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孙立平律师

孙立平律师

发布时间: 2022-02-02 13:01:51

㈠ 哪些社会学著作值得推荐

1.. 马克思。
上研究生院以来越来越喜欢马克思。他老人家真是实在太太太太厉害了、对后继社会科学的影响太太太大了(……以下省略两千字)。在美国一般用的是Tucker那本选集,自己读过也比较喜欢的有On Jewish Question论犹太人问题,The German Ideology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关于劳动价值论生产过程和reserve army的选段,以及Eighteenth Brumaire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
2. 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官僚制选段。理性。韦伯论中国和印度。以政治为业和以科学为业——韦伯的东西超级坑爹,原文相当之绕。我读韦伯是从George Ritzer的那本影印版《古典社会学理论》入的门,大概也是我唯一例外会提到教材的地方……
3. 涂尔干。
《社会分工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我还特别喜欢《社会分工论》的第二版序言。
4. 哈贝马斯
本科时期的男神啊啊啊。《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是我的入门著作,真是极好的书,有历史、有社会政治过程、有思想观念,还有规范性理论视野。又好读(比韦伯不知道亲民多少)。他在社会科学界影响更大的书可能是两大卷The Communicative Action,不过不是专业研究者也就不需要看啦。
5. 波兰尼
《大转型》对我影响非常大。很好很好的书。社会学读波兰尼会注重double movement,也就是“经济的扩张vs.社会的自我保护”的摆动过程。整本书专注于19世纪的英国历史,看得到现代资本主义刚刚兴盛起来的种种历史社会过程,为什么大家接受了自由自发的市场这样一种人为构建起来得观念……让你想到很多东西嗯嗯。倘若对“资本主义”感兴趣,一定要看。
6. 葛兰西
当代理论课倘若不读葛兰西,真的是相当相当可惜。我极爱葛兰西,hegemony霸权这个概念能够打通制度的体制的“硬”的一层,以及认同的理解的“软”的一层,又包含了历史变迁的维度。Prison Notebook狱中杂记也属于比较绕有点诘屈聱牙的那一类著作,包含了相当多的历史梳理。开始可以只看“有机知识分子”的章节,那一章很好读。后面state and civil society (尤其Caesarism),The Study of Philosophy(这章有关知识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的部分我大爱!)也都很值得一看。
7. 福柯
可能最近我才意识到自己受到了福柯多么大的影响。(哎,好多理论家都对我很有影响……)最好读的是《规训与惩罚》。但我真心也特别想推荐他晚年的那篇Governmentality,以及两本演讲集子 《安全领土人口》以及《生命政治的诞生》。可能是对现代社会更加犀利更加尖锐的分析。另一本集子Power/Knowledge也很好。另外,《词与物》《知识考古学》和《性史》也相当值得一读啊,不要被外面的声名吓到了,真的没有那么难……当然相对而言,后三本在人文学科领域影响更大,社会学不做文化和知识研究的也未必需要研读。看福柯更重要的看他分析问题梳理历史的谱系学方法。嗯嗯。
8. 布迪厄
布迪厄是美国社会学当中引用最多的社会学家……大概因为他的一系列概念,资本、场域、关系特别方便拿来用。但我倒不是很建议初学者直接上手他的著作,structure-agency的对立二分,是研究和思考问题中慢慢体会到的,完全不需要在脑子里还没有什么问题储备的时候空谈structure和agency。最近看的一本书是Language and Symbolic Power,很喜欢。Distinction区隔据说很好的呈现了他的社会分层阶级、场域惯习等等概念,也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入门。可惜我自己一直没读过。至于The Logic of Practice实践感,呃,我甚至不觉得适合低年级PhD学生阅读……

另,这两年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会进入课堂的理论著作有:Latour,Glaeser, Boltanski等等。这儿暂时就先不介绍了。美国的社会学训练会比较强调“能够与经验研究对接”的社会学理论,而不一定如欧陆传统所有的学者都比较专注于理论问题。但系里边那些做审议式民主、全球化组织、发展研究、移民和文化等等经验研究的老师们,理论功底都好极了好极了,连组织社会学老师(组社相对而言更重中层理论而非经典理论)被我cue到福柯的时候,讲起来都头头是道……

