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律师数量
Ⅰ 2000年至2008年全国注册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数量
有关中国律师业的发展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有关《律师法》的修改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据最新统计:全国现有律师事务所11691家,其中合伙所8024个,合作所1746个、国资所1742个,现在律师人数11.8万人,与1995年的8.3万人相比增加3.5万人,据资料显示,这个数字在2001年就已经达到,也就是说中国律师总人数五年间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化,为了搞清楚近几年中国律师总体上的发展情况,我开始搜寻近几年中国律师总人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很失望,对这组数据没有专门的统计资料。只是在历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报告中找到了比较权威的统计数据。
1995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记载:到1994年底,全国律师人数已达83619人,比1990年增加近一倍,超过了在1995年发展到75000人的预期。全国律师事务所已达6419个,比1993年增加25%。
1996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记载:据统计,1996年,全国律师行业从业人员已达到10多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增长12.6%;律师事务所达到8265家,比上年增加1065家,增长14.8%。
1998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记载:中国律师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全国律师事务所已从1979年的79家发展到1998年底的8600多家,执业律师从212人增加到10万多人。
200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报告记载:目前,全国有律师事务所9500多家,律师11万多人。
另查:截止2001年6月,中国律师总人数已达到114892人,其中专职律师达70147人。律师服务机构也由1981年的2023个,上升到各类律师事务所已近一万个。
200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报告记载:截至2003年底,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已发展到2774个,比上年增加356个;工作人员为9457名,增加1172名;
200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报告记载:据统计,截至2004年6月,全国执业律师已达11.45万人,律师事务所已达11691家。
从以上资料可以清楚地判断,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律师人数从整体上就没有变化,都维持在11万余人的基础上,也始终没有超过12万人,另据统计,中国目前还有206个县没有律师。
我国与发达国家每一万人的律师比例的比较,美国85万、31.7/10000;英国:9万、15.4/10000;法国:3.6万、6.2/10000;德国:6.2万、8/10000;日本:1.5万、6.2/10000。而中国就是以12万计算才达到0.8/10000。
再看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发展:
北京:
2000年,北京市共有律师事务所345家,共有律师5495人,其中专职律师3159人、兼职律师1082人、特邀律师173人,律师助理、行政人员1081人。
2001年6月,北京市共有律师事务所419家,共有注册律师5489人,其中专职律师4095人、兼职律师1334人、特邀律师69人。律师助理和行政人员2011人。
2002年8月,北京市共有注册的执业律师5834人、实习律师1357人,共计7191人,占全国律师总人数的6%,这意味着全国每17名律师中就有1名在京执业的律师。
2003年,北京市共有注册律师8106名。
2004年6月,北京市共有注册律师8104名,其中大学本科学历达6110人、法律专业本科达110人、硕士学历达1636人、博士学历达248人。
2005年6月14日北京日报以《北京律师昨日突破万人大关》为主标题,:《每万人中有7人是律师,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副标题。该文是这样报道的:北京共有律师执业机构892家,从业人员13636人,包括一万名执业律师和3636名行政管理人员,总人数约占全国执业律师总数的9%。据统计,万名律师中,外地律师就占三分之一。
上海:
据《上海的律师事务所管理模式》一书中的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律师:
1984年为641人;
1985年为1230人;
1987年1353人;
1994年3647人;
1998年4533人;
2004年6000余人。
另查:截止2003年11月底,本市共有律师事务所538家,执业律师5366人;截止2004年6月,上海全市共有通过年检注册的律师事务所579家,专职和兼职律师5811人,2005年为7000人左右。
深圳、广州:
据深圳第五届律师代表大会资料显示,至2005年年底深圳已有律师事务事务所208家,律师人数3500余名。
而2001年底及2002年初笔者来深圳开办分所时,深圳的律师人数才1800余人,1900人不到,2004年有律师事务所190余家,执业律师近2800人。据统计深圳律师人数以20%的年递增率增长,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律师高增长的城市。
深圳市律师四年增加1500多人,如果加上持有外地执业证的律师或公司法务人员,深圳的律师与准律师总人数估计不会低于5000人。
