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律风险清单
Ⅰ 企业法律风险存在那些问题
企业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
Ⅱ 公司经营中有哪些法律风险点
公司经营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1、违规风险:违规,即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是行业规定的行为。
2、怠于行使权利的风险。
3、违约风险。
4、侵权风险。
5、其他行为不当引发的风险,主要是指除上述4类外的其他行为,引发的法律风险。
我们应该要避免公司经营的法律风险点,要加强自身的的防范意识。但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也并非一个或几个人就能够实现风险的防控工作。而是需要整个企业自上而下的协作和重视,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才能真正的实现法律风险的防范,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使我们的企业健康发展壮大。
(2)公司法律风险清单扩展阅读
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因为法律因素、或者非法律因素以及由于企业在经营管理时缺乏法律依据而给企业带来的各种法律后果。在实践中,企业从成立到解散、经营管理过程、人员聘用等方面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
公司涉及的法律风险多种多样,不同性质的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在很多方面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类公司,有由于经营方式、内设机构、业务范围等不同、其面临的法律风险也各不相同,同一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面临着不同的法律风险。公司、企业在经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一定要做到未雨绸缪,最好有专业的律师或法律人士把关,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无谓的损失。
想要经营好公司就要有好的领导人来带领,而成为好的领导人要有以下特点:
1、有管理的愿望。
2、与人交往的才能和感情的交流,正直和直率。
3、过去作为管理者的业绩。
4、技术才能,概念的才能,设计才能,与人工作的才能。
5、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Ⅲ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及操作流程
您好,所谓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即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点进行系统性归纳和层次性分析,并根据企业各方面法律风险的不同程度进行深入分析。在全面测评企业法律风险的基础上,对症下药,设计出一整套适合企业特征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流程。
(一)主要内容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为了合理、有效地控制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而建立的,由一系列制度、流程、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
(二)操作流程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是:运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全面客观地识别和分析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统筹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根据措施要求建立或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在控制措施落实完成后,对风险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总体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体系进行滚动更新。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法律风险进行识别、测评和分析并制定重大法律风险控制计划,第二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落实重大法律风险控制计划,第三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并对体系进行滚动更新。
其中,第一阶段的工作主要由法律部门通过项目运作的方式来开展,即由企业内部法律人员或由内部法律人员及外聘中介机构共同组成一个项目组,集中3到4个月的时间来完成相关工作。具体工作包括:首先采用调查问卷及访谈的方式收集风险基础信息,同时对企业以往发生的法律纠纷案例以及企业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梳理;然后利用法律风险识别方法对风险信息进行整理,形成法律风险清单;接下来利用法律风险测评方法,对法律风险清单中的风险进行量化测评,并进行排序、分级,确定重大法律风险;之后,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从多维度对企业的法律风险状况进行分析;最后,是针对重大法律风险进行风险控制现状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风险控制计划。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第二阶段的工作主要由各业务部门来分别完成。即业务部门将重大风险控制计划中分配给本部门的控制措施列入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然后按计划完成相关工作,如制定或完善某项管理制度,改进某项业务流程等等。该阶段的工作周期较长,通常为一年左右。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第三阶段的工作由法律部门完成,主要工作内容是收集各业务部门风险控制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风险控制措施改进建议,并对风险清单内容及风险测评结果进行滚动调整,进入体系建设的下一周期运作。
Ⅳ 公司管理常见法律风险有哪些