对于想了解社会学学科的筒子们来讲,以上理论著作,不感兴趣的、暂时读不进去的。统统不用读。读书要讲缘分,理想的状况是读着一本书深深的觉着相见恨晚,觉着作者说清楚了讲透彻了自己一直困惑一直思考的问题。要是没那个感觉,那就是还没到缘分。可以先从一些比较好的经验研究出发,慢慢再往上追溯。不要相信什么什么必读的社会学书单,没有什么是真正必读的。。。

至于方法……呃,还是算了,方法是自己琢磨实践出来的,并不是完全能够教出来自学出来的。对非科班出身的筒子们来说,随便找本方法书看一下“虚假相关”“概念化”“操作化”等等就行了,没必要太抠细节。更何况,所有方法书里蜻蜓点水般粗浅的定性/定量区别,哪里能够涵盖现代社会学茫茫多分支领域针对茫茫多有意思的问题发展出的茫茫多方法……至于社会学专业学生,请上方法课。另完全不推荐艾尔巴比,我和几个朋友都更加喜欢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

随便再推荐一点分支领域的书籍。对于更加具体的经验/理论问题感兴趣的,可以直接从这里开始。

政治社会学。请看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这本书其实是相当好的文献梳理,对初学者来说特别能够体会到现代学术界怎么思考问题、怎么和前人对话做出自己的理论贡献。赵老师这本书对中国的社会学研究应该也是功德无量……当然,这本讲义里更加侧重社会运动的内容,政治社会学也会包括利益集团、政党、公民社会等等方面的理论。公民社会方向,哈贝马斯自然要读,另有T.H.Marshall的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普特南的《让民主运转起来》,Somers的The Genealogy of Citizenship都是很好的著作。国家理论,可以先看Skocpol和Evans合编的Bring the State Back in。民族主义(Nationalism)方向,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想象的共同体》之外,还特别推荐Gellner的Nation and Nationalism,一百页的小书简直字字珠玑。政治社会学有一点点……尴尬的地方在于由于本国的体制,很多概念工具用着不顺手,难对话,但我个人的意见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不理会这些理论,只是需要我们更高层次的理论思考能力而已。

全球化与发展。我一直觉得应该把中国三十多年来甚至更长时段的经济发展工业发展放在广阔的全球视域下来看。我很推荐Beverly Silver的Forces of Labor(已有中文译本《劳工的力量》),David Harvey的《后现代性状况》(不要去看他那本新自由主义的书,挺二的)。另,可以直接找Smelser编的那本集子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找相关感兴趣的章节来看,全球产业链、福利国家等等章节都是相关领域的巨擎亲笔写的,总结的相当相当棒。

比较历史社会学。呵呵呵呵呵……已经为比较历史写过太多东西,反而不知道如何下笔。简单说几句吧,比较历史社会学主要用社会学的理论和分析工具,相对比较宏观/纵深的讨论历史问题,比如国家构建、工业资本主义的诞生、革命、世界体系等等。可以看《国家与社会革命》感受一下这个领域分析问题的视角和方法(以及和历史学家的不同)。另有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Bendix的Nation-building and Citizenship。还有……算了,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给我留言/私信吧。

文化社会学。又是一个很想呵呵呵的领域……简单而言,文化社会学既包括专门研究文化(博物馆、艺术家、文化产业等,以及扩张开来的collective memory、国家符号等)的分支,也意味着一种更加细微的看待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结构问题的视角和分析方法。实在是一个太难讲清楚、也太容易引起误解的领域了,还是这句话,感兴趣请留言/私信。

组织社会学。就我所知,组织社会学基本上已经完全是一个靠期刊论文而非研究著作做出知识贡献的领域了。组织要说范围广可以很广,既包括各种各样的企业,也包括政党、公民社会团体等等等等,但说小也有些小,美国的组织社会学大部分集中于研究美国的企业组织。去年上过组织社会学研究生讨论课,觉得周雪光老师的《组织社会学讲义》……怎么说呢,稍微有一点老,以及跟我的兴趣点不是很契合,而现代组织理论其实有非常多非常丰富的好东西那本讲义来不及概括进去。
组织社会学是一个中层理论极为蓬勃的领域,相对也显得更加专业化和nerdy……暂时没什么推荐给非科班筒子们的……
哦,对了,组织社会学和职业社会学紧密相关,美国的职业社会学专注研究医生和律师,中国来说的话,刘思达有一本非常好的书《割据的逻辑》讲中国的律师行业,他是职业社会学扛鼎学者Abbot的学生,那本书也沿袭着Abbot的观点在分析和梳理经验材料。

