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离职员工篡改公司网页截取信息法律赔偿

离职员工篡改公司网页截取信息法律赔偿

发布时间: 2022-01-17 21:53:09

① 请问员工离职后在网络上散布谣言和不实传闻,造成对公司和个人的声誉受损,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责任

法院起诉处理。

② 离职员工随便对外公布公司信息,公布员工信息怎么起诉

某二手车经纪公司向海淀分局反映,该公司旗下App的车商数据接收通道被人恶意篡改,导致公司的核心数据泄露。经统计,被盗的数据信息达2万余条,造成公司直接损失约2万余元。
警方接报后初步了解,该公司离职员工许某曾是公司运营维护和销售人员,许某利用职权非法修改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从而获取大量购车人的信息并倒卖获利。经侦查,警方锁定涉案嫌疑人许某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并在合肥警方的配合下将许某抓获。

③ 公司职员私自截取重要文件并竞争对手泄密导致严重后果,该处什么法律责任

这个问复题是这样的制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看到底构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要看你所说的这个文件具不具有商业秘密的特征,前三个具有,但是最后一个: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好像没有。你这个文件到底能不能算是商业秘密,关键是这个,你公司采没采取保密措施。如果没有,就不是商业秘密,在实践中只能作为侵权处理
承担民事责任,向人民法院起诉

④ 员工离职后,在网上泄露公司信息,这是虚假的.是否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触犯哪一条

广东胡律师

泄漏公司机密属于违法,是违反《劳动合同法》,单位可以追究员工的民事赔偿责任,如果对公司造成严重损失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⑤ 如果我公司在自己网站上的图片,被公司的离职员工盗用为自己谋利,能有办法进行法律追究吗谢谢。

如果能证明你公司是该图片的作者,即享有著作权。或者由于作品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可以由作者以外的其他主体享有,所以也可以证明你公司是该图片的相关权利人。在这两种情况下可以主张权利。证明的手段有提供图片在你公司图片库中的编号、图片作者转让作品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的证明等
我国《著作权法》第1 1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另外,该法第1 2条至19条对著作权归属的种种情况做了清晰的归类和说明。
附:
图片作品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主要是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使用权,主要是指作者或著作权人可以以复制、发行、出租、展览、播放、改编、网络传播等方式使用图片。而获得报酬权,是指图片著作权人通过各种方式使用图片,获得物质和经济上的回报。
第十二条 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第十三条 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
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
第十四条 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为汇编作品,其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第十五条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按照与制片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中的剧本、音乐等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
第十六条 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
(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第十七条 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第十八条 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
第十九条 著作权属于公民的,公民死亡后,其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在本法规定的保护期内,依照继承法的规定转移。
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变更、终止后,其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在本法规定的保护期内,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没有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由国家享有。

⑥ 员工窃取公司内部资料需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根据窃取的内部资料的具体情况,涉及商业机密,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侵犯商业秘密罪: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本条所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本条所称权利人,是指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6)离职员工篡改公司网页截取信息法律赔偿扩展阅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二条,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⑦ 离职员工将公司内部红头文件发到各大网站上,可以立案起诉吗

可以
劳动者违反保密协议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
用人单位的损失,违反保密协议可能产生三种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劳动者承担刑事责任的仍然要赔偿用人单位的经济损失。
违反保密协议首先要承担的是民事责任。保密协议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而达成的合意,合法的保密协议受到法律的保护,当事人应当认真履行,不得违反。如当事人未履行保密协议规定的义务,不论是否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实际损失,都是对保密协议的违反,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而违约责任是民事责任的一种。

⑧ 我公司离职员工,离职前恶意篡改公司数据信息,应采取什么渠道维权

如果你有证据的话,可以以公司制度对其进行处罚,或者通过法院起诉的方向,要求其赔偿给你们造成的损失。

⑨ 已离职员工涉嫌窃取公司财务状况怎样报案

首先您要有该员工身份证复印件,在公司工作的证明,他涉嫌窃取的电子证据,影音录像证据,人证,文字证据等,收集后即可向派出所或分局报警!也可委托律师进行代理,那样效果会好一些。最好能提供该员工目前的住址和电话等资料。

⑩ 已经离职的员工在公司工作区域煽动负面消息,公司有权追究法律责任吗

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公司是没有办法追究责任的,但是公司可以将离职员工驱逐出公司范围。

热点内容
劳动法生病不让请假 发布:2025-04-16 17:02:18 浏览:702
经济合作社议事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39:07 浏览:563
番禺冼律师 发布:2025-04-16 16:29:30 浏览:638
药学职业道德培训 发布:2025-04-16 16:24:37 浏览:369
生物反馈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23:27 浏览:749
杭州华硕司法鉴定 发布:2025-04-16 16:13:32 浏览:919
治安联防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13:20 浏览:505
合同法第十五条第二款 发布:2025-04-16 16:11:57 浏览:406
法院一区五城 发布:2025-04-16 16:11:49 浏览:705
慈善法和社会区别 发布:2025-04-16 15:59:02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