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法律援助工作存在问题

法律援助工作存在问题

发布时间: 2022-01-21 13:33:04

① 社区法律援助工作总结

法律援助工作总结
今年,我站法律援助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下,坚持“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强化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建设,加大宣传的力度,以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扶助社会弱势群体为突破口,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一年来,接待来电来访咨询65件,经办法律援助案件12件。现将2014年法律援助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建设,健全法律援助工作网络
今年以来,我站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站和村级法律联络点的建设工作,明确了各站点的工作人员,指导他们的工作,为畅通申请渠道、就地就近满足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奠定了基础;加强基层法律援助组织建设,将法律援助网络构筑在农村,深入到企事业单位。同时与信访、消协、派出所、综治办等各部门加强联系,扩大法律援助工作覆盖面,形成法律援助机构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机制;为真正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着的主力军作用,根据县司法局安排,积极参加上级和县局组织的各项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有了明显进步
二、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机制
按照“高起点、规范化、稳步推进”的工作目标,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工作运行机制。一是根据县局司法行政工作的要求,完善工作制度,制定了我站业务规范化标准;二是为积极发挥农村法律援助点的作用,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为弱势群众减少诉讼成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推行非诉讼法律援助工作,规范非诉讼法律援助工作。
三、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
大力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在“3.15”、江淮普法行、“12.4”等大型活动中,通过解答法律咨询、法制讲座宣传法律援助,接待当事人咨询近36人次,发放法律援助宣传材料,广泛进行法律援助知识、解答法律援助咨询。通过宣传,扩大了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知晓率,为低收入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四、做好重点对象的法律援助
(一)切实做好外来民工的法律援助,根据我乡实际情况,在平时的工作中,为外来用工人员就他们关心的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问题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同时开展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增强他们法制观念,遵守职业道德,受到他们的欢迎;并且针对他们反映的工资拖欠、用工合同等问题,及时和有关部门联系,和企业交涉,协调解决。

(二)做好老上访户的法律援助工作,积极帮助他们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老大难问题,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在依法维护他们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为政府分忧解难。既维护了当事人的权益,又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年来,法律援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为此,下一步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抓好站点的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办事水平和效率;二是继续做好日常来电来访的法律咨询工作,抓好法律援助案件的来访、受理工作。

② 要求法律援助!(工作方面)加急~

你如果工作了满18个月,那么你就可以获得两个月的劳动经济补偿。

③ 目前基层法律工作者参与法律援助工作有何问题与困难

司法助理是现在的司法所所长,公务员,有的地方还是高配的,比如副科级,专是实职副科。基层法律属工作者是司法所内部的一个所,叫基层法律服务所里边的法律工作者,工作是在司法所的招牌下揽点生意,打打官司弄个诉讼啥的,本身并不一定有司法考试证,大多数都没有。。每年还有固定的指标给司法所的上级司法局做一定数量的法律援助工作。。。。我现在是司法所科员,内蒙古的,不知道你那边是啥样子,我这是这样的。