中文著作/研究中国的著作的话,可以直接跟着这几个名字读:孙立平、渠敬东、冯仕政、应星等。另UCLA一个教授李静君(Ching Kwan Lee,劳工运动)的东西也很好,Andrew Walder就不说了。
另,也可以直接去翻《社会学研究》《社会》两本期刊上的文章看。

大致先说这些吧。总结几句话:要了解社会学,不需要从经典开始。不需要从著作开始。随时可以开始。可以先看经验研究,也可以先好的长文章论文慢慢入手,也可以先仔细读自己喜欢的一两本理论著作,再不断往外延展。由问题驱动,而不需要由什么“必读”书单驱动。

㈡ 非政府组织

哈哈,我是读公共事业管理的,你的问题我有学过!
对于问题一: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分为四类:1、事业单位,包括各类学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影视机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等等;2、社区管理与服务组织,包括城市居委会、农村村委会、治安巡逻对、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质量认证机构等等;3、社会团体,包括工会、妇联、侨联(涉及政治),商会、基金会、红十字会(涉及社会经济),各种文化性质的学会、协会(涉及文化)等等;4、民办非企业单位,包括由民间兴办的社会福利院、老人公寓、老年活动中心、托儿所、幼儿园、婚姻介绍所、家政服务中心代办业务站等等。其实对应里面分类还有细分下去的,篇幅有限,就这些了。
至于它们怎样维护公共利益,对我们有何影响,你就看里面对应的那些组织平都干了哪些事、怎么干就行了。

㈢ 求一份作业,“中国当今社会阶层状况的调查”,即使您上网搞的也好,要有自己的想法,水平大概在大一大二

当今中国社会阶层经济状况之我见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带来了中国社会经济总量的增加,同时也造成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加大。有良知者不能不予关注,笔者略作结构比例分析,愿听诸君看法。
粗糙一点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普通公民
包括农民(除少数私企业主)工人包括一些商业营业员、服务员、机关、事业单位勤杂人员、企业低级管理人员。
该阶层人口约占社会总和的80%,拥有财产约占社会总和的10%。
该阶层的农村中交通不便的中、西部山区、有天灾人祸的家庭、城镇下岗人员又高不成低不就者为极端贫困的弱势群体。急需社会帮助和政策倾斜。
二、 白领阶层
包括律师、注册会计师、评估师、估价师等等经济类各师、医师、各类教师、科研人员等事业单位职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该阶层中收入特高者划入第三类知名人士,特低者划入第一类较低管理人员)、付县以下的公务员。
该阶层人口约占社会总和的10%,拥有财产约占社会总和的10%。
这部分人员收入基本上是靠知识、本领正当所得,无可非议。这也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成功之处。
三、 上流社会
包括演艺、体育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政治、艺术等知名人士后裔;私营企业主、国企中特大企业中层、中型企业副总以上领导、机关正处以上干部、机关事业单位正科以上的单位负责人。
本阶层人口约占社会总和的10%,拥有财产约占社会总和的80%。
该阶层中不到10%的顶层阶级占有该阶层财产的50%以上。1. 演艺、体育界等紫红大腕。2.超级私企的大老板。其中大部分靠九十年代前市场运作不规范、银行贷款不还、权钱交易低价收购国企等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一夜暴富。3.一些大型国企负责人、政府实权人物中的腐败分子。
这部分不当、不法收入是要调节和打击的重点,对于1类畸形收入必须加大调节力度,使其80%以上上缴国库用于公益事业。而2、3类是法律所不容,还应加强惩治力度。
最对不起的一族,是计划经济时农村中十年寒窗,大中专毕业分到国企的所谓一般干部。还有就是像我们红袖写手这样的,清贫执着无用的文学精神病人。
我们要变这种金字塔型社会,为那种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理想社会,让我们尽其所能吧!

