武、丁亚民、傅显扬、冯梅、关成庆、韩苑、何小华、何伟雄、黄少剑、黄冠、黄利红、黄罗平、黄毅锋、黄游荧、黄蕊、简正、江艳冰、金光辉、李明阳、李妮珊、李静瑜、李群华、梁国斌、梁文胜、林友群、林锡群、林位军、林子俊、海玉、刘凝波、刘兴桂、刘志强、刘衍辉、罗斌、罗东波、罗穗芳、蓝敏生、赖雄、梅基华、孟旭、潘永茂、潘春晓、彭亚、裴银州、邱建蓉、邱英、乔亚南、苏合崧、孙继刚、孙月勤、王光武、王宁胜、王睿、王永强、王泽锋、王华丽、王怡、王珺、吴俊波、吴泉、吴雁平、吴蓬生、吴雁平、吴蓬生、吴琪、吴小琴、万海龙、韦杰钟、翁广清、向征文、肖雄伟、谢小毅、许幼然、许兆基、杨帆、徐欣、杨雨来、杨豪、姚广峰、余春明、曾友祥、张晓丹、曾德军、张贤伟、张茂东、张伟明、张经中、招嘉泳、周俊杰、庄壮辉、振健、邹忠胜、钟铁蕙等109位专职律师,其中20%的律师具有高级职称,13位合伙人曾经担任过律师事务所的主任,8位律师担任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2位律师被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聘为立法顾问,1位律师担任广东省人大代表,1位担任广东市政协常委,1位担任广州市东山区政协委员。部分律师能够用一到两种外语包括英语、法语、德语、日语、荷兰语工作。一些律师曾在海外留学或工作。我们还经常给律师们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在所内举办各种业务交流活动,使律师们能够不断地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
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本着 “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建设优良的律师所文化,吸纳优秀的法律人才,成为一流的大型律师事务所”的宗旨和 “规模经营,严谨办案,优质服务,稳健发展”的经营理念,我们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为各种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我们的客户包括政府部门、跨国公司、大型国企、银行、保险公司、高科技企业等。我们办理的业务涉及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电力、石油、铁路、公路、桥梁、机场、港口、电信、金融、保险、国际贸易、航运及高科技等。我们办理的一些案件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对国家立法起到了推动作用。
⑦ 大家知道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司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统计吗非常感谢!
美国法官制度
--------------------------------------------------------------------------------
发表日期:2005年9月20日 出处:人民法院网 作者:李小波 【编辑录入:编务】
法院行政管理
除了法院任命的员工,每个法官可以雇佣少量的自己的工作人员。法官可以雇佣一个秘书,帮助处理行政事务,还可以雇佣一些法律职员帮助他们研究法律问题和起草法律文件。法官个人的工作人员要遵守司法人员行为准则中的规定。
法官个人的工作人员的职责随着每个法官自己的工作和管理风格而不同。法官们认真监督和审查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这些工作人员开展法律研究和其他不需要行使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工作,法官可以集中精力做好审判工作。