公司、企业在经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一定要做到未雨绸内缪,最好有容专业的律师或法律人士把关,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无谓的损失。
步骤/方法来自企业内部的民事风险。
主要包括:
1、劳动法方面的风险,比如没有劳动合同,或制定的规章制度不符合劳动法律的规定。
2、表见代理行为。最典型的就是业务员滥用盖章的空白合同。
3、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来自企业外部的民事风险。
主要包括:
1、未能调查清楚合同相对方的法律责任承担能力。
2、签署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3、某些合同条款约定审核不严,导致最后无法认定。比如,有个当事人,从网上抄的合同,前面一条写不能“转租、转让”,后面又写不能“转租”,前后矛盾,都没有发现,这就属于约定不明。
4、不会利用抵押权、质权等权利降低交易风险。知识产权法方面的风险。比如有些企业会因为缺少知识产权法方面的法律知识,而导致出现无意中侵犯他人商标权、专利权的情况。行政法方面的风险。主要是关于行政审批方面的风险。刑法方面的风险。主要是商业贿赂、非法经营等方面的风险。参考资料1、民法;2、刑法。
Ⅳ 企业法律风险一般涉及哪些法律条文
合同法,知识产权法,侵权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物权法,劳动法,环保法,商标法,标准化法,担保法,土地法,规划法
Ⅵ 企业法律风险有哪些类别
对事物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便可以获得对事物的各种角度的认识,从而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为人们所利用。按照不同的标准,对风险的分类如下:
(一)依照风险的内容和来源,《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将企业风险分为:1.战略风险2.财务风险3.市场风险4.运营风险5.法律风险
(二)依照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等机会为标志,《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将风险又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只为企业带来损失这一种可能性的风险;而机会风险则是指既有为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也有为企业带来盈利的可能性。
(三)根据风险的来源以及范围,COSO内部控制报告认为企业层面的风险来自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风险管理审计准则》将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1.外部风险,包括法律风险、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法律风险、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一个国家的法律健全稳定,政治也会相应比较稳定,同时,市场竞争也会处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运行,竞争会更公平和规范,企业的整体经营环境会更好一些,决策和行动具有可预期性。2.内部风险,包括战略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企业的内部风险源自于企业自身的经营业务,包括企业战略的制定、财务的运行和经营的活动等方方面面的风险。与外部风险相比,内部风险一般更容易识别和管理,并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来降低风险和控制风险。
(四)根据风险管理的职能划分,可将风险分为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Ⅶ 企业的法律风险主要有哪些
企业主要有下列的法律风险:公司的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其他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风险;企业进行违法经营活动的风险;以及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不抵债,可能破产的风险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
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企业法人有前款规定情形,或者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进行重整。
Ⅷ 公司企业常见法律风险有哪些
公司、企业在经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一定要做到未雨绸缪,最好有专业的律师回或法答律人士把关,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无谓的损失。 步骤/方法来自企业内部的民事风险。
主要包括:1、劳动法方面的风险,比如没有劳动合同,或制定的规章制度不符合劳动法律的规定。
2、表见代理行为。最典型的就是业务员滥用盖章的空白合同。3、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来自企业外部的民事风险。
主要包括:1、未能调查清楚合同相对方的法律责任承担能力。
2、签署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3、某些合同条款约定审核不严,导致最后无法认定。比如,有个当事人,从网上抄的合同,前面一条写不能“转租、转让”,后面又写不能“转租”,前后矛盾,都没有发现,这就属于约定不明。
4、不会利用抵押权、质权等权利降低交易风险。知识产权法方面的风险。比如有些企业会因为缺少知识产权法方面的法律知识,而导致出现无意中侵犯他人商标权、专利权的情况。行政法方面的风险。主要是关于行政审批方面的风险。刑法方面的风险。主要是商业贿赂、非法经营等方面的风险。参考资料1、民法;2、刑法。
Ⅸ 企业经营的法律风险主要有哪些
1、人事劳务风险,很多企业不给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不买社保、特殊人才或管理层内的聘用不严容谨。只要遇到稍微有点法律意识的员工,去劳动局一告,各种补偿、各种两倍工资赔死你。
2.、税务财务风险,避税要合法这是再三强调的,很多老板为了省点钱爱耍小聪明,各种假票据、假证明、假账簿一经查到后果很严重,还有就是个人账户与公司账户纠缠不清的(为了发工资逃点税),可是这样做公司就不再具有有限责任资格了,如果资不抵债,你需要以个人财产承担连带责任,倾家荡产。
3、购产销合同,这个就不说了,这里出点事可不是损失一点点
4、股东之间的股权纠纷,包括给员工的期权等,好多都是不懂也不咨询律师,都是随便乱来的。
5、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等方面
一般企业面临的就这几点,纯手打,谢谢!
