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法律援助主席

法律援助主席

发布时间: 2022-01-16 18:00:56

❶ 劳动仲裁被申请人是单位的总经理,工会主席,还是人力部经理好我单位是国有上市公司.

被申请人是你单位而不是某个人!
诉讼是一个很专业的法律程序,而且对出庭人员的法律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最好找一个委托代理人,否则
1.占用自己的时间
2.由于不了解仲裁和诉讼规则胜负不一定
3.赔偿数额一般较少
我在北京,本人接受劳动争议方面的法律援助,可以收到赔偿款后再支付代理费!

❷ 法律都有什么法

我们的国家
制定了许多
法律
、特别是近些年,立法速度加快,每年都有不少法律、
法规
颁布实行。对法律种类的划分,可以从不同
角度
,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如:
从法律的文字表现形式方面划分,可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从法律的适用范围方面划分,可分为普通法和特别法;从法律制定的
主体
方面划分,可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从法律的内容方面划分,可分为实体法和
程序
法;等等。
对于我们
打官司
的人来说,对法律可以这样来划分:

宪法
,它是
国家的根本大法
,是我国一切法律、法规的
母法
。其他法律、法规是宪法
的子
法。
子法
如与母法的内容相违背,子
法则
无效。除了母法——宪法之外,我们可以把其余一切法律、法规分为以下四大部门。即:(1)刑事;(2)民事;(3)经济;(4)行政。打官司的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打的
官司
,侧重学习其中的一个部门法律、法规。
(1)刑事方面。它又分两类,一类是实体法,即规定哪些
行为
是犯罪的,犯了什么罪,将要受到怎样的处罚等。如:刑法、惩法军人违反
职责
罪暂行
条例
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有关决定、通知、补充规定等。另一类是程序法,即规定办理
刑事案件
程序、
步骤
的法律。如
刑事诉讼法
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有关补充规定等。
(2)民事方面。它也分两类,一类是实体法,如民法通则、
婚姻法
、继承法、收养法、
著作权法
等等,以及有关的补充规定。另一类是程序法,如
民事诉讼法
、仲裁条例等,也包括各种有关的补充规定、
暂行规定
等。
(3)经济方面。实体法主要有经济合同法
技术合同法