法院的工作人员不属于政府的公务员系统,可以不按照政府的公务员方面的规定进行惩戒或者免职。但是,每个法院都有一个雇员争议处理办法,以保护雇员,防止他们无缘无故被解雇,给他们提供一个合适的救济途径。每个法院的首席法官通常在人事方面有决定权,但是雇员可以对于该法院就雇员争议方面的最后决定,向该巡回区的司法理事会上诉。
合众国司法会议批准法院系统的预算,并就法院在哪些财产和项目上支出多少款项制定规章制度。每个法院都有编制自己预算的权力,但是必须在司法会议批准的指导原则规定的范围内,并且符合有关经费管理和公共财产购买方面的法律和规章。在管理方面,每个法院的首席法官,其行为代表该院所有法官,负责监督法院的日常业务,监督法院的主要工作人员,确保法院经费的支出合法、明智和高效。首席法官从事和处理日常的行政问题,必要时和其他法官协商。
法院行政办公室主任,在司法会议的监督下,可以撤销某个法院的预算或者行政权力,如果发现该法院的行为超越了司法会议制定的全国性的经费支出方面的指导原则或者政策,或者违反了有关的法律或规章规定的程序,行政办公室主任也可以把前述事项报请巡回区司法理事会处理。按照法律规定,司法理事会有权对巡回区内的法院的行政事务进行监督,有权责令某一法院或是任何法官或者法院工作人员,采取合适的行政或管理方面的措施。行政办公室对于所有法院和法院的项目进行定期的审计,并且可以应要求提供管理方面的建议,对法院的管理进行现场检查。
而且,美国国会中有一个审计机构,叫做总会计办公室,也可以对法院的日常管理进行审查。在某些情况下,国会本身可以举行听证会或是要求法院提供司法管理方面的背景资料,以决定法院系统是否需要拨款和实体法律是否需要变革。
联邦法官及其工作人员对于联邦司法系统和自己的法院都极为自豪。由于其优异和高效的表现,联邦法院在全国都享有很高声誉,法官和他们的工作人员都很注意维护这一声誉。同时来自内部同级法官的压力也很重要。比如,一个强大的激励手段使法官尽力在工作量上不能落后于其他法官。按照法律规定,每个法院的法官有权共同分配该法院的案件量,决定法官在哪里审理,决定当地的案件处理程序。法官们通常要定期互相通报自己的工作量情况,并且行政办公室按照法律规定必须对于某个法官大量积压案件未办的情况进行通报。
美国司法部门中有一个专门组织主要负责给联邦法官的研究和培训提供机会和资源,这就是联邦司法中心。该中心为法官们提供各种教育培训项目,这些项目涉及某些法律专题、审判的艺术和案件管理。所有的法官首次任职,都要参加一个入门性的培训课程。此外中心还定期邀请他们参加一些专题培训,集中在新出台法律、案例法新的发展和特定的司法技巧上。中心还制定了一些特殊的焦点培训计划,和一些法学院联合,集中深入探讨某些法律领域,比如知识产权法或者科学证据的采用。除了现场的研讨和讨论外,中心还制作各种录像带、磁带、手册和其他出版物以帮助法官们更好履行自己的职责。
联邦法院行政办公室在电脑使用和一些行政事务方面,如工资和福利等,员工的招聘、司法部门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司法道德和人身安全等方面组织培训项目。行政办公室也给地区法院、上诉法院和破产法院的新任法官提供管理和运营方面的特殊的入门培训项目。
联邦司法中心、行政办公室和美国量刑委员会共同管理一个电视网,该电视网每天为法官和法院员工播送教育和信息节目。
州法院的分类
美国各州法院系统和法官制度由各州宪法和法律规定。州一级法院法官的产生办法有两种:一是任命制,二是选举制。任命制通常是由州长或者州议会任命,实行这种制度的州有加利福尼亚、弗吉尼亚等少数几个州。大多数的州都采取选举制。 而选举制又分成三种不同的办法,一是非政党制选举,二是“获得性”选举(指市民直接从近年来工作表现良好的法官中选举法官),采用这两种办法的州有内华达、肯塔基、阿拉斯加等32个州,其余的均采用第三种办法,即政党选举制。下面我们以马里兰州为例说明各州的法院系统和法官制度。