同样至2004年3月底,广东省执业律师人数达到10042人,律师队伍规模居全国各省(市、区)的首位。律师事务所已达1217家,其中广州不到4000人左右,目前在广州有约4500名律师,还有其他暂时未取得执业证,又辅助律师从事法律工作的,总共将近15000人。
江苏:2004年13市律师事务所已发展到628家,律师人数达到6669人,2005年年底有律师事务所694家,执业律师7113人。
据全国律师协会统计:在全国律师中,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5省市律师人数就占了大约1/3,业务收入占了全国律师业务收入的2/3。
再给您推荐两个网站,看是否是您所需要的
http://www.haolawyer.com/yp/list.asp?action=search&sea_type=rongyu&keyword=
http://www.lawfirmcn.com.cn/index.asp
Ⅱ 广州律师事务所数量
徐徽律师:4001.......-060.....-186 转..........4505
肖骁律师:4001.......-060.....-186 转..........4121
孙继军律师:4001.......-060.....-186 转..........6893
Ⅲ 广州地区有哪些律所
广东君厚律师事务所
业务领域:公司法,金融证券,房产纠纷,外商投资
机构地址:广州天河路101号兴业银行大厦14楼(购书中心西侧体育西路地铁站E出口)
广东君厚律师事务所位于中国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广州市,办公面积2300 平方米,是一家在规模、专业水平... 查看详细
020-38390333
广东金鹏律师事务所
业务领域:公司法,银行,工程建筑,金融证券,知识产权
机构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兴民路222号之三天盈广场(东塔)45层
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于一九九三年一月二十九日成立,是广州市属第一家合伙制律师事务所。金鹏律师事务所业已... 查看详细
(+8620)87322666
广东广大律师事务所
业务领域:合同纠纷,工程建筑,房产纠纷,金融证券,银行
机构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69号27层
广大律师事务所是一家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的大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为中国规模较大、较具影响力的律师事务所... 查看详细
020-38191000
北京市金杜(广州)律师事务所
业务领域:
机构地址:广州市珠江东路6号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25层
金杜律师事务所被广泛认为是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律所之一,能够提供与众不同的商业化思维和客户体验。金杜拥有... 查看详细
020-38795786
广东天胜律师事务所
业务领域:交通事故,合同纠纷,金融证券,工程建筑,知识产权
机构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111号建和中心17楼A、B、C室
天胜取意于老子《道德经》“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广东天胜律师事务所的前身是1984年12月成立的广州... 查看详细
020-83277199
广东同福律师事务所
业务领域:刑事辩护,公司法,知识产权,房产纠纷,涉外法律
机构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555号粤
Ⅳ 2012年广州司市律师总人数是多少
08年广州全市律师事务所达270多家(不含公职、法援),从业人员达7600多人,其中律师人数超过5059人,规模居全国第三。
按往年10%的增长率推算,现在广州律师人数应该超过了7000。
Ⅳ 广州市律师数量
具体数字我没法说准确,但可以告诉你北京有3万多
执业律师
,上海只有北京的一半,广东只有上海的一半
Ⅵ 20年广州律师数量达到17956名,你如何看待律师这个职业
我经常和律师打交道,主要交流的都是公司的案件,是不是朋友不知道,应该算是忘年交吧。我来谈谈我对律师的看法:
一、律师的社会地位高,收入参差不齐
这10多年来,随着国家法制化建设进程加快,人们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律师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现在很多单位也聘请了专业律师作为法律顾问,老百姓但凡有点纠纷的,都喜欢找熟悉不熟悉的律师咨询一下。
我认识的律师中,有刚毕业几年的律所助理,有从业多年的律所大亨;刚毕业的小助理年薪也就几万,律师大亨年薪百万甚至几百万的也有。
Ⅶ 据调查,广州律师数量达到17956名,你觉得律师这个职业怎么样
很多网友对于律师这个这个职业都是比较向往的,而且能够感受到一些大城市里面的律师这个岗位的人才是比较多的。所以现在很多学生们他们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也虽然纷纷的去选择学习法律或者是一些相关的专业,这样的话自己也能够在今后的职业规划中选择去当律师。能够感受到律师的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而且他们的薪资也是非常好的。
所以从这些律师的集中去能看的话是天河区和越秀区,而且从人数上来看的话,超过1000个人的区共有两个分别是在这两个区。所以能够感受到广州律师也是最多的一个行政区了,并且这些律师他们的年龄都是处在一个比较黄金的年龄阶段,就是在45岁以下,其职业年限在10年以内的律师。所以能够感受到这些律师们,他们在广州的竞争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另外就是在广州可能法制上方面的建设也是比较好的。
Ⅷ 广州现在有律师多少人
去年年底8000左右,每年增长在800-1000左右,现在对数量的控制趋严了。
Ⅸ 现在的律师人数饱和了吗