税法
、产品质量法等。程序法与民事方面的程序法相同或基本相同。
(4)行政方面。实体法有食品卫生法、
环境保护法

劳动法
、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程序法有
行政诉讼法

行政复议条例
和其他有关补充规定等。

❸ 邓介辉的人物成就

向家庭暴力说不
今天是国际反家庭暴力日。记者从市妇联了解到,在我市妇联的信访接待中,涉及到家庭暴力纠纷的比重在逐年增加。家庭暴力事件的频频发生给当事人带来了很大的伤害。那么,家庭暴力的症结在哪里?又应该由谁来化解?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家庭暴力拆散了一个家
上个月,市民袁女士来到市妇联维权部,向工作人员诉苦,丈夫又一次打了她。因为家庭暴力,这个家庭早已支离破碎,如今夫妻反目成仇。
袁女士与丈夫一起从事水产生意,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一年比一年好。原本这个家庭非常美满,但噩梦从丈夫有了外遇开始。两年前,丈夫发生了婚外情,要求与妻子离婚。想想年幼的孩子,袁女士死活不同意离婚,勉强维持着这个貌合神离的家。夫妻俩经常为了此事吵闹。终于有一天,丈夫再次提出了离婚,袁女士不同意,丈夫不由分说就给袁女士一巴掌。从此以后,丈夫经常对她恶语相向,后来甚至拳脚相加,大打出手。
一开始,袁女士认为“家丑不可外扬”,一贯采取退让隐忍的态度。然而,这一次殴打后,袁女士再也忍受不了丈夫的折磨,一气之下来到市妇联,要求维权。最终,袁女士到法院起诉与丈夫离婚了。“他有了外遇以后原本我还想维持这个家,但这两年我一直活在压抑和惊慌之中。这个家我再也呆不下去了。”袁女士伤心地对妇联的工作人员说道。
据市妇联副主席陈素伟介绍,近年来,在市妇联信访接待中,婚姻家庭类纠纷占比逐年上升。2010年,市妇联共接待来信来访174件,其中涉及到家庭暴力的有52件。从目前妇联接待的来信来访的案件来看,大部分家庭暴力是因为家庭婚姻纠纷,极个别案例是丈夫人格扭曲、心理畸变,无缘无故就对妻子施暴。 “家庭暴力对一方的伤害很深,一般当事人都会选择离婚。换个角度说,家庭暴力愈演愈烈时,往往导致家庭破碎。”陈素伟说。
发生家庭暴力后维权的少
今年7月,市民陆女士给市妇联来信称,丈夫平时经常对自己拳脚相加。这天因为孩子高考填志愿的事,夫妻俩又一次发生口角,丈夫再次殴打自己。“尽管现在公民的法律意识普遍有所增强,但还是有一些男性将妻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稍不如意,就将妻子作为攻击的对象。”陈素伟告诉记者,发生家庭暴力后像陆女士一样到妇联来维权的妇女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妻子根本没有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她们普遍认为家庭暴力是夫妻间的私事,外人最好少加干预。
目前,虽然我市各镇乡均设立了“家庭暴力投诉站”,但司法人员接到受害妇女投诉后,真正去处理时,不少人碍于情面和对方的压力又撤诉。此外,市江海明珠律师事务所律师邓介辉也告诉记者,我国《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虽然对家庭暴力行为都有禁止性规定,但由于相应的法律法规也缺乏明确的认定和制裁条款,可操作性较差,导致对家庭暴力惩治不力。而且,现在家庭暴力的执法主体也不明确,致使家庭暴力总是游离于法律之外,受虐妇女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这也导致发生家庭暴力后妇女权益得不到维护。
从市妇联接待的来电来访中,相对于肉体上的摧残,冷暴力的现象也日渐增多。有些人虽然不会大吵大闹大打出手,却对另一方不管不问,甚至不说话不理睬,采用经济或性方面的控制等方式,达到用精神折磨摧残对方。“像这样的冷暴力,受害方想举证都困难,只能通过说服教育和司法调解,但这也解决不了根本矛盾。”邓介辉说。
反家庭暴力不能光靠法律
据了解,我市妇联每年会利用“三八妇女节”“11.25反家庭暴力日”“12.4法制宣传日”加强舆论宣传。另外,市妇联每年还在社区开设反家庭暴力专题巡回宣讲20多场次,提高妇女的维权意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从1993年起,市妇联和市人民法院每年都会联合举办“幸福家庭讲习班”,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提高社会道德水准,消除封建残余思想,制止、减少直至消灭家庭暴力。
陈素伟表示,反对家庭暴力,需要各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基层镇、村等组织的调解作用,建立多层次多机构的社会支持体系,为妇女提供强有力的社会保障。目前,市妇联联合市司法局,以镇、村为基地,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了20家妇女权益法律援助中心,为维护妇女的权益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援助和服务。此外,市妇联还与市公安局联合建立了反家庭暴力协作机制。从2008年起,家庭暴力案件纳入110出警范畴,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成立了反家庭暴力报警中心。
邓介辉认为,目前我国法律对于家庭暴力中的弱势群体的保护还不够。因此,立法反对家庭暴力势在必行。据介绍,2011年7月15日,我国第一部《反家庭暴力法》立法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其纳入预备立法项目。“然而,家庭毕竟是以感情维系的单位,因此,不能将反对家庭暴力的希望全系于法律一身。”邓介辉说。
本报记者 包铃铃
邓介辉专心于此案的办理,他先后10多次参与政府有关部门对此事的协调工作,并辗转南京、南通、海安等地,又几经周折,通过大使馆和公安部门,最终成功获取了28名劳务人员在立陶宛打工及确定责任主体的相关证据。当年12月29日,邓介辉代理28名出国务工人员向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把劳务中介公司、黄立明、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及其分公司一同告上法庭。
然而在庭审中,四被告均对自己的责任进行了推卸。劳务中介公司辩称,自己是受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的委托对原告进行面试等。原告的出国手续均以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的名义办理的,所以其不应该承担责任。黄立明辩称,他是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其行为是职务行为,所以不应成为被告。而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及其分公司又辩称,原告的相关出国务工手续均由启东的劳务中介公司办理,黄立明本人也于2007年11月16日从公司辞职,公司不承担他的法律责任
面对四被告之间的“踢皮球”,邓介辉拿出了2007年11月23日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分公司、黄立明和劳务中介公司共同签订的立陶宛建筑劳务外派合作协议以及结算分成方式,确认了他们三者之间的合伙关系。而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分公司并不具备法人资格,所以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对其分公司不能清偿的部分应当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在确凿证据面前,四被告承认了自己的法律责任。
不懈追讨赢来工人笑
然而,退款数额又成了问题。邓介辉向法院提交了有关原告付款的依据及赴立陶宛后的工作时间、所得报酬等依据。他认为,原告向四被告支付了11.5万元费用的目的在于能到立陶宛工作5年,而原告实际在立陶宛工作时间仅为一年,获得约7万元人民币的报酬,其预期利益大部分未得到实现。因此,四被告应该退还原告服务费用。
法院在综合考虑了四被告在原告出国劳务过程中为原告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原告在国外也获得了一定的报酬等几方面因素后,2009年5月25日,一审判决被告退还原告每人9.2万元人民币一审判决后,原告不服,上诉至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法律援助中心及时与南通市法律援助中心取得联系,为28名务工人员办理了法律援助手续。邓介辉与南通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律师一同梳理案情,收集证据,整理卷宗。在严密而又详实的证据链面前,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但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被告在法定 时
间内未能履行法定义务,援助律师又为28位农民工提起执行申请。2010年2月4日,市人民法院执行到账103万元,向每名劳务人员发放2万元。5月,法院又向每位劳务人员发放3万元。8月18日,当拿到最后的余款时,28名劳务人员终于一扫郁积许久的焦虑和愤恨,绽放出舒心的笑容。 (文中人物除律师外均为化名)
本报记者 天晓通讯员沈建新
邓介辉律师作为获奖代表倡议全体法律工作者共同携手加入到法律援助行动中,尽力帮助那些经济困难、缺乏劳动能力的弱势群体。