上诉法院是马里兰州的最高法院,根据马里兰州1776年宪法建立。上诉法院由7名法官组成。法官初任时由州长任命,由州参议院确认,之后根据自己的工作成绩来竞选职位,参加非竞争性的选举。如果选民拒绝一个法官的留任,或是得票正好半数,该职位将保持空缺,必须进行新的任命。否则,原任法官继续任职,任期10年。上诉法院的首席法官由州长任命,是宪法规定的马里兰州司法系统的最高行政首领。
特别上诉法院是马里兰州的中级上诉法院,1966年,为应付上诉法院迅速增长的案件积压而建立。特别上诉法院由13名法官组成,包括一个首席法官和12名法官。特别上诉法院的法官由州长任命,由州参议院确认,任期满后根据工作成绩参加非竞争性的选举,当选后任期10年。全州7个上诉司法区至少每个区产生一位法官,另外6位法官从全州选拔。选举按照同样的地理分布来进行。州长任命特别上诉法院的首席法官。
巡回法院是马里兰州具有一审管辖权的普通法和衡平法法院。每个巡回法院拥有管辖所有普通法和衡平法案件的权力,对于管辖区内的所有民事和刑事案件有管辖权,以及由州宪法或其他法律授予的其他权力和管辖权,除了法律对于管辖权限制或是将其授予另外一个法院之外。巡回法院组成8个巡回区。巡回法院的法官初任由州长任命,至少一年以后举行选举。该法官可能要和其他法官或是律师竞争。获胜者任职15年。
地区法院法官由州长任命,由州参议院确认。地区法院的法官不需要参加选举。地区法院的首席法官由上诉法院的首席法官任命。地区法院分成12个区,每个区又分成一个或多个分区,每个分区至少有一位法官。全州共有108个地区法院法官职位,包括首席法官。首席法官是法院的行政首领,任命12个区的行政法官,但要得到上诉法院首席法官的批准。
孤儿法院是按照马里兰州的宪法建立,作为行使州司法权的法院之一。孤儿法院的法官除了哈富德和蒙哥玛利县外,其他辖区的法官都由选举产生,任期4年。除了上述两个县外,州宪法对于法官的资历要求不适用于孤儿法院的法官。空缺由州长任命,但要得到州参议院的批准。
法官资格任命
按照马里兰州的宪法,州长可以任命一个具有某些基本资格的人担任一个新的法官职位或是填补空缺。除了孤儿法院的法官外,这些基本资格是:具有马里兰州的公民资格,在该州居住至少5年,处在适当的巡回区、分区或县至少6个月,被登记为合格的选民,有资格在马里兰州从事法律职业,至少30岁。此外,提名为法官的必须来自具有最正直品格、智慧和完备的法律知识的律师。尽管州宪法规定了这些基本的资格,但并未给州长在任命方面如何自行决定提供指导意见。马里兰州的州长们通过建立法官提名委员会的方式来填补这一空白。
有一个全州法官提名委员会来提名要任命为上诉法院法官的人选,还有16个地区法官提名委员会,称做委员会区,来提名任命为一审法院的法官人选。每个由州长任命的法官都要从一个提名委员会提出的一个候选人名单中选择。上诉法官提名委员会由17位成员组成,包括有州长任命的一个主席,不一定是律师。8位普通民众,其中7个上诉司法区各一位,另外一个来自其他地方。8位律师,其中7个上诉司法区各一位,另外一个由州长任命。16个委员会各有13位组成人员,包括州长任命的一个主席,不一定是律师。6位普通民众,6位律师,其中4位由该委员会代表的委员会区的律师选出,另外两位由州长任命。法院行政办公室担任所有委员会的秘书处,为他们提供人员和后勤支持。当一个法官职位空缺或是即将空缺,法院行政办公室通知适当的委员会和各种律师协会,并且在法院日常通报上发出通知。委员会主席,或其指定的一个成员,也向新闻界发出通报。在申请日截止以后,所有申请者的名字被公布。委员然后开会,考虑他们的申请和其他相关情况,比如律师协会或其他公民的推荐。每个候选人由全体委员会成员或是一个小组面试。在讨论完所有候选人后,委员会通过秘密书面投票的方式确定它认为在法律上和专业上最合格的法官候选人。对于一审法官提名委员会的13位成员至少10位在场才能投票,对于上诉法院提名委员会的17位法官至少11位在场才能投票。一个申请者需要获得多数票才能被列到递交给州长的候选人名单上。州长必须从当前的名单上或是在前两年内递交的候选人名单中选择任命。