Ⅹ 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 规范经营,避免陷阱。 (一)合同陷阱。
据中国司法部门统计,法人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常见的方式有:1、假冒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主要是利用空白介绍信、空白合同等与他人签订合同,或盗用、伪造公章与他人签订合同。1、恶意磋商,伪造签约。有些不法商家为了排挤、打击竞争对手,与对手恶意磋商,伪造签约,使对方丧失商机。3、恶意串通,欺诈第三人。如债务人为了逃避债务,故意找同谋签订合同,以便转移财产。4、签订"钓鱼合同",引对方上钩。就是与对方签订合同,让对方偿到甜头,再签订更大的合同引对方上钩,以骗取更多的钱财。5、在格式合同中订立不平等条款,使对方自觉或不自觉落入合同陷阱。
合同陷阱五花八门,在此不能一一列举。我们在经营活动中必须认真学习《合同法》,提高识别合同真假的能力,同时把好合同三关:第一关是审查关,签订合同之前,必须认真审查对方作为合同主体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履行能力,是否有良好资信。第二关是签约关,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谨慎行事,务必使合同内容无懈可击。第三关是监督关,合同签订后要加强监督,看对方是否真实、全面履行合同,一旦对方有违约行为,立即采取措施,如有证据证明对方经营状况恶化,立即中止履行合同,并要求出具相关证明或提供担保,以避免损失扩大。
(二)联营陷阱。
联营是企业开拓市场,扩大经营,获取利润的一种方式。一些不法商人利用人们急于发财的心理,借用联营的名义骗取钱财。例如无锡市新兴公司以合作经营医疗器械为名,与他方签订联营合作协议,另一方不用参与经营,到期按出资额稳拿5%至9%的月息分红。这是一个极具诱惑性的经营协议,从协议上看,不管企业盈利还是亏本,投资者每月都有丰厚的月息,一点风险都没有。中国先后有368家企业和31名个人与新兴公司签约,新兴公司非法集资32亿元,投资者把资金投进去后,才发现这是一个陷阱,案发后造成各方损失达12亿元。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联营一方投资,但不参加共同经营,也不承担风险,不论盈亏均按期收回本息,或按期收回固定利润的,是名为联营,实为借贷,应当确认合同无效,除本金可以返还外,对出资方已取得或约定取得的利息应予收缴……。可见,新兴公司的联营是违法的,新兴公司利用人们的法律意识不强,对法律不熟,把368家企业拉进了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
防范联营陷阱,必须熟悉法律,知道什么样的联营是合法的,什么样的联营是非法的,从而趋利避害,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挂靠陷阱
挂靠是目前不少企业采取的一种经营方式。有些企业为贪图挂靠费、管理费,往往掉入陷阱。比如一家知名旅游公司下属的一家挂靠单位,以旅游总公司名义收取旅客五十万元费用后,负责人携款潜逃。结果旅游公司被旅客告上法庭,法院判令其承担全部责任。
因此,我建议企业不要轻易与他人签订挂靠合同。如果要签订挂靠合同,最好请法律专业人士把关,完善合同,加强管理。
二、 保护知识产权
企业必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企业的一切知识产权都及时取得国内外的保护,形成市场竞争优势。而保护知识产权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我国有《商标法》、《专利法》等现成的法律可运用。
企业要用好《商标法》,按照商标注册在先原则,及时申请注册商标,以取得商标专用权和在先权,一旦发现侵权现象就可以获得法律保护。如果商标虽然没有注册,但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企业可以用法律手段对恶意抢注者进行斗争,以维护合法的商标权利。对于驰名商标,中国新的《商标法》、WTO《知识产权协议》对驰名商标采取特殊保护,企业应当运用这些法律武器来保护驰名商标的专有权。
企业还要用好专利法,维护专利权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核心内容之一。
用好专利法要解决好几个问题:
1、先对专利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再开发新产品。如果别人已申报了专利,一般就不要再开发,避免花了不少人力、财力研制出的产品,一投放市场就成"侵权产品",当了被告又被罚款。
2、及时申请专利,取得法律保护。要占领世界市场,还要向外国申请专利。
3、遇到他人侵权或其他纠纷案件,要依法维护,依法抗争。
三、 应诉反倾销
反倾销是一些企业用作将外来竞争对手排挤出本国市场的杀手锏。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受反倾销伤害最大的国家之一。1997年,中国制定《反倾销条例》,为国内企业反倾销提供法律依据。
但是,中国很多企业或者胆怯,或者怕麻烦,或者不懂得如何应对反倾销,总之,真正勇敢地站出来应诉反倾销的企业不多。1999年,美国企业对我国出口的小龙虾提出反倾销起诉,众多中方出口企业竟然鸦雀无声。唯独浙江一家默默无闻的企业--宁波鄞县南联食品有限公司欣然应诉。他们请律师据理力争,结果,南联公司在美国打了大胜仗,用扎实的证据证明小龙虾价廉物美的根源并不在于低价倾销。去年,南联公司不仅打了个零税率,还成为唯一一家能进入美国市场的国内生产商。美方在对南联公司生产全流程调查后,增加了进口单,美国海关也将小龙虾出口商中唯一"免检"待遇给了这家中国企业。据浙江省外贸厅的负责人介绍,面对国外的反倾销案件,20世纪90年代以前基本上处于打不还手的状况;1994年外经贸部发布"谁应诉,谁受益"的规定后,浙江企业应诉率有所上升;最近10年应诉率100%,其中75%的案件通过应诉大大降低税率,无税和无损害结果也达到37.5%。如果不应诉,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以上事实说明,面对反倾销,绝对不能打不还手,任人宰割,必须勇敢面对,奋起应诉。
四、 发挥法律的战略功能。
有人说:以前,企业有事找上级,今天,企业有事找律师;以前企业要用足政策,现在企业要用足法律。
用足法律对企业有几个方面的功能:
1、预防功能,即把问题、纠纷防范于未然。
2、治疗功能,发生纠纷、麻烦后,及时妥善处理。
3、战略功能,为了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在决策和操作过程中灵活运用法律知识及合同技术,在保障企业利益方面发挥作用。