④ 论述: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缺陷分析。

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建立已经十年多了,法律援助工作已逐步迈入了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但是,受经济、社会、法治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尚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施中出现了在宣传、经费、援助案件结构、配合协调机制、人才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现有条件下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概述
法律援助制度,也称法律救助,其具体含义是: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及其他因素而难以通过通常意义上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会权利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它作为实现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行为,在一国的司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在过去的十几年发挥了良好的社会作用,法律援助工作已逐步迈入了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但是,受经济、社会、法治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相关因素的制约,尚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法律援助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援助“刑重民轻”现象严重,影响着法律援助制度的社会作用。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刑事援助制度法律规定明确,指定辩护制度渠道通畅。而且是人民法院以审判机关的地位去要求配合工作,所以刑事援助一有法院要求,一般都会有法律援助机构的响应。而民事援助往往是受害人以个人的名义申请,且刑事被告有国家司法制度作保障,有公、检、法三机关的执法程序和纪律要求为保证。而民事权益被侵害的弱势群体,侵害往往使其生存都困难,如果没有法律援助就难以有有效途径主动向其提供保护,因此,他们的受援迫切性更大。而法律援助工作这种严重的“刑重民轻”现象,使法律援助制度的社会作用大打折扣。
(二)基层法律援助机构设置简单,人才缺乏。因为经费和重视程度等种种原因,县市基层法律援助机构很多没有形成日常的工作制度。法律援助机构的人员绝大多数是采用司法行政机关内调的形式配备,这些人员很多不具备系统专业的法律知识和素养,不能满足法律援助机构大量而且类型多样的法律咨询和诉讼服务。而且,我国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分布极不均衡,大部分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弱势群体集中的贫困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分布很少。这些地方的法律援助工作十分困难。
(三)经费紧张而且没有保障机制。当前的法律援助经费十分紧张,尤其是西部及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法律援助经费短缺更为严重。个别县市甚至将法律援助机构设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完全背离了法律援助的宗旨。《法律援助条例》虽然规定了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但是,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的为数不多,更不用说按实际需求拨付和随经济发展递增了。法律援助机构很多都是年年申请打报告,然后是结果未知的等待。实际工作中要么拖欠法律援助办案补贴,要么少批或不批援助案件。
(四)司法机关和劳动、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缺乏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配合机制。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虽然规定了犯罪嫌疑人在被司法机关采取第一次强制措施之日起就可以获得法律帮助,但是刑事法律援助在实际中仅限于出庭辩护。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这一重要的阶段被人为省略了。侦察机关、检查机关没有与法律援助机构联系的意识和机制,法律也无具体规定。很多关键证据的取得需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医疗卫生、鉴定等部门的支持,这些部门要么不作为,要么相关费用高昂,同样缺乏与法律援助相对应的制度。
(五)宣传工作不到位。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因为对法律援助工作缺乏深入了解而不能积极支持法律援助工作;另一方面弱势群体对法律援助制度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法律援助的存在。宣传工作和受众脱节,致使真正最需要法律援助的人往往没有机会和途径知晓法律援助制度,从而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通过法律援助制度得到维护。政府以及财政等相关部门对法律援助制度也只停留在概念阶段,对于其社会作用、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和条件、社会需求规模、经费开支和人员配置以及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基本不知情。也就谈不上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导致法律援助工作只有司法行政机关一家支撑。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民事法律援助的范围、条件和程序。增加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批准数量,缓解刑事援助案件严重挤占民事援助经费的现象。各地应尽快明确《法律援助条例》中的“法律援助范围”、“经济困难的标准”等授权规定事项,明示并公告民事法律援助的申请范围、条件和程序。应当逐步建立起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与法律援助机构的联系制度,改善法律援助人员的执业环境,帮助和支持他们完成援助任务。民事法律援助案件中,法律援助机构应会同人民法院、鉴定机构、仲裁机构等部门,制定出全部认可和统一的法律援助审批文书。工商、卫生等职能部门也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给予法律援助机构支持和帮助,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协调机制,从而真正畅通整个法律援助渠道。
(二)整顿落实基层法律援助机构的建设,建立律师业和法律援助制度之间和各地域之间的人才共享机制。基层法律援助机构设立、经费拨付、日常工作制度和责任机制应监督落实。在法律援助机构人员无法满足工作要求的地方,可以通过律师协会或司法行政机关直接协调,利用和律师业之间的人才共享,缓解目前法律援助机构的人才瓶颈。同时,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员中选任人才充实到法律援助机构中,逐步解决法律援助机构人才缺乏的状况。再者,法律援助机构应打破地域限制,建立人员共享机制,建立较大区域范围内的律师库或法律援助人才库并使之联网,区域内的各法律援助机构都可以在未完成当年援助任务的律师或法律援助人员中选派人员进行援助,以实现区域内的人才共享。
(三)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与行业奉献、社会赞助相结合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首先应争取政府按《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拨付法律援助专项经费,用于扶持贫困地区法律援助工作。其次,对每个案件办案补助标准与实际支出要一致,也就是要保证律师等援助人员工作的无偿性。第三,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影响力,号召各种社会力量进行捐助,建立法律援助基金和管理组织,按各地实际需要解决一定法律援助经费的不足。
(四)加强对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让社会各界和弱势群体真正了解法律援助。首先,要结合当前以人为本和倡导社会公正的执政理念,加强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宣传,让他们在法律援助经费拨付、工作开展、机构建立和人员编制、创造相关社会环境等方面给予重大支持,改变法律援助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一家维持的局面。同时,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要深入基层。最后,宣传还要有意识地为法律援助经费的社会捐助打下基础。
法律援助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它需要各方的努力,社会各种力量的支持,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维护其合法权益,让法律公正更广泛地得到体现,为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⑤ 当前基层法律援助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
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程度还不是很高,还有不少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因为不知道法律援助而没有从这一惠民工程中受益。
服务水平不高。由于受司法工作人员少,业务能力限制,法律援助工作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法律援助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经费保障不足。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经费保障,但目前法律援助工作经费不足。

几点建议:
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宣传法律援助制度,积极拓宽宣传渠道,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更多需要法律援助的贫弱群众了解并运用法律援助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断增强法律援助实效。
加快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设。按照法律援助工作要求,完善镇乡街法律援助工作站相关设备,方便困难群众就地申请法律援助。
突出法律援助工作重点。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重点加强对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切实解决基层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根据特定困难群体的特定需求,组织开展对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群体的专项服务活动,总结经验,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社会效果。
强化保障措施。健全完善政府对法律援助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法律援助的资金投入,把法律援助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助为辅的资金保障机制,保证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⑥ 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报告

喂,律师可是吃文字饭的,怎么割网上来吃方便面了?不怕丢了名啊!

⑦ 关于工作问题,请求法律援助!

不会吧!大佬!

⑧ 法律援助的相关问题

海南省法律援助中心

时间:2002-2-9

工作职责
一、制定全省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热点内容
江都法院拍卖 发布:2025-02-08 15:09:01 浏览:689
申请劳动法律援助要钱的吗 发布:2025-02-08 14:57:08 浏览:817
婚前合同如何写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8 14:48:29 浏览:162
昆山市司法 发布:2025-02-08 14:48:28 浏览:396
王万熊律师 发布:2025-02-08 14:47:46 浏览:419
刑法国有公司 发布:2025-02-08 14:47:44 浏览:54
lol皮城执法官怎么加点 发布:2025-02-08 14:24:21 浏览:338
道德的火焰资源 发布:2025-02-08 14:22:05 浏览:398
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笔记 发布:2025-02-08 14:21:04 浏览:563
中国行政与刑事法治世纪展望 发布:2025-02-08 13:44:26 浏览: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