马里兰州的宪法规定首席法官有权力任命临时的在职法官到上诉法院和一审法院任职。孤儿法院的法官只能被分派到这些法院中,而其他法官可以被分派到不同的法院。而且,按照马里兰州宪法规定和有关法律规定,首席法官可以召回由上诉法院批准的以前的法官在全州各个法院审理案件。使用这些法官可以增强法院系统应付日益增多的案子,可以弥补有些法官的长期生病和法官空缺,也可以避免打乱处理案件的时间安排和引起耽搁。
退、撤和惩戒
上诉法官定期参加非竞争性的选举,这一过程叫做考绩竞选。在选举中未能获得多数票的法官被解职。巡回区的法官要定期参加竞争性的选举。如果一个法官在选举中受到挑战,而且挑战者获胜,那么该法官也要被解职。地区法官不参加选举,但是要面对每10年一次的州参议院的确认。未能获得参议院确认的地区法官被解职。其他解职方法有:如果一个法官在法庭上被确认不称职、故意渎职、职务行为不当或其他罪行,由州长解除其职务;如果在州议会的评议中,两院议员的三分之二一致同意解除一个法官的职务,该法官将被通知,并且有机会为自己辩护,则由州长解除其职务;对于身体或是精神上有病的法官,由州议会一致决定,或是两院的三分之二通过并且州长同意其退休;由州议会通过弹劾程序解除法官职务,以及上诉法院根据法官资格丧失认定委员会的建议解除法官职务或令其退休。另外,如果一个法官被确认接受贿赂已影响其职责的履行,将使其丧失在本州担任任何赢利或信用性职位,因此也会被解职。同样,马里兰州的宪法第15条第2款规定,如果本州任何一个选举产生的官员被确认或记载对于一个重罪或是违法行为不进行抗辩而又不承认有罪,并且该重罪或违法行为和其职责有关,并且涉及道德邪恶,该官员将被自动停职;当该判决为最终判决时,该官员将被自动解职。尽管还有其他方法,但近些年来只有法官资格丧失认定委员会的程序被使用过。这种方法是,该委员会对于情况进行分析和建议,可以提出比解职更轻的惩戒措施。马里兰州宪法的第4条4A款规定该委员会的11名成员要由各种民族、性别,并且居住在该州的人组成,并且由州长根据参议院的建议和批准任命。委员会成员须包括3位法官,每位须在一个上诉法院、巡回法院或是地区法院中任职。另外3位须是执业至少7年的律师。另外5位成员来自普通民众。该委员会配有工作人员对于控告进行初步调查,然后就法官的解职、进一步调查或是惩戒措施等提出建议。委员会可以对法官私下进行训诫,同法官达成缓期惩戒的协议,或是举行听证会以确定一个法官是否具有被迫退休的情形,或是具有应该受到制裁的行为。如果听证会的结果是,委员会通过多数票表决,确定一个法官应该私下训诫,它可以对其私下训诫,或是向上诉法院提出建议,建议该法官退休、解职、谴责或以其他方式惩戒。法官可以对这些建议提出异议。上诉法院可以对法官进行比委员会建议更严厉的惩戒。
法官资格丧失认定委员会以各种方式为公众服务。它的主要功能是受理、调查、听证对于马里兰州司法系统成员的控告。正式的控告必须以书面方式进行,并且要经过核实,但并不要求特殊的形式。另外,许多人采取写信或者打电话的方式,表达对于某个案子的结果或是某些法官的裁决不满。该委员会以各种方式处理正式的控告。它收集法庭审判的磁带或是文字稿。必要时,可以会见律师和其他参加审判的无利害关系人。有时,作为调查工作的一部分,委员会可以要求法官当面解释。按照法律规定,该委员会还有一项功能。它向法官提名委员会提供关于那些寻求提名的法官的训诫或是即将进行的训诫。该委员会一个月开会一次,根据情况也可随时开会。
美国完备的法官制度对于保障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官在这种制度下裁判案件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来自政府、党派和公众的压力,根据案件的事实和有关的法律,尽量客观地作出判决。借鉴这一制度的许多做法对于建立我国完善的法官制度有一定意义。(下)
⑧ 作为一名综合工作人员,您在查处,制止违法建设中如果遇到暴力抗法,野蛮抗法时应当如何处理.