随着法律的逐渐完善,我国对律师的需求人数在逐渐增多,律师的社会地位也在回不断增高,薪答资待遇也是非常可观,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从事律师行业。
1、律师人才紧缺
但律师从业人数较少,律师人才紧缺,截止2018年底,我国正式执业律师在42万人左右,相比其他行业律师行业的人数着实不多,司法部曾发布相关消息称预计在2022年执业律师总人数增至62万余人。
2、薪资待遇高
一般从事律师行业5年以上的律师,多会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薪资大多会在50万以上。
3、社会地位高
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以后不会用到律师,很多大企业的领导都会有自己的私人律师,大多数人都愿与律师交好,在解决法律纠纷时有一个好律师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
4、圈子资源广
执业几年的律师,和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员都会有接触,一个优秀的律师都会把这些人变为自己的人脉资源。
Ⅹ 中国律师,饱和了吗
我觉得,中国的律师业饱和是一个假象;律师没有事情做是特定时期的暂时现象。许多律师特别是青年律师没有业务做,是有很多不正常的原因的。是中国还是“权力秩序型社会”而不是“法律秩序型社会”这一历史阶段造成的。如果粗略分析一下,我觉得大致有如下一些原因。
一是中国律师的根本性功能,由于政治环境的因素尚没有真正发挥、真正为人们(包括官方)所认识。这从大量优秀律师退出刑辩、退出诉讼可以看出来。凡是成功的大牌中国律师,法庭上,特别是刑事法庭上,都已经见不到他们的身影。而人类设计律师制度的根本动因,是在公权力面前为弱势被告设置一个懂法律的专业代言人,保护他、帮助他、防止出现公权力的专横和失误。刑辩的艰难、行政诉讼的艰难、律师干预重大社会事件的被非议和被限制,是中国律师基本功能受到矮化的例证。因此中国律师的“社会正义维护者”的功能特征,被弱化了。律师成了“经济动物”,最主要的一大块业务没有能够得到发挥。
二是中国市场经济的法制环境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的最有效的手段还不是法律。法律起不到真正的最高、最后评判者的作用。“强势政府、弱势法院”还是中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而法院如果没有权威,律师则基本上就是没有用的。因为律师的功能只能通过公正、超脱、独立、依法的司法审判体现出来。中国现阶段的许多问题,如股市、楼市、汇市、投放、税制,都是行政权在起作用。法制的稳定的标杆作用还没有发挥。“权力人”取代了“法律人”的社会经济调控功能,当下中国“公务员热”远远超过“律师热”。律师对中国宏观经济领域所起的作用,还只是做个文案、当个秘书的功能,即所谓的能够赚大钱的“非诉律师”、“上市律师”、“项目律师”。司法的重大判决影响国家经济运行的现象基本没有。这也严重影响了中国律师业功能的发挥。
三是中国社会依法办事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虽然全民普法已经20多年了,中国社会的法律信仰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百姓相信权力、相信上访、相信哀求、相信清官的传统中华法系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中国社会权力实际上的无所不在,也在强化这种社会意识。百姓用一二年时间找法院诉讼解决不了的问题,总理一句话别人就会在第二天把钱送上门来。法院判了四五次已经定案的案件,一个领导的批示就能够完全重新来过。这些现象使中国百姓有事不是去找律师解释规则(法律),而是去找权力(一级一级找,直到找到他们认为能够满足自己诉求的“清官”)。在中国,不用说百姓家庭请律师是极难待见的,一些数亿的大民企,合同谈判中如果带律师到场,就会被视为对对方的“不信任”、“找茬”。十三亿中国人,至少有90%的人是希望这一辈子都不要同律师打交道的。这是我们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国民性的最大区别。这样的环境必然会产生律师的“假性饱和”。
四是中国法律服务业的畸型消费问题。中国的十三万律师,都集中在都市圈。北京一个市就有一万八,上海、深圳、广州加上其他的省级中心城市,集中了中国70%以上的律师,而且都是最优秀的律师。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八九亿农民不知律师为何物,也请不起律师。“法律工作者”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还有其暂时的生命力,就是因为他们填补着这一块空白。有的偏远地区县四五年考不出一个国家司法资格者。因此,中国的律师人均占有数,目前而言还是不能把乡村人口算上的。这些乡村农民的吃饭需求、教育需求、医疗需求、住房需求,现在已经列入国家高层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但“法律需求”则还没有列入视线。法律下乡,本质上还限于作秀的层面。因为国家没有准备这一块钱,要自我谋生的律师都法律援助、长期免费服务也过于天真,百姓也还没有到这种需求层次。由于中国律师的执业许可证是全国通用,律师往大城市集中、争挤有限的发达地区、发达人群市场,就是必然的趋势。这种现象加剧了市场需求不足、律师“饱和”假象。
第五,就是律师的自我“营销”问题。中国的律师业究竟定位在“法律人”、“商人”、“中介服务者”、“政治参与者”、“自由职业者”、“企业经营者”,目前还莫衷一是。但有一点,中国律师的谋生特征,已经是没有一分国家投入,相反要向国家交很重的税的自谋职业者。撇开所有的政治特征、法律特征不说,律师确实就有一个“营销”问题。因为他要赚钱养活自己,在中国的现阶段,光讲政治、法治、道义责任,而一年做不到十万元的律师,不可能被人视为一个成功的律师。这确实是一个矛盾。我们一方面鄙视见钱眼开、唯利是图、不讲道德的律师,另一方面我们又在以金钱上的成败论英雄。对于许多律师,特别是刚踏进律师这个行业的青年律师,不知道如何养成自己、宣传自己、推销自己,确实已经是一个大问题。我一直不大赞成用“律师营销”这个词,可能同我的“律师社会责任”情结有关,但我完全赞成对律师如何拓展自己的业务问题进行系列的研究和辅导。因为这确实是一门学问,不可能无师自通。对于青年律师而言,这个问题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