标签: 当今中国社会阶层经济状况之我见

㈣ 刑事案件拖的越久对嫌疑人越有利吗

刑事案件久拖不决对哪一方有利是没有明确界定的,而刑事诉讼法对案件每一个程序的期限都作出了规定,如果案件没有证据证明当事人犯罪的,就会撤诉或者作出无罪的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4)孙立平律师扩展阅读: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是有时间规定的。对犯罪嫌疑人有利的不是拖时间,而是坦白、积极赔偿、当庭认罪等情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㈤ 哪些社会学著作值得推荐

相对比较熟悉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全球化、发展研究、比较历史社会学和组织社会学的的文献脉络。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未必需要从那些大家都知道的教材和书籍入门,还不如直接从自己感兴趣的理论问题或者经验问题出发,在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中慢慢摸索社会学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的感受。而一般社会学的书单总是列一大串看上去挺吓人的不适合入门的很多PhD学生也未必会读的理论,就……略坑。 首先,现代社会学学科在过去的四五十年有了极大极大的发展,一些经典著作(并不是说不好)并不能涵盖如今社会学对大千世界研究的丰厚成果。并不需要仅仅通过一些“大家都知道的著作”(比如乡土中国、社会学的想象力等)形塑自己对于社会学的理解,完全可以顺着自己感兴趣的经验/理论问题找东西读。其次,同样由于学科的高度复杂化,不同分支的学术取向、研究问题有很多不同,政治社会学可能和政治科学有不少交集,研究医学、健康的学者往往和公共卫生学界有更多对话,发展研究领域更加聚集了发展经济学家、政治科学家、人类学家以及社会学科等多重取向,文化/知识社会学和文化研究、批判理论以致于文学理论有诸多交流,至于历史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纠葛关系大家也完全可以想象。顺着自己关心的问题就好,并不需要太拘泥于学科的界限。 下面推荐一些我觉得特别好玩的东西。当然,会受到自己学术兴趣和训练背景(美国博士项目)的影响,另一些著作实在不熟悉中文译本的版本和质量,见谅。 还是从理论开始吧。因为我自己……比较喜欢理论。现在一般美国社会学博士项目必修理论课需要读的理论家是: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经典),哈贝马斯、布迪厄、福柯(当代)。上课的不同老师会根据自己的不同偏好加入DuBois、齐美尔、舒茨、波兰尼、葛兰西等。 1. 马克思。 上研究生院以来越来越喜欢马克思。他老人家真是实在太太太太厉害了、对后继社会科学的影响太太太大了(……以下省略两千字)。在美国一般用的是Tucker那本选集,自己读过也比较喜欢的有On Jewish Question论犹太人问题,The German Ideology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关于劳动价值论生产过程和reserve army的选段,以及Eighteenth Brumaire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 2. 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官僚制选段。理性。韦伯论中国和印度。以政治为业和以科学为业——韦伯的东西超级坑爹,原文相当之绕。我读韦伯是从George Ritzer的那本影印版《古典社会学理论》入的门,大概也是我唯一例外会提到教材的地方…… 3. 涂尔干。 《社会分工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我还特别喜欢《社会分工论》的第二版序言。 4. 哈贝马斯 本科时期的男神啊啊啊。《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是我的入门著作,真是极好的书,有历史、有社会政治过程、有思想观念,还有规范性理论视野。又好读(比韦伯不知道亲民多少)。他在社会科学界影响更大的书可能是两大卷The Communicative Action,不过不是专业研究者也就不需要看啦。 5. 波兰尼 《大转型》对我影响非常大。很好很好的书。社会学读波兰尼会注重double movement,也就是“经济的扩张vs.社会的自我保护”的摆动过程。整本书专注于19世纪的英国历史,看得到现代资本主义刚刚兴盛起来的种种历史社会过程,为什么大家接受了自由自发的市场这样一种人为构建起来得观念……让你想到很多东西嗯嗯。倘若对“资本主义”感兴趣,一定要看。 6. 葛兰西 当代理论课倘若不读葛兰西,真的是相当相当可惜。我极爱葛兰西,hegemony霸权这个概念能够打通制度的体制的“硬”的一层,以及认同的理解的“软”的一层,又包含了历史变迁的维度。Prison Notebook狱中杂记也属于比较绕有点诘屈聱牙的那一类著作,包含了相当多的历史梳理。开始可以只看“有机知识分子”的章节,那一章很好读。后面state and civil society (尤其Caesarism),The Study of Philosophy(这章有关知识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的部分我大爱!)也都很值得一看。 7. 福柯 可能最近我才意识到自己受到了福柯多么大的影响。(哎,好多理论家都对我很有影响……)最好读的是《规训与惩罚》。但我真心也特别想推荐他晚年的那篇Governmentality,以及两本演讲集子 《安全领土人口》以及《生命政治的诞生》。可能是对现代社会更加犀利更加尖锐的分析。另一本集子Power/Knowledge也很好。另外,《词与物》《知识考古学》和《性史》也相当值得一读啊,不要被外面的声名吓到了,真的没有那么难……当然相对而言,后三本在人文学科领域影响更大,社会学不做文化和知识研究的也未必需要研读。看福柯更重要的看他分析问题梳理历史的谱系学方法。嗯嗯。 8. 布迪厄 布迪厄是美国社会学当中引用最多的社会学家……大概因为他的一系列概念,资本、场域、关系特别方便拿来用。但我倒不是很建议初学者直接上手他的著作,structure-agency的对立二分,是研究和思考问题中慢慢体会到的,完全不需要在脑子里还没有什么问题储备的时候空谈structure和agency。