近期在城管执法过程中,非暴力抗法现象频出,法学专家争议———
第215期法律圆桌
■本期主持
■李小波北京市义方律师事务所律师
■本期嘉宾
■佟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许身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韩冰北京汉卓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战崇文北京融商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宋绍富北京天坛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新闻背景
城管连遇非暴力抗法
据7月14日《北京青年报》报道:近几天,本市城管在执法中遭遇到了多次尴尬的处境,到城管队里喝下“敌敌畏”,将孩子扔到队里一呆就是三天,这一系列的事情不能不让人们产生一个疑问:为何城管执法总是遭遇非暴力抗法或是尴尬局面。
■特别观点
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规划整治与社区居民生活便利的矛盾。因此,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必须在换位思考的基础上探讨一些新的思路。如果把城市比作人,那么市容就是脸面,老百姓的生活就是心。市容整洁有序是外在的美,老百姓生活幸福是内在的美。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是真正动人的美丽。
案例一:一妇女喝下“敌敌畏”
7月12日,一名中年妇女因试图阻止城管依法拆除自家14平方米的违法建房,竟然在大红门城管分队的走廊里喝下几口“敌敌畏”后躺在了地上,幸被城管队员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才脱离危险。
110民警和120急救人员很快赶到现场。城管队员协助急救人员迅速将服毒的中年妇女送到市康复中心抢救。因为当时无法与该妇女的家人联系,为了争取时间救人,城管队员当即代替其家人垫付了医疗费1229元。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急救后,该妇女终于脱离了危险。
城管分队小陈告诉记者,该妇女姓张,家住大红门。今年张某家因为房顶漏雨,遂将14平方米的房屋拆除后重新翻建。邻居立即向城管分队举报,城管依据《北京市禁止违法建设若干规定》第五条让张某拆除违建房。经过队员多次劝说,张某非但拒不拆除,反而身揣药瓶在城管分队走廊里喝下“敌敌畏”。目前,记者从医院了解到,张某已由家人陪同出院回家。
张某到底能不能办下规划许可证呢?昨天记者从丰台区规划委员会了解到,像张某这样的情况确实需要办理规划许可证后才能进行翻建,只要张某办齐所需的手续,就可在20个工作日之内获得规划许可证,进行合法翻建。
案例二:无照商贩丢下两岁娃娃三天
7月8日,和平里分队到东城和朝阳的交界处北河沿进行执法,当执法到一处非法摊商时,夫妻俩抱着2岁大的孩子对城管队员破口大骂,虽然如此,队员还是对他们的物品进了先行登记保存,并通知他们到队里接受处罚。
7月11日,这名摊贩来到分队将孩子放到办公室就失去了踪影。孩子在队里一呆就是三天,队员们的执法任务很重,还要轮流照顾年幼的孩子。无可奈何之下,他们通知了当地派出所,目前民警已经就此事展开了调查,并且已经找到了孩子父母的暂住地,他们将寻找其父母,对此事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城管说法
执法对象多相对较弱
提起这些在执法中遇到的尴尬事,城管部门也表示了无奈,作为执法者,维护社会秩序和整洁的环境,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城管的工作与其他执法部门不同,他们每天都要面对最基层的老百姓,执法的对象也相对较弱。面对他们的违法行为,队员按照法规进行执法是情理之中,但是队员们也很清楚,这种执法必定会引起双方的冲突。而且这种冲突开始变得各式各样,有些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执法工作。在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的同时,他们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给予他们工作更大的支持,让他们及早摆脱这种困惑。
■议题一:如何看待城管执法过程中,被执法者从过去的暴力抗法到现在的非暴力抗法转变的现象?