邓介辉律师带领全体启东律师宣誓 3月27日,启东市司法局召开“勇当沿海开发排头兵”誓师大会暨新律师授袍仪式。42名律师宣誓:牢固树立法律信仰,确立正确的职业理念,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双促双助”活动,为勇当沿海开发排头兵作贡献。
仪式上,南通市司法局局长、律师协会会长张武林要求律师主动服务政府决策,参与资本运作和企业破产,促进企业升级转型;凝心聚力,谋发展;铸造品牌,用特色服务为沿海开发增光添彩。他还勉励律师做到“五有”:有信仰,有追求,有作为,有尊严,有品味。

❹ 郭建梅的人物经历

郭建梅两岁时,被送至北京,与姥姥、姥爷居住于三里河的工厂宿舍。八岁时,被送回河南农村。高中时,她给自己改名作郭永攀,立志考上北大清华。1979年,她考取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结识比自己高一届的中文系学生刘震云。1983年毕业,进入司法部研究室,后任职于中国妇联法律顾问处、中国律师协会《中国律师》杂志社。1985年,郭建梅与刘震云结婚。1992年4月,中国政府颁布《中国妇女权益保障法》,郭建梅参与了该法的起草工作,并与马亿南合著《妇女权益保障法指南》。1993年后,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合作主持实施《中国妇女法实施中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课题项目。1995年9月,郭建梅参与采访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NGO论坛,期间听闻希拉里演讲‘妇女权即人权’(Women's rights are human rights)等而受触动。1996年,辞去《中国律师》杂志社主编助理的工作,与北大教师一起组建成立了“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郭建梅成为了一名公益律师,他们最早获得的资金是来自美国福特基金会捐助的3万美元。2001年,郭建梅患忧郁症,经治疗得以好转。2009年2月22日,来华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美国驻华使馆会见了郭建梅在内的21位中国民间女性活动家。至今,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已为近10万人提供无偿法律帮助,受理咨询6万余件,办理个案近千件。2010年3月25日,北京大学官方网站发布了该校社会科学部的机构撤消公告,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是被撤消的四家机构之一。据称,北大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指示,该中心被撤销的原因之一是接受了国外资金资助,并介入了一些敏感案件。
她承办了大量涉及妇女权益的法律援助和公益诉讼案件,并对中国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和法律援助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中国妇女权益法律援助领域取得了出色成绩。 中心的工作成绩赢得了社会、有关部门和领导及国内外同行的赞赏和肯定。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题词向妇女伸出援助之手,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佩云以及司法部、中国法律援助中心、全国妇联、全国律师协会等部门的领导莅临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中心指导工作,对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的工作给予了鼓励和赞赏。2002年,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被中国《财经》杂志评选为中国十大有影响力的民间组织之一。2006年,获得中国第三届公益事业发展论坛评颁发的中国公益事业杰出贡献奖和模范公益组织奖。 郭建梅为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是:成为中国第一代优秀的、有影响力的NGO人和公益律师。12年来,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共提供免费法律咨询7万多人次,代理案件2000余件,提供有关妇女权益的各类培训80多场次,提交法律提案70多份,出版书籍11部,发表文章200余篇,发起建立了首个中国公益律师网络及相关网站。在提高我国妇女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增强社会对妇女权益维护的关注与支持、促进妇女权益保护的改善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❺ 请问四川省阆中市有法律援助中心吗