最近看的一本书是Language and Symbolic Power,很喜欢。Distinction区隔据说很好的呈现了他的社会分层阶级、场域惯习等等概念,也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入门。可惜我自己一直没读过。至于The Logic of Practice实践感,呃,我甚至不觉得适合低年级PhD学生阅读…… 另,这两年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会进入课堂的理论著作有:Latour,Glaeser, Boltanski等等。这儿暂时就先不介绍了。美国的社会学训练会比较强调“能够与经验研究对接”的社会学理论,而不一定如欧陆传统所有的学者都比较专注于理论问题。但系里边那些做审议式民主、全球化组织、发展研究、移民和文化等等经验研究的老师们,理论功底都好极了好极了,连组织社会学老师(组社相对而言更重中层理论而非经典理论)被我cue到福柯的时候,讲起来都头头是道…… 对于想了解社会学学科的筒子们来讲,以上理论著作,不感兴趣的、暂时读不进去的。统统不用读。读书要讲缘分,理想的状况是读着一本书深深的觉着相见恨晚,觉着作者说清楚了讲透彻了自己一直困惑一直思考的问题。要是没那个感觉,那就是还没到缘分。可以先从一些比较好的经验研究出发,慢慢再往上追溯。不要相信什么什么必读的社会学书单,没有什么是真正必读的。。。 至于方法……呃,还是算了,方法是自己琢磨实践出来的,并不是完全能够教出来自学出来的。对非科班出身的筒子们来说,随便找本方法书看一下“虚假相关”“概念化”“操作化”等等就行了,没必要太抠细节。更何况,所有方法书里蜻蜓点水般粗浅的定性/定量区别,哪里能够涵盖现代社会学茫茫多分支领域针对茫茫多有意思的问题发展出的茫茫多方法……至于社会学专业学生,请上方法课。另完全不推荐艾尔巴比,我和几个朋友都更加喜欢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 随便再推荐一点分支领域的书籍。对于更加具体的经验/理论问题感兴趣的,可以直接从这里开始。 政治社会学。请看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这本书其实是相当好的文献梳理,对初学者来说特别能够体会到现代学术界怎么思考问题、怎么和前人对话做出自己的理论贡献。赵老师这本书对中国的社会学研究应该也是功德无量……当然,这本讲义里更加侧重社会运动的内容,政治社会学也会包括利益集团、政党、公民社会等等方面的理论。公民社会方向,哈贝马斯自然要读,另有T.H.Marshall的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普特南的《让民主运转起来》,Somers的The Genealogy of Citizenship都是很好的著作。国家理论,可以先看Skocpol和Evans合编的Bring the State Back in。民族主义(Nationalism)方向,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想象的共同体》之外,还特别推荐Gellner的Nation and Nationalism,一百页的小书简直字字珠玑。政治社会学有一点点……尴尬的地方在于由于本国的体制,很多概念工具用着不顺手,难对话,但我个人的意见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不理会这些理论,只是需要我们更高层次的理论思考能力而已。 全球化与发展。我一直觉得应该把中国三十多年来甚至更长时段的经济发展工业发展放在广阔的全球视域下来看。我很推荐Beverly Silver的Forces of Labor(已有中文译本《劳工的力量》),David Harvey的《后现代性状况》(不要去看他那本新自由主义的书,挺二的)。另,可以直接找Smelser编的那本集子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找相关感兴趣的章节来看,全球产业链、福利国家等等章节都是相关领域的巨擎亲笔写的,总结的相当相当棒。 比较历史社会学。简单说几句吧,比较历史社会学主要用社会学的理论和分析工具,相对比较宏观/纵深的讨论历史问题,比如国家构建、工业资本主义的诞生、革命、世界体系等等。可以看《国家与社会革命》感受一下这个领域分析问题的视角和方法(以及和历史学家的不同)。另有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Bendix的Nation-building and Citizenship。还有……算了,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给我留言/私信吧。 文化社会学。就我所知,简单而言,文化社会学既包括专门研究文化(博物馆、艺术家、文化产业等,以及扩张开来的collective memory、国家符号等)的分支,也意味着一种更加细微的看待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结构问题的视角和分析方法。实在是一个太难讲清楚、也太容易引起误解的领域了,还是这句话,感兴趣请留言/私信。 组织社会学。就我所知,组织社会学基本上已经完全是一个靠期刊论文而非研究著作做出知识贡献的领域了。组织要说范围广可以很广,既包括各种各样的企业,也包括政党、公民社会团体等等等等,但说小也有些小,美国的组织社会学大部分集中于研究美国的企业组织。去年上过组织社会学研究生讨论课,觉得周雪光老师的《组织社会学讲义》……怎么说呢,稍微有一点老,以及跟我的兴趣点不是很契合,而现代组织理论其实有非常多非常丰富的好东西那本讲义来不及概括进去。 组织社会学是一个中层理论极为蓬勃的领域,相对也显得更加专业化和nerdy……暂时没什么推荐给非科班筒子们的…… 哦,对了,组织社会学和职业社会学紧密相关,美国的职业社会学专注研究医生和律师,中国来说的话,刘思达有一本非常好的书《割据的逻辑》讲中国的律师行业,他是职业社会学扛鼎学者Abbot的学生,那本书也沿袭着Abbot的观点在分析和梳理经验材料。 中文著作/研究中国的著作的话,可以直接跟着这几个名字读:孙立平、渠敬东、周飞舟、李康、冯仕政、应星等。另UCLA一个教授李静君(Ching Kwan Lee,劳工运动)的东西也很好,Andrew Walder就不说了。 另,也可以直接去翻《社会学研究》《社会》两本期刊上的文章看。 大致先说这些吧。总结几句话:要了解社会学,不需要从经典开始。不需要从著作开始。随时可以开始。可以先看经验研究,也可以先好的长文章论文慢慢入手,也可以先仔细读自己喜欢的一两本理论著作,再不断往外延展。由问题驱动,而不需要由什么“必读”书单驱动。