主持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老百姓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小商贩再遇城管队员时,已经普遍不动用以前的暴力手段了,进而采取的是非暴力的方式,像我们今天的新闻背景资料中介绍的几起案例,不是喝药就是将孩子扔在执法队里一走了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方式转变?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的这种行为?
许身健:被执法者暴力抗法很容易滑入违法犯罪的泥坑,受到法律严惩,城管部门对于被执法者暴力抗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可以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构成妨害公务罪;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如果致执行职务人员重伤或者死亡的,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处罚;致人轻伤的,以妨害公务罪从重处罚。由于司法部门对暴力抗法行为的严厉惩处,以及新闻媒体对此的宣传报道,因此如今被执法者越来越多地采取非暴力抗法的形式,寄希望于通过该不当方式向执法者施加压力,既不造成严重后果,同时又能够给执法者增加负担,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宋绍富: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无论是暴力抗法还是非暴力抗法都不是合理的解决问题的途径,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但之所以会出现从暴力抗法到非暴力抗法转变的现象,我认为这种转变是被执法者在矛盾冲突激化升级后的一种“理性”选择(尽管这种“理性”的实质仍是非理性的),因为近几年有不少暴力抗法者被处以刑事处罚,面对这种情况,被执法者明显感觉到暴力抗法的代价很大,说是趋利避害也好,说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也好,对暴力抗法者刑事打击力度的加大,使被执法者选择了非暴力抗法这一方式。
韩冰:我想出现这种转变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执法者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强化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法理念,推行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原来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有所改变,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现场对抗升级和矛盾激化;二是加强了对暴力抗法的行政和司法惩罚,增强了城管执法的安全保障,比如长沙、郑州、长春、深圳等城市建立起了城管执法公安保障机制,对暴力抗法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议题二:被执法者采取非暴力抗法的行为是否可取?是否可以因此减轻处罚?
主持人:违法者采取非暴力的方式来抵抗城管队员的检查执法,能解决问题吗?是否采取这样的方式就能减轻对他们的处罚?
佟强: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抗法,包括非暴力行为,其性质均为阻碍正常的执法行为,是错误的。非暴力行为本身也是阻碍执法的行为,其不能减轻处罚,相反,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抗法者这样的非暴力行为除了应当接受城管处罚外,还有可能因为自身的抗法行为被处治安处罚。
战崇文:城管执法人员每天面对的是一些社会最基层的老百姓,有的也确实生活比较困难,这可以通过发展社会福利和保障事业解决,而不应该以破坏社会的整洁、宁静为代价。维护社会秩序和整洁的环境,是城管人员的职责,发现违法行为应该坚决依法处罚。被执法者采取非暴力抗法的行为不可取,而且更不能因此而减轻处罚。
■议题三:城管在执法的过程中,应如何处理与被执法者之间的矛盾?
主持人:可以说,执法者与违法者永远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这矛盾,可以让社会更安定更团结,处理不好,激化了矛盾,导致的可能是难以想象的后果,面对这样的矛盾,我们的执法者应该怎样做?