法律援助中心统一热线电话是12348!

❻ 在线等翻译阿

First, They Get Rid of the Law Clinics
首先,它们摆脱法律诊所①
(译者注:①法律诊所:国外某些地方成立的组织,为人民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多成立于法学院。)
Law school clinics give students real-world experience in advocacy and provide underserved communities with legal representation.
法学院诊所给予学生在辩护方面的实用经验,并且派出法律代表到其所服务的社团。
Increasingly, they are being attacked by business interests, which are often the targets of clinic lawsuits.
它们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商业利益的轰击,而商业利益经常是法律诊所的诉讼目标。
Maryland’s lawmakers have been wrestling over a bill that threatened the funding of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s law clinic if it did not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about its clients.
马里兰州的国会议员们最近一直在一项法案上争斗,如果这项法案没有提供更多有关其客户的资料,就会威胁到马里兰大学法律诊所的资金。
The clinic has come under assault after filing an environmental lawsuit against Pere, a powerful force in the state, charging that chicken waste from farmers who contract with the company is polluting Chesapeake Bay.
在法律诊所提起了对珀杜公司的环保诉讼后,由于珀杜是国家十分强大的力量,这个法律诊所反而受到珀杜的攻击,其理由是与公司签订合同的农民的鸡粪污染了切萨皮克湾。
Similar campaigns are being waged across the country, as Ian Urbina reported in The Times recently
类似的战斗正在全国发动,正如最近伊恩•乌尔比纳在泰晤士报上报道的一样。
In Louisiana, the powerful chemical instry is unhappy with the Tulane Law School clinic, which has sued to increase air quality enforcement in the state.
在路易斯安那州,杜兰法学院的诊所为了改善这个州的空气质量而起诉,而强大的化学工业却不高兴了。
The State Legislature is considering barring clinics that receive public money from suing companies or government agencies for money damages, unless the Legislature gives them an exemption.
(译者:这句话含有语法错误或者笔误,可能应该更正为The State Legislature is considering banning clinics that receive public money from suing companies or government agencies for money damages, unless the Legislature gives them an exemption. )
(按照更正后的翻译为:该州议会正在考虑查封这些从公司或政府机构败诉中获取收益的诊所,除非议会给它们以豁免。)
In New Jersey, a real estate developer sued a state-financed law school clinic at Rutgers University seeking its internal documents, after the clinic sued to stop the developer’s planned strip mall.
在新泽西州,由国家资助的罗格斯大学法学院诊所,通过起诉的方法阻止了一个开发商的计划地带商场后,反而受到这个房地产开发商的起诉,同时被要求查看其内部文件。
Attacks like these are a direct interference with law schools’ freedom to decide how to ecate students.
诸如此类的攻击,直接干预到了法学院教育学生的自主权。
Jamin Raskin, a law professor at American University and a Maryland state senator, compared it to “going into somebody’s class and trying to change their syllabus.”
美国大学法学教授兼马里兰州参议员杰米•拉斯金把这个比作“进别人的班,并改变别人的教学大纲。”
Extracting information from clinics about the people they serve and the work they do also threatens the clinics’ 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clients.
公开诊所的的资料,例如它们服务的人,以及他们工作的方式,这种做法也威胁着诊所与其客户的关系是否够专业。
The president of the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Carolyn Lamm, urged “those who would undermine clinical law school programs to step back and remember that the rule of law cannot survive if pressure prevents lawyers from fulfilling their responsibilities to their clients.”
美国律师协会会长卡罗琳•拉姆呼吁“那些逐渐破坏拥有诊所的法学院的课程的人啊,退步吧,记住,如果这些压力造成律师无法对他们的客户尽到责任,那么法治将无法存在。”
Law school clinics often provide the only legal assistance available to poor people. Some powerful interests may not like that, but it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work.
法学院诊所通常只给穷人以法律援助。一些富人可能不满意,但是这项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❼ 未成年人保护法全文(2007年6月1日实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06年修订)