㈥ 四川弘道经理学院的师资团队(部分)

(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1.陈钢:河南大学商学院教授
2.樊鹏: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律师
3.黄卫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4.黄建明:广东省经信委生产服务业处处长
5.顾强:国家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
6.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礼仪与公共研究中心主任
7.孔繁任:奇正沐古(中国)咨询机构董事长,营销类畅销杂志《销售与市场》总策划
8.彭向刚: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9.祁明: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10.刘伟: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11.郎咸平:著名学者、经济学家
12.李光金: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
13.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4.王蒙:当代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
15.魏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16.王海林:原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17.闻闸:中国教育电视台播音指导、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
18.薛国安: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19.谢谦: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徐飞:西南交通大学校长
21.夏华:依文集团董事长
22.易中天: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3.朱婉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心理学课程负责人
24.张辛: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5.张国刚: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26.周海宏: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处长
27.赵国良: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导师,西南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热点内容
员工道德经 发布:2025-02-06 10:33:31 浏览:248
试述行政法上的控权理论 发布:2025-02-06 10:33:20 浏览:544
劳动法对社保的社会意义 发布:2025-02-06 09:39:12 浏览:90
任慧律师 发布:2025-02-06 09:15:42 浏览:238
对照准则条例自查报告 发布:2025-02-06 09:07:41 浏览:317
教师资格证教育法律法规责任 发布:2025-02-06 08:59:27 浏览:636
职业道德第 发布:2025-02-06 08:39:44 浏览:2
法院书记员记录 发布:2025-02-06 08:21:07 浏览:803
司法考试费 发布:2025-02-06 08:18:49 浏览:62
司法局年度总结 发布:2025-02-06 08:03:47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