韩冰:要处理好城管执法者与执法相对人之间的矛盾可从两方面考虑:
一方面,应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者素质;树立执法为民、执法利民的观念,克服和纠正野蛮执法、作风粗暴等问题,关注和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疏堵结合;要重视教育宣传工作,
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比如案例一:“张某家因为房顶漏雨,遂将14平方米的房屋拆除后重新翻建”,并且“只要张某办齐所需的手续,就可在20个工作日之内获得规划许可证,进行合法翻建”,对该城管依据《北京市禁止违法建设若干规定》第5条作出拆除的决定显然不当。当然,张某喝“敌敌畏”的极端作法是不可取的,后来的抢救费也是城管出的,这也增加了执法成本。
另一方面,要坚决打击暴力抗法和非暴力抗法行为,在法治社会里公民有守法的义务,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手段来超越法律,逃避法律制裁,不服城管执法行为的,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宋绍富:城管部门要先保证自己不暴力执法。另外,对一个生存和温饱都没有保障的人来讲,你要求他考虑城市的市容环境是不现实的。这是我们社会转型期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以案例一为例,喝农药的妇女是因为房屋漏雨才重新翻建房屋的,这是她的实际情况,“违法”与“合法”就是一个手续的问题,从社会成本上来讲,补办一个手续要远比拆掉一座房子再建一座要节约得多。执法者在执法的过程中就更要加强引导,要对百姓灌输法律常识,让其辨明是非,要营造社会教育的大氛围;同时,也要从严执法。
许身健:总之,处理该矛盾要始终坚持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原则,要以说服教育为主,不能采取对待敌人般的专政态度。当然不能仅仅依靠城管部门一家解决该矛盾。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投入资金,统筹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及就业问题,使其无后顾之忧,真正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议题四:被执法者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主持人:法律给了被执法者哪些救济途径?
宋绍富:现实生活中,城管野蛮执法的情况是很多见的:无端损坏被执法者的财产,对被执法者大打出手。这都极大地侵害了被执法者的合法权益。
遇到类似情况,被执法者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是可以找有关管理部门投诉,二则可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许身健:被执法者应当理性地解决问题,寻求正确的解决途径。如果遇到部分执法人员野蛮执法、作风简单粗暴、执法行为严重违反法律及程序的现象,当事人有陈述、申辩、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等合法权利。当事人可以当场申辩,也可以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问题,要求其单位或上级单位对其作出内部行政处分。对于城管部门的违法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可以申请复议直至提起行政诉讼。如果遇到执法人员触犯刑法,则可向检察机关举报,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议题五:城管人性化执法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相关法律是否还有待完善?
主持人:具体到城管部门,如何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执法,我们的法律规定是否还不够人性化?怎样的管理及法律保障才能够做到构建和谐社会?
佟强:人性化执法更大程度应当体现在城管执法人员应首先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言谈举止,避免给被执法者造成野蛮执法的影响;其次,执法之前应当做好说服教育,同时更多地补充说明如何守法,做到严格执法和说服教育相结合,以耐心解释化解法律程序的严格给被执法者造成的抵触情绪。
目前,由于城管机关仅享有罚款、没收、扣留财物、强制拆除等行政权力,不具备采取人身强制措施的权力,因此往往执法过程中在遭遇非暴力抗法时束手无策,因此有关法律法规可以尝试允许在城管机关执法过程中必要时采取措施,排除妨碍执行公务的行为。
战崇文:对城市的规划、对市容的整饬,与对百姓生计的谋划应该是同时进行的,如果有关城市管理的法规只是从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出发,而较少考虑日益膨胀的城市人口的生存空间与生活便利,不能同时关照城市人群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这种法规在执行过程中获得社会普遍认同的难度就可能加大,执行起来自然就会遇到阻力。
韩冰:目前与城管监察组织职能相配套的法规缺乏可操作性。城管监察组织虽然行使着若干项职能,涉及到城市管理的诸多领域,但至今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完善配套法规支持。不同处罚标准和过大自由裁量权的出现,也为城管内部腐败问题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在城管监察组织当前执行的任务中,有相当一部分有待法规的明确。如对违章建筑进行强拆问题,往往绕过起诉法院的法定程序;对张贴、喷涂小广告的查处过程,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对城管“掏窝点”进行报道,可城管法规对此却没有明确的条款,各单位只是跟风行动。应该制定一部法律或法规来明确城市管理执法的范围、权限、执法人员资格、部门间的配合与协调、执法程序和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宋绍富:城管在执法时应遵守法律法规,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执法,不能越权也不能滥用职权,更不能以违法方式打击违法行为;城管在执法时应尊重被执法者的人身和人格权利,应以说服教育为主,不能把法律赋予自己的职权与经济利益挂钩,不能“一罚了事”。