发文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文 号:主席令(第六十号)
发布日期:2006-12-29
执行日期:2007-6-1

主席令(第六十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6年12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06年修订)

(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 2006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公布 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四章 社会保护

第五章 司法保护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三条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第四条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五条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第六条 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七条 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相关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采取组织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具体机构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八条 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会、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少年先锋队以及其他有关社会团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保护未成年人有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十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第十一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

第十二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

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第十三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第十四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第十五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第十六条 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第十九条 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

第二十条 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

第二十一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二十三条 教育行政等部门和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二十四条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五条 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互相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依法设置专门学校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保障专门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专门学校的管理和指导,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协助和配合。

专门学校应当对在校就读的未成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

专门学校的教职员工应当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不得歧视、厌弃。

第二十六条 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

第四章 社会保护

第二十七条 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国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并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的和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义务教育。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适合未成年人的活动场所,并加强管理。

第三十条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以及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校在节假日期间将文化体育设施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社区中的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设施,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网服务。

第三十二条 国家鼓励新闻、出版、信息产业、广播、电影、电视、文艺等单位和作家、艺术家、科学家以及其他公民,创作或者提供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品。出版、制作和传播专门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内容健康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国家给予扶持。

国家鼓励科研机构和科技团体对未成年人开展科学知识普及活动。

第三十三条 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

第三十四条 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制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

第三十五条 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有害于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需要标明注意事项的,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

第三十六条 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第三十七条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

第三十八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用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当执行国家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第三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第四十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第四十一条 禁止拐卖、绑架、虐待未成年人,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

禁止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或者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

第四十二条 公安机关应当采取有力措施,依法维护校园周边的治安和交通秩序,预防和制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场地、房屋和设施。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护送流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到救助场所,由救助场所予以救助和妥善照顾,并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领回。

对孤儿、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以及其他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

未成年人救助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虐待、歧视未成年人;不得在办理收留抚养工作中牟取利益。

第四十四条 卫生部门和学校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卫生保健和营养指导,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卫生部门应当做好对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积极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幼儿园、托儿所卫生保健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四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发展托幼事业,办好托儿所、幼儿园,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兴办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和训练幼儿园、托儿所的保教人员,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

第四十六条 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第四十七条 未成年人已经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为他们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第四十八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有关部门教育和挽救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预防和制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四十九条 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及其监护人或者其他组织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投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五章 司法保护

第五十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在司法活动中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十一条 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审理,并适应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和健康成长的需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司法活动中对需要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应当给予帮助,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

第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的,应当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的未成年子女的意见,根据保障子女权益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依法处理。

第五十三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

第五十四条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五十五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第五十六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刑事案件,应当保护被害人的名誉。

第五十七条 对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成年人分别关押。

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应当对其进行义务教育。

解除羁押、服刑期满的未成年人的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第五十八条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第五十九条 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与犯罪行为的预防,依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其他法律、法规已规定行政处罚的,从其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一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责任,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或者对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二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予以劝诫、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六十三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四条 制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六十五条 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或者没有在显著位置标明注意事项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六十六条 在中小学校园周边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的,由主管部门予以关闭,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或者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六十七条 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或者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标志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六十八条 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六十九条 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七十条 未成年人救助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职责,或者虐待、歧视未成年人,或者在办理收留抚养工作中牟取利益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一条 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或者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七十二条 本法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❽ 江门新会有无免费法律援助

有的,在司法局有免费法律援助的,你可以电114查询法律援助处的电话,或电司法局问法律援助处的电话或相关事宜,或可以到会城司法所(在会城街道办即会城镇府里)咨询

❾ 为香港张子豪美金大劫案辩护的律师是谁

为香港张子豪美金大劫案辨护的律师是中国律师童建华,他在金融房地产国际贸易等等有着丰富的经验。

❿ 我国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于( )颁布实施

一、既与国际公约接轨又体现国情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四项基本权利,这是对《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儿童应享有的各种权利的高度概括,较好地体现了与国际公约接轨的立法思想。同时,又强调“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体现了中国的实际国情。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增加的“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也可以理解为公约中“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体现。“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则较好地体现了公约中的“平等原则”和我国的宪法原则(第三条)。

二、体现了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的原则

从某种程度上说,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享有什么权利,并不是说儿童和家长可以干什么,而是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为保障儿童权利做什么。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相关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体现了以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的原则(第七条)。像流浪儿童救助经费,儿童教育经费,以及省市级政府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办公经费等,都应该纳入政府预算。

另外,“社会保护”一章,实际上也较好地体现了政府的责任。

三、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生命和健康最重要,是未成年人保护的一个核心思想。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第二十条)。这里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娱乐权”问题,也就是说,要保障儿童的休闲和娱乐时间。过去人们常说,小孩应该天天刻苦学习,为长大以后的快乐生活做准备,这种提法是不对的,小孩的生活也应该快乐,至少在学习和体育锻炼之外,应该有娱乐的时间。

这次修法重点关注了校园安全问题(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四条)。如规定有关部门要“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是一条很有针对性的条款。近几年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中,很多学校由于没有相关的安全制度,没有应对各种灾害的预案,出了事就慌了手脚,结果造成了完全可以避免的伤害。

四、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除了规定有关部门要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外,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还对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用具和游乐设施等作出明确规定,并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特别是这次有五个条款关注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第三十一条至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六条)。这些条款不仅要解决未成年人“不上网干什么去”的问题,还提出要为“绿色上网”提供免费或优惠条件。明确要求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对网络信息、电子游戏的内容以及出售、出租等都作了规定,并明确规定中小学周边不得开设经营性网吧。用五个条款关注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比重。

五、关注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人

留守儿童的保护问题。第十六条规定,“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这里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被委托人应该有监护能力,一些上了岁数的爷爷奶奶连自己都照顾不了,显然是不适宜作为监护人的;二是必须“委托”,明确了父母的责任。

流浪儿童的救助问题。规定民政部门应当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落未成年人实施救助,公安部门等应当护送流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到救助场所,孤儿等未成年人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第四十三条)。此举将有效遏制成年人操纵未成年人乞讨等现象。

六、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在司法活动中对需要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应当给予帮助,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第五十一条)。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家庭困难的未成年人常常因为经济原因交不起诉讼费,请不起律师,只要未成年人需要,法律援助机构或法院应该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应当有监护人在场(第五十六条)。这一条款能够有效防止刑讯逼供和诱供现象的发生。

七、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

法律上禁止的有关条文,如果没有罚则的话,就会使有关法律成为一纸空文。这就是所谓的法律“道德化”倾向。原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法律责任,都是参考其他法律施行的。比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有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条文,但没有具体罚则,导致有关部门在处理时无法可依,只好不作处罚。最近商务部出台了向未成年人售酒的有关处罚规定,但向未成年人售烟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实际上,烟比酒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更大。对此,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在“法律责任”一章明确了有关处罚措施。

热点内容
法官辞职做法务 发布:2025-02-10 07:54:06 浏览:890
法社会学在中国的地位 发布:2025-02-10 07:34:37 浏览:674
民法典对赔偿的 发布:2025-02-10 07:30:27 浏览:484
公司法实物出资比例 发布:2025-02-10 07:16:02 浏览:713
银川中级人民法院新闻 发布:2025-02-10 07:15:50 浏览:25
新刑事诉讼法第33条 发布:2025-02-10 06:59:51 浏览:951
劳动合同法重要意义 发布:2025-02-10 06:28:26 浏览:826
朝国刑法 发布:2025-02-10 06:18:30 浏览:633
金华法院判决 发布:2025-02-10 05:36:59 浏览:471
婚姻法中婚后财产分配 发布:2025-02-10 05:19:15 浏览: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