此外,关于城市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应当加强。
许身健:人性化执法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虽然被执法者自身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城管部门在处理时应当以说服教育为主,注重执法效果,切忌作风简单粗暴,冷酷无情。应当以沟通及教育的方法使当事人既看到法律的尊严,也能体会到政府的温情。同时必须进行综合治理,不能寄希望于处罚,尽量避免采取罚没、剥夺生产资料,不给被执法者生路,激化矛盾的简单方法。实际上,“一罚了之”的做法后患无穷。
城管部门所适用的相关法律还有待完善,因为其适用的多为地方性法规,它们法出多门、相互之间存在矛盾,许多条款有悖上位法的规定,使城管部门的执法行为存在违反国家强行法规定的隐忧。此外,城管部门在行政处罚和适用程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问题,比如任意扩大适用简易程序,违反普通程序和听证程序的规定,在适用行政处罚程序时,没有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这些应该引起有关立法、行政机关的重视,加强立法调研工作,整合相关法规,使执法人员能够有法可依。
■议题六:本案引发的社会思考?
主持人:为什么一提起城管执法,就会出现暴力抗法或非暴力抗法?我们是否应该有更多的反思?
佟强:从更广泛的角度看,疏导优于围堵,城市管理也是如此。
战崇文:城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之所以会发生这些暴力或非暴力的抗法事件,概括起来讲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规划整治与社区居民生活便利的矛盾,是较高收入人群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与较低收入人群维持基本生活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必须在换位思考的基础上探讨一些新的思路。如果把城市比作人,那么市容就是脸面,老百姓的生活就是心。市容整洁有序是外在的美,老百姓生活幸福是内在的美。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是真正动人的美丽。
韩冰:城市需要美化,也要提供生存条件,这是现代化城市管理不可或缺的,而人的生存更是重中之重。城管执法对象中涉及为生计所迫的社会弱势群体,为人们所同情。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堵”是一方面,同时还要重视“疏”。应对那些摆摊设点、自食其力的谋生的人进行引导并提供使其合法经营的渠道、机会,最大限度地增加便民服务。采取建设性执法,服务性执法,可能会减少对抗,也减少执法成本。另外,《行政许可法》实施之后,有些过去政府不许可的经营方式已经不属于许可的范围,人们可以自主经营;若一味强调城市形象,势必忽视这些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又能解决相当部分人谋生方式的服务,不能再将其列入违法。
宋绍富:市容整洁固然是一个追求目标,因为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外表,但市容整洁并不意味着百姓生活得很好,从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来看,百姓生活舒适才应该是终极目标。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在制定相关规定时要学会综合地、历史地考虑问题,认识到由于我国长期城乡二元制结构导致的目前城市人口激增和他们的生存问题,要多一些人文关怀。
许身健:城管部门不能仅仅依靠城管部门一家解决该矛盾。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投入资金,统筹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及就业问题,使其无后顾之忧,真正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此外,对于被执法者中个别抗拒法律实施、无理取闹的害群之马不能姑息迁就,如其行为构成违法犯罪,则应进行严肃处理,直至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总之,多管齐下,我们的城市管理必将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七)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
■《北京市禁止违法建设若干规定》第五条规定: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翻建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市或者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领取规划许可证件。
第十一条规定:违法建设工程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和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本市城市管理监察组织责令停止违法建设,必须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不得只给予罚款的行政处罚:
(一)占用城市道路,公路、广场、公共绿地、居住小区、铁路干线两侧隔离地区、市区河道两侧隔离地区、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电力设施保护区、工矿区以及占压地下管线的;
(二)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
(三)影响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使用或者妨碍安全视距和车辆、行人通行的;
(四)危害公共安全的;
(五